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执宰大明 >

第355章

执宰大明-第355章

小说: 执宰大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着一口半生不熟的江南话说道。
  船舱里除了李云天外还有罗海和此次平叛交趾的右副总兵梁少杰,两人一左一右地坐在李云天的下首座位,雷婷立在李云天的身后。
  “山下元道,你可知罪?”李云天冷冷地扫了一眼山下元道,不动声色地问道,他可以肯定山下元道用的是假名,是为了防止被人查出嫡系才冒充的倭人,否则的话以倭人的实力根本就无法与南洋诸国进行交易。
  “小民惶恐,不知罪从何来。”山下元道闻言冷汗顿时顺着脸颊流了下来,故作镇定地望向了李云天。
  “你可知道大明的海禁令?”李云天见山下元道在那里装傻充愣,不由得冷笑了一声,双目如炬地瞪着他。
  “大人,小民知道大明的这道法令,可小民不是大明人氏,贵国的法令不适用小民。”山下元道讪笑了一声,一本正经地解释。
  “你告诉本官,船上的货物你准备送去哪里?”李云天见山下元道还在狡辩,双目寒光一闪,神情冷峻地望着他,“你可想好了再说,本官就不相信你那两艘船上的人是铁板一块!”
  “禀……禀大人,小民知罪,小民想将船上的货物运送到宁波,与贵国的商人进行交易。”山下元道闻言脸色变的十分难看,他很清楚货物的目的地瞒不住,以头触地,高声向李云天求饶,“请大人恕罪。”
  “哼!”李云天见状冷哼了一声,意味深长地望着山下元道,“按我大明律例,从事走私交易者无论首从皆株连九族,你说本官如何放你?”
  “大人恕罪,小民已经知错,这就将货物运到琉球,不再与大明的商人进行交易。”山下元道听闻“株连九族”四个字,脸色刹那间变得苍白,他知道李云天在怀疑他的身份,连忙高声说道。
  “琉球?”李云天见山下元道慌了,嘴角闪过一丝不易觉察的笑意,冷冷地望着山下元道。
  “小民只是在琉球中转,然后将货物运回国,在国内销售。”山下元道这是才想起琉球方圆不过百里而已,人口只有数十万,哪里消费起他那两船货物,于是连忙改口说道,他所说的“回国”自然指的是回倭国。
  李云天闻言也不说话,只是神情冷峻地盯着山下元道,他很清楚山下元道是在撒谎,除去此次倭国要经历海盗盛行的海域外,他可不认为山下元道会选择这条险路来走,况且以倭国目前的消费能力,这粮船贵重物品不知道要卖到猴年马月。
  “大人,小民的这条命是大人救的,小民愿意将这两船货物送与大人。”山下元道被李云天看得心里直发慌,随后想到了什么,抬起头一脸讨好地向李云天说道,准备用这两船货物贿赂李云天,买一条生路。
  毕竟,钱没了以后还可以再赚,不值得把自己的命给赔上。
  听闻此言,罗海和梁少杰一起望向了李云天,虽然李云天在扬州筹集到了足够的军费,但是有谁会显钱多呢?
  其实,不仅李云天看出山下元道这个倭人是假的,罗海和梁少杰也都看出来他是大明人假扮的,其目的自然就是为了倒闭禁海令那令人不寒而栗的“株连九族”。
