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都市电子书 > 重生之快意纵横 >

第41章

重生之快意纵横-第41章

小说: 重生之快意纵横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了,现在还要继续投入,当然是不太现实的问题。一来而去,黄宝顺和他的温室大棚项目成了狗不理,农技推广站的人也没有了兴趣,加上天气渐渐的热了起来,温室大棚缺乏维护,成片成片的塑料薄膜成了附近村民们身上挡雨的披风,除了黄宝顺以外,再也没有人过问了。
    “哎,再这么下去,这些大棚就全毁了,可惜了这些材料,全浪费了。”黄宝顺已经不知道这样说了多少次。
    “这事也不能怪你,你说咱们这个农技推广站,自从你来以后,总共就是当初搞温室大棚试验项目的时候拨了一笔钱下来,到现在能把工资发下来就不错了,那还有多余的钱维护这些个大棚?再说现在天气也开始暖和起来了,这大棚一时半会也用不上,你就先别费这个心了。”尽管丈夫这段时间的事业并不是很顺利,不过对于李冬梅来说已经很满意了,最起码吃上了商品粮,而且还有一份工资,这可是她这一辈子梦寐以求的事情。
    “话是这么说,可是怎么说我都是南湾镇农技推广站的站长,温室大棚要是推广不起来,我这个站长当得有什么意思。”黄宝顺挺灰心的,不管怎么说,毕竟他为了这个温室大棚的项目可是出了不少力,眼睁睁的看着挺好的温室大棚成了一堆破烂,当然不甘心。
    “爸,其实这事要办起来也不难,关键还是得让老百姓看到温室大棚的效益,要是温室大棚真的能挣钱,根本用不着推广,马上就会有老百姓跟着搞的。”黄杰本来不想介入这个事情,毕竟现在他年纪还小,太早出风头没有什么好处,不过看到父亲难成这个样子,是在是于心不忍,于是在一边插话到。
    “不难?要钱没钱、要东西没东西,眼看着这大棚都成了这个样子,还推广个屁,老百姓也不是傻子,就这个样子,你还想要他们跟着搞?想都别想!”黄宝顺并不觉得黄杰说这些话有什么问题,他已经习惯了自己的这个儿子时不时的冒点小聪明出来,已经习以为常了。
    为了给自己找一个可靠的靠山,以便将来自己混世界的时候不至于骇人听闻,省得一下子窜出头来吓着家里人,黄杰采用了循序渐进的办法,非常小心的不断“提高”自己。好在有黄宝顺帮他打下的底子,这一年多来,他已经“自学”完成了小学的全部课程,这会正利用假期开始学习初中的功课。有了这个当掩护,黄宝顺理所当然的认为自己的儿子是个天才,平时说话的时候带有一些大人的口吻当然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
    “这不见得,老百姓是最现实的,他们当然得看到好处才会跟着干。要是现在这个样子他们当然不会跟着,但是等他们看到大棚真的能挣钱的时候,他们就该求着那么农技推广站了。”黄杰稳稳的说。
    “这个道理谁都知道,可是现在这个样子,别说大棚了,等到了冬天,恐怕连院墙都倒了!”黄宝顺何尝不知道这个道理,自己家里去年一个冬天光是大棚菜就卖了好几千块钱。可是这又什么用,总不可能把家里辛辛苦苦挣来的钱全都填到农技推广站的大棚里去,再说这温室大棚是一个实验项目,就算把家里的钱全填进去也没用。这整个就是只有投入没有产出的东西,光填钱也不是个办法。
    “我到有个主意,就不知道行不行。”黄杰故意显得比较神秘的说,这样比较符合小孩的心态,这也是他跟班上的孩子们学的。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毕竟自己现在还是个孩子,不得不装得嫩一点。
