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仙侠电子书 > 斩邪 >

第282章

斩邪-第282章

小说: 斩邪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并未提及陈三郎的事。
  而今天,陆清远坐不住了。
  “报!”
  门子叫道。
  “进来。”
  门子很快进入房中,躬身行礼,说道:“西南巡逻队有报,说找到了府主大人。”
  “真得?”
  陆清远心神激动,霍然站起。
  “已经确认无疑,他们正往县城来。”
  “好,很好……快,准备相迎……”
  陆清远心中欣喜,溢于言表。只要陈三郎无事,比什么都强。他这两天辗转反侧,现在总算能放下心来了。
  ……
  武平县城外三十里,一群人马在走着,朝着县城而去。
  王程牵着马,走在前面开路,他的手下则两翼散开,隐隐成翼卫之势,形成保护。
  他们是武平县众多巡逻队伍中的一支,人数不过十五人,都是上了年纪的老兵,王程是队长,他曾在府城军营中受训,见过陈三郎,对这位年轻大人印象深刻,因而当双方相遇,他立刻认了出来,当即下马行礼。
  被认出来了,陈三郎乐得无需解释。只管去往县城即可,相信陆清远早等在那边了。
  王程一边走,一边心里琢磨,不知道府主大人为何突然出现在此,还带着一大群百姓。
  那些人一个个衣衫脏污,灰头土脸的,一看便知道是难民。
  难民前来不奇怪,自入冬以来,流民们络绎不绝,天天都有,他们入境后,自有专人带着去往安置地,吃口热粥,住进难民所去。
  不过现在跟随陈三郎的这一群人有点不同,其中不少青壮,身材健壮,随身还携带着弓箭刀枪之类,虽然制作简陋,但足以说明他们的身份,有别于其他流离失所的难民。
  王程心里纳闷,但绝不多嘴询问。这些事情可轮不到他来疑问,只要安全把陈三郎送到县城,一桩功劳自然走不掉。
  洪家村的人从山里出来,奔波劳碌,已经十分疲倦,先前遇到巡逻兵,众人心里都是一惊,紧握住身边的武器,这完全是下意识的反应。然而很快,就见到领队的队长恭恭敬敬地朝着陈三郎行礼,口称“大人”。
  到了这时,即使村民们再愚笨也都知道陈三郎身份不同凡响了。
  身份,很多时候都是一种标签,不同的身份,能给人不同的印象。有些身份,一亮出来就容易让人信服;而有些身份,说出来后往往会招惹到怀疑。总而言之,以貌取人,和以身份取人,都是源远流长,属于传统,自古今来,都一直存在。
  陈三郎的“大人”身份,一下子就让诸人感到肃然起敬了。
  在山里的时候,陈三郎口口声声说能让大家出去有饭吃,众人虽然选择了跟随,但主要是别无选择,只能赌一赌。心底之间,毕竟还存着疑虑。空口说白话,谁不会?何况陈三郎来历神秘,不知深浅,谁知道是不是一场阴谋?
  不过到了现在,这一丝疑虑烟消云散,不复存在。等看到陆清远率领一大群人前来相迎,一个个态度卑逊时,洪阿大等人都与有荣焉,面上有光。
  他们可是与陈三郎有过患难交情的。
  陆清远见到陈三郎带着大群流民,也是暗觉诧异,想一想,顿时释然,应该是陈三郎半路上遇到的吧。但既然是公子亲自带回的,待遇自然要高一些。
  陈三郎问:“清远,县城之内,可还有空闲地方?”
  陆清远忙道:“有的,公子放心,我会把他们安排妥当。”
  陈三郎点点头,不再多说。进入县城,一路不停留,直接到县衙去。陆清远早让人安排宴席等待了,席上菜肴不算丰盛,但有米有肉,这便足够。算起来,这几天都是吃鱼,颇为腻歪,见到大米饭,起码能吃三大碗。
  洪阿大与洪铁柱被邀请上桌,两个都红着脸,神情局促不安,显得十分拘谨。
  他们生性淳朴,何曾出席过这般场面?连手都不知道怎么摆放为好。
  陈三郎热情招呼,才让两人渐渐放松下来。主要也是饭菜可口,简直美味佳肴,吃上一口,立刻忍不住了,不管三七二十一,放开肚皮来吃。什么礼仪颜面,有吃饱肚子重要?


