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宋王 >

第277章

宋王-第277章

小说: 宋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实彼时,林昭尚且是获罪之身,皇帝虽然怀疑他,却不会治罪,最多就是让他早早致仕,颐养天年。可李复圭是心里有鬼的,故而反应十分强烈,大有造反之势。

只是他本人已经被控制,王韶又有圣旨在手,即便平日里对他忠心耿耿的庆州将领们也有了犹豫。

想要振臂一呼就赢粮而景从谈何容易?那可是谋反啊!李复圭已经被控制,庆州军群龙无首。将领们也都心中有数,反叛之后会是什么下场?是朝廷的对手吗?即便是投靠到西夏那边,也是过着低人一等的生活。

何况他们都有父母亲族,全都在大宋境内,他们可以一走了之,可妻儿老小就少不得遭殃。故而即便是李复圭不断叫嚷,庆州将领依旧处于观望态度。

王韶艺高人胆大,率军赶到庆州,手持圣旨威慑庆州诸多将领,夺回兵权。当然了,想要完全掌控庆州,可不是这么容易。

百密一疏,王韶没想到在自己专心收拢的庆州兵权,稳定边防的时候。李复圭的心腹谋士陈桥,集合死士突然发动袭击,将李复圭营救出去,然后朝西夏逃亡去了。

李复圭与梁乙埋经过几件事的合作之后,早已经暗通款曲,只是来往不多罢了。去西夏李复圭并不担心,虽说曾经造谣诬陷林昭,继而影响到了梁太后的名誉。可李复圭相信,自己掌握着整个环庆路,甚至是大宋西北边防的情况,相信西夏人不会拒绝自己,而且一定会厚待的。

所以,李复圭认为,逃去西夏是自己最后一条活路。

王韶暗自恼怒,有些自责,几番追击都无功而返,只得如实向汴京奏报。有趣的是,也是在此时,李复圭的罪名才刚刚被曝光。

如此看来,他先一步逃走似乎还是英明之举!

第三三八章马蹄西北来

可能李复圭也不会想到,自己的一念之差,竟然挑动了西北不靖,使得宋朝和西夏都不得安宁。

熙宁三年的冬天,宋朝这边因为李复圭和林昭的案件,从庆州到汴京牵连甚广。庆州混乱,种家和折家受牵连,西北边境可谓动荡不安。

幸运的是在这期间,西夏人暂时偃旗息鼓,并未趁势发动进攻,免除了一场浩劫式的动荡。

是西夏人目光短浅,看出眼下的好机会吗?

梁太后很清楚,西夏国内的许多人都意识到了,可是他们偏偏出兵不得。

因为梁乙埋的一系列失误,导致好不容易被弹压下去的党项贵族们有蠢蠢欲动,使得梁太后的处境十分不好。

这种情况下,梁太后忙于对付党项贵族已经十分疲惫,着实没有多有的精力发起对外战争。

再者,国内不稳,如何对外开战?大量的兵权都是掌控在党项贵族手中的,无可奈何之下,只得放弃这次的大好机会。

梁乙埋作为罪魁祸首,自然而然成为众矢之的,即便是他的姐姐梁太后,也是对他多有不满了。

日前将他从庆州前线调回,回到兴庆府之后,少不得一番痛骂。只是毕竟是亲姐弟,梁太后有许多地方少不得要倚重他,少不得不为他遮掩,将影响降到最低限度。

“你啊你,都多大的人了,为何做事总是这般毛躁呢?”梁太后一副恨铁不成钢的表情,颇为恼怒。

青唐城与吐蕃联姻失败,攻克大顺城功亏一篑,还累及姐姐梁太后蒙羞,有损名誉。一切都是因他梁乙埋而起。梁太后数落他也是在情理之中。

“姐姐教训的是,都是我的不是!”梁乙埋不敢与姐姐顶嘴,毕竟是自己有错在先,只得乖乖地听着。但是内心不由自主地浮现出了林昭的影子,一切都是因为他。否则自己何以数次一败涂地呢?

