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唐朝好地主 >

第442章

唐朝好地主-第442章

小说: 唐朝好地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殿下,杀人容易,但杀了之后可就不能再海回来了。不要为一时痛快,到时遗恨终身啊。难道殿下想被世人称为是杀兄杀弟之人?难道殿下不想让陛下册封你为太子之时,建成元吉在一边向你跪拜?难道你不想将来登基继位之时,太子和元吉向你跪拜?”

    建成向李世民跪拜,那么就是臣服,虽然这依然掩饰不了他宫变夺位的真相,但却可以给天下人看到另一个情况。让天下人看到,建成是被废掉在先,李世民改立在后,看到李建成向李世民臣服。

    何况,若建成都没杀,那其它原建成等旧部自然更不用担心。就算是太子旧部,只要不是无路可走,也不见得有几个会真的要造反的。斩草除根无路可走,才会狗急跳墙造反。

    这话让李世民赞同。

    兵变玄武门,那是已经没有办法了,可既然都已经赢了,已经掌控局势了,那他还为什么要怕太子和齐王?他们都已经成了自己的囚犯,还有何道理怕他们?

    难道他们成了囚犯,还能号令天下?

    不杀,确实比杀了好。

    杀了,表现上看是斩草除根了,但如李三说的一样,他杀兄宰弟的名声也就改不掉了,也会让那些太子旧部们人人自危,提心吊胆,搞不好还会逼反那些人。

    既然连建成和元吉都不打算杀了,那么他们的部下,当然也都赦免。前提是他们能够效忠李世民,肯交出权力。

    有自信控的住局面,就不要大开杀戒,如果没把握,那就杀了吧。但杀人一时爽快,后患却是无穷的。本来得位就不正,若是再大开杀戒,那支持的人更少了。

    清洗的后果是很严重的,虽然能清洗反对势力,但也会让所有的建成和元吉的党羽旧部人人自危,到时就会造反以图自保。

    如果李世民不杀建成元吉,也让皇帝下诏既往不咎,那么结果会大不一样。虽然这样做也很危险,毕竟反对者还在,可只要能力控局,那么大势之下,这些人最终还是会转投到新太子门下的。

    毕竟,真正肯不顾一切,不顾自己不顾家族也要为了太子齐王复仇造反的人,很少很少。

    造反的人,更多的情况下是没有了选择。

    房玄龄也向李世民建议宽仁,他们刚夺位成功,此时需要的不是杀人,而是宽免仁厚。但同时也得加强警惕。

    “请殿下择一上将镇守洛阳,以备万全。”

    李世民目光直接望向了李超,在他此时的心中,既有能力同时又忠心可靠的,非李超莫属了。

    不过李超根本不想去洛阳。

    他盯头一声不吭。

    李世民咳嗽了两声,李超终于抬头了。

    “文远。。。”

    李超不等李世民把话说完,立即道,“末将推举蒋国公出镇洛阳!”

    李世民顿了一下,目光望向屈突通。

    屈突通也是一员老将了,早年是隋朝大将,就已经相当有威名。后来李渊南下关中的时候,屈突通还跟李家打了好几仗,弄的李渊进退不得,最后好不容易才迫降了屈突通。此后屈突通一直跟随李世民东征西讨,劳苦功高,也是深得李世民信任的大将。

    屈突老将军年纪虽大,但却不含糊,也没有李超那么多花花肠子。

    一听李超推荐,当仁不让的站了起来。

    “末将愿往洛阳!”

    李世民大为欣慰,屈突老将军自己人啊。

    “好,我明日即向陛下奏请,任屈突老将军为都畿道大都督,镇守洛阳!”

    委任了一个都畿道大都督,镇守洛阳,但关中也还需要一个得力可靠的大将统领,李世民目光又再次望向李超。

    “文远,关中未定,孤请你来担任关内道大都督一职。”

    “殿下,关内道大都督十分重要,臣资历浅薄,威望不足,何德何能,可以担任如此重任?臣举荐一人,足堪当此重任!”

    李世民撇撇嘴,关内道大都督如此重要的职务,这李三居然还推来推去。

    “孤觉得你来当这个大都督就很好。”

    “哎呦,殿下,臣实在是怕太年轻,镇不住场面啊,你还是饶过我吧,我推荐一人,绝对忠诚可靠,能力十足。他就是翼国公、右武卫大将军秦驸马!”

    秦琼这个人选,李世民倒很认同。秦琼忠心可靠,勇武无双,还娶了自己的五妹,是自己的妹夫,一家人。况且秦琼的官职,本来就足以担任此职,他原是河北道大都督,还是兵部侍郎。何况,今天秦琼在关键时候也是站出来替他说了话的。

    当下李世民只好点头,“叔宝,就由你来担此重任,明日我奏请父皇,授你为关内道大都督之职。”

    接下来继续商议。

    房玄龄和杜如晦等都认为,当早让皇帝立秦王为太子,越早越好,越早立越早能安定民心。

    最后决定,明天一早,就入宫奏请李渊,请皇帝立秦王为太子。

    李世民感慨的对大家道,“玄武门,当以李超、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秦琼、尉迟恭居功第一!”

    李世民这话一出,满殿之中,大家各有心思。

    如侯君集就认为自己功劳很大,当天随秦王入玄武门擒下太子和元吉,当时他还救了秦王一命,自己是玄武门八将之一,不敢说跟策划了这次宫变,并在关键时候拯救了大家的李三郎相比,可怎么也应当比秦琼功大吧?