    一听儿子这么说,黄宝顺来了兴趣。别看黄杰年纪不大,但是非常懂事,时不时的能想出点好办法来。别的不说,就是这大棚,要不是黄杰想出的办法,自己这么能当上南湾镇农技推广站的站长?更不要说还把老婆和孩子的户口都给转出来了。
    “说说看,你有事么好办法?”黄宝顺有点病急乱投医了。他实在不甘心这个温室大棚项目砸在自己手里。
    “办法很简单,既然这大棚公家不管了,不如我们自己种。架子和草帘子都有了,到时候在盖上塑料薄膜,这么些大棚,光是冬天卖菜,一年肯定能挣不少钱。到时候老百姓看到了,你还怕没有人跟着搞?只要有人跟着搞,那么农技推广站的工作不就搞起来了?”黄杰先是给出了答案,至于过程还得看黄宝顺感不感兴趣,其实全盘计划他都想好了。
    “你说得轻巧,这大棚再烂它是公家的,凭什么让你种?还想卖菜?爸爸可是农技推广站的站长,公家的大棚,就算种出菜来也不是我能卖的。要不然不成了贪污了么?再说了,就咱们家里那点钱,对付一两个大棚还好说,多了谁拿得起,你一个小孩子家家的,就别管这个事了。”黄宝顺一听黄杰想出的是这么个办法,顿时心里凉了下来,黄杰毕竟是个孩子,把事情想得太简单了。
    “这也不见得,前几天你不是还说着,马胜利连石家庄造纸厂都能承包下来,为什么咱们这南湾镇农技推广站就不能把温室大棚也给承包了呢?反正这温室大棚的作用主要就是搞示范,怎么还不是个搞?咱们农技推广站那么多人,一人承包一个大棚肯定没有问题,到时候不但挣了钱,镇上也推广了温室大棚,领导肯定高兴,没准您还能得奖呢!”黄杰把早就想到的办法说了出来。
    黄宝顺这回不说话了,他觉得儿子说得有道理。毕竟是从造纸厂出来的人,对马胜利承包石家庄造纸厂的事他是很清楚的。当初马胜利用“大字报”的形式提出承包石家庄造纸厂,使一个亏损企业在一年之内变成盈利140多万,不但在业内引起了轰动,就连新华社都为此写了社论《时刻想着国家和人民利益的好厂长马胜利》。一时间,全国上下都开展了“打破铁饭碗、打破铁工资”和“层层承包、责任到人”的学习,如果在这个时候农技推广站能走在南湾镇的前面,率先提出承包温室大棚,不但可以为镇里面甩脱一个包袱,农技推广站的人也能受益。要是搞出了成绩,说不定自己还真的能一飞冲天,位置动一下。黄宝顺觉得,黄杰的这个主意还真是有点道理。
    看到爸爸不说话,黄杰知道,爸爸这是心动了。
    “爸,其实这事不用急,现在距离天冷的时候还早,你该先做点准备,最好是整天去找镇里面要钱,到时候镇里面就会觉得这个温室大棚是个包袱,搞不好承包的时候还会给你投入一部分,到时候压力就不会有那么大了。”黄杰知道,现在正是承包的风头上,南湾镇之所以没有搞起来,那是因为镇领导不知道该从什么地方下手,要是在这个时候农技推广站提出承包温室大棚,先不说会不会有投入的问题,但是支持是肯定的。只要有了温室大棚,挣钱是肯定的,这样的好事想都想不来。
    “行了,你先出去玩吧,这事爸爸再想一想。”黄宝顺将黄杰赶了出去,他得跟李冬梅商量一下。黄宝顺现在很有把握,只要农技推广站提出承包大棚的事,镇里面肯定同意,现在的关键是拿出多少先期投资来,这决定了将来能获得多大的利润。
    ……
    中秋节过了没有多久,黄宝顺代表南湾镇农技推广站十多名干部职工,正式向真政府提出承包温室大棚的请求,黄宝顺的承包书上写明,在承包温室大棚期间,农技推广站的干部职工只拿一半的工资,保证完成上级下达的农业技术推广任务,同时每人每年承包一个自然村不少于两个大棚种养技术的推广工作,努力将南湾镇打造成杨平县的菜篮子,让杨平县的老百姓冬天也能够吃上新鲜蔬菜。当然了,镇上也需要对农技推广站的大棚进行一次性投资,使大棚处于良好状态,不干涉大棚承包期间的投入和产出。黄宝顺承诺,如果他完不成任务,愿意受到工资和职务降级等行政处分。