  故而即使李云天将山下元道的货物没收了,那么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反正这些货物迟早也是要被官府收缴上去,不如便宜了讲武堂,归根结底讲武堂也是朝廷的衙门。
  “本官听说你们国内现在正是战乱之时,想必这些货物也卖不出去。”
  李云天见山下元道想要贿赂自己,脸上不由得流露出了一丝笑意,他等的就是山下元道的这句话,沉吟了一下后说道,“本官既然在海上救了你,那么自然不会看你亏个血本无归,不如将其卖给本官。”
  “罗指挥使,你让人清点一下那两艘船上的货物,给他一个合理的价格,不至于使得他空跑一趟,毕竟他也有一家老小要养活。”
  说着,李云天望向了坐在下首位的罗海,沉声吩咐道,特意在“一家老小”上加重了读音。
  山下元道闻言顿时怔在了那里,有些难以置信地望着李云天,他本来已经做好了将这两船货物献给李云天的准备,没成想李云天竟然提出买下那两船货物,因此他还以为自己听错了,什么时候官府的人变得这么好说话了?
  罗海和梁少杰也都吃了一惊,万万想不到李云天竟然会如此处理此事,在两人看来这两船货物李云天完全可以白得。
  “卑职遵命。”虽然有些难以理解李云天的用意,但是军令如山,罗海随即起身,冲着李云天一拱手,躬身说道。
  罗海这次所带来的那些随行人员中,有一些在郑和下西洋时负责与当地的居民进行交易,故而清楚山下元道那两船货物的价值。
  “小民谢过大人,大人实在是小民的再生父母。”直到这时,山下元道这才反应了过来,李云天并不是在开玩笑,先前所说的事情是真的,连忙咚咚地向李云天磕着头,神情显得有些激动,否则的话他真的不知道该如何向那些付了定金向他订货的人交代。
  “起来吧!”李云天冲着山下元道向上抬了一下手,等让起身后不动声色地说道,“你的这两船货物属于外来货品,要想进入大明的市场必须要经过市舶司,本官要去广西,途径广东的广州市舶司,你可愿意随本官南下。”
  “愿意,愿意,小民愿意。”山下元道闻言想都不想,连连在那里点着头,李云天既然肯去广州市舶司,那么就表明要走正常途径,这意味着李云天会将两船货物归公,那么他的利益自然也就能够得到保障。
  李云天见状向山下元道挥了挥手,山下元道就千恩万谢地退下了,为了防止他逃走,他有幸被安置在了明定号上,船队随行的人员也登上了那两艘货船,对其进行控制。
  有了定远号船队保护,山下元道一颗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再也不用担心那些海盗了。
  他现在很好奇,不知道今天见到的这位统帅船队的年轻大人是何方神圣,身上穿着他从未见过的黑色军服,显得英武十足。
  尤其令山下元道感到诧异的是,这位年轻的大人与他以往见到的那些大明的官员不同,竟然面对两船货物丝毫不为所动,实在是罕见。
  而且,这位年轻的大人很显然已经看穿了他的底细但是却没有说破,这使得山下元道一头的雾水,不知道李云天为何要如此做。!^!


