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都市电子书 > 重生之快意纵横 >

第40章

重生之快意纵横-第40章

小说: 重生之快意纵横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农技推广站温室试验项目的产品,别人饭店、酒楼一听是这么个情况,理所当然的认为这些东西是公家的,黄宝顺和陈起龙不过是占点公家的小便宜。彼此相互一打听,他们找的都是些大饭店酒楼什么的,摆明了不会做生意。于是事情简单了,大家商量好了统一压低价钱,在他们看来,黄宝顺和陈起龙本来做的就是无本的买卖,只要有钱挣,少一点就少一点。
    他们那里知道,黄宝顺和陈起龙拿来的这些菜,全都是推广站的同事辛辛苦苦在承包的大棚里种出来的,不但每个月要压上一半的工资,水、电、煤和肥料都得自己掏钱,并不是白来的。
    “黄站长,现在怎么办?”陈起龙着急了。
    黄宝顺想了一会,咬咬牙:“这么着咱们也没法交代,要不这样,干脆,咱们俩豁出去了,自己到市场上找个地方,能卖多少算多少,剩下的等快天黑的时候降价都给处理了!”
    虽然陈起龙非常不情愿到菜市里摆摊,但是事情到了这一步,他也没有什么好办法了,只能点头答应下来:“行,听你的。”既然站长都能豁出去,自己还顾什么脸面?
    两人开着借来的中吉普,直奔仪阳市最大的菜市场—东门菜市,他们两个打算蹲上一天,怎么着也得把这些菜给买了。
    ……
    陈起龙把车开到菜市以后,找了一个地方被车停了下来,车斗冲着墙,装着菜的车斗对着外面。毕竟这会是上班时间,菜市里没什么人,看摊的比买菜的还多。打开车后门以后,两个人磨磨蹭蹭的,谁都没好意思开口吆喝。
    边上看摊的都挺奇怪,谁也不知道黄宝顺和陈起龙是干什么来的。要说买菜吧,来了半天,谁也没见他们动地方,而且一车都是上海青,没事谁买那么多青菜?可要说卖菜,且不说两个人看着就不像农民,甚至连杆秤都没看见,也不见他们吆喝,再说了,有谁见过开着车来卖菜的?这个时候,就算想买一辆单车没有路子你都买不着,更不要说汽车了。
    黄宝顺犹豫了好一会,看看陈起龙的样子,知道他也是个不会卖菜的,只好自己出马,吆喝了起来:“卖菜了,卖菜了,新鲜的小白菜啊。”吆喝是吆喝出来了,不过那个声音的确不怎么样,没多少人能听见。
    好在这会人少,在加上黄宝顺和陈起龙的样子太奇怪,守着摊子的人都注意着他们俩,黄宝顺这才算没白吆喝。话音刚落,边上一个一直注意着黄宝顺他们这车菜的人走了过来。
    “哥们,你们这车菜是卖的?什么价啊?”来人掏出香烟,给黄宝顺和陈起龙一人递了一支。
    黄宝顺和陈起龙都不抽烟,摆摆手拒绝了。黄宝顺算是看出来,自己还真不是做生意的料,再看看陈起龙也够呛,早知道这样,还不如另换一个能说会道的人来干这个事,黄宝顺想好了,不拘多少钱,先把这车东西给处理了,反正不是很多,就算回去了有谁抱怨,了不起从自己地里补给别人就是的,下回打死他都不来了。说起来还真给那些饭店和酒楼欺负到了,早知道现在这个样子,还不如当初忍口气,把菜全都卖给酒楼好了。
    “我们也不会做生意,你看着给个价吧。”黄宝顺已经打定主意用自己的菜赔跟同事们了,也不想计较太多,随口说到。
    “我看你们也不会做买卖,连杆秤都不带就卖菜。不过你们这菜还不错,要不这么,那么这车菜我300块钱全包了,你们看行不行?”来人在车上翻看了一下,叼着烟卷说到。
    说起来300块钱不算低了,但是距离黄宝顺他们预期的还有一段差距,黄宝顺想努力一下,尽量少损失一点:“300块钱少了点,我这差不多也有300来斤菜,你看能不能再加一点。”
    来人用手在头上抓了一下:“这么说吧,现在青菜的季节过去没有多久,大家伙还不是很馋青菜,所以现在给不出什么高的价钱,要是再过个十天半个月的,这车菜我能给你们500。要不你们考虑一下?”
