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仙侠电子书 > 斩邪 >

第164章

斩邪-第164章

小说: 斩邪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两者一比,哪家更容易深入人心,得人信奉,不言而喻。
  路子不好走,又有道门另辟蹊径,关注天运龙脉,直接入世,选明主,扶龙庭,当国运巨变,天下易主,便可通过国策,灭释立道。
  这样的想法听着疯狂,但并非不可行。
  该想法的始作俑者,便是青城正一道;随后,又有别的道门纷纷效尤,下山奔赴各大州域寻找明主。
  至于暗地里,还有多少势力在九州中活动,扶植代表,那就不得而知。
  可以说,各大刺史之所以暗怀异心,与这些势力在背后鼓惑不无关系。
  试问一下,当有得道高人天天在你耳边说你“天生异象”、“可谋大事”云云;隔三岔四,又有某些祥瑞征兆发生,意有所指等等。
  在这般情况之下,人心自然便会发生变化。毕竟,成为封疆大吏的将军,谁没有野心?
  野心一旦遇到机缘,便会无限膨大。当膨大到了顶点,嘭的,终于爆发。
  当月,初九,蛮州刺史石破军公然上奏朝廷,请求蛮州自治,不再受夏禹管辖。
  石破军,因为脸上多麻子,又称“石麻子”,性残暴,嗜杀。其担任蛮州刺史十五年,杀戮无数,地方闻其名者,无不惊骇失色,两股战战。
  蛮州本为南蛮荒芜之地,开化不深,多有土著野族,自从划入夏禹版图,屡屡有叛反暴乱之事,朝廷不堪其扰,于是派遣凶猛的石破军率领三千亲卫铁甲入蛮州,任刺史,实施铁腕镇压。
  石破军自上任来,雷厉风行,杀伐果断,不知斩杀多少土著野族,用鲜血写成了大大的“安定”两个字。
  十五年间,蛮州再无事端。
  然而谁都没有想到,时过境迁,成为蛮州太上皇的石破军一封奏疏,要自立为“蛮王”。
  此事,与造反无异。
  消息的传播,在特殊渠道之下,传散得无比快速。其他州域的刺史大人几乎都在同一时间便接到了情报,窃喜者有之、冷笑者有之、晒然者有之,但不约而同地,他们几乎都是按兵不动,更没有任何表态,而是保持沉默,等待事态的下一步发展,然后才谋而后动。
  他们不同石麻子。
  石麻子性格暴躁凶虐,所以他最沉不住气。别人不当出头鸟,他偏偏不信邪,要做第一个,因为他身边的大法师算卦,得出奥义:石破天惊,风生水动。
  这一卦,大吉。
  大法师断言,石破军率先发难,夺得先机,很快就成为潜龙,将或吞噬到最多的夏禹龙气,日后成就,大事可期。
  对此,石破军深信不疑。这大法师虽然不是来自什么古老道门,但同样来历非凡,出身“修罗教”,而且行事风格与石破军很是契合,因此深得倚重。
  随着石破军的崛起,相信修罗教也将大发光芒,驾临天下,入主中原。
  接到石破军的奏折,引起朝野大哗,许多臣子纷纷上书痛斥,请求朝廷出兵讨伐,剿灭逆贼;却也有大臣担忧一旦出兵,引起天下大乱,会风崩离析,酿成巨祸……
  最关键的是,能拍板拿主意的皇帝病重,昏迷不醒;下面皇子争斗不休,意见难以统一;至于内阁首辅萧易安,一向是个和稀泥的主,这等大事,却也不敢武断。
  此等要事,居然耽搁了下来。既没有出兵,也没有答复。
  然而根本不理会朝廷态度,石破军上书之前,早已筹谋妥当,选定吉日,穿黄袍,登高位,自封“蛮王”,公告天下。


