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天烽 >

第574章

天烽-第574章

小说: 天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间长,故而农林司打算引进到北方。  您看看,一旦今年种植成功,明年就会在冀州寻块土地继续试验。  听说水稻成熟后都长着金黄色地稻穗,就像麦穗一样,呵呵!我活了大半辈子,也很想看一看这种据说很好吃的粮食呢!”

“多谢老哥解惑!”孔融抱拳致谢,转身眺望近乎一望无际地水田,“不知道是孔某落伍,还是这世界变化太快,想不到短短一年,我都快认不得青州了!这条路是去年底修好的?”

武安国道:“去年十一月竣工,全路横穿青州,一直向东即可抵达东莱港,在建工部的编号是207,即207国道!”

“207国道!那么从东平陵起,经台县、著县、平原、阳平抵达魏郡邺城的是哪条国道?”

武安国不假思索道:“180国道,去年八月竣工。  难道孔刺史打算去冀州游览?”

孔融闻言笑道:“我倒是很想去,就不知道高将军答不答应啊!冀州,想当年可是大汉全国数一数二的大州,繁荣富庶首屈一指。  ”

武安国道:“高将军一定会答应的,并且会让孔刺史随意游览。  冀州比青州的变化更大,倘若孔刺史去冀州,一定要去广平郡的邯郸城,那里有北方最大的制铁制钢工坊——邯郸钢铁,而后沿着官道向南经过邺城抵达安阳,那里还有北方最大的铁器制作工坊——安阳重工!几乎整个北方六州的农具、工具、马车都产自那里,每日里劳作的工匠多达万人!”

“邯郸钢铁?安阳重工?哦,想起来了,我乘坐的马车地盘上的确刻着‘安阳重工’四个字,后面还跟着一串数字……难道数字就是所谓的识别编码?”

武安国笑道:“据说是,每辆车都只有唯一一个编码。  ”

“去,一定要去!”孔融忍不住开始了摩拳擦掌,“时代变了,看来我也得变,这样才能跟得上形式啊!呵呵。  走,继续向东,我打算去东莱港看看,两年没去了,听说那里变化也是巨大的!”

武安国呵呵笑道:“岂止巨大,简直是天翻地覆!等到孔刺史亲眼目睹才能够体会得到,想象一下。  数万人忙碌地景象,百余艘大小船舶穿梭海面、停靠港口的场景……高将军不止一次的告诫我们:帝国的未来存在于两个方向——陆地和海洋。  而其中,海洋的重要性远远超过陆地,因为海洋的对面还有着更加广阔的等待着人们去开拓占领地富饶土地!”

※※※※※※

四月四日,奉命南下的黄忠部第二龙骑军22、23两个龙骑师突然出现在中山郡魏昌城外,短暂地休整一日后继续沿着官道南下。  与此同时,14、15两个机步师也出现在幽州涿县附近,同样的名曰休整。  同样的神龙见首!

虽然仅有一天,却仍让两座城池沸腾了,人民崇拜英雄,特别是刚刚取得大胜仗的英雄!少女仰慕英雄,尤其是胸戴勋章、相貌英俊的年轻英雄!拥军的热情一浪高过一浪,两座城池及附近的乡亲纷纷赶到部队驻地,送来粮食、禽蛋,送来布鞋、衣物。  还有少女手持花束向着自己欣喜地对象暗送秋波。

消息很快不胫而走,谣言也随之蜂起。

“听说了吗?督军府的大军南下了!这次真的要收复兖州啊!”

“切,过时了!最新的小道消息是说高将军决定亲征西凉,彻底清除盘踞在西凉叛逆!”

“什么?你们怎么能够散播谣言!督军府大军南下乃是为了拯救身处水深火热的中原百姓的!”

“都胡扯,皇上不是要夺了高将军的兵权吗?嘿嘿,这次就让他看看。  到底谁才是咱们征北军的主心骨,要是哪个兵敢听皇上地话,保证他家的祖坟都得被人给刨了!”

