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仙侠电子书 > 斩邪 >

第51章

斩邪-第51章

小说: 斩邪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了过来,微笑着道:“我见过你,你就是陈道远。”
  注意到这边情形的秦羽书,一张脸立刻拉黑下来。
  陈三郎依然沉浸在法诀当中,随口回了句:“是吗?久仰久仰!”说着,自顾跑到角落处继续领悟。
  宋珂婵睁大了眼睛:他连自己是男是女估计都没注意到吧,居然张口就说“久仰”?果然是个怪人……


第七十三章 端午诗会,风生水起
  “忽焉纵体,以邀以嬉……水灵感兮,风波生恶……”
  周围人声喧哗,陈三郎静静而思,旁若无人,解读到精妙处,不禁轻轻念叨出声。
  这是一种完全投入的状态,空灵不含杂质,置身于热闹之中,心放在孤寂之外,如同人在闹市,却觉得天地间唯我存在。一闹一冷,一动一静,形成强烈反差。
  宋珂婵气鼓鼓地跑来,想要问陈三郎刚才究竟“久仰”她个什么。可到了近处,听这人在神经叨叨地念念有词,不禁大感好奇,竖起耳朵来听:“奇怪,不似在读书,倒像是念经……”
  “凌波微步,罗袜生尘……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
  又听了下,完全不知所云。
  陈三郎依然沉浸其中,就在此刻,他听到了风的声音。
  这风声颇为古怪,呜呜然,像是一股劲风吹过狭窄的管道;风生而水起,汩汩然,似有泉水从石头缝隙里哗啦啦喷涌而出……
  风水交融,声响一体。
  陈三郎若有错觉,仿佛自己身在山野之中,站听松涛,俯见溪流。然而他此时此刻只是坐在船上,周围人声鼎沸,热闹非凡。
  “风生!水起!”
  嘴里最后吐出这四个字。
  呆在旁边的宋珂婵终于听明白了,嘀咕道:“总算说了句人话。”
  正待开口,船外猛地刮起一阵大风,风翻腾起波浪,蓬的一下,撞击得船只一阵猛烈摇晃。
  “哎呦!”
  “啊!”
  船上的人们猝不及防,好些人站立不稳摔倒在地;许多整整齐齐摆放在桌子上的碗碟之类,也是稀里哗啦地掉到地板上,砸破了的,发出清脆声响。
  “发生了什么事?”
  人们大感惊慌,面面相觑。
  要知道南阳河作为城内河,只得三丈余宽,水位也不算深,这般河道就算刮风下雨,也不会过于泛滥,更不用说掀起惊涛骇浪那些了,十年难得一遇。今日端午,天气清爽,间或吹拂的风,也是细细的,如何会翻腾起偌大浪头来?
  好在这阵风浪起得凶猛,去得也快,片刻间又是风平浪静,了无异状。
  领悟到《真龙御水诀》的驾驭真意,陈三郎心情畅快,这才发现边上站着个人定定地看着自己,脸上表情仿若见到了鬼。
  对方面目甚是陌生,不是学院生员,就开口问:“阁下是?”
  “你……你……”
  宋珂婵张口支吾,掩饰不住惊慌。
  这时候陈三郎也看出来了,对方是个女扮男装的女子,体形娇小,一张明丽圆脸,黛眉弯弯。
  他站起来,走近点问:“你怎么啦?”
  “鬼呀!”