第423章 朝贡贸易

  山下元道走后,罗海和梁少杰也起身告辞,房间里就剩下李云天和雷婷两人。{d}{u}{0}{0}。{c}{c}
  “大哥,你是想让那个山下元道帮你到南洋做生意?”雷婷快步走过去关上房间的门,饶有兴致地问向了坐在那里慢条斯理地喝着热水的李云天。
  “此人有两船货物,又能从海盗的手中逃脱,想必也是一个人物。”
  李云天微微一笑,放下手中的茶杯后说道,“大哥需要他这种熟悉南洋诸国形势的人来与那些国家做生意,朝廷主导的商贸以宣示恩威为主,得利的是那些前来朝贡的国家,亏的则是我大明的国库。”
  自从洪武帝下了海禁令后,大明与海外的贸易实行的就是“朝贡贸易”,即明朝与海外诸国进行进贡和回赐的贸易。
  洪武四年,明太祖将安南、占城、高丽、暹罗、琉球、苏门答腊、爪哇、湓亨、白花、三弗齐、渤泥以及其他西洋、南洋等国定为“不征之国”,确立了大明的实际控制范围。
  与此同时,洪武帝还确定了“厚往薄来”的朝贡原则,建立了一套完善的朝贡体系,在这个体制中大明是中央政权,各朝贡国构成中央政权的外藩。
  所谓厚往薄来,意思就是海外诸国给大明进贡少量的贡品,而大明赏赐的物品却非常丰厚。
  朝贡贸易的出现,其政治目的远远大于经济目的,当时正值大明王朝建立,经济逐渐恢复并得到初步发展,国势蒸蒸日上,因此愿意与海外各国遣使通好,壮大国威,同时确定大明的势力范围。
  值得一提的是,在古代历史上,国家是否是盛世的重要标准就是“四海仰慕,遣使来朝”,也就是“威德遐被,四方宾服”。
  因此,为了吸引海外诸国遣使前来朝贡,洪武帝、建文帝、永乐帝、洪熙帝和宣德帝都实行乐厚待海外诸国贡船的“优值”及“免税”政策。
  大明的朝廷不但每年都要花费大量金钱接待那些外国贡使,而且还对他们带来的贡品本着“薄来厚往”的原则回赠价值更高的礼品,例如锦缎纱罗、金银、瓷器和茶叶等等。
  而且,对外国贡使使团所带来的贸易商品,虽然按照惯例有抽分,但通常皇帝都会下特旨进行御免,并由官府出高价收购大部分。
  洪武二年,朝廷规定“朝贡附至番货欲与中国贸易者,官抽六分,给价偿之,仍免其税”。
  永乐初的时候,有西洋数国遣使来朝贡,带有胡椒希望与大明互市,户部的官员向永乐帝请旨征胡椒的税收,但被永乐帝拒绝,下诏道:“商税者,国家抑逐末之民,岂以为利?今夷人慕义远来,乃侵其利,所得几何,而亏辱大体多矣”。
  意思很简单,那就是大明的对外贸易不是以征税为目的,要厚待那些从远方不辞辛苦前来朝贡的贡使,从中征税的话根本得不到多少钱,反而有辱大明的声威。
  如此一来,大明在朝贡贸易中就承担了巨大的财政负担。
  按照朝廷的规定,各国贡使前来朝贡时,不仅市舶司和进京沿途的地方官府都要负责接待、护送,而且到了京师后的接待及赏赐也花费甚巨。
  在郑和下西洋以后,随着各国贡船及附舶商队的人数大量增加,明朝廷每年接待贡使的花费也不断增大,显得应接不暇。
  为了减轻财政负担,同时也是避免鱼目混珠,被那些贪图利益之徒钻空子,冒名贡使前来大明捞取好处,永乐帝逐渐对朝贡的国家和地区实行认定资格,颁给“勘合”,也就是发给允许来华朝贡的国家或地区的凭证,没有勘合的海外船只不许进入港口。
  后来又对贡期、贡船数目、随船人数、进境路线和停泊口岸等也都做出规定。
  例如:日本定例10年一贡,入浙江宁波港,人毋过300,舟毋过3艘;琉球入福建泉州港,2年一贡,人毋过100;占城国、真腊、暹罗及西洋诸国入广州港,3年一贡,人毋过100。
  永乐帝时,随着郑和下西洋宣扬国威,以及大明对北方蒙古势力的扫荡,朝贡体系达到了它的巅峰。
  在大明强大陆海军的“威逼”和厚往薄来政策的“利诱”下,向大明朝贡的国家和部族一度达到了65个。
  与此同时,日本对琉球、朝鲜,朝鲜对女真族,安南对占城、南掌等国,也都提出了朝贡的要求,形成了数个次级的朝贡体系。
  在李云天看来,大明所实行的朝贡贸易虽说宣示恩威,但是却有着三个无法忽略的弊端。
  一,由于朝贡贸易采用厚往薄来的原则,导致了大明财政承担了巨大的负担;
  二,由于朝贡贸易主要是宣示大明的恩威,因此影响了大明正常海外贸易的发展,使得大明逐渐失去了自唐宋以来海外贸易的优势地位;
  三,由于朝贡贸易是大明唯一的海外贸易途径,使得沿海百姓生活困顿,导致走私频繁,海盗猖獗,影响了社会的安定。
  归根结底,大明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