好在与李复圭联手炮制冤案,宋朝皇帝会帮助自己杀了他,也算是报仇了。梁乙埋心头深深的恨意总算是得到些许舒缓,嘴角不由自主地便有几分得意神色。

虽说只是很细微的表情变化,可对他十分了解,且观察入微的梁太后一眼便注意到了。

“怎么?还不知错是吗?堂堂西夏国相。被一个宋朝弱冠之年的小子弄的团团转,你看看你的本事?”梁太后不由自主地忽略了自己和弟弟都不过才二十多岁,同时对这个名叫林昭的宋朝青年格外好奇,到底是个什么人?

弟弟虽算不上格外突出,能力也是相当强的,能让他毫无还手之力。此人必定有特别之处。说实话,梁太后还真心想见见此人,看看到底是何方神圣?不过怕是永远没有机会了,听说他已经入狱,即将被问斩。

林昭是如何获罪的,梁太后并不关心,只在意这个事实。想到林昭。他就不由自主会想到那个绯闻。林昭是西夏太后的面首?开什么玩笑!梁太后深觉受辱,只是一想到此时,便不忍不住有几分娇羞之意。说到底,即便是贵为太后,她依旧是个女人,何况她才不过二十多岁!

梁乙埋满脸涨红,很是难为情。林昭已经是个死人了,当仇恨失去了目标,梁乙埋才开始自我检讨。这次做的确实不够好,后面必须要多加注意才是。

梁太后道:“我已经尽力了。局势已经逐渐平稳,你少不得要受些冲击,也算是给你的教训。”

梁乙埋黯然不语,这次的事情对他的冲击确实很大。他的国相之位是保住了,可是权势和威望自然而然会受到打击。只是事已至此。他也是无可奈何。

当然了,梁乙埋没办法,不代表梁太后没有对策,只听她道:“秉常已经长大了,这皇后的人选是该考虑了,阿莲是个好孩子,与秉常青梅竹马,可为良配。”

李秉常乃西夏国主,阿莲则是梁乙埋的女儿,即便年龄都还不大,大婚姻大事已经被提上日程。梁太后言下之意再明显不过,是打算将侄女嫁给儿子,为王后人选。可以借此弥补先前诸多事情对梁乙埋的不利影响,提升其地位和权势。更为重要的是,延续梁氏的荣耀与富贵。

在历史上,这般姑侄皆为皇后的例子屡见不鲜。

比如汉代时,汉文帝之母薄太后为了维持薄家的富贵,将侄孙女许配给孙子汉景帝刘启。后来东汉时期的几位阴皇后,都是出自于新野阴氏,与阴丽华大有关联。还有几位邓皇后,同样如此,大都出自于新野邓氏。

当今的辽国,皇后全部出自于萧氏。就连大宋朝也不例外,曹氏当初抚养赵宗实,对其寄予厚望,并且将外甥女许配给他,大概也是存在了这样的心思。这种姑侄先后入主后宫,母仪天下的例子很多,原因则不言而喻。

如今梁太后也动了这个心思,只是这等安排当真就好吗?汉景帝不喜欢祖母安排的薄皇后,熬到薄太后去世之后,便以无子为由将其废掉。东汉的那些皇后命运大抵也不会太好,其实他们西夏之前就有血淋漓的教训。

李谅祚年幼之时,没藏太后主政,国舅没藏讹庞权倾朝野,也是将没藏家的女儿许配给了李谅祚。可是结果呢?不仅仅没有保住没藏家的权势,反而成为他们满门丧命的催命符。

原因无他,这种姑侄两代同为皇后的事情出现之后,该姓氏外戚的势力无疑会大大增加。外戚专权乃是古代君王的大忌,难以容忍。因此即位的皇帝自然而然会对外戚家族有所排斥,一旦关系处理不好,只能矛盾升级,生死相搏。

没藏讹庞家族是如何破败的,梁太后是亲身经历者。身为没藏家儿媳妇的他取代了没藏家的女儿成为皇后。可以说是前车之鉴就在眼前,却依旧没有吸取教训。依旧想要将侄女嫁给儿子。

她没有注意到,今日的自己不就是昔日的没藏太后吗?梁乙埋与没藏讹庞又有什么区别呢?如此当真是为梁氏一族的未来筹划,还是为家族掘墓?梁太后没有想那么多。一个不争的事实摆在眼前,此举至少可以维护梁乙埋眼下的地位,这就足够了。

梁乙埋激动不已。国舅、国相,再加上一个国丈,可在西夏的地位可就首屈一指的,当即笑道:“多谢姐姐!”