    黄宝顺一听,这人说得还真是那么回事,到真不像是混混。
    “你不知道,我们搞大棚不容易,成本很高,这些菜要是300块买了我们就亏了,回去了我们也不好跟大家伙交代。要不你就给400吧。”黄宝顺的意思是多得一个算一个,跟人谈起价钱来。
    那人一听这菜是大棚里种的,当时把一直叼在嘴上的烟卷拿了下来:“你是说你们这菜是在大棚里种的?往后还有没有?”
    “那是当然,在过上半个月,不但上海青,什么西红柿、豆角、黄瓜什么的,基本上要什么有什么。我们就是搞农业技术推广的。”说到这里,黄宝顺说话算是顺溜了。大棚在这个时候还是个新鲜玩意,别说仪阳市,就是整个西北省,大概也就是南湾镇农技推广站有那么几十个大棚了,换句话说,这是吃独食。
    “你们是什么地方的?”来人问道。
    “杨平县南湾的。”着也不是什么好瞒人的事,黄宝顺随口应道。
    “这么着,就按你说的,400快钱,这车菜我要了。不过我想跟那没商量个事,不知道您是……?”来人的眼睛都亮了起来。
    “这是我们南湾镇农技推广站的黄宝顺黄站长。”陈起龙在一边介绍着
    “黄站长你好!咱们可是本家,我叫黄建华,这么着,咱们找个地方坐下吃点东西。顺便谈谈以后合作的事?不知道你们的大棚每天能有多少产量,要是每天几百斤的话,我想这么可以长期合作,你们种出来的东西我全包了!”黄建华一边跟黄宝顺握着手套近乎,一边说道。
    虽然有了酒楼的事,黄宝顺已经不太相信这样的承诺了,但是看在黄建华那么痛快就答应400块钱把车上的菜全都给包了的份上,还是答应跟黄建华去聊一聊。
    ……
    两个多小时候,黄宝顺和陈起龙开着中吉普踏上了返回南湾镇的路上,车上的菜都卸了下来,不过人却多了一个。黄建华要跟他们一起回南湾。
    原来,这个黄建华本就是仪阳市数得上的二道贩子,专门做蔬菜生意,当他得知黄宝顺他们有将近五十个大棚,每天能出上千斤反季节蔬菜的时候,心开始痒痒了。毕竟是专门倒腾菜的,黄建华当然知道这些反季节蔬菜意味着什么。现在除了黄宝顺他们,市场上根本看不到反季节蔬菜,换句话说,只要拉住了黄宝顺和他的农技推广站就等于垄断了反季节蔬菜的市场。在跟黄宝顺和陈起龙一番商量之后,黄建华决定到南湾镇看一下,一来是看一看黄宝顺他们的规模,二来黄宝顺也告诉了他,这些大棚都承包出去了,他说了也不算,得听一下大伙的意思。不过就黄宝顺而言,他是倾向于把大棚里产出的蔬菜全都卖给黄建华的。第一是这样一来自己省得麻烦不用跑了。第二也免去了来回折腾的开销,也用不着求爷爷告奶奶的跟人借车。黄建华自己有一辆后三轮摩托车,他可以自己运输。最关键的,黄建华给的价钱不错,虽然不很高,但是已经属于黄宝顺可以接受的范围了。现在的关键是看看大家同意不同意把大棚菜全都卖给黄建华。
    毕竟都是单位里的人,农技推广站的人商业意识还不是很强,黄建华来到南湾镇以后,黄宝顺召集大家开了一个会,专门讨论反季节蔬菜的销售问题,同时也跟大家讲了今天他跟陈起龙在仪阳市碰上的情况,看到黄建华给出的价格,大家一致同意,所有承包大棚里的蔬菜全部买给黄建华。黄建华每天晚上带钱到地头收购就行。当然了,大家保留随时调整价格的权利,如果认为黄建华给出的价格不合理,任何一个人都可以自行销售自己承包大棚里的蔬菜。这间接的等于给黄建华套上了一个紧箍,他得按照市场规律收购南湾镇农技推广站的蔬菜。
    南湾镇大棚蔬菜的种植和销售开始起步了。
    ……
第一第七章 承包