乱,谣言纷飞,各方好不容易安插进来的细作全部高效率的工作起来,收集各种似是而非的消息,再通过各种方式送出去。  一时间,冀州、幽州发往外地的货物量猛然增多,商队也呈几何级数上升,通往外地地申请量急剧增加。  只搞得海关稽查队恼火。  边境哨卡郁闷。

四月六日,安顿好地震灾区的重建工作后。  高勇、贾诩立刻轻装南下,赶赴邺城商讨下一步计划。  而此后的两天内,第14、15机步师正大光明的进入冀州,并且快速南进。  而龙骑师则飘忽不定,一会出现在常山郡,一会又出现在上党郡。

四月八日,这个半经确认的消息终于送抵洛阳。  同时,关于皇上夺权的传闻也逐渐垄断了洛阳的大街小巷。  人们议论纷纷,对待朝廷的态度急转直下。  甚至有不少百姓自发的组织起来到皇宫门前静坐请愿,中牟全城百姓更是上了一份万民书,恳请皇上重用高勇,造福苍生社稷。

“杨卿,你看看,这样下去是不是就要逼迫朕加封他丞相了?”刘协一脸阴郁,因为睡眠不足,面色略显蜡黄。

面对这种突然出现的局面,杨彪也把握不住脉搏,高勇地态度乃是其中关键。  可是,无论是华歆还是朱灵,要么关门谢客,要么公务繁忙,派去试探地人没有得到一丁点有用的消息。  为了朝廷颜面,杨彪亲自到宫门前劝退了静坐地百姓,尽管心中明白这种古往今来头一遭事情的发生背后肯定有黑手,可是限于实力,也只好作罢。  “皇上切勿动怒,凭借高勇现在的实力,已经是没有名头的丞相了。  而且观其人似乎并不在乎虚名,否则又何必放着大将军不做呢?”

刘协气汹汹的坐回龙椅上,拿起奏章道:“皇宫禁军好不容易恢复到三千人的编制,可是那帮乱民一静坐就足足有八千人!倘若配上兵器,说不定还真敢打进皇宫!”

“咳——”杨彪无奈的咳嗽一声,他心里也清楚,虽然高勇把洛阳的治权交给了朝廷,可是军事上仍然占据着绝对的优势。  不算朱灵的正规军,单单是西园八校就足以摆平洛阳了!“皇上,些许乱民而已,就算其中有人挑拨,想那朱灵也不会允许他们在洛阳弄出事端,而且还有西园八校压阵,应无大碍。  倒是中牟的万民书,臣觉得兹事体大,不得不小心应对。  ”

“杨卿也觉得万民书的问题严重?唉,可是没有实力,一切都是空谈。  明知道这里面是某些人的诡计,却只能眼睁睁的看着毫无办法!”刘协苦闷的轻柔太阳穴,为这事没少头疼。

“呵呵,既然是民心所向,为了皇上,为了朝廷,臣觉得应该顺应。  当然,此举虽然有损朝廷颜面,却能加深高勇与其余各州之间的隔阂,甚至引起天下士人的反感。  实际上,荀司徒私下也曾表示过,这种做法实在有些过分,用百姓胁迫皇上,乃是匹夫所为,必不得长久!”

“不得长久?”刘协苦笑道:“荀司徒多少与高勇有着私交,连他都看不惯,那么……”

杨彪点点头,“以臣看,高勇之所以如此,概与幽州地震有关。  他要让皇上替他背黑锅,否则又何以解释最早出现的谣言都与皇上欲夺兵权有关!”

“嘿嘿,夺取兵权?还有那么多百姓相信,他们也不想想,朝廷凭什么夺取高勇兵权?那些兵将又会有几人肯听朝廷调遣?别说远的,就是西园八校,表面上归朝廷节制,可实际上没有朱灵的手令,朝廷连一兵一卒都调不动!”

“嗯,皇上言之有理,可是那些百姓又从何得知这里面的内幕?高勇这一手够狠,给皇上留了一个两难的选项。  出面解释,则说明朝廷怕了高勇;不出面解释,更是坐实了谣言所讲!”

“既然如此,杨卿有何应对之策?”