    黄宝顺的这份承包计划一出,顿时在南湾乃至杨平县引起了轰动。上面天天讲承包,甚至把承包当成政治任务来抓,但是在杨平县,真正敢像南湾镇农技推广站这样立下军令状的还真没有几个。别看有的单位也大肆宣扬搞承包,但是说到底不过是换汤不换药,玩的都是虚的。事情很明显,好的企业和单位不愿意承包,差的企业和单位没有人敢承包。抓来抓去,各单位的承包不过是嘴上功夫,没有那个单位和个人真的敢把承包和工作、工资挂上钩的。南湾镇农技推广站别看只是承包了大棚这一项,但是却拿出了真金白银,愣是放弃了一半的工资,站长更是拿出了官帽子,这可不是开玩笑的。
    杨平县领导对南湾镇农技推广站的这个承包计划非常重视,拿出了千金卖马骨的气度,不但在大小会议上着重表扬了南湾镇农技推广站的这个做法,还给与了相当的优惠政策。最起码,就凭黄宝顺的这份热情和对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县领导明确表示,不管大棚推广的事到底能不能成,都不会追究黄宝顺的责任,黄宝顺一下成了县领导眼睛里的红人。为了切实推行全面承包的政治任务,竖立起一个表率,保障南湾镇农业技术推广在承包计划的顺利进行,县领导决定,修复南湾镇南湾农技推广站集体承包的温室大棚的钱由县里面出。一时间,大家的眼睛都盯上了南湾镇农技推广站,谁都想看一看黄宝顺带着农技推广站的干部职工到底能在承包的路上走多远。
    ……
第一第六章 大棚效益
    刘主任这次能到南湾镇来全是看在张旭东爸爸的面子上,别看老头只不过是杨平县人大的副主席,但是毕竟根底深厚,人脉还是很多的。反正也不耽误什么事,跑一趟、看一看,就当是多掌握一些第一手资料吧。
    到了南湾镇以后,走马观花的看了一圈,并没有什么很能吸引人的地方。这也难怪,南湾镇本就不大,而且是山区,除了林场以外,主要支持的还是南湾造纸厂。不过造纸厂是省里的直属企业,别说南湾镇,就是杨平县乃至仪阳市都占不到什么便宜,
    刘国梁当然知道杨平县人大张副主席请他来南湾的意思,说真的,要不是碍着张副主席的面子,再说南湾镇地处山区,吃点飞禽走兽什么的还是很方便的,就算是请,他也懒得到这么个山区来。好不容易有个星期天,本来还想着好好休息一下的,现在搞得又没空了。
    跟着镇里的干部转了一天,刘主任还真的有点饿了,上了餐桌以后发现,南湾镇的领导还真懂事,整桌的菜肴,就连鱼都是河里的野鱼,虽说个头不大,但是吃起来味道很好。最让刘主任觉得意外的,竟然能在餐桌上见到久违的上海青、菜椒、西红柿和青黄瓜,想来厨房的大师傅是动了一番脑筋的,除了上海青只能做熟菜以外,其它的菜都是生熟两吃,不但味道好,看着就让人有胃口。
    “张镇长,真没想到,这大冬天的,在你们这还能吃到这么新鲜的蔬菜,你看看这黄瓜,顶花带刺,绝对是刚摘下来的。”刘主任筷子上夹着一筷子的青黄瓜,很惬意的说。
    “我听我儿子说过,这是他们镇农业技术推广站经过长期努力的新成果,现在产量还很低,还处于试验阶段,这次请刘主任尝一下,看看有没有推广价值。”张旭东那个当县人大副主席的父亲接口说道。中午这一顿作陪的人很少,也就是张旭东和他的父亲加上张萍萍,当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