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天烽 >

第573章

天烽-第573章

小说: 天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布地城楼终于抵受不住地心引力坍塌了!

“主公!”贾诩焦急的呼喊声响起。  在余震扔时有发生的情况下,只见他不顾一切的快速跃上倒塌的城门楼向城内张望。

高勇心中顿感温暖,立刻挥手道:“文和,我这没事,你下令全师小心余震注意安全!”

贾诩看到高勇平安,紧张的神情稍有疏缓,却仍叫喊道:“城内危险,主公还是在城外的空地上指挥救灾吧!”

高勇呵呵一笑,摆手拒绝道:“放心,阎王爷不回让我早走的,就算想要我走,这一方百姓也不答应,你们说是不是啊?”冲着四周仍在搬运石块寻找幸存者的人一喊。  这些朴实的乡亲几乎异口同声地应答道:“将军说地是,别说是阎王爷,就算是老天爷俺们也不答应!”高勇深受感动,当即挽起袖子高呼道:“典韦、许褚,你们力气大,搬最重的,其余人立刻卸掉盔甲开始救人!”

“遵令!”

地震虽时有发生,却再也无法阻挡人们抗震救灾地坚定决心!

傍晚,经过拉网式搜寻,又在安秀城内的瓦砾下救出了208人!而死亡人数则上升到1277人!

“主公,周围县乡的统计数据出来了!”司马朗也受到灾区悲凉气氛熏染,加上一整天的忙碌,浑身尘土,气色很不好。

高勇喝掉碗里最后一点稀粥,放下碗筷问道:“说吧,人员伤亡情况如何?”

司马朗翻开书折低声念道:“安秀全县亡1369人,失踪22人,伤6697人;信平县亡131人,伤992人;海阴县亡258人,伤1084人,另有三艘渔船至今未归。  ”

“嗯?难道是地震引起了近海异常?立刻安排水师出海搜救,不到最后一刻绝不放弃希望!粮食调拨的情况如何?”

“已经从周围郡县紧急调入八千石粮食,另有从蓟县调出的十万石粮草将在一日后陆续抵达,保证不让一名乡亲挨饿!”

“很好,看你累的。  忙完公务也要抓紧时间休息,毕竟身体是一切地基础,快去吧!”

“谢主公关心!”司马朗躬身施礼。

司马朗刚走,赵咨又走进帐内。  高勇无奈的笑了笑,“说吧,部队安排的怎么样了?”

赵咨挠挠头,即便看到高勇的苦笑。  也仍然拿出了书折奏禀道:“主公,近卫龙骑师和近卫机步师已经全员投入救灾;冀州、幽州的地方警备队也按照命令进入战备状态。  不放过任何异常情况,其中特别警备队已经按照中队规模分散开来,严密布控两州。  南下部队也已按照原计划继续行军。  此外,右军师中郎将刘晔上书称此番歼灭丘力居部的战利品已经理清,其中可供作战的战马除补充给个骑兵部队外仍余四万,其请示,否走以这些战马为基础。  扩编骑兵部队?”

高勇眯起眼睛思索片刻,微微点头道:“目前督军府地骑兵部队合计约有十四万,用来防守北疆、震慑中原、安抚西疆的确有些不足……好吧,既然刘军师提议,那就批准吧,在奉天大营组建第6龙骑军,晋升张辽担任军指挥官。  ”

“喏!”赵咨立刻提笔记下,“昨日。  太史慈部送回战报,难楼仍在快速撤退,并且始终没给我军两翼包夹地机会,而斥候却发现匈奴族兵集结迹象,太史将军请示:是否直接向匈奴开战?”

“开战?”高勇笑了,伸手敲了敲油漆的桌面发出清脆的声响。  “那就开战吧,不过,最好能在交战初期示敌以弱,并且利用一切手段造成匈奴、难楼之间的猜忌。  难楼打算让我军作他的刀,那么我们就让匈奴作我们的刀!看看谁的刀更锋利?谁地刀更快!北边情况如何?李政那里有什么消息吗?”