    南湾镇的大棚蔬菜在杨平县乃至仪阳市不大不小的引起了一阵风波,不过并没有上升到刘主任所讲的那样一个利国利民的高度。其实这也很正常,县、市两级领导中真正懂得农业技术的人并不多,许多人想当然的认为,这不过是下面乡镇干部为了谋求政绩,不知道费了多大的人力和财力才取得的成果。虽说冬天能吃上青菜是一件好事,但是相比他们想象的投入而言,搞这个大棚蔬菜完全是劳民伤财、得不偿失的。
    杨平县是仪阳市的下级单位,当初因为上级领导重视,所以很是对南湾镇的温室大棚进行了一次投入,并且费了不少劲将黄宝顺调入了南湾镇农技推广站当站长,并且解决了李冬梅和黄杰、黄亚玲的户口问题。南湾镇农技推广站温室大棚试验项目顺利启动,大棚建成剪彩的当天,仪阳市委副书记还亲自莅临南湾镇,剪彩并启动了南湾温室大棚试验项目。
    很多时候,领导上的主观认识会决定一个新生事物的命运。南湾镇温室大棚的事雷声大雨点小。当初之所以受重视,关键还是张旭东家老爷子和市委刘主任推波助澜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也是这个因为这个项目,南湾镇副镇长张旭东受到了仪阳市委的表扬,紧接着调进了杨平县商业局。
    如果说南湾镇的温室大棚项目能一直受到上级领导的重视,前景是可以预见的,可问题的关键在于,随着张旭东调入杨平县,南湾镇农技推广站又一次成了没娘的孩子,且不说南湾镇的温室大棚项目目前还处于试验阶段,并不产生效益,而且维护起来费用较高。再说等温室大棚和通往试验基地的路修好以后,时间也来到85年的春天,一些比较耐寒的作物已经可以种植了,于是,黄宝顺和他的温室大棚项目渐渐的被领导们忘到了脑后,再也没有人提起了。
    黄宝顺当初同意调到南湾镇农技推广站,除了能解决爱人和子女的户口问题以外,很大程度上是觉得自己能搞好温室大棚这个项目。别看在造纸厂的时候黄宝顺也是干部编制,但是造纸厂上千职工,干部编制的至少也有几百人,像黄宝顺这样的技术员,除了能享受一点干部待遇以外,跟普通工人根本就没什么区别,要不然也不至于解决不了自己老婆和孩子的户口问题了。
    被任命为南湾镇农技推广站站长以后,黄宝顺很是有一番雄心壮志,希望能在温室大棚这个项目上好好表现一番,也算对得起南湾镇领导的知遇之恩,哪知道还没等试验大棚项目竣工,一直负责农业项目的张旭东副镇长就调到县商业局当副局长并代理局长职务。既然离开了南湾镇,南湾镇农技推广站的事情张旭东当然就不好过问了。
    离开南湾镇的时候张旭东倒是交代了新接任副镇长对南湾农技推广站温室大棚项目多留意一下,可是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南湾镇本来就没有什么资源,镇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农业税和上级拨款,财政状况非常紧张。
    当初温室大棚项目上马的时候本来就是以实验项目的名义上马的,所谓实验项目,正常情况下都不产生效益,主要是起实验和探索的作用。南湾镇原本就是依托南湾林场和南湾造纸厂建镇的,耕地面积很少。镇上能挤出部分耕地搞温室大棚实验项目已经非常不容易了,现在还要继续投入,当然是不太现实的问题。一来而去,黄宝顺和他的温室大棚项目成了狗不理,农技推广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