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锦绣大明 >

第680章

锦绣大明-第680章

小说: 锦绣大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来呢?

  片刻之后,午膳还没有到,皇帝却已把手伸向了最后那份奏疏,这让孙海只能无奈地叹了口气。就在他准备接受天子的不快和愤怒时,殿门前的小黄门却适时地道:“陛下,锦衣卫指挥使杨震在外求见。”

  “宣他进来吧。”皇帝便把手中的奏疏往跟前一搁,显然是不打算看了,这让孙海稍稍松了口气,至少是不会影响皇帝用膳时的心情了。

  可他还是高兴得太早了些,放下奏疏后顺势地,万历的目光便在奏疏的封面上扫了一眼,在看到那上面圆润的“奏国本事”这四个字时,他的神色便是一僵,显得有些不高兴了。

  大明的臣子总是以触怒皇帝为荣。他们明明知道万历现在最不想看到的是什么样的奏本,可偏偏,总有那么些人,打着为国家社稷考虑的旗号不断地触犯皇帝的逆鳞,似乎不这么做不能体现出自己有多么忠心国事一般。

  在领教过多次这些臣子的进言后,万历对这些人实在是烦透了。但这些人就跟苍蝇一般,你无论怎么驱赶对付他们,他们依然会嗡嗡地在你耳边环绕,打不得,骂了也没用,那都只会让更多的人加入其中……所以最终,皇帝能做的,就只有弃之不理这一个应对的办法了。

  就当万历感到不快时,杨震已大踏步地走进了殿中。

  此时已过了三年,杨震的模样虽然变得不大,但整个人的气势上却有了不同。三年的锦衣卫指挥使,让他整个人的锋芒变得内敛起来,但举手投足间的压迫力却比以往强了数倍。

  而在容貌上,因为年近而立,他也随着这个时代男子的习惯蓄起了胡须,虽不甚长,却也让他的面貌显得更加稳重,配上身上所着的大红色飞鱼服,更显飞扬。

  这三年来,杨震的日子颇为顺遂。锦衣卫完全为他一手掌控,天子又对他很是信任,几乎已没东厂这个老对头什么事儿了。而朝中那些官员,也因为忌惮锦衣卫探子的缘故,对他也颇为尊敬,甚至有不少人还投到了他的手下,让杨震在官场里也有了一定的势力。

  在朝堂之外,杨震依然没有放过早已没落的白莲教。虽然之前的那场大胜已让白莲教元气大伤,几乎全灭,但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在某些小地方依然有这个邪…教的身影出没,这让杨震不得不慎重以对,不断派出手下兄弟予以打击。

  效果自然也不错,几年来,白莲教都没有再组织起哪怕一次如以前般的威胁。虽然不知道他们的力量恢复了多少,但杨震却相信,只要他们真敢露头,锦衣卫便能在第一时间将之彻底拔除。

  当然,今日皇帝将杨震召进宫来为的并不是白莲教的事情,身为天子,日理万机的他也不可能去关注这等小事,他所看重的,是真正的大事,比如可能威胁到大明安全的北边。

  在让杨震平身之后,万历稍微调整了下心态,这才有些勉强地问道:“杨卿,你们近日可有收到来自北边的消息么?那儿的蒙人到底闹得怎么样了?”

  “回陛下,就在昨日,有消息传了回来。”杨震的神色显得有些肃然:“如今的蒙人草原之上,几大部族已几乎被盖乞部所击败,无数小部族更是彻底投进了盖乞部中,成为了他们的助力……”说到这儿,杨震的眼神里有异样的光芒闪过,既有吃惊,也有一丝后悔的意思在里面。

  万历听了,眉头也深深地皱了起来:“竟这么快么?才几年工夫,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部族便已横扫整个草原,如此下去,我们大明的北边边疆可就不那么安全了呀……”