“有!李将军也送回奏报。  中部鲜卑迄今未出现异常,倒是东部鲜卑向北收缩,放弃了大约二百里草场。  西部鲜卑遣使谈判,希望扩大粮食、布匹、盐铁的交易规模,另外,还希望政务院准许茶叶的买卖!”

“哦?茶叶买卖?”高勇笑的更开怀了。  心中也在为自己的计划感到兴奋。  想起后代草原上的民族与内地民族交易量最大的茶叶。  高勇就止不住的计算起其中丰厚地利润,特别是自己占据了扬州这块未来最大的产茶区后……毕竟。  草原民族限于生存环境,是非常需要茶叶中的各种有益成分补充身体所需。  而通过小半年来轲最部落的示范效应,相信不只西部鲜卑看出茶叶的巨大好处,中部鲜卑也能看出茶叶对于草原民族身体的巨大益处!“西部鲜卑不过是来试探,他们也发现了茶叶地好处。  嘿嘿!”

赵咨见高勇笑的比较*荡,极像奸计得逞的模样,遂小心翼翼问道:“那还打不答应谈判?”

“谈!为何不谈?而且还要好好的谈!告诉冯玉、陈群和赵胜,此事交给他们三人负责。  交易的准则只有两条:第一,必须用马匹交换;第二,价格要尽可能的高,至少要保证三倍于投入的收益!”语不惊人死不休阿,高勇此言一出,登时震惊的赵咨一咧嘴。

“主公,三倍收益?鲜卑人会答应吗?而且这么高的收益,官府又交给谁来做呢?”

高勇闻言哈哈一笑,“管他鲜卑答应不答应,反正目前的茶叶产量连北方六州都满足不了,鲜卑人所想要,就得付出地更多!至于你说地专营权吗?至少在五年内,都要由官府专营,至少一级批发要在政务院的全权监控之下!”看到赵咨乍舌地模样,高勇伸出食指摇晃道:“你还是太心软啊!要记住国家之间没有永恒的盟友,只有永恒的利益!既然可以大赚特赚,可以大大的削弱潜在的敌人,那么为何不放心大胆的去做呢?顾及颜面?国家层面,利益要摆在第一位!只要能够取得足够的利益,就算背后捅刀子也不足为奇!”

后面这段话赵咨没有记载本上,而是全部留在了心里,不过从他思索的表情来看,他已经被高勇的话所影响,至少国家层面的礼仪廉耻已经出现了动摇。  的确,个人可以顾及颜面,正所谓人活一口气。  但是,到了国家层面,就不可以这样,毕竟,历史的教训摆在那里,爱面子的国家,大部分都失去了很多利益,而这些利益,最终都让百姓遭殃!

“主公,除北方送回消息外,青州乐将军也有军情禀报!据细作探查,徐州刘备又开始扩编州府郡兵,并通过各种方式搜集马匹,似乎打算重组骑兵。  另外,曹操也开始向泰山军增兵,镇压暴*的力度逐渐加大,令我军在泰山郡的秘密行动倍受挤压,乐将军的意思是否暂时减少动作,待中原乱起之后再行袭扰?”

“曹操也开始注意到泰山郡的危机了?还是说豫州、徐州的威胁减少……袁术不会,二者积怨甚深。  不过,若是袁绍从中作梗倒也不无可能,至少可以牵制住袁术、吕布的兵力。  而刘备与曹操都是目光长远之辈,暂时放弃隔阂也是有可能的。  嗯……看来得给兖州施加点压力了!”

“主公之言切中要害,正该给兖州曹操增加一点压力!”说着,贾诩掀帘而入,手中也拿着一份兖州地图。  “”

“如何施加压力?让朱灵加强针对濮阳的攻势?”高勇笑问道。

贾诩铺开地图,拿起炭笔指点道:“加强濮阳攻势吸引曹军兵马是必须的,倘若情况允许,最好能把濮阳拿下,无论其攥在主公手里,还是赠送给吕布,都会给曹操相当的压力!此外,诩还有一个想法,既然关于主公挥军南下的谣言已经传开,那何不堂而皇之的摆开架势?安排一两个机步师和龙骑师适当的露出行踪,迷惑也罢,威慑也罢,总之让曹操好好的去猜,这样他才不会把精力放在不该放的地方!”