第四百五十四章 久别胜新,剿匪养兵
  雪,终于下了起来,不算大,轻盈若柳絮。
  雪地上,一行行迹延伸远去。
  陆清远呼出一口热气,用手搓了搓脸,道:“回去吧。”
  勒转马头,带领众人返回武平县城。
  人群中,洪阿大一步一回头,神色颇为不舍。他与大部分的村民们都选择留在武平县,一来县城距离通天河近,有归属感;二来受难后的村民们身体大都虚弱,并不适宜继续长途跋涉,不如留下。
  留在县里头,待遇不差。有稳固的房子住,有东西吃——当然,他们也会发挥所长,能做事。
  跟随陈三郎奔赴府城的是洪铁柱,还有十名青壮。
  这些青壮大都属于狩猎出身,脑子机智,身子灵活,能射得弓箭,能耍得刀棍,投入军中,当有所为。
  风雪起时人归来!
  一路无话,很是顺利地抵达崂山府外。
  大人回来了!
  消息很快传入府衙内,周分曹等赶紧快步出来相迎。说实话,这些时日他们心里都不踏实,生怕陈三郎在外面有什么闪失,特别是接到陆清远的报告,说有蛮军犯境后,几乎要坐立不安了。
  好在谢天谢地,公子安然无恙。
  路途劳累,回来后自是需要休息,陈三郎让江草齐把洪铁柱等人领去军营,他则回到府衙后宅去。
  他的回来,母亲陈王氏满心欢喜,同样欣喜的还有许珺。其初为人妇,无论仪态还是装扮,都有了改变,褪去了几分青涩,越发的明媚绝伦,眉目传情,眼波轻挑,便能把人的魂儿给勾掉。
  晚宴丰盛不提,吃饱之后,陈三郎回到房中,脱了衣服,躺进早准备好的一大桶热水中,舒服得浑身毛孔都要开张。浸泡了足足小半个时辰,都添了三次水了,他才出桶。
  弄完些琐事,许珺开始磨墨,这般情景,一如往常,红袖添香,笔墨挥章。
  今晚陈三郎只写了一篇字便作罢,早早上床。
  房中烧着炉炭,温暖如春,人心怀春,正所谓“久别胜新婚”,外面小雪簌簌,房内温软入怀,切莫辜负无限柔情。
  颠倒衣裳,好一场酣战!
  第二天,陈三郎倒准点醒来。吃过早饭,来到府衙公房中。
  他前往通天河,本身是为了寻幽探秘,可也肩负着寻求粮食的重任。然而归来时,却是两手空空,未免教人失望。通天河中鱼不少,但人力捕捞不易,缺了蟹和他们配合,到底难成事。
  再说了,一截河域,即使鱼再多,也远远无法满足崂山府上下的粮食消耗需求,只能算是个噱头,或者解燃眉之急罢了。
  公房中,周分曹郭楚都在,他们绝口不提陈三郎外出收获如何,而是一板一眼地汇报府内状况。其中提及前几天府衙出榜告示,号召管辖民众踊跃卖粮,收效还算可以,不少百姓知道府衙困境后,都愿意把多余的粮食拿出来卖。
  当然,这些粮食也是他们在分田制后种出来的,多为薯类。积少成多,暂时能缓解危机。
  这是开源。
  节流方面也做得可以,现在进入崂山府的流民明显少了,不来的,或不会来,或已经来不了了,根据各县城报上来的数目,统计起来,约有八万多人,真算得是一个庞大的数字。
  人数落实了下来,其中愿意从军并符合要求的青壮有一万之多。
  这个比例相当之高!
  不过也不算奇怪,落难逃荒,妇孺老弱很难生存,能活下来的基本都是青壮。
  从某个角度看,这便是优胜劣汰的残酷之处。
  而今消耗粮食的大头,其实便是军营。练兵需要海量的粮食,才能把兵给养得彪悍强壮。
