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言情电子书 > 在那个恋爱的季节 >

第12章

在那个恋爱的季节-第12章

小说: 在那个恋爱的季节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叫汤雨,对不对?……” 
  我想跟他板起脸,却又板不住脸上的笑容,把手中的那半块儿口香糖捏来捏去,不知道能和他说点儿什么。 
  —后来,我们好了。 
  年过25岁,我早已明白,自己普普通通,平平常常,没有足够的运气去获得天长地久的爱情,也没有足够的乐观去奢望生活中遍布甜蜜。面对心里频频袭来的疼痛和孤独,自己能做的只是不去理睬,不去抱怨,随它们渐渐麻木,不见踪影。虽然,这并不容易。 
  可是,那些年,我可不这么想。情感是如此简单平稳,伤害与我们遥不可及,我所要做的就是再多爱一点儿身边的那个人,别的什么也不用考虑。 
  我永远都会记得那个晚上,我们22岁的那个夏天夜晚,何亮像中了魔似的开着辆借来的车拉上我去兜风,一直开到了北戴河,我怎么劝也劝不住。夜晚的海边黑得叫人害怕,他拉着我一直跑上沙滩,没完没了地和我接吻,然后用额头顶住我的额头轻轻对我说:“嫁给我,汤雨。” 
  我的头脑幸福得一片空白,我没法拒绝,也根本不想拒绝。 
  婚后生活平淡甜蜜。每天晚上,我都会把何亮第二天上班要穿的衬衫细心烫好,有时候,他悄悄走过来从身后抱住我,亲我的头发和耳垂,那一刻,我觉得特别的满足。直到半年后的一天,他告诉我不用为他再烫衬衫了—他辞职了,为了出国留学。 
  从上学的时候起,他就一直想以后去国外,还说要带上我一起走。每次看着他神采飞扬的样子,我都笑着答应,尽管我一直也不明白我们为什么不能在北京好好地过一辈子,但我知道这是他最大的愿望。 
  那是一个谁都没想到的意外,我发现自己怀孕了,那时候离何亮出国的日子只剩下了不到两个月。看着他满脸的焦躁,我什么也没说,乖乖地跟着他去医院做了手术。可刚一上手术台,我就哭了,一直哭到回家,一直哭到歇完几天病假再去上班的早上。那几天何亮对我照顾得细致入微,但我还是打心眼儿里难受得要命,眼泪收也收不住。 
  “汤雨,以后咱们到了国外,会有好多好多的孩子,相信我。”何亮亲着我的眼泪对我说。   
  北京一夜(6)   
  我愿意相信他对我说的一切。 
  他终于走了,去了那个有着像大贝壳一样漂亮的歌剧院的城市。开始,我们几乎天天打电话或者在网上聊天,渐渐的,次数不那么频繁了,他在电话里只剩下和我抱怨学习有多忙多累,生活是多么寂寞孤单,再后来,他开始失去消息,不接我的电话,不回我的EMAIL。我感到害怕了,那感觉一天天在加剧,让我不安,也让我迷惑,我的心头开始冒出最坏的预感,可就是不能相信它真的会发生在我们身上,直到有一天,何亮在电话里亲口告诉我他和一个澳大利亚女孩儿同居了,我还是感觉那么不可思议。 
  “咱们分开吧,汤雨,是我对不起你。可是,你知道,一个人在这里有多寂寞,多孤独。” 
  我对着话筒一句话也说不出来,看着它从我手心里掉在地上,连眼泪都不翼而飞,只觉得浑身冷得像一块冰。 
  我大病了一场,昏昏沉沉之中都能听到我妈妈在电话里像发了疯一样咒骂着何亮,和他的父母争吵,一切都混乱到无法再收拾。 
  “妈,别再说了,求求你。”我终于哭出来了,从接到那个电话后第一次放声大哭。 
  在病床上,我一点儿一点儿忍着心疼,让自己变得坚强。所有的亲密,所有的承诺,全是假的,永远也抵挡不了长久的分离,我还一直相信着我们的爱情不管怎么样都会天长地久,我可真傻。把自己的感情寄托在别人身上是什么结果?—到头来伤害还是要自己来承担,说到底,每个人都是自私的,只是为了自己在生活,不是吗? 