第两百四十七章 龙脉乱动,民望安得
  青城幽秀,山岭郁葱,诸多山峰白云缭绕,飘然出尘。高处白云间,有道观耸立,世俗不可见,不可接近。因为要抵达彼处,就得翻越过无数沟壑山涧、悬崖峭壁,纵然是猿猴飞鸟,见着也愁,何况凡人?
  道观深沉,若隐若现。其中一座殿中,端坐一道人,白发苍苍,束成道髻,用一根碧玉簪子插住。他的面容,肌肤莹莹若玉,竟比婴儿还要娇嫩两分。
  白发童颜,不外如是。
  道士坐在一方蒲团之上,蓦然有所感,睁开眼睛。刹那间,其眼眸中仿佛有两道光华飞出,纵横千万里,观望大地,尽在一瞬。只是看真些,又如同错觉,一切归于淡然,眼神炯炯,只是带着一股阅尽红尘的沧桑:
  “龙脉乱动,天地玄黄,气息驳杂,正是入手良机。”
  道士淡然自语,忽而伸手一弹。
  “咚!”
  一声钟响。
  只片刻,有六名道士依次入殿,俯拜于地上,齐声说道:“请师尊吩咐。”
  白发童颜的道士目光一扫,缓缓道:“自从正阳以身殉道,时日忽忽,便到今朝。”
  听到“正阳殉道”,六名道士忍不住露出激愤之色。
  “正阳下山,肩负道门重任,付出良多,乃大功,不可抹杀。然而你们可知为何为师不允许尔等下山复仇?”
  六名道士摇头:“请师尊明说。”
  “天下气运,错综复杂,莫可名状。正阳施展秘法,却遭受反噬,依为师看,必有玄机,或为预警。”
  “预警?”
  六名道士露出疑惑之色,其中一个问道:“师尊,你的意思莫非是说正阳师兄扶龙庭扶错了?怎么可能,元家少将军,可是……”
  顿一顿,不敢说下去。
  师尊叹一口气:“我固然修道百年,但也会错的,你的质疑并无过错。”
  元哥舒,正是他决定的对象。
  闻言,六名道士尽皆磕首,连呼“不敢”。
  “大势丛生,气机混沌,有谁敢说看得明了?现在召唤你们来,便是让你们下山,正光、正德。”
  “在。”
  “你们两个,去蛮州。看石破军如何,若不可为,即取道去凉州。”
  “遵旨。”
  两名道士毕恭毕敬。
  “正元,正平,你们去中州。记得,多看看洞庭。”
  “遵旨。”
  四名道士领了旨意,转身退出大殿,殿中就剩下两名弟子。
  “正衡,正通,你们去扬州。不用急着去刺史府,先找着那个人,看一看,待时而动。”
  “是。”
  六名弟子全部离开大殿后,白发道士忽而微微一笑:“此时此刻,想必那些老朋友们也都按耐不住了吧。”
  说罢,重新合眼养神,大殿归于沉静。
  ……
  石破军自封为蛮王的消息以惊人的速度传散开来,扬州与蛮州比邻,挨着,因而消息传过来得非常快。
  当然,在讯息蔽塞的古世界,消息飞扬得如此迅猛,背后定然有着某些手脚在推波助澜。
  总有些人,唯恐天下不乱。
  消息传到泾县的时候,正是傍晚时分,日薄西山,染出半天红霞。
  陈三郎在衙门。
  这些日子,他都在衙门,主持县衙大小事务。
  自从武林人士闹县城事件后,陈县令的威望空前高涨。若说以前,他顶着状元郎的光环当上县尊,本地人多是满怀亲切之意,却并无多少敬畏。可不是嘛,当初的傻呆子形象还在脑海浮现呢。
  但现在,百姓的心中,这形象悄然发生了变化。
  那些武林人士够狠吧,个个都是亡命徒,杀人不眨眼,可蜂拥进泾县后,竟被陈大人全部拿下,杀的杀,抓的抓,一网打尽。都说“恶人还需恶人磨”,岂不是说陈大人比他们更“恶”,更“狠”?
  不管怎么说,作风硬朗却又不滋扰民生的官,百姓都是很喜欢的,最重要是靠得住,关键时刻,镇得住场面。
  对于这一事件,普通百姓没有想太多,而地方乡绅阶层却嗅到了某些不同寻常的意味。几乎同时段发生的另一件事,更恍若地震,令得整个泾县都抖了抖:
  一夜之间,祁家府没了。
  在泾县,祁家府本是最大的豪族,黑白两道通吃,底蕴深厚,但这样的家族门第,说没就没了。
  抄家的是泾县衙役,带队的是县尉许珺,而罪名是“祁家勾结汪洋大盗,窝藏恶徒,强掳民女,滥杀无辜……”
  抄家之后,县衙收到的状告书竟达一尺之厚,都是痛诉祁家恶行罪过的,简直可以称为“馨竹难书”。
  作为地方一霸,祁家府所作所为早已足够满门抄斩,只是在以前,没有人敢动他们罢了。至于县衙,甚至于府衙,两者和祁家府的关系你知我知,根本不会做事。
  如今,陈三郎以雷霆手段,一举斩杀之。令得百姓拍手称快,纷纷想当然地以为状元郎果然厉害,手持圣旨宝剑,所向披靡,太威风了。
  这画面便仿佛是戏台上的“钦差大臣”,奉旨巡视,专杀坏人,为民做主。
  而在地方乡绅眼中,立刻想到这是县尊大人杀猴儆鸡呢,于是乎晚上辗转反侧,睡不着觉,在第二天,急忙备上厚礼,前往县衙拜访。
  又有些人深谙门道的,却是暗暗冷笑,觉得陈三郎此举大犯忌讳,乃是取死之道,风光不了多久了……
  对于外界纷扰,陈三郎并不多加理会,仍在消化着得到的益处:抄家祁家府,得到金银珠宝无数,刀枪剑棒,兵甲之类更是数百——光凭这些,便足以让祁家府上下死无葬身之地了。
  不过当下朝廷法令式微,软弱无力,却难以搜查追究。
  东西全部充公,县衙前所未有的充裕富足。
  除了食物财富,陈三郎还发现无数蓬勃的气息拢聚而至。泾县是小城,城中人口不多,可泾县管辖地域并不算小,民众万千。在其中饱受祁家府欺凌压榨的为数不少,他们解脱之后,对于陈大人感激不尽,一时间,民望汇集。
  这些,正是陈三郎一心要外放为官的根源动力。民心民望,是呆在京城担任什么翰林院修撰所无法企及的。
  气息源源,汇聚起来貌似不少,可陈三郎却明白,距离满足远远不够,还需努力。不过当下,他努力要做的事便是重新淬炼一件法器。


