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药女淼淼 >

第80章

药女淼淼-第80章

小说: 药女淼淼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老乌骑着多多去县城,到了黄昏平安返回。
  许清林就坐在小院子的梨树下等消息,起身问道:“怎么样,打听到什么消息没有?”
  老乌顾不得擦汗,上前大声答道:“老太爷,新皇在朝堂上不但同意了静王的请求,免除李武陌、李夜琰的官职,册封李文琰为王世子,并且下旨让静王平乱军,全权处置李武陌、李夜琰。”
  “好!”许清林大喝一声,再次陷入极度的亢奋激动。
  许淼淼笑道:“老乌,还有什么消息?”
  老乌点点头道:“有。李武陌、李夜琰的人头已经被下属几名军官割下,不日便送到金城。”
  许南目瞪口呆,“什么?仗还没打起来,他们就死了。”
  许淼淼嗔怪道:“小南南,你还真希望打仗?”
  许南笑道:“我不希望打仗。我就是觉得他们也太没本事了,雷声大雨点小,还没怎么样就死了。”
  老乌苦笑道:“大少爷,李武陌、李夜琰为了占领让静王分兵好轻而易举的金城,竟然与匈奴人勾结,准备打开连防三座城府的大门把匈奴人放进来。”
  许淼淼怒道:“两个牲畜,竟然为了王位,出卖国家,死不足惜!”
  许南摇摇头道:“静王是民族大英雄,他的两个儿子竟然是卖国贼。”
  老乌继续道:“静王得知此事之后怒极,立刻传话给边防军队,谁割下李武陌、李夜琰的人头,官升三级,赏金百两。边防军队的军官早就对两人起了杀心,只是怕静王怪罪,这下当夜就有几人联手行动,把两人给杀了。”
  突然间,许清林仰天哈哈大笑,“杀得好。”摇头晃脑走进书房,自语道:“李静啊李静你自认为一生为国为民,能够名流千古,可是老了英名被几个儿子毁于一旦。不知你看到两个儿子的人头时,是喜还是悲?”
  “老太爷累了。他说的话你们不要外传。”许淼淼挥手让老乌去歇息,跟着进了书房。
  “我很好。我没事。”许清林神采飞扬,得意洋洋,就差手舞足蹈了。
  许淼淼微笑道:“爹,仗不用打了,静王也臣服新皇了,您看局势朝着好的方向发展呢。”
  “北地兵乱的事解决,科考的事没有消息。”许清林的目光落在了书案上的这些天抄写的《地理志》,“文武文武。李静让北地的武官已认可了陛下,还未让文官认可呢。”
  许淼淼便道:“静王已经让北地所有的百姓知道了新皇登基的事。女儿以为,静王下一步肯定会让北地的举人上长安参加科考。”
  许清林道:“李静倒不是出尔反尔的小人,不过世事难料。”
  许淼淼把许南赶出书房,轻声问道:“爹,您是不是认识静王?”
  “认识。”许清林淡淡的道:“他的模样我记忆犹新。他肯定早就不记得我了。”
  许淼淼低声问道:“静王跟咱们家有仇,是吗?”
  许清林长叹一声,“淼淼,我若多说只会给你平添烦恼。你还是不要知道的好。”
  许淼淼面色微变。
  “如今家里一天比一天好,用不了多久,你大哥就会来接我们。”许清林目光慈祥,“你明年及笄,南儿明年成年,你大哥肯定会在此之前接我们。”
  许淼淼对许焱不抱任何期盼,不过在许清林的面前不能流露出来,只有微笑点点头。
  就在北地兵乱期间,佛、道两教的三样豆制品传入了大唐国的各个城府,达官贵人都以吃过这三样美食为荣。
  佛教为了感谢道教,给予了一些帮助。
  道教借此机会,新建了大小十几座道观,吸收了几万名香客。
  紧接着,道教又给长江以北的贵人香客送去了独一无二有养胃药效的水果——籽瓜。
  这一日中午,天气十分炎热,长安巍巍庄严的皇宫大殿。
  新皇李严与几位重臣在议政殿谈完国事,觉得腹内空空,便去偏殿用午饭。
  李严在登基后的百日之内,便将南地的所有内乱平息,但是内乱之后给百姓重建家园,比平息内乱还要费尽心神。
  只是不论多忙,李严都会严格遵守作息时间,一日三餐,早睡晚起,坚持不懈,且后宫的妃嫔寥寥无几,不能说不近女色,但绝对与好色不沾边。
  相比先帝可以称之为混乱糜烂奢侈的生活,李严的生活简直是太有规律干净简朴了。
  举例来说,宫里的饭食除去不定时的茶点夜宵,早、中、晚三膳必有。
  先帝经常夜宿妃嫔宫里不上早朝,早膳的时间就往后延迟,导致中、晚餐相连很近。
  先帝吃个茶点夜宵,都会让妃嫔相陪,至少二十几道吃食。早、中、晚膳必须六十道以上,极为奢侈浪费。
  李严夜里一般不吃东西,便是吃也绝不会传唤妃嫔。一日三餐,
