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唐朝好地主 >

第242章

唐朝好地主-第242章

小说: 唐朝好地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渊起兵后,不断的封官加爵,向李密拍过马屁,向突厥联过盟借过兵,对那些原来了隋朝的官员贵族们,更是大肆拉拢,封了无数的勋官爵位。

    感觉李渊当皇帝真是最轻松的那个,但张超觉得李渊能当上皇帝,绝不是靠了自己的儿子。只能说,李渊其实是那种笑面虎的角色,看着总是人畜无害,其实相当的精明能算计,就跟李渊一向比较崇拜的姨父杨坚一样。

    手腕厉害。

    张超暗暗打量李渊,发现李渊其实长的还行,年纪虽然快六十了,但精气神不错,就是胡子有些稀。

    面皮有点皱,怪不得以前杨广曾经叫李渊阿婆面。

    有传说李渊还有三乳,可惜张超看不到。

    李渊拉着张超的手笑着说,秦琼是他驸马,而张超又是秦琼义子,因此算是他的外孙。这番话说出,让站在边上的那些宰相和学士们都大吃一惊。

    如裴寂这样的李渊心腹重臣,虽然跟着李渊多年,熟知道李渊行事手段,知道他最擅长的就是高封厚赏以拉拢人。可说出这样的话来了,也还是有些让人意外的。

    李渊问了张超一些话,和超都老实的答了。其中就有说到印刷术和编书的事情,李渊抚着胡道,“年少有为啊!”

    然后突然就让一旁的黄门侍郎温大雅拟旨。

    封张超为武安县开国伯,加实封百五十户,通前一百户真封。还加张超为崇文馆大学士,并翰林院学士。

    此时本来没有翰林院。

    李渊今天却新设一个翰林院,然后把东宫的崇文馆学士,和天策府的文学馆学士,全都授以翰林院学士之衔。

    翰林院学士不是正式的职官,而是相当于一个加衔,翰林学士各依本官品级。

    对于这一众学士们来说,就是能够多领一份俸禄,并不需要真的去翰林学士院当差,也没差可当,翰林学士们说好听是备皇帝顾问,但其实也就是个加衔。

    张超也不知道李渊为什么要突然弄一个翰林学士院,然后把两个儿子招揽的学士们都给弄进去了。

    翰林院学士、崇文馆大学士、太子洗马、崇文馆副馆主、武安伯张超。

    名字也有一串头衔了,能领好几份俸禄。还加了五十户的食邑真封,有一百户了。

    对于皇帝老子的公然挖人行为,李建成和李世民都没说什么。反正皇帝也只是给他们的学士加了个翰林学士衔,又没解散他们的文学馆和崇文馆,也没有把人调走。

    听说张超他们编的这本字典,张超已经取名为武德字典,李渊表示很满意,哈哈大笑,一脸的皱纹更多了,真的跟个阿婆似的。

    编本字典,就编成了大学士和武安伯,这让厅里的其它学士们很羡慕。大唐虽然爵位不怎么值钱,但除非是那些朝廷宰相重臣们,要不然文官封爵还挺难的。一般宰相封个国公是没问题的,但如这些还在秦王府和东宫的学士们来了说,大部份的人连个男爵都还没有。

    张超却一下子就从子爵升到了伯爵。

    张超自己也对这个突然的升爵有些意外。

    更让张超意外的是,李渊问了雕版的好处后,倒也没有说要让张超献出来了,而是跟裴寂说,让朝廷拔笔钱出来,然后把翰林院建起来。

    李渊的意思是翰林院以后就如现在这些学士在张家一样,是这些学士们整理注释经义,编纂图书的地方。李渊让张超他们这些学士以后就到翰林院里去编书,编完字典了,还可以把九经再整理一遍,编一套大唐官方注释版出来了。

    “以后修国史的任务也就交给翰林院了,晋朝、南梁、南陈、北齐、周、隋,还有南朝、北朝,这些都还没有正史,这个任务就交给你们这些翰林学士了。”

