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唐朝好地主 >

第241章

唐朝好地主-第241章

小说: 唐朝好地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乎了。

    简单,易学。

    李建成做完后,觉得很不错,他是学过武的人,知道这些动作虽简单,但确实能使身体各部份关节、肌肉、韧带得到锻炼。

    一群小学生们做完体操,倒觉得很新鲜的,蹦蹦跳跳倒都挺开心。

    因为学生较少,所以最后一个年级一个班,六个年级也等于是六个班。馆里的房间倒是很多,因此早就收拾了六个房间。

    “你准备怎么教授学生?”李建成打量着教室,一年级的教室里三十八个学生都坐在这,十五个皇子皇孙也都是在一年级班上,李建成的两个儿子也在其中。

    教室里,每个学生一张书案,还有一把椅子。因为是皇家小学,教学条件是很好的,不论是书案还是椅子,都是上等木材打制,甚至还上了漆。

    他们的桌案上有笔墨纸砚,镇纸笔架等。

    “这前面怎么还有一个台子?”

    魏征看到这间教室前面还有一块地方要高出一些。

    “这是讲台,前面这张桌子是讲桌,先生就在这上面授课。”

    那墙上还挂了面小黑板,那是张超先前制好的,暂时只有这块小的,他打算到时找工匠来把后面这面墙也给弄成一面大黑板,到时再制一些粉笔,那样教学就更方便了。

    李建成看着张超拿着一条白色粉笔在那块挂的小黑板上写下了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这两句,不由的眯起眼睛。

    张超毛笔字写的一般,但这硬笔字不错,板书也还不错,读书时没少出板报,都是练出来的。

    白色的粉笔字在小黑板上十分显眼。

    张超拿起一块布,往小黑板上一擦,那两行字没了。张超又捏着粉笔写下两行,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这个不错。”

    郑善果对自家外甥女婿大声赞叹道,这样写在上面,后面的学生也都能看到了。这可比较在沙盘上写方便实用的多,沙盘上写,得围着看,而在这面黑板上写,却是能把黑板挂墙上,让后面所有学生都看的清楚的。

    并且写起来方便,还能擦掉再反复写。

    “这是?”

    “这是黑板和粉笔,其实很简单的,我打算以后每间教室前后墙上都弄一面大黑板,再制些粉笔。这样老师以后授课,就不仅仅是口授,也能随时用粉笔黑板给学生们板书讲解。”

    “嗯,这个好。”李建成点头。

    裴世矩等又问了下张超的分科目教学的想法,“语文、历史、数学、书法。。。这样分开来教,每门课安排一个老师,另外每个班安排一个班主任一个辅导员,不错。”

    原本多数的教学,都是一人带一群学生,也不会有什么分班,更不会有分科,反正就是这样教,虽然也会教些算术书法这些,但若要学绘画、音乐这些,你就得去另找老师了。

    而张超这里,却是分设多科,每科有专门的老师教,甚至语文和历史还成了两个不同的科。

    “我们会给各年级各科编写一套教科书,让他们更好的学习。”

    “那三字经、千字文这些就不学了吗?”

    “当然也学。”张超笑着回道,他搞出了这个分年级分科目的教学方式,要编一套教材外,对于原来的许多小学的书也是要学的,比如三字经、千字文、急就章等那些书,学还是学,但是教科书里会是节选学习,就是把一本书分到这小学六个年级十二个学期里去,分段的学习,每学期只学习其中一部份,循序渐近。另外一些,甚至只做为选修课本。

    张超的想法挺大的,这样专门编一套教科书,一来确实比较系统,能够更快更好的教育这些小学生。另外,张超也打算借编书再扬点名,就算是编教科书,在这时代也一样是很了不起的,著书立说那都是能增加名气的。

    况且,他还想着等以后借助东宫的影响力,到时看能不能把他的教科书推广到各地的州县学去,当作初级教材呢。若能推销出去,到时天下那么多州县学,随随便便也能卖个几千套出去啊,这可是非常赚钱的。

    “你的教科书能够编的及吗?六个年级都用不同的教科书,还每门课程都得编一本,这个任务不小吧?”王珪问。

    “其实也不是很难,因为我们主要就是把小学的初级教育内容,安排到六个年级里。多数的课程教科书内容,都不用我们自己写,而是从许多前人的书中节选部份内容,从一到六年前,由简至难,循序渐进的。”

    “比较如我们一年级的课本,就非常简单。一年级的语文,就是以识字为主,上学期的教学目标,就是让学生识得五百个汉字,要求他们能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偏旁部曲,教他们能按笔顺规则书写,并且能学会注音字母,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能够准确的拼读音节,能熟记汉字注音符号表。”

    “书法课则是要教他们正确写字姿势,能把字写规范、端正、整洁,让他们注意汉字间架结构,感受到汉字的形体美。”

    “一年级数学则要认识一百个数字,学会加减法,背熟九九乘法表。。。。。。。”

    李建成等人,都没料到,原来教一群孩子启蒙,也能弄的这么复杂高深。可越听,他们越觉得很有理。

    “会不会要求的太高了一些,半年就学会五百个字?”

    “是啊,他们能做的到吗?”

    张超笑笑,“诸位放心,在我的这套教学方式下,保证一个学期能学会一千个字。”张超可是准备编一本连小学生都能使用的字典,到时他们还能自学的。再加上,他可不准备搞放羊式教学,而是要精准的教学,每阶段都有目标任务,每科都有老师,会牢牢盯着学生们的学习进程。

    有落后的,就给他们补课。

    平时多部置点作业,经常考试,绝对能让他们学习的非常充实。

    编完课本,到时他还打算编几套课外辅导书,多弄些练习题呢。

    当年张超可都是这样过来的,他准备让这些小屁孩也试试后世教育的快节奏,想整天只是摇头晃脑的读书,你想太好了。

    “语文的注音符号表是什么?”

