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穿越电子书 > 宣穆皇后 >

第50章

宣穆皇后-第50章

小说: 宣穆皇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最后女眷们总算在任氏的母亲这儿得了句话,“也不怨的,喝酒闹事,本是两方都有错,公子又知道什么。”
其实曹丕不想再惹官司,任家人也不想给自己惹上这么号敌人。虽说曹丕这些年被打击得有些惨,但名分上还是他最正。
就算让曹操狠抽了曹丕又如何,他总不至于杀了自己亲儿子,等被抽狠了的曹丕一回过神来,倒霉的肯定就他们了。谁能说曹操百年后的继承人就一定不是曹丕了?
如今两边姿态也做足了,女儿也终要过日子,任家便先息事宁人了。
让挑了官司过去的曹彰背地里痛骂,“这一家的蔫货!连被欺到头上都不会回骂过去!”难怪自任峻死后,此族渐渐败落。
好不容易泼个污水,让曹丕大受了舆论的指责,这家人就不是个会来事儿的,趁着此刻急追猛打。
现在苦主家自己便认了,到时候曹操再想回过头抽人也不行了。
与其怪这家人不会闹,还不如怪他哥这些年被弟弟们逼着成了个检讨专业户,料尾的速度都是被弟弟们逼出来的啊。
也不用等他爹曹操回过神来了,曹操此刻正是心情极度恶劣。
他刚抽完了大孝子孔融。

58、 心有猛虎,细嗅蔷薇(三) 
其实也幸好关于任氏的事就此打住了;否则再细究下去,很难说不把曹彰给牵连出来。
比起曹丕来说,曹彰这个弟弟还真不是个会善搞阴谋的人,这种泼人污水最后把自己给套进去的事;他是极可能发生的。
这对兄弟的父亲曹操刚砍了孔融,无论怎样把他生前做过的那些丑事拿出来说道,孔融作为孔子的后裔这个身份是变不了的。
只要这个事实在,就是面大旗,总有这么几个脑子进水的名士要为他说话。
和孔融关系最好的两人,另一为祢衡,也早几年被砍了;最后一个叫杨修;目下还活着。
孔融的家世;祢衡的名声,当时三人结交,如今只剩下杨修一人,如此对旧有世家,清议复古派的打击,不由不让人心惊胆战了。
朋友都死了,留下杨修一人惴惴不安,他的母亲不是别人,正是袁术的女儿,这样的状况下,他要不慌才是怪事。
既然处境危险,那便更要尽早地找个靠山。由政治投机失利的家族,想起复的最快途径就是立刻再去来此政治投机。
杨修恰巧就遇上了曹植,此后就紧密地成为了陈王党。
也不知他是因被友人们的死而激发出来的自身危机,所以奋发图强了,或者说是命运捉弄,也可着劲让他折腾,好到最后给他来算个总账,杨修到了曹植的阵营里果然做成了几件大事。
首先便是代曹植写策论,这种类似的治国之道的应用文,便是当时曹操所认为的教育方式,定时要让子侄们些点思想汇报上来看看。
这一策写得太好了,以至于曹操亲自来问曹植,“不是汝倩人所写的吧?”
事实上,曹操的这些儿子们都不过是些十几岁的小少年们,最大的曹丕去年才过二十。
让这些小少年们写些治国大策确实有些为难了,哪怕从小就让他们得到各种纸上谈兵的教养。
诸子大多都是让手下写的,曹植当然也不承认了,“自然是自己写的。”
而且曹植的文采也向来很好,曹操便因此大喜过望。
其次便是提议曹植多让夫人在外走动社交。
曹植的夫人崔氏是名门之女,光论出身的话,比小县令之女出身的嫂嫂甄氏还好,也确实是当时曹家儿媳中出身最好的一个了。
由这样的娴雅高贵的夫人为他在世家女眷中拉进关系,赢得亲和分,也比起曹彰夫人来自小门小户的束手束脚,比起曹丕夫人那段风流的艳闻,更让人心生向往些。
一面是形象日益光鲜的四子,一面是连年来小事不断,私德不修的次子,曹操心中的天平瞬间便倾斜了。
这一年,曹操出征没再让曹丕守城。
还没等曹植可以欢呼出声的时候,下一个消息却是让人惊呆了:曹丕随军,一同南下。
*
大军终于南下,随着曹丞相的离开,许都也渐渐安静了下来。
天下战事即起,此刻大概除了已然获悉结果的春华,哪怕孙权刘备本人都绝不看好这场仗。
便是曹操,大张旗鼓的带着子侄,甚至同行中还有他最喜爱的小儿子曹冲,在北方阵营看来,此战稳操胜算到曹丞相都可以带着非战斗人员来炫耀一番了。
大军先是很顺畅地得到了荆州等地的不战而降。
等得到了刘琮的投降后,再一路南下,行经乔玄墓的时候,停顿了下来。
拿了太牢到乔公墓前祭祀,说道,“乔公乔公,当年你说如果往后我经过了你墓前不用太牢祭祀,三步之内就要肚子痛,现在我已经祭祀你了,应该不会肚子痛了被。”
一旁的子侄及手下将官听了他这话,近乎都要绝倒。
哪有这样给人拜祭的?
当年赏识曹操的人真不多,连曹操要出仕,别说推荐的人了,就算给写个评语的都没人愿意。强用了手段把相者绑来,最后还哭笑不得地得了个“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的评语。
故太尉乔玄算是对他最好的人了,当初曹操未上官场,就给了他许多照拂。算起来比司马防这个后来推荐曹操为洛阳北部尉的更早,在曹操心目中地位也更重些。