  此话一说,殿内的气氛比之前更显得紧张了一些……

  最终一卷终于开始,求下支持。。。。。。。

第八百六十六章    边患依旧


        大明朝是太祖朱元璋推翻之前由蒙古人统治的大元才建立的王朝,但即便如此,蒙人却一直都是大明朝廷的心头大患。

  虽然因为成祖的几次北击而使得整个草原分裂,变作了曾经成吉思汗一统蒙古诸部之前的模样,鞑靼、瓦剌诸部的实力更是无法和以前横扫中原,席卷欧亚的铁骑相比,但他们依然有足够的力量来给大明的边境造成不断的威胁,让朝廷必须将更多的兵力投放到九边重镇,把国内最善战的将领派去镇守北疆。

  好在,随着时间的推移,蒙人内部也因为相互之间的争斗而不断耗损,虽然依然时不时能对边地造成威胁,可他们已几乎没有侵犯中原江山的实力了。尤其是在嘉靖朝之后,当最后的一个蒙古枭雄俺答渐渐老去,蒙人再难复往日的荣光,只能自保而已。

  这是大明历史上与北边的宿敌之间的故事。虽然在此之后,东北的女真部族突然崛起,以让人惊讶万分的速度取代了蒙人成为大明最大的敌人,并最终夺取了整个大明的江山。但至少蒙人是彻底堕落了,自无回勇的可能。

  但现在,一切却显然发生了让人难以置信的变化。一个在草原中极不起眼,本该早已湮灭在草原弱肉强食规则下的盖乞部,却以让人咋舌的速度突然冒起,短短几年间,它吞并了草原上的诸多大小部族,一如他们之前的祖先成吉思汗铁木真一般,几乎就要统一整个蒙古草原了。

  不,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盖乞部的崛起甚至比成吉思汗的部族还快,还叫人不可思议。要知道,成吉思汗那是花了几十年工夫,大小几百战才一统草原,而盖乞部,却不过花了五六年工夫,就使自己屹立在了草原之巅……

  当盖乞部的这一神迹般的表现不断被北边的探子报来时,朝廷上下都感到了一丝别样的紧张,这等强敌在侧的压力,可是实实在在的。

  若是换了太祖或成祖朝,一旦得知有此强敌将立,大明必然会不惜一切代价主动出击,将威胁扼杀在襁褓之中。但如今的大明朝早没有了当初的锐气,文人当国之下,自然是空谈有余而实干不足,即便朝中总有人提到蒙人的威胁,可一旦真有人提议北伐,则必然会招来一片讨伐声——

  朝廷这些年来一直内忧外患不断,国库纵有结余也并不多,怎么可能拿出钱粮来支持一场大规模的北伐呢?何况,当真出兵北伐可是很大的事情,必须要有一个名正言顺的理由——朝廷可不是街边的地痞,能随便寻个理由就跟人动手——但最近几年,蒙人比以前可要老实得多了,只有少量不安分的小部族会侵犯大明边境,如此自然就让朝廷少了个名正言顺出兵北伐的借口——这些种种的因素凑在一起,让群臣对北用兵那自然是极力反对的。

  万历纵然心有不甘,在如今朝廷君臣的格局下,也不好一意孤行,最终只能拒绝了某些激进官员的提议。但即便如此,他依然对北边的局势很是关心,每过几日,便会叫杨震所率的锦衣卫把那边的情况及时上奏,好叫他有个心理准备。

  杨震对此,自然也极其上心,甚至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对此事可比皇帝更加的重视。只因为满朝君臣,也只有他一个人知道此事是多么的不可思议,这个盖乞部还和他有着剪不断的联系。

  对于盖乞部的崛起,杨震感到有些莫名其妙。因为就他自身的记忆,以及兄长的历史知识,可以很明确地给出一个截然相反的草原情况。可盖乞部的出现,却把他们兄弟所熟知的草原彻底变了模样,这么个小部族一旦崛起,居然就呈如此燎原之势,这实在太也耸人听闻了些。

