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仙侠电子书 > 斩邪 >

第312章

斩邪-第312章

小说: 斩邪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泾县时,陈三郎与许氏父女接触,觉得他们定有来历;后来与许珺修成姻缘,彼此之间,便是一家人了。这时许念娘才隐约透露了些秘辛之事,真相让人吃惊。
  但他心目中,仍是觉得有些事情距离自己很远,江湖也很远,也并不怎么在意——发展至今,兵强马壮,麾下兵甲已达数万,又入主了雍州,恍然是封疆大吏的级别。
  这样,还怕什么江湖人物?
  可当现在许念娘血淋淋地躺在自己面前,陈三郎猛地发现,自己还是把某些事情想得过于简单。
  这个世界,并不简单。
  也许,正如许念娘上一次所说的:有些人要来杀自己,并不难……
  陈三郎不禁捏住了拳头:但现在的自己,也变得更强了。当下说道:“岳父,我知道了,我会做好安排的。”
  “好。”
  许念娘说完这个字,仿佛耗尽了力气,又闭上眼睛,休息起来。
  陈三郎示意,诸人都退出房间,免得影响许念娘的休息。
  许珺本来想陪在父亲身边的,但还是依言跟了出来,她也有问题要问夫君:“三郎,父亲说得他们到底是谁?”
  陈三郎道:“你还记得在泾县时,找上门的白头翁两个不?”
  “当然。”
  许珺干脆利索地回答。
  “他们还有伙伴,嗯,怎么说呢,岳父以前也是跟他们一起的,只是后来意见不合,最终离开,导致反目成仇。”
  陈三郎不敢说起岳母的事,要是许珺知道母亲还活着,那还不知会出什么状况呢。
  打记事起,许珺便跟着父亲行走江湖,很少在某个地方待得长久,有时一年半载,有时甚至只得十天半个月,就会离开。
  颠肺流离的日子一直保持着,直到搬到泾县住下来。
  每一次搬家,许念娘都神色匆匆,似乎在逃避着什么。后来许珺长大了,曾问过原因,许念娘却什么都不说。问了两次没有答案,许珺便不再问,心思玲珑的她隐约猜到了,父亲或许有强大的仇敌。
  正因为如此,当陈三郎拥有了日渐强大的势力,许珺便希望父亲能一直留下来。只是,上一次许念娘还是义无反顾地离开了,再回来时,身负重伤,能伤害他的人,一定非常厉害。
  现在,这些人来了!
  许珺忽然有些莫名紧张,本来见到父亲的样子,她怒气冲冲,要不惜一切代价替父亲报仇,但现在慢慢冷静下来,却又替陈三郎担心,害怕自己的夫君受到伤害。
  毕竟对方那些人,实在不可以常理揣测。陈三郎麾下虽然兵甲众多,但他不可能一天到晚带着上万兵甲出入。俗话有说:在万军中取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耳。
  这并非夸张之词,现实中,是有这样的高人的。
  起码,在许珺看来,父亲便有这般本事。但现在父亲都被人打伤,对方凶猛足见一斑。
  “三郎,你准备怎么做?”
  立刻关切问道。
  陈三郎想了想:“我不让他们入城。”
  州郡城高墙厚,可御敌于外,这是最为得天独厚的基础条件。有此城在,再加上上万兵甲,对方武功再厉害,也不可能靠一己之力来攻打。事实上若是对方自持武力,胆敢现身的话,陈三郎自不会客气,立刻调遣重骑围杀,到时箭矢如雨,刀枪如林,什么武林高手,统统都要化为肉酱。怕只怕,对方潜入城来,不知头尾,这就十分头痛。一个不好,直接闯进州衙,大开杀戒,所造成的破坏力和杀伤力就难以估算了。
  这样的事情防不胜防,最好的办法是守住城门,不放人进来。那样的话,得做足工夫才行。
  首先要调动的便是军伍兵甲,陈三郎决定马上去找江草齐,也许,莫轩意也得叫回来。