但虽说乔公拿了全家托付给曹操,乔家却算不是个世家,乔公往上族里都是些微薄的人,家族根基很不稳。
当战乱来临,世家大族受了冲击,只要熬到安定下来缓过一口气,回头来他们又可以比天子还牛。乔家却没有任何根基,曹操得了人家父亲的托付,但那时候他自己还连年打了败仗,不知道该何去何从,哪里有时间照顾别家人了。
也就是到了现在这时候,才又扬眉吐气,把之前那些憋屈时候的气撒了出来。
祭过乔公一回也算是神清气爽。
在这个时期又不由诗兴大发,《短歌行》便就是此时的作品。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这一首是大家熟识的。
诗中浪漫主义的理想君国思想,显然曹大人说得如马基雅维利,他的政治实际操作时却谬以千里,全然如一个后世的独裁者。
另一首同名为《短歌行》的却又恰巧写到,
“周西伯昌,怀此圣德。三分天下,而有其二。 ”
曹操素来喜欢用周公自喻,大概他在写此诗之时也绝不会想到,赤壁之战后,“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那个人并不是他,反而“三分天下”,天下也真要三分了。
能有雅兴写诗,这时候心情尚且还是不错的
回头将刘备赶羊一样逼到了长坂坡,在敌方近乎拼命的抵抗下,曹操竟然放过了刘备一马,对追赶的攻势松懈下来,并认为,“孙刘不过乌合之众。”
把孙刘当成当年的公孙度与二袁,逼急了大家为了活命只能抱团,稍微松懈了,就窝里斗起来。
当年的公孙度就是这样将二袁杀死,首级奉予曹操。
然后孙刘并不是乌合之众,而当世堪与曹操共同煮酒天下的英雄。
知晓了这一切的那个人,这会儿却仍在许都呆着,穿越这项福利,到了春华手上,也实在和看电视剧一样。
她就是个看电视的,哪怕提前看过剧情,却从不去主动改变参与。
曹操,他要不是被孙刘联军给打退回来了,这会儿他“一匡天下”去了,那士族阶级们可以等着被大清算了,大家谁都别想过上好日子。
说起来也好笑,旁人都是以古鉴今,她却只能以后鉴古,多少开国帝皇安定天下不久就是拿功臣们开刀的?
比如朱元璋,两次政治清算涉案无数人,并不是单功臣倒霉,蓝田案不是功臣的普通涉案官吏照样倒霉。
但哪怕她“先知”了,整天看到身边,上至公卿下至奴婢们都一副曹军必胜,打赢了胜仗,大家都有好日子过的样子。
她也渴望和平,乱世中世人受的苦够多了,但却一点也不渴望从乱世向和平转变前夜的那场大清算,无论她婆家还是娘家,身在国都政治中心,要被牵连上这个清算名单实在太简单了。
可是她也没选择,目下她也只是个普通世家排行非长的小媳妇,得了空回城,看到了娘家的弟弟们拿着竹剑,骑着竹马游戏,心里颇不是滋味。
战争年代的孩子,比起和平年代更容易崇拜武将力士的多一点。
不止是孩子,到了婆家,连妯娌几个陪在虞氏哪里说话也用着一副曹军必胜的嘴脸,似乎又一面幻想着此后一统天下后,凭着家族的名望,各人的丈夫们都可以得到好的官职一样。
春华心里叹息,敏感时刻,在外她从不论政治,只是单纯地问自己女儿的消息。
“又一个月没见,可想孩子了吧?”虞氏打趣她,“放我这儿要不放心,就领了回去。”
“阿母这么说,儿媳可真要告罪一回了。您对着自己孙女儿还不好吗?”春华抱过了孩子,心里真是想得挠心。
亲生女儿阿督是去年正月里生下的,如今是一周岁多了,十个月时候便会一个字儿一个字儿地蹦出口叫她娘,如今连走路都走得很好了。
这些女儿成长的必须过程,她这个做娘的却并没有陪伴,让她想起来就心酸。
总算,隔个十天半月就来给婆婆问安,女儿还不至于不认她。
其实也不消她多说,亲子间自有种无法割舍的羁绊在。每回她从婆家回去,阿督便会大哭大闹起来,任奶妈如何哄都没用。
没到这时,她都恨不得直接抢了女儿回去,至多日子再难过些。
直到上车良久,脑海里不断的还是孩子的哭声,寸寸断肠。闭上眼,翻来覆去的都是女儿从她怀里被抱走时的模样。
到家都没回过神来,止不住想哭泣,最后却咬着牙忍下。
隔天忽然没来由地和丈夫说,“我们要再生个男孩的话,为父的给他扎只竹马吧。”