  宋珂婵惊骇地大叫一声,竟转身就逃。
  这一声叫,顿时吸引到船上众人注意,秦羽书大步奔来,将宋珂婵护在身后,关切问起来。
  宋珂婵却说不出话,只是手指陈三郎,满脸恓惶。
  这一下,一道道怀疑的目光纷纷落在陈三郎身上,心中想道:这陈道远端是色胆包天,连宋小姐都敢调戏……
  秦羽书怒气冲冲,扑上前来,指着陈三郎喝道:“陈原,你对宋小姐做了什么?”
  陈三郎一耸肩,表示自己很无辜。
  秦羽书嘿嘿冷笑:“大胆狂徒,你吓到了宋小姐,还装模作样?”说着,对四周一抱拳:“各位同学,现在宋小姐受此贼子惊吓,口不能言,刚才谁见到此贼恶行的,还请现身出来,仗义执言,秦某定禀告给院长知晓,要将此贼绳之于法。”
  说得正气凛然,慷慨激昂。
  可惜周围的人尽皆摇头,话说他们刚才真得没有见到陈三郎动手动作,做了什么出格之事,又或者是受到那一阵狂风恶浪冲击,站立不稳,因而没有注意到。
  秦羽书大感失望,但并不甘心,指着陈三郎斥道:“陈原,别以为没人看见你就能逍遥法外,你这人面兽心的贼子,我不会放过你的。”
  陈三郎听着,真是佛都有火:“秦前辈,捉贼捉赃,捉奸捉床,口说无凭,就不要贼子前贼子后,更不要指指点点,我也有手指呐。”
  左手一伸,亮出中指。
  秦羽书怒极而笑,他平生未曾遇到如此猖狂的人:“你说我没有证据?嘿嘿,宋小姐就是最好的人证。”
  转过头,柔声对宋珂婵道:“珂婵你不要害怕,你尽管跟我说,刚才这陈原究竟对你做了什么?”
  宋珂婵有所放松,圆脸微微涨红,忽道:“大家不要误会,陈道远什么都没有做过。我刚才,刚才只是被风浪给吓着了,如此而已。”
  此言一出,满船恍然,顿时释然了:就说呢,纵然陈三郎深得杜学政青睐,纵然其对宋珂婵有所垂涎,也不至于当众地做出龌龊事,将一生前程赌上,完全没有那个必要。
  秦羽书大失所望,哼一声,拂袖而去。
  宋珂婵略一迟疑,还是向陈三郎走去。
  陈三郎见状,忙道:“宋小姐请留步,莫要再近了,若是你又嚷嚷一声,我跳进黄河洗不清。”
  宋珂婵噗嗤一笑,觉得这人真是有意思:“我不会再叫的了,就是心中有个疑问要问你。”
  “什么问题?”
  “刚才……”
  话出口,有点古怪的样子:“刚才你嘴里说风生,外面就起了风;说水起,就翻滚起波浪,这个,这个和你有关吗?”
  说完,睁一双大眼睛盯着他嘴巴,想要获知答案。
  陈三郎呵呵一笑,不咸不淡地道:“宋小姐说笑了。”
  宋珂婵却非常认真:“不是说笑,刚才真得非常一致,不似巧合。”
  陈三郎一摊手:“你的意思是说我是那能够呼风唤雨乘风破浪的神仙?”
  听他如此一说,宋珂婵都觉得自己的想法不切实际了。要是陈三郎是神仙,怎么会进学读书?怎么会到船上参加诗会?
  陈三郎又道:“我刚才只是在做一篇赋文罢了,反复推敲,炼字凝句,宋小姐你肯定是听错了。”
  “是这样呀……”
  宋珂婵信了大半,莫名失望,她虽然出身大户,却爱着男装,时常到外面游玩,故而常常听闻到些江湖事,神仙传说等,甚为向往。
  此时夜幕卷上,星月有光,前来参加诗会的人员基本都上了船,于是船只划动,顺流飘荡。
  南阳河端午诗会正式开始!