第五百零八章 观想成像,红气来犯
  商议完毕,送走江草齐与莫轩意,陈三郎神色不见丝毫轻松:这次面对的敌人非同小可,皆非寻常,他们如果一定要进城的话,并不困难。
  坐在房中,长吸一口气,闭目观想,看能否有所发现。
  气,依然是浓厚驳杂的气息,源源不断地汇集而来。
  每时每刻,不曾间断过。
  气息如此之多,甚至超过了《浩然帛书》的承受限度,无法再像过往那般来者不拒,多多益善,只能徐徐吸纳。譬如人吃饭,当吃得差不多了,就很难再狼吞虎咽。
  瓶颈在于古书迟迟无法翻开新的篇章,不知哪儿出了问题,卡住了。已翻开的书页被浓郁的气息滋润温养着,犹如泡在水里,基本处于一种饱和状态。书页上的字句,一笔一划,都在崭然发光。
  但翻不开新书页,后面汇集的气息不得其门而入,很是浪费。
  帛书共有九章,昔日在崂山府时,已成功翻开第六页,接着是翻第七页。第七第八两篇,颇为重要,有个名堂,叫做“知命”。顾名思义,便是知悉命运,非常了得。
  知者,可自知,可知人,分别对应第七和第八两篇内容。
  这一段时日,为了冲击瓶颈,陈三郎狠下功夫,奋力吸纳,但后来他发现问题的关窍并非在此。因为从气息的吸纳程度上,早就够了的。欠缺的只是一次时机,或者说际遇,或者说是顿悟……
  反正都是那样的意思。
  于是,他停了下来,慢慢炼化,不再一味追求数量。随之放下的还有急于求成的心思。
  很多事情,真急不得。以他现在的年纪,和修为的进度,实际上已经惊世骇俗。
  当然,这样的事就跟他年纪轻轻就入主雍州一样,成正比。
  气息万千,绵绵不尽,在泥丸宫的观想里,就如同无穷无尽的云气,铺天盖地开来,几乎覆盖住整个雍州上空。
  当然,雍州境内,地方不同,云气厚薄也多是不同。最浓郁的地方,当推崂山和州郡两处。倒不是说别的地方陈三郎未得人心,主要的原因却在于,很多地方人口锐减,真是没什么人了。
  越冬之际,无数流民逃难,一窝蜂跑到崂山府去,后来虽然雍州安定下来,但不少人已在崂山府定居,并不愿意再跑回去开荒。选择返乡的,只占少数。
  一是人口少;一是派遣下去当官的人选基本都刚上任,诸多政务伊始,还没有出成绩,治下民众心中仍存疑,自不可能完全归心。
  即使如此,光凭崂山和州郡两地的云气,已经蔚然成像,十分可观。
  感受着浩荡的气息,陈三郎心情微微激荡。
  正在此时,猛地泥丸宫一阵炙热,好像被猛烈的阳光晃射到了一样,有些不舒服。
  “那是?”
  陈三郎一愣神,就发现在云气之中,出现了数团殷红的气息。
  这些气息的颜色是如此不同,一下子就能看见,显得格格不入。它们的存在确实不同一般,一动不动,还不断裹挟拉扯着周围的云气,隐隐形成漩涡的模样。
  换句话说,它们在与陈三郎争气!
  如此情形,陈三郎自修炼以来,从未发现过,自是感到惊诧。
  但争气之事,实则平常。简单地讲,当两个人处在一起,便可能产生争气的迹象。
  之所以陈三郎以前没察觉,却是因为那时的他修为不够,还无法观想出景象。
  这样,自然不知道某些事情一直在发生。那一次在京城,其遭受正阳施法,掠夺时运,等雷罚降临时才有些预兆。换了现在,正阳还没动手,陈三郎就已知晓,根本伤害不到半分。况且,以陈三郎目前的气势气象,正阳也掠夺不了,反会遭受反噬,恐怕就丢性命。
  正所谓此一时彼一时。
  那时的陈三郎实力不济,一路考到京城,结交了些友朋,得到些名声,但并未达到收获民心的地步——这是他当了泾县县令后,才逐渐涉及开始的领域。不过小小一个泾县,不好出成绩。反倒是难民潮那一波,让陈三郎收割了一批民心。可惜没过多久,元哥舒便率兵打过来了。
  真正让陈三郎脱胎换骨的,是入主府城后,再到现在入主州郡。一步一个台阶,稳当而跃然。
  随着气势成,观想形象,越发细微,接触发现的东西就渐渐具体,发现有外人入境,前来争气,也就顺理成章。
  这也是建立在对方来势凶猛,实力强横的基础上。若只来些无名之辈,那自无法在泥丸宫呈现出来,早泯然在无数气息中,无从显露了。
  现在这几团红色气息,霸道凌厉,十分鲜明地表现出对方的实力。不过它们拥挤在一起,难以分辨出具体的数字,无法确定是几个人。
  许念娘也不清楚,他是被三个人围攻受创的,好在闯出条血路,末路逃亡。但后面有多少人追杀到雍州,却不好掌握了。
  不管怎么说,陈三郎这一次观想成像,一下子捕捉到对方的气息,乃是神通手段,无形增添了几分把握和底气。
  只是观想,并非时刻可用,每一次施展,都颇为耗神。
  ……
  州郡东南外百里开外,一片低矮的山坡,坡上忽而出现一排列的健马,约有十数人。
  这些人的衣装打扮,几乎清一色蓑衣斗笠,标准的出行装束,不怕风尘雨霜。
  斗笠压得低,不走近去,都难以看清楚骑士们的脸容。
  居中一骑,便是领头人,身材中等,但骑在马上,别人看去,竟隐隐有一种观望山岳的凝重压迫感。
  这人若有所感,猛地抬头观望天空。
  将近傍晚时分,晚霞半空,煞是艳丽,在空中凝结着,被风一吹,便变幻出一些形象来。有时候像一头巨鸟,有时候像一头猛兽……
  “老大,怎么啦?”
  身边一人开口问道。
  那领头人语音平和,慢慢道:“适才之际,我感觉到有人窥视。”
  “什么?”
  身边诸人都惊诧出声,纷纷四下张望,目光敏锐地搜索起来。以他们的本事,出现在这里,被人窥视居然没发现,简直不可想象。
  领头人又道:“不是周围,而在天上。”
  “天上?”
  众人更是觉得奇异,齐齐望天,片刻,有人醒悟过来,低声唤道:“老大,你说的难道是神通?”