  “这难道就是所谓的蝴蝶效应么?正因为我的出现,导致蒙人内部也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让原来逐渐衰弱的草原各部重新凝聚,而对中原产生了极大威胁?”杨震曾这样问自己的兄长。

  而杨晨对此,也拿不出个明确的答案来:“虽然你曾与他们有所交集,并在之前帮助过他们,但这似乎并不足以让这么个 小部落不断强大,甚至有吞并草原的实力哪……这蝴蝶效应怕也太强了些吧。”

  “可除此之外,我实在想不出另一个合理的解释了。大哥你是知道真实历史的,那些蒙古部族在之后的几百年里都再没有团结,哪怕出了葛尔丹这样的人物也是一般。可现在,盖乞部却做到了‘后人’都做不到的事情,他们又是因我而起,我不能不这么想哪。”杨震颇有些自责地说道。

  “这个……”一时间,杨晨也不知道该如何劝慰自己的兄弟了,只能说一切必有其他因素,杨震不过只是起到个推动作用而已。

  为了证明自己的判断到底正确与否,杨震之后便派了不少锦衣卫的探子深入草原去摸清楚个中的变故和具体情况。而随着对盖乞部的不断了解,他对这个不断壮大的潜在对手是越发的警惕了,照此下去,只怕他们统一草原真不再是一句空话。

  而就在昨天,一个更叫杨震震惊不已的消息传了回来——两月之前,盖乞部的人对位于东北的女真部落发起了攻击,将那儿的几个小部落都给歼灭了。而这些部落里便称作建州女真!

  这几年里,因为已彻底融入了这个时代,杨震也开始了未雨绸缪,对于那个将来会成为大明掘墓人之一的满族前身建州女真,那是相当的重视,也曾派人去那边盯着了。

  不过就这段时日的回报来看,这个小到不能再小,弱到不能再弱的女真部落实在无法对庞大的大明构成任何的威胁。

  这个结果,让杨震产生了一个想法,或许只要自身的改变,大明便不会重蹈覆辙,成为历史上人们所熟知的那个大明。至于建州女真,只要让他查明白了努尔哈赤等人的下落,下手除掉也便是了。

  但没想到,自己还没有下这个手呢,却有蒙人帮着出手了,居然一举就把这个弱小的建州女真给彻底抹平了。只怕这一下,那个历史上曾统一女真各部,最终成为大明心头之患的努尔哈赤也被杀了吧。

  可这却有些奇怪了,那些蒙人为什么要这么做呢?一般来说,草原部落出兵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掠夺——无论是人口还是财富都是他们出兵最大的需求——可建州女真却是一穷二白的存在,比蒙人的日子更加难过,他们怎么会对这么个穷困潦倒的小部落用兵呢?

  正因这个消息,让杨震几乎一宿没能睡好。今日入宫,却又不好说出这一点,毕竟天子可不知道将来的事情,所以只能用比较严重的语气道出蒙人有多大的威胁。

  果然,万历听了这话后,也深以为戒:“杨卿,你说说,咱们到底该怎么应对才好?”

  “这个……朝中百官显然是反对大举用兵的,所以如今只有用些非常手段了。比如派遣精干之士刺杀那些重要的蒙人各部头领,以挑起他们内部的矛盾。又比如让守边的军卒多作准备……”杨震有些无奈地给出了自己的建议。虽然他知道,这些做法未必真能缓解眼下的局面。

  “这后者,朕恐怕是无法给他们下旨的……”万历苦笑了一声。大明素以仁义标榜自己,自然不可能主动出击了:“至于前者,看来还是得仰仗杨卿你手下的锦衣卫去办了。”

  杨震深深点头:“臣明白,其实在确知蒙人的变化后,臣就有心做这些了。只是此事毕竟干系重大,臣不敢妄动。既然陛下也是这么想的,那臣自会做出相应的安排。”

  “唔,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