    这就是李渊给张超他们的任务了,编一套大唐官方注解版的经典,还要把南北朝时那些没有修过正史的朝代,修史。

    唐朝现在用的经典是九经,因此他们就得编一套九经注疏,或者九经正义。

    编史的任务更重,晋至隋,有六个朝代的国史要修,另外还得专门为南北朝各修一本史,这等于要修八本史书,虽然从晋到隋,加起来了也没几百年,但越是如此,这史书越是难修。

    不过历朝历代,能为官方受命修史的人,无不是既有名也得官职很高的文臣们,这些新任的翰林学士们能够得到注释经典,编修国史的任务,还是很高兴的。

    “文远啊,你编的那套资治通鉴很好,太子给朕看了,写的很不错,你也要继续编写下去。汉有史记,而我大唐则有你的资治通鉴!以后每写出新章来了,一定要先送一份给朕。”

    “崇文馆现在编的那个小学教科书,朕也听说了,想法不错,好好编,等编好后,也送一份给朕观看。若是写的好,到时朕让刊行全国,让各地州县学用此做为教材。”

    张超觉得自己要发了!

    ?(未完待续。)


第280章 科举主考武安伯(第三更,1200月票加更!)

    第三更送上,谢谢打赏的诸位兄弟们,谢谢!

    夜深。 ''

    张府却依然灯火明亮,人声鼎沸。

    “你家的羊羹好吃!”

    李渊拿着勺子舀了一勺子的羊肉泡馍,吃后非常满意。

    皇帝突然带着三省宰相们驾临,张府也没有什么准备,因为聊的比较晚了,李渊干脆让张超准备点食物。

    张超看着满厅的宰相、学士,还有几位亲王、驸马们,一时也没办法准备出太多的丰盛食物,一来没这么多新鲜食材,二来真搞个丰盛宴席,都得天亮去了。

    就吃羊肉泡馍了。

    也就张超胆大,皇帝要在你家吃个宵夜,结果张超只弄了份羊肉泡馍。羊肉泡馍不是张府特有,这是属于秦烹,也就是比较传统的关中食物了,古称羊羹,俗称羊肉泡。反正在关中,这算是一道很有名也很普通的食物了。

    张超到后厨去吩咐了下,亲自指挥着周氏和秋月冬晴,以及一众厨房里人帮忙,甚至崔莺莺和红线、七娘她们也全来了帮忙了。皇帝和众宰相学士们到来了,还要在张家吃宵夜,这是荣耀啊。

    烙饼,羊肉汤都是现成的,因为张府人多,羊肉汤也算是一道日常菜式,每天厨房都会早早的煮好一锅汤肉汤。

    这也是张超选择了羊肉泡馍的原因,有现成的。

    张家的烙饼是用面粉擀好后,抹了麻油,加了芝麻的,两面金黄,又薄又脆。

    羊肉泡馍李渊也常吃,可今天晚上却觉得张家的羊羹格外好吃。

    “陛下,这羊肉泡馍最关键的就是汤清肉烂,煮汤是最重要的,骨汤和肉汤一定要分开煮,肉要先腌制一天,再煮半天,而且得使用很多调料,调料的种类和份量也是格外重要的。一锅好汤,才是这羊肉泡馍好吃的关键。”

    “另外,吃羊肉泡馍还有一样很重要,必须得亲自撕烙饼,撕的越碎越好,这样吃起来来才更有味道。”

    那边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三兄弟正卖力替皇帝老子撕烙饼呢,结果张超这么一说,三人都扭头过来了看着他。

    李渊哈哈一笑。

    从盆里拿起一张烙饼,真的自己撕了起来了。

    “陛下,再撕碎点,越小真好。”张超站在旁边,做起了指导。

    “朕原先就曾听说过灞上张三郎,是个奇才,会编书会写诗还会医术,尤其还会美食,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啊。”李渊笑着说道,看的出来了,他今晚似乎很高兴,自己坐那撕烙饼,还不忘记招呼其它宰相、学士们一起撕。