杨彪嘿嘿一笑,“既然高勇想要皇上替他背黑锅,那何不将计就计以退为进,皇上明旨诏告天下:一为罪己,二要削减皇宫用度以赈济灾区,三则祷告天地,祈求风调雨顺!如此一来,皇上就变成了爱国爱民的好皇帝!然后,再辅以适当的舆论……”

郁闷啊,身上带静电,一不小心开机时把电脑主板给毁了,死活开不了机。  最后只能借来同学的本本码字。  鼠年不利阿!春节长假两天一章,最大能力了。。。。。。磨刀霍霍,杀谁去呢?

第九卷 厚积薄发 第七章 磨刀霍霍(4)

第九卷 厚积薄发 第七章 磨刀霍霍(4)

当华歆看到杨彪、刘协联手打造的这份圣旨后,竟也一时间说不出话来。  先不说皇上反应的速度,单说这份圣旨的措辞就足以令人赞叹不已。  没有夸张的辞藻,没有丝毫辩解的意图,也没有任何反驳的态度,有的仅仅是真诚!削减宫廷用度,减少官员薪俸,还要取消一年一度的皇帝诞辰庆典,更准备处理一部分皇家藏品,所得全部款项一律用作赈灾救人。

“高!实在是高!”华歆暗竖大拇指,姜还是老的辣,别看杨彪平时为人处世十分低调,关键时刻还真有两把刷子。  想到这,华歆微笑道:“皇上如此圣明,实乃万民之福,社稷之幸!歆一定尽快将圣旨发往各地,相信高将军也会深感欣慰。  ”官场上的话永远是感人肺腑的,对此杨彪几乎是天生免疫。

“呵呵,有华老弟这句话杨某就放心了!皇上正直青春年少,许多地方尚需我等臣子分忧,倘若朝堂之上的官卿都能像华弟这般,天下早已是太平盛世了!”杨彪一副人畜无害的表情,明知华歆是高勇的铁杆支持者,仍不忘暗中以言语分化,反正是几句话而已,就算高勇知道又能如何?

“杨太尉言之有理,歆受教了!”华歆躬身施礼,“今早接到通报,高将军将在五月中旬抵达洛阳,一来向皇上奏报北疆战事;二来上书朝廷,请求出兵宛县,将董卓余孽张济彻底消灭。  ”

“啊?”杨彪一惊。  “这……听闻北方战事刚刚结束,兵士尚未得到休息,如此急切出兵,是否会引发不必要的情况出现?”

“无妨,这些情况早已有应对之策,杨太尉只管安心便是。  ”华歆答地很自信。

杨彪心中更感震惊,试问道:“高将军可曾言及调动多少兵马?张济盘踞宛县业已一年有余。  连袁豫州也拿之无可奈何,可见其实力并不弱小。  ”

华歆嘿嘿一笑。  似乎很满意杨彪的反应,“高将军此番所调遣的兵马并不是很多,不过用来对付张济确是绰绰有余。  具体兵力虽然是军事机密,但稍稍透漏一二也无妨。  看通告所述,骑兵约有五万,步卒不低于十万!”

杨彪略有些失魂落魄的回去了,不知道他是替张济担心。  还是为洛阳忧虑,总之一句话,十五万兵马在洛阳周边这么一摆,除非你能请来天兵天将,否则……华歆迅速将圣旨的内容写信送往邺城,而后再会同朱灵准备驻军的一应事宜,既然要做,那就当真。  不然。  何以吓住张济,何以震慑吕布,又何以钓上曹操这条大鱼呢?

粮草又一次成为了判断高勇战略意图的简易方法,在高勇欲兴兵南下地消息不知不觉中散播开来后,各方细作立刻行动起来,打探军队调动。  盯防粮草运输,甚至于主要干道两侧经常能够抓到形迹可疑之人。  正在磨合中的司州警备队承担了其中绝大部分地工作,好在这帮退伍老兵经验丰富,否则还真难有如此巨大的收获。  于是,一队队运送粮草辎重的马车从河内郡渡河南下,浩大的声势立时引来无数双紧张警惕的目光!

反应最快的当属兖州,在得知冀州出现兵马南下的迹象后,曹操便已经犹豫起来。  消息一旦传开,无论真假都令人心生警惕,正所谓三人成虎。  说地人多了。  假的也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