59、涧中石(一)
几乎每个女子都会有对家庭的向往。
但对国人而言;家庭幸福,事业却平淡,恰恰算不上是成功的人生。可反过来想,又实在没有人可以论证平凡人的幸福对个人的人生而言就不是种成功了。
在人类历史中有进程意义的人本思想;在中国却显然不算是个好词。
想生几个男孩,然后就像娘家的弟弟们一样,在院子里骑着竹马游戏,这样美好的愿景让春华很是向往得有着流泪的冲动。
孩子不是她想生想生就能生。
虽然上一次头胎生女儿阿督生得她去了半条命,但不得不说这年代女人不生下自己的儿子,哪怕本人能力再强悍,在夫家总站不住脚。
显然心想事成这事也并不是谁都能行的;生孩子是这样;打仗亦是这样。
曹操一路南下;沿途投降的人无数,又新得了蔡瑁、张允两人带着水师,于是孙刘当时便是占据着长江天险,也要慌神了。
这种形势大好的时候,从来站在曹操阵营里不主动说话的贾诩却亲自找上曹操。
若将赤壁之战看做整个三国史的一条分界线的话,那么赤壁前自然该称作前三国时期。
在前三国时期中,被称为“毒士”的贾诩只主动献策过两次计,一次是在吕布杀死董卓后,给李傕献计。原本董卓的残兵败将们都已经走投无路,却因听了贾诩之计,又重新杀了回去,把连环计已经胜利的王允等人砍死,一不做二不休劫持了皇帝,把持朝政。
另一次则在张绣投降后,提议对曹操进行攻击,以至于造成了宛城之战的结果。
前三国时期,毒士贾诩只主动献了两次策,就两次扭转了三国历史的走向。
直到归顺了曹操后,因降将特殊的身份,贾诩便从此装聋作哑。便是这样,遇上了大战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