    于是乎,张家的大厅里面,一群宰相以及尚书、黄门侍郎等三省高官们,和几十个新任的翰林学士们,就坐在张家的一楼大厅里一起撕烙饼。

    这场面相当壮观,还好张家大厅够大,上百人坐在里面也不显拥挤,不过那些侍卫内侍们可就没机会坐厅里了,他们只能呆在张家的廊下。羊肉汤也没这么多,张家临时给他们烙饼吃。

    厅里有地暖,很是暖和。

    李渊把张超特别叫到他旁边坐着,一边掰烙饼,一边跟张超闲谈。

    皇帝跟张超面前,和大家一样,都摆着个空碗,然后大家卖力的撕着烙饼。李渊刚才已经吃了一小碗现成的泡馍,不过他觉得没吃过瘾,还要再来了一碗,而且要跟张超他们一样,自己掰烙饼。

    把烙饼掰的细碎,张超叫来了府中仆佣,让他们把这些帝王将相们掰好的烙饼端下去。一份上好的羊肉泡馍不是掰了就吃,而是先把烙饼掰碎了,然后还要拿去加工一样,把掰好的烙饼放锅里,加上发好的黄花菜干、发好的木耳以及粉丝,加上青蒜煮熟,然后出锅放上香菜。

    “朕那碗可别搞混了。”

    李渊笑着对张超道,亲自掰的烙饼呢。

    “请陛下放心,不会搞混的。”

    管家亲自端着李渊的这碗碎饼去厨房,第一份煮。

    这碗饼由崔莺莺亲自出马,在周氏和秋月娘三个的指导下完成,而且全程都有宫中内侍观看,做好后,还有一个内侍上来了先试吃了,等了一会后才让送到前面去。

    一大碗羊肉泡馍端到李渊面前。

    用姜、蒜、桂皮、八角、党参、山楂等调料炖出的羊汤,配上黄花菜、木耳再加些粉丝,加点青蒜、香菜,再上块二两多的切片熟羊肉。

    还有那块李渊亲自掰碎的五两的烙饼。

    好大一碗。

    料重味醇,肉烂汤浓,肥而不腻。

    香气四溢,诱人食欲。

    尤其是在这冬夜里,一碗如此羊肉泡馍,真是诱人。

    “陛下请慢用!”

    张超笑着道。

    李渊拿起筷子先夹了块碎饼,烙饼已经浸满了羊肉汤,一口吃下去,味道相好好,不但有烙饼的香味,而且还有羊肉汤的浓郁。李渊点点头,又夹起一片羊肉。

    这是一片卤过的熟羊肉,选用的是半岁大的羊腿肉,这种肉最鲜嫩,卤出来了的味道也好。

    感觉不到半点羊肉的膻腥。

    再夹一筷子粉丝,滑溜好吃,木耳和黄花菜吃起来了也让这汤不腻。

    “美味,从未吃过如此好吃的羊羹。”

    李渊一口气吃了大半碗才减慢了速度,不忘向张超大赞。

    “这个跟面条一样的是什么,滑溜好吃。”

    “陛下,这是粉丝,用红豆制成,因制成后如丝制,故名粉丝。”绿豆的栽培历史挺久的,唐朝之前早就有了,但用绿豆制出粉丝,这却算是张家的特产了。其实绿豆粉丝制作挺简单的,只是前人没有去弄,或者说有人弄人但没有传开来。

    一会功夫,其它人的羊肉泡馍也好了。

    于是,大唐的一众帝王将相,就在张家吃羊肉泡馍,吃的非常爽快,赞声不绝。

    “好饱,这羊肉泡馍是朕吃过的最好吃的一种做法,不知不觉就吃了一大碗,痛快。”李渊哈哈大笑。

    其它人也都是点头,羊羹常吃,也吃过泡馍,可跟张家的一比较,他们以前吃的也太简单了。

    “阎爱卿,你回去之后,把今晚之事画下来了,到时画好之后,朕要挂在宫中收藏,画名朕都想好了,就叫微服私访张学士府夜宴图!”

    一个吃泡馍吃的肚子正撑的大臣连忙站了出来领命,将作少监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