  周分曹道:“公子,莫轩意在新宜县练兵,曾出兵三次,都是出境剿匪,颇有斩获,几乎可以自给自足,这极大减轻了负担。嗯,这事,公子你以前批准同意了的。”
  陈三郎点点头,确实有此事。
  最开始的时候,是莫轩意上书请示,说这样一举两得,既可以练兵,让新兵得到实战的机会;又能收缴到许多物资,从而获得供养……
  不得不说,莫轩意的确是一员难得的将才。
  剿匪养兵,其实也不新鲜,历朝历代都有例子。雍州自从战乱,民不聊生,匪盗便层出不穷。占山为王,啸聚山林,数不胜数。崂山府境内算比较稳定的,少见大股贼寇,但别处就不是这样了。
  所谓匪盗,也许他们本来都是平民百姓,不得已为寇。但不管怎么说,杀人一旦杀了开头,便没有回头路。走上了这条路后,烧杀掳掠,那是稀松平常的事——陈三郎进入雍州,一路上就遭遇了好几拨。
  所以,对于莫轩意出兵,陈三郎当然不会阻拦,当即允许,让莫轩意便宜行事。
  这算是一种放权,也是信任。
  陈三郎既答应给莫轩意练兵,就不怕他拥兵自重,别有图谋。至今为止,莫轩意做得相当出色,打掉了邻近府城好几处贼寇,收缴到大批物资。麾下新兵虽然有不少损伤,但经历这些拼杀搏斗后,他们成长的速度惊人,战力直升。
  听完周分曹的陈述,陈三郎知道在近期内,府城的运转不会有太大问题,只要捱过这个寒冬,开春之后,田野破土,便将万物向荣。
  这也是府衙班子搭建完善,运转有序,所带来的成效。即使陈三郎不在,也能正常做事,解决问题。
  一直以来,陈三郎都在推行这样的策略,只要时机成熟,便可形成制度。
  一人之力,毕竟有限;制度之下,人人执行,才能成大势。
  处理掉一些事务,到了中午时分,陈三郎不回后宅用膳,而是走出府衙,朝着道观而去。
  进入道观院子,童子明月神情欣然地迎上来,微笑道:“大人来了,快请进。”
  陈三郎问:“你家观主可在?”
  “他昨日下山,正在观中,我这便去通报。”
  听到童子的回答,陈三郎点点头。道士在就好,不用跑崂山一趟,可节省下许多时间。
  过不多久,一身道袍的逍遥富道晃出来了,满脸油光,生活滋润。


第四百五十五章 金身为印,陈氏玄武
  逍遥富道的确过得滋润,自从跟随陈三郎进入崂山府后,一府之地,他崂山观尽得道法之事,简直可以称为“垄断”。
  当下时局,虽然说兵甲为主流,但道法也是大行其道,很受欢迎。
  国之将亡,必有妖孽;而与妖孽相对应的,非道法莫属。世道多劫,民生艰难,同样要求神拜佛,期盼庇佑,安慰心神。
  诸如种种,注定道法门派即将迎来兴旺之机。
  不同的州域,都有不同的宗门盘踞,形成传统。比如蛮州的修罗、名州的释家……以前扬州,算是青城道统的天下,不过自从正阳陨落,大受打击,青城不得不派遣多名亲传弟子下山,分头行事,这就显得有些慌乱,拿捏不准了。
  崂山在雍州,本是一个老宗门,传承不浅,可惜没落久矣,最后剩得一个嫡传,眼看独苗都要断绝,也不知是祖师爷显灵还是什么的,硬给逍遥富道闯出一条道来。
  而今崂山派与陈三郎同气连枝,陈三郎得了崂山府,崂山派便得崂山,陈三郎得了雍州,那此州域内,崂山派将得到一个发展壮大的黄金机会,到了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