“真的想要谢我,该好好做事情,莫要再让人失望了!”梁太后依旧是那副恨铁不成钢的表情。不过眼神之中却包含了很多的希冀。由此可见,他对梁乙埋还是充满期望的。

梁太后续道:“光是联姻还不足够,如何平复那些党项老儿的情绪也很麻烦。如此情势下,怕是少不得继续想宋朝开战了。”

“开战?”梁乙埋突然觉得,自己有些低估了姐姐的魄力。

梁太后无奈点头道:“没错,寒冬就要过去了。春天一到我们便可动兵。我已经很客气了,想要与宋朝讲和的,可是人家不领情啊!一边给了我们一颗糖,而今有给了我们响亮的一巴掌。难不成要忍气吞声吗?”

“自然不能!”梁乙埋很清楚,在西夏国,尤其是那些党项人崇尚勇武是传统。越是这等时候,越不能示弱。否则很容易被他们看不起。失去支持不说,说不定反对引起更为反对和动荡,甚至还会有人蠢蠢欲动。

同时,在内部矛盾严重的时候,将矛盾转移到宋夏战事上去,无疑是一种很明智的策略。先前是梁太后无把握控制局势,而今情况好转,便立即动作。党项贵族人本就好战,只要开战便可以从中获取利益,如此便可以成功度过危机。

这个办法。他们姐弟不止一次了。年幼的李秉常刚刚登基的时候,他们姐弟初掌大权,便是以如此方式才站住了脚跟。

第一次的成功之后,让他们看到这其中有利可图,如今又故技重施。还不只是他们。梁乙埋的女儿阿莲,未来的小梁太后在未来也是一如既往采取如此办法。

“那好,只是姐姐有把握吗?”最为担心的便是结果,战胜了一切都好说,若是战败了,少不得就会有麻烦。

“把握?”梁太后轻轻一笑:“和宋朝人开战需要讲把握吗?只要不太过分,不伤及根本,想来宋朝人还是更愿意花钱了事的。”

这一点确实是个很尴尬的问题,对于西夏的进攻,宋朝的士大夫们都有一种畏惧。情愿息事宁人,也不愿意将战事扩大。正是由于这等重文轻武,花钱买和平的思想不断延续,久而久之已经形成一种坏习惯。

所以梁太后有把握,只要触犯原则性问题,比如像李元昊那样不理智地称帝,保全了大宋朝的脸面。不要做的太过火,宋朝的反应不会太激烈。正是因此,才使得西夏人有恃无恐,将进攻宋朝当成是他们争权夺利的手段,如同儿戏一般。最终使得西夏问题成为一颗毒瘤,威胁到了大宋王朝的生死存亡……

只是这一次,梁太后还能够这般如愿吗?

至少目前,梁太后对前景还是相当的乐观,沉声道:“开战是为了顾及那些党项老头,却更是为了你,为了我们梁家。这一次,你可一定要好好表现,将之前的屈辱全都找回来,一雪前耻就在今日……”

梁乙埋心中有数,姐姐为了自己可谓是煞费苦心,要是再没点什么进展,可当真就说不过去了。这一次他信心满满,誓言一定要有所斩获。

有时候运气好了,是想什么便是什么,心想事成很容易。

今日的梁乙埋就觉得自己是个幸运儿,虽然无法像林昭那样三喜临门,却也是勉强可以双喜临门的。

女儿即将成为皇后这是第一喜,没想到回到府中便接到了第二个喜讯。只是他没有想到,这第二个喜讯马上就会有乐极生悲的状况。

他刚刚接到消息,宋朝庆州知州李复圭叛国了,逃亡来了西夏。最初的时候,梁乙埋并不知道李复圭套过来的原因是什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