  病快好的时候,何亮飞回来了,看到我憔悴的样子,他哭了,可我已经能够强忍着疼痛对他冷冷说出:“咱们离婚吧。” 
  一切都结束了,我的短暂婚姻,我的从16岁就开始的漫长爱情,尽管它就像一道永远也不能愈合的伤疤,在夜深人静的时候还会刺穿我的心房。我已经25岁了,不再年轻,才刚刚学会了不要再轻易相信别人的感情,学会了不管发生了什么都要独自坚强地面对生活,这一切是不是都太晚了?—我不知道。 
  8 
  “汤雨。” 
  我听见有人叫我的名字,转过了身,不由一愣:“石光?你怎么在这儿?” 
  “啊……我,我不是来接孩子的。”他话还没说完脸就红了,自己就像个小孩儿,还接孩子呢。 
  “我知道。”我朝他笑了笑。 
  “我来这边办点儿事,那天聚会听说你在这片儿上班,就过来看看你,真巧,正赶上你下班。”他好像一下儿缓过了神儿,说话也正常了。 
  我知道他下一句要说什么,等着他开口。 
  “你已经下班了吧?一块儿走吧,正好我开着车呢。”果然,他说。 
  我稍微犹豫了片刻,然后抬起头:“那你等我一会儿,我去拿一下我的东西。” 
  石光的车开得不太好,半路上熄了好几次火,照他的说法是:“谢天的这辆破车也忒难开了,老跟我淘气。”半路上,他故作轻松地说想和我一起吃个晚饭,我没拒绝,天天下班就回家,陪着爸爸妈妈还要装出挺高兴的样子,真是太累了。石光见我答应了他,并没直接把车开到吃饭的地方,而是掉了个头,又朝机场方向开去,东拐西拐绕了老半天,最后停在了一片飞机起降坪的旁边。 
  隔着一层高高的铁丝网,几十架带着各种航空公司标志的大小客机零散地停泊在宽广的起降坪上,天边夕阳正在缓缓下落,我们两人和所有的飞机都被笼罩在一片橘红色的柔和光芒里。我们身后的道路除了偶尔经过一辆机场内部的车辆,一个人也没有,连远处不时起落的飞机轰鸣声都不能打破这片宁静。 
  “这儿挺棒的,是吧?”他说。 
  我点点头,没说话,心思随着一架正在离去的客机飞上天空,飞回了过去,一时间思绪纷乱。 
  我们断断续续地说着话,我看见石光一支接一支抽着烟,然后把烟头儿使劲地弹飞,在天边最后一丝阳光的照射下,那些烟头儿带着美妙的弧线落在地上,慢慢熄灭。不知道为什么,看着那些正在熄灭的烟头儿,我突然想到了自己,想到了我的青春已经所剩无几,转瞬就要过去,可自己却是这么孤单,这感觉真能让人发疯。 
  石光在我身边半天没再开口说话,我觉出他还想对我说点儿什么,却几次欲言又止,于是就静静地等着他,可是,他终于还是什么也没说。 
  9 
  情绪低落的时候,我不愿意回家,也不愿意去找我的朋友们絮絮叨叨地诉苦,因为这毫无用处。没人能分担你的烦恼,就算他情愿分担也不行,我更愿意在一个没人理睬的角落里自己悄悄地熬过这段儿难受。可是,多无聊—一个人睡去,一个人醒来,一个人听音乐,一个人吃饭,一个人在街上漫无目的地闲逛。 
  我站在银锭桥的桥头上,盯着脚下幽暗泛绿的水流,嘴里哼起何勇的《钟鼓楼》:“……单车踏着落叶,看着夕阳不见,银锭桥再也望不清,望不清那西山……是谁出的题这么的难,到处全都是正确答案……”—那个穿着海军T恤在台上蹦来蹦去的愤青儿早已销声匿迹,就像我那些鲜活混蛋的年少时光早就踪影全无一样。我站在桥头路灯旁的阴影里,心情恶劣,觉得一切都没意思透了,转眼夏天又要过去了,秋天又要来了,年年如此反复,我还是照样毫无起色。   
  北京一夜(7)   
  昨天回家陪爸妈吃了顿饭。自从我大学毕业搬到光华路的那套一居室单过之后,回家的频率越来越低,每次回去都会招来我妈的一通数落:“你就在外面疯吧,都忘了还有这么个家了吧?” 