第五百零九章 带头大哥,所图不小
  “神通”二字一出,诸人都显得有些不甚自在。
  这个世界,道法显世,虽然日渐式微,开始没落,但道法神通的概念早深入人心,一说出来,便让人心生敬畏。
  这十数骑者都是武功高强的武者,曾与道释打过交道,甚至交过手,知道根底深浅,虽不敬畏,却有几分忌惮。
  领首者语气不见丝毫波动,慢慢道:“雍州平定,占地为王,麾下自不会缺能人异士,有法力高深者掌握神通,不足为奇。”
  众皆点头称是。
  人道兴旺,道法衰退,各大宗门想要设坛传道,就必须依附投靠世俗势力才行。
  这些情况在各个州域都普遍,哪个刺史府中,不养着一大群门客幕僚?其内鸡鸣狗盗,三教九流,成色复杂。
  这群武者进入雍州之前便打听到情报消息,知道雍州今非昔比,已经被人平定下来了。
  此人名叫“陈原”,乃是钦命状元,才华过人,路经岳阳楼时,受龙君青睐,邀约赴饮,席间写下一篇《岳阳楼记》,脍炙人口,广为传诵,收获名望无数……
  《岳阳楼记》实在太过于经典,其中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更被誉为“仁者之言”。
  可以说,陈原单凭此文,便足以跻身文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