    秦琼有什么功,一直陪在皇帝面前喝酒,毫无作为。

    可现在,秦琼居然论功与张文远等五人并论功第一,还已经得了关内道大都督之职。

    但他又没胆量当着众人的面说出来,秦琼是秦王的妹夫,原本就是河北道大都督、右武卫大将军了。而他不过是个王府典军。

    可他心里,却认定,秦琼的这个并列第一功,本来是属于他的。

    李超听到自己被评了个第一功,倒也没什么太过高兴的反应。功劳太大,未必是好事。功劳这东西,就好比欠债一样。

    你对君主有功,就相当于你借了钱给他,他欠你钱。

    借钱,借一点,那是人情,多借点,是感情。

    可如果借的太多,多到他永远也还不清的时候,那么这债就成了仇。他会各种巴不得你死了,然后他债就不用还了。

    李世民现在借李超的钱还不多,但毕竟是积少成多,李超还是希望悠着一点。

    玄武门成功,肯定是要论功行赏的,大家也都盼着呢。但现在也还不能急,李世民自己都还没当上太子,今天说出这六个首功,其实也就是安抚下大家。

    别急,都有份,一个个来,先把六个首功评了。到时大家比照这六位大功臣,自己对照就好了。

    玄武门前八将,后九将,或者说李世民率领的玄武门八将,和李超在宫外的三十六将,这是此次功劳最大的,

    当然在宫外的刘弘基、殷开山、房玄龄等功劳也是很大的。

    但不管当时是在宫内还是宫外的,只要是这次参与了玄武门的,大家心里都很兴奋。参与了玄武门,他们赌对了,以小博大,最疯狂的冒险行为,也必然要换来最高的收益。

    不管到时会奖赏什么,反正未来的几十年里,他们都是功臣!

    许多人都开始在盘算着,自己能论个什么功,到时能得个什么赏赐。李超没想,他知道,自己既然都荣获并列第一了,到时起码也有一个国公爵位了!

    月票1300。1400加两章,万赏加一章,昨天还欠十三章,今天加更了四章,还欠12章!(未完待续。)


第453章 娶三百个宫女(为世纪领跑万赏加更!)

    三月,那是春耕的时节。

    这不是出兵打仗的好时节,府兵们此时出兵,那家里的田地耕种就要受影响。误了春耕农时,那么一季的收成就没了。

    不过正因此,李超相信梁师都也不会想到大唐会在此时发兵打他。用李超的话说,就是要打他个出其不意,说不定此时梁师都也忙着春耕呢。

    军器监新设了一个砲坊,专门生产神威将军炮和威远将军炮的核心部件。这个坊被重兵把守,成为绝密工坊,工匠全家都生活在坊内,不许出坊。

    工坊日夜不停的开工赶造。

    大唐的战争机器开动,召集府兵、筹集粮草、赶制武器。

    李超倒是挺悠闲的,他是行军大总管,但不会事无巨细都自己弄,反正手下有了程咬金和李秀宁等九位行军总管,什么整编府兵等等,由他们去负责。

    李超回了张家沟,嗯,如今这里改叫李家沟了。

    李家沟挺热闹,李家把皇帝赏赐的三百宫女,给李家自己的奴隶配婚,还搞了一个集体婚礼。

    摆下了不少的酒席。

    李超做为他们的主人,坐在上首,接受他们的敬礼。

    每一对新人都过来向李超拜谢。

    李超则给新人们送上两个红包,红包不算多,一人一贯的庄票。两贯钱,对李超而言不多,但对这些李家奴仆来说,也不算少了。这两贯钱,算是李家对新婚奴隶们的赏赐,让他们可以添置点衣物之类的,也算是收买人心了。

    “三百多个壮小伙成亲了,三百人成了三百家,用不了多久,就会有许多家生子出生,几年后,一家就可能是三四口,甚至十年后就是七八口了。那个时候,可就变成了两三千口了。”

    老管家笑呵呵的道。

    李家家业越来越大,府中的人口也是越来越多了。

    洮州的奴隶、灞上的奴隶,还有原来崔莺莺带来的那些庄园奴隶,李家光是奴隶现在就有超过千人。

    这还不算李家雇佣的那些长工、仆役。

    跟那些豪强、世家一样,李家也走上了豪强之路,奴仆成群、田地成片,深宅大院。李超现在也习惯了当人上人,做奴隶主。

    他不会再去想着要解放奴隶,给他们自由的想法。而只是每年拿出几个放免的名额,用做激励这些奴隶之用。

    唐人都喜欢用奴隶,奴隶可信任,尤其是那些家生奴隶。

    当然,奴隶成本也低,比起雇佣仆役,便宜太多了。

    “府上人还是太少了,我打算今年再买个三五百口人进来,若是有成户的一家人,更好。”崔莺莺也坐在李超的旁边,接受这些新人们的拜礼。

    买三五百口奴隶,说的跟买几百只鸡鸭一样轻松平淡。

    赵四娘站在崔莺莺旁边,“咱们郎君都赐封了九万八千亩地,总不能荒在那里的,还是得多买些人,那么多地,买个一两千口都不嫌多的。”

    “买一两千口人,也不是那么容易的。”郑红线在一边接话。

    现在天下眼看着一统,买奴隶确实不那么容易了。不像早几年,到处打仗,长安的牛马市上,每天都有大批新到的奴隶,有的时候,数千上万的运过来。

    现在各地差不多都一统了,想在长安大量买人口就不容易了。

    “咱们到洮州那边买啊,上次我跟青鸾王女聊天,就听她说她们那里奴隶很多的。好些都是獠人、蛮人,还有什么羌人、吐蕃人等等,数量不少的。她还说过,若是我们想要奴隶,直接跟她说,她让人给她母亲带个信,让她派兵去多抓些蛮人獠人就是了。”

    李超现在也习惯了,对于她们聊这么重口的话题也没有什么不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