  从小到大,我妈对我的溺爱那可一直是众所周知,有口皆碑,我相信,只要不是杀人放火,老太太一准会无条件支持我的全部举动;而对我们家老爷子,我从小就抱着一种敬而远之的态度,自打上了中学,我就记不起我们之间再有过多少次超过五分钟的交谈。和所有那个年代的知识分子一样,我爸爸寡言少语,老实死板,生活规律,缺乏爱好,整日在自己的工程图纸堆里转着圈儿,并且乐此不疲,我一向认为他是一个感情稀薄之人,并不知道如何去关心别人,也不需要别人来关心。 
  然而,随着年岁的增长,我渐渐意识到我一贯的看法实际上并站不住脚,我是说,不同于我妈絮絮叨叨式的关怀,我爸尽管很少开口,对我的关注其实也毫不逊色。回忆起来,他和我有限的几次谈话几乎都给我留下了印象,他倒是从不勉强我接受他的意见,可只要我跟他拧着干,总会在日后发现吃亏的是自己,如此日积月累,也不由得让我对此人越来越肃然起敬。 
  我妈包的韭菜馅儿饺子把我给撑着了,被她连哄带劝地又灌下一碗饺子汤之后,我彻底歪了,叼着根儿烟靠在沙发上动弹不得,只会瞧着对面的电视愣神儿。一会儿,我爸端着杯新沏的茶坐到了我旁边:“石光,最近工作怎么样?” 
  “还那样。”我盯着屏幕上的减肥广告应付着说。 
  “上次我和你说的事情你又考虑了没有?” 
  “哎呦,爸,我这儿正犯困呢。” 
  “就是,老石,孩子刚吃饱,你让他歇会儿。”我妈在一边声援我。 
  “我就跟他说几分钟,一会儿我也要去睡觉,等我睡醒了他又走了。”我爸坚持着。 
  我强打起精神,直了直腰:“那事儿我又考虑了考虑,我还是不太想现在就出国。” 
  毕业以后,老爷子已经和我谈过好几次要让我去国外学习的事儿,每次都被我用各种冠冕堂皇的理由搪了回去,其实,在心里面,我也知道出国学习对我来说是一个不坏的选择,可我实在是懒得去折腾。 
  “爸,我琢磨着还是等再过两年,我攒下点儿钱,用自己的钱出去。” 
  “钱不是问题,咱们家的积蓄足够支持你出国学上两年。再说,我看你的钱永远也攒不够,你和你妈一样,花钱太大手大脚。” 
  “可我现在这样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好的啊?” 
  “这个问题我已经和你谈过好几次了,我的话你怎么一点儿都听不进去?” 
  “爸,我都记着呐—现在这个年代必须得有危机意识,而且我干的这个行当竞争这么激烈,不出去充点儿电早晚会被淘汰,到时候后悔就来不及了。” 
  “还有—” 
  “还有我现在的这个岁数,正是一生中最好的阶段,接受和适应能力都是最强的,错过了这几年再出国,受损失的还是自个儿。” 
  我爸被我噎得一下儿没了话,吹着热气喝了好几口茶,才又续上了思路:“石光,大道理咱们也不多说了,我再劝你一句—年轻人不能太贪图眼前的安逸,出去闯一闯不会有害处。” 
  “爸,我明白您的意思了,您容我再好好想想,成吗?” 
  我爸看着我摇了摇头,带着副对牛弹琴的神态喝完了那杯茶,起身走向卧室,半截儿又停下嘱咐了我一句:“烟,要少抽;酒,尽量别喝,对身体没一点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