    “哦,那是我新发明的一套注音符号,就是专门给汉字注音的,比切韵里反切的注音方式要简单好用的多,小学一年级就可以学,学了就能用!”

    这下,李建成和裴世矩、郑善果、魏征等一群人全都给震住了,居然还有这么牛比的东西?(未完待续。)


第279章 皇帝夜访

    第二更,今天起码会有五更!求月票,求订阅!

    接下来了的日子里,张超每天的生活都比较固定。早上起来了跟老爹练枪学骑射,然后去崇文馆。

    崇文馆里聚集了一大批名儒学者,张超给他们制订了详细的小学教科书编纂计划,他们按照他的要求编写,然后张超拉着马周和岑文本做自己的助手,进行最后的审核。

    语文、数学、历史。。。。。。

    一门门的课程,六个年级十二个学期的教材,这是一整套的教科书,工作量其实很大,好在人多,进展顺利。新教材未完成之前,小学六个年级的学生,则还是让他们读些原来的书,如初小读三字经千字文这些,高小的让他们读论语诗经等。

    到了晚上,张超回到家后,坊里国子学的陆德明和孔颖达还会赶到张家来了,跟着张超一起编字典,每天马周和岑文本也都跟着过来了加班。

    张超后来又拉了魏征过来了,而孔颖达两人则又把房玄龄和杜如晦也拉了过来了,这两个是孔颖达他们在秦王府文学馆的同僚,又正好是在张超隔壁。

    房玄龄、杜如晦、魏征还有马周和岑文本他们对于编写这本字典,都很有兴奋。

    八个人每天都要编书到很晚,字典的内容多,工程量更大,好在孔颖达和陆德明都是国子学的博士,他们从国子学里弄了一大群的学生过来了,多是些庶族子弟,这些人对于参与编书很积极。

    张超八个负责的是框架,这些学生负责的是填充。

    倒也像是教授带着学生们做课题一样,把学生分成很多个组,然后给每组任务,进展倒也很快。

    比较有意思的是,一开始只有张超他们八个带着一群学生在编这本字典,可到了后来了,崇文馆的那些学士们知道了,都也主动要求参加编纂。

    而孔颖达和陆德明他们也从秦王学士府不时的拐人过来了,弄到最后,秦王府十八学士,跟崇文馆三十六学士,都参与到了张超的这个字典编纂中来了。

    虽然如李纲、裴士矩、郑善果这些人年纪比较大,事务也很繁忙,只是偶尔过来一两次,但这也已经是非常的惊人的事情了。

    一到晚上,务本坊的张学士府里,那是灯火明亮,经常是几十个挂着学士衔的宿儒名士聚在厅里,还有二三百学生跟着一起。

    每晚上,都要弄到很晚。

    好在这些学士们都是官员,身份较高,半夜忙完回家武侯们也不会为难。后来了李建成甚至还亲自下了太子令,给了这些学士们一块令牌,可以晚上通行街坊间。

    张家的这热闹,甚至连皇帝都知道了。

    太子李建成更是有天晚上亲自过来了了一趟,李建成对房玄龄杜如晦杜淹等秦王府学士,很是欣赏,在张家很直白的透露出想要招揽他们的意思。

    可惜房玄龄他们只是回以呵呵。

    秦王府十八学士和崇文馆三十六学士,也不是每天都会全来了,但基本上两边每天都会有些人过来了,而张超他们八个更是每天都在。

    张超给这本字典取了个名,武德字典,算是拍拍朝廷的马屁,也算是给朝廷的献礼工程。他自己当仁不让的做了总编辑兼主编,然后让魏征房玄龄孔颖达七人做了副主编,其余的学士们也挂了个编辑之名,至于那些学生们,挂名资格也没。

    然后有一天晚上,李渊居然也带着裴寂、萧瑀、陈叔达、封德彝、杨恭仁一群宰相微服私访。

    李世民和李建成还有李元吉,柴绍、秦琼等几个女婿也都陪同。

    虽然没有摆天子仪驾,可也还是有大群侍卫。

    皇帝突然就这么驾临了张超家,这让张超非常的意外。不过李渊倒是一副很随意的样子,先是看了看张超他们编的字典,然后叫了张超过去说话。

    李渊对张超态度还挺和气的,甚至还拉了张超的手,拍他的肩膀,让他坐在旁边。弄的张超当时有点懵,虽然印象里李渊其实是个当皇帝当的挺轻松的人,江山都是李世民打的那种话他是不信的。

    可隋末乱世,枭雄争霸,瓦岗李密、洛阳王世充打的难分难解,其它各地反王也是撕杀不断,倒唯有李渊,起兵时间其实很晚,却只用了很短的时间就打进了关中,夺下了长安。然后后来居上,大军四出,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张超印象里,李渊起兵之前,一直是个很懂得韬光养晦的人,很低调。就算到了杨广快死了,也一直不肯马上起兵,急的裴寂刘文静李建成李世民那些人不得了。

    李渊起兵后,不断的封官加爵,向李密拍过马屁,向突厥联过盟借过兵,对那些原来了隋朝的官员贵族们,更是大肆拉拢,封了无数的勋官爵位。

    感觉李渊当皇帝真是最轻松的那个,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