第七十四章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南阳河端午诗会,属于南阳学院内部组织,不请外人。名为“诗会”,其实拿出来表现的文体相当自由,可诗可词,可曲可赋,丹青笔墨,不拘一格。说白了,这个聚会就是让学院生员们互相交流,以及拿出得意作品进行诵读宣扬的一个平台。
  至于评判老师,则请来学院的教授们担当。往年诗会,院长宋志远也会出席,不过今年他受邀到衙门,和杜学政商谈要事,怕是来不了。
  租赁来的船只足够宽敞,能容纳百人,它其实就是一艘改造的画舫,长长的,两边扶栏,中间一排溜摆着桌椅,每桌坐六人。
  此时有侍候的人走马灯笼地开始给每一桌摆上点心小吃之类,随后又有菜蔬酒食,仿若大排筵席。
  人多,排场大,耗费不菲,但与会生员不用出钱,都是学院公费。
  这一点,深得陈三郎赞许,要是每人得交钱才能参加,他就得好好考虑要不要来了。倒不是吝啬,而实在是囊中羞涩,眼看就要奔赴扬州参考乡试,银子水一般花使,必须节省。
  像给锦香楼写一副对联得十两银子的好事,可不是天天有的。他名声初扬不假,偶尔也有人来求些字帖,但价码并不高。毕竟资历尚浅,和那些真正的名家不可相比。
  在陈三郎心目中,该花的,不该花的,分得清清楚楚。煞费苦心,大把银子撒出去,参加名目众多的所谓文会诗会,混个脸熟,钻营点名声,却不屑为之。
  诗会正式开始,气氛热闹起来。
  按照流程,第一阶段是展示生员佳作——当然事先经过挑选的,否则那么多人,那么多作品,此时如何看得完?
  在前几天,此事就开始张罗,让生员们上交作品,那时候陈三郎交上去的是一幅以前所写的字帖,权宜当交差。
  第二阶段,以“端午”为题,以一炷香为限,写一首作品出来,完成后,署名上交给教授们,让他们现场进行审核评介,然后选出水平最佳的前三首当众诵读,以示嘉许宣扬。
  时节为题,基本属于应景之作,古往今来,能称得上是名作的少之又少。以学院生员们的水平,写得贴题就差不多了。
  第三阶段,生员们自由交流,以及切磋。
  重点在于切磋,文人相轻,蔚然成风,表面一团和气,见面打哈哈,可心底里互相都瞧不起,一有机会,便要比个高低。
  诗会之前,秦羽书已放言出来,定然要和陈三郎比一比,看谁文才更高,谁才是南阳学院真正的才子。
  此事被某些有心人大肆鼓吹,成为学院一大热门话题。
  第一阶段在密锣紧鼓地开展着,共展示十位生员的作品,其中并无陈三郎那幅字帖。
  陈三郎倒没觉得如何,字帖是以前为图谋生写就的,一直没有卖出去,留在手里,只是交上去,应付了事。
  相比诗词之类,衡量字帖丹青水平质量的标准更加模糊,各花入各眼,没被选中并不稀奇。
  坐在椅子上,同桌的人心神贯注地听着,看自己的作品是否会被选中,陈三郎则专注于吃喝——刚才潜心领悟《真龙御水诀》,念力损耗不小,肚子饿得咕噜噜响。
  何以解忧,唯有吃喝。
  前面的人念一首作品,他就吃一碗饭。这碗儿小,还没有拳头大,漂亮的瓷器,更像工艺品多些,而不是饭碗。小小一窝儿,就盛一团饭,两三口不见影踪,怎能填饱肚子?
  于是一碗接一碗。
  负责盛饭的侍从眼睛都鼓起来了:这一位看着斯斯文文,敢情是饭桶来着。
  旁的人见到,纷纷露出鄙夷神情,就连和他同桌的,都情不自禁悄悄挪了挪位置,要离他远些。
  陈三郎晒然一笑,并不在意,把空碗一放:“再来一碗!”
  民以食为天,如果一个人连饭都吃不饱,又哪里来的体面?他是个书生,可骨子里却流淌着江湖侠客的血,快意行事,但求自在。
  当终于吃饱的时候,诗会已经进行到第二阶段,端午赋诗了。
  这等场合,因为有前例依循,许多学员预先就写好了诗,成竹在胸,交上去即可。
  对此无人干涉,反正又不是严格的诗会,也没有多少名利可争,彼此心知肚明,何必理会太多?
  一炷香很快过去,有数十人交了作品。
  评审这些作品比较简单,基本读一遍,便知水平高低。约莫小半个时辰,所有作品审完,得出前三名,当众诵读。
  第一名获得者,赫然是秦羽书。他写的是一首七律,名曰《端午感怀》,格式齐整,韵律合拍,算是不错的一首应景诗作。
  秦羽书昂首挺胸,自矜得意,还特意往陈三郎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