第九卷 厚积薄发 第七章 磨刀霍霍(3)

第九卷 厚积薄发 第七章 磨刀霍霍(3)

兴平元年(公元194年)四月三日,灿烂的朝阳从东方升起,金色阳光仿佛水波荡漾,温柔的覆盖上九州大地,孕育着新的希望,养育着数千万华夏儿女。  青州的春播最先开始,由南向北,在政务院民政部农林专员的指导下,按照最新播种经验,利用先进农具大面积展开。  双马拉犁保证足够深度的翻耕,双马耧车则在翻土的基础上播种、修垄。  一前一后,在华夏大地上开始了划时代的半自动农耕作业,耕种效率数倍提高。  同样面积的土地,三年前至少需要八至十人,而现在,仅仅需要两人足矣,还能保证播种的效果比十人还要好!

每户三百亩耕地由两个劳力轻松负责,除草、翻土、播种、养护,直至收割,整个农业过程始终只要两个人!如此效率,就算是千年之后也难以企及。  除此之外,为了降低农业成本,官府还大力倡导农村互助,按照耕地面积,每三到五户人家共同出资购置大型农业器具,马匹则在专门的马场租赁,极大地降低了支出,保障了农户较高的收益率。

而耕种的农作物种类,也大体上遵照官府下发的指导建议,水资源充足的地方主要试点培育适应北方栽种的水稻品种,而旱地则以小麦为主,辅以大麦、杂粮,然后在边角地带栽种蔬菜。  此外,多元化循环利用也开始了试验,主要是家禽、种植、饲养鱼类三者之间的循环利用。  尽可能地保证最低付出取得最高回报。

青州刺史孔融在武安国的陪同下第一次视察自己名义下代天子牧守的土地。  阳光普照气候宜人,道路两侧栽种的杨树、柳树纷纷抽出枝条,挂满绿色的嫩叶,用旺盛的活力诠释着生命的意义。  不远处,一条宁静地小河蜿蜒着穿过村庄,哗哗的河水声听地人心旷神怡,两架水车一左一右。  就像两只翅膀,轻快的旋转中。  将清澈的河水卷进河堤两侧的水渠,并沿着渠道缓缓流淌,灌溉着小河两侧数千亩耕地。

横平竖直的树墙将这数千亩土地分割成面积相等的小块,青州百姓一边唱着农歌一边幸福的插秧,在这块水稻试验田里,与农民一道忙碌地还有科研院的学士,他们正在详细记录着南方水稻在北方的播种收割情况。  以期尽快找到高产、质优的品种。

“安国啊!这里真的是青州?真的是遭到黄巾贼破坏最严重的上饶?”孔融被这幅美丽的乡间景色震惊,尤带怀疑地问道,虽然他早已知道答案。

武安国恭敬道:“回禀孔刺史,这里就是上饶,曾经的百里无人烟千里无鸡鸣的地方!”

“神奇啊!”这是孔融发自内心的感叹,步下马车,走在乡间的石子路上,清新的空气扑面而来。  涤荡着身外地凡俗,洗刷着心中的功利。  身后,笔直的林荫道一直向西,直通济南。  “仅仅两年,青州已然翻天覆地,怪不得从辽东回来后。  你一直都说那里才是世外桃源!高将军或许真的像民间传闻那般乃是星君下凡啊!”

孔融信步穿行,不知不觉来到河边,看到前方水车旁有位看护的老人,遂走上前去问道:“这位老哥,我在青州生活了几十年,还是头一次看到这种在水田里种的庄稼,不知道是什么新种子?”

老人悠然的摸了摸身旁警惕的站立起来的大黄狗,笑道:“外乡人,不只是你,其他人路过此地也都有此问啊!告诉你吧。  这里是官府指定的试验区。  种植地庄家叫做水稻,原本产自南方。  因为产量高又好吃,收割后保存时间长,故而农林司打算引进到北方。  您看看,一旦今年种植成功,明年就会在冀州寻块土地继续试验。  听说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