第两百四十八章 富道出关,神蚕消息
  陈三郎曾拥有一件不俗的法器,配合《缚妖诀》使用的黄麻绳,当初让逍遥富道出手,炼化了一块陨星宝石进行融合,提升品质,从而使得它升级为玄品法器,颇为难得。
  只可惜,在与敖青对阵之际,一个照面黄麻绳便被对方夺了去。
  区区一件玄品法器对敖青而言,并不以为然,可陈三郎家底浅薄,自然心疼。心疼也没办法,敖青被净空和尚击败,想必已经回去洞庭了。即使不回去,陈三郎也不希望她去而复返。
  家中敖卿眉还在疗养呢,最需要时间缓冲。
  玄品黄麻绳没了,陈三郎只得另起炉灶,重新练过。这一次,他淬炼的方向和目的性与过去不大一样。
  以前淬炼法器,念着专精一途,把功夫灌注在一件事物之上。毕竟法器淬炼,除了材料品质之外,最重时间积累。好材料可遇不可求,而时间同样是硬性条件,难以投机取巧,没捷径可走。
  正因为如此,在修者界,高阶法器并不多见。至于更高层面的法宝,自是凤毛麟角,少之又少了。
  陈三郎上一件黄麻绳之所以在短短时间内能够晋升为玄品级别,离不开那一块陨星宝石。只不过陨星宝石乃是珍稀材料,眼下去哪儿找去?
  没有好材料,陈三郎决定先炼制些粗胚事物凑合用着先。他让人到市面上购买了十条结实的普通黄麻绳回来,然后把门一关,于是开工。如今的他非吴下阿蒙,修为增长不少,加上以前有过成功的炼制经验,这一次,并没有太耗心神,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