  如果与妃嫔或是大臣同吃,十道菜左右,如果独自吃,四道足矣。
  侍候过先帝的宫人,一开始侍候李严都不适应,现在渐渐摸透李严的脾气,才适应过来。
  李严对新鲜的事物很感兴趣,饭前有喝汤的习惯,指着面前的汤,问道:“这是什么做的汤?”
  旁边的太监无比恭敬的禀报道:“陛下,此汤名叫豆浆,乃是用黄豆磨成。”
  李严喝了一口,有淡淡的豆腥味,比羊奶膻味淡多了,跟几个重臣笑道:“朕觉得这个汤的味道不错。你们都尝尝。”
  方脸的中年大臣板着脸提醒道:“陛下,是豆浆。”
  “它在你家叫什么都行,在朕的家就得叫汤。”李严指着太监道:“你问刘大人是不是汤,他若说不是,别给他喝汤。”
  太监自是不敢去问姓刘的方脸大臣。
  刘大人面不改色,缓缓道:“陛下,此言差矣。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皇宫是陛下的家,臣的家也是陛下的家。”
  刘大人叫刘尔属,正三品的礼部尚书,年青时当过几年的御史,养成不苟言语、刻板教条的官风。
  “原来你认为你家也是朕的家。朕正好缺银钱花,今个把你家的田契、钱庄的银票都拿来给朕。如何?”李严就这么笑眯眯望着刘大人。
  坐在刘大人旁边的大臣道:“刘大人家里良田没有个三千亩,也得有个两千亩,银庄的银票就更别说了,养几百个小妾都够了。”
  另一个大臣微笑道:“不止田契、钱庄,还有古董字画,那可都是珍传,一幅价值千金。”
  “你们家里就没有这些了?”刘尔属脸通红瞪了两位同僚几眼,拿起碗来朝太监扬了几下,“我也要喝豆汤。”
  李严哈哈大笑,又指着一道凉菜问道:“这是什么菜?”
  太监连忙答道:“陛下,这是拌豆芽。豆芽是用黄豆泡发成芽的。”
  “豆芽,我怎么瞧着像根细细的小勺?”李严用筷子夹起一根豆芽,还特意让几位大臣瞧了瞧,“在朕的家里,以后就叫它豆勺。”
  长脸的大臣年岁大概五十几岁,右眼下面的右脸上生着一个花生大的小肉瘤,猛的一看有点吓人。
  他是正一品的太师白步海,坐在李严的左下首,笑道:“陛下,不瞒您说,臣的家里已经吃过豆汤、豆勺,还有这个豆腐,味道确实不错,且都是用豆制成,成本非常低,应该在民间普及。”
  李严问道:“这跟葱蒜一起烧的白片片就是豆腐?”
  太监答道:“是。”
  李严一连吃了几块豆腐,点点头道:“白片片看着没什么食欲,不过味道甚好,你们觉得如何?”
  有个身材高瘦的大臣摇摇头道:“陛下,臣不喜吃。”
  其余的大臣都点点头说爱吃。
  李严便道:“此桌共坐了六人,就有一人不爱吃豆腐。可见此菜不是人人爱吃,不用朝廷普及。老百姓在自己家里想吃什么就吃什么。”
  白步海仍是道:“陛下,南北地都能种黄豆。豆汤、豆勺、豆腐成本低。”
  李严耐心的道:“白爱卿,老百姓不是傻子,哪些东西好吃还省银钱,比你我都清楚。此事无需朝廷专门耗费人力物力去做。你瞧着,用不了一年,佛道教就会把豆制品通过香客传遍天下。”
  白步海想了想,方点点头道:“是。陛下一番话令老臣茅塞顿开。”
  “天气炎热,来,这是北地静王府送来的籽瓜,说是道教几个道姑种的,有养生解暑的功效。你们也尝尝。”李严待几人吃过之后,特意给白步海赐了两个籽瓜,而后把刘尔属单独留了下来。
  刘尔属不跟同僚在一起的时候,又换了一张脸,望向李严的目光里带着深深的敬畏,小心翼翼的问道:“陛下可是要询问秋季科考的事?”
  李严目光犀利,反问道:“朕要在北地单独设一个会试科考,如何?”
  大唐国的科考由低至高的顺序是乡试、府试、会试、殿试。
  乡试就是学子在户籍所在的各县县城里面参加考试,榜上有名者就是秀才。
  府试就是秀才到户籍所在的城府里面参加考试,过了府试就是举人。
  会试就是举人到国都长安参加考试,中榜者就是进士,成为天子门生,有了当官的资格。
  殿试就是进士进皇宫进行考试,考题由皇帝亲自出,一甲十人,第一名是状元、第二名是榜眼、第三名是探花。
  一甲的进士的官职比二甲三甲都要高,前途更加光明。
  从古到今,会试都是在长安进行,从未在城府里进行。
  李静除了给朝廷上了奏折,还给李严写了一封信,信里的内容是替北地的举人考生请命在金城设会试考场,进士的名额与南地平分,考中者来长安参加殿试面见李严。
  ------题外话------
  推荐好友莫风流《娇医有毒》、青墨烟水《重生之侯门邪妃》。亲们去收藏看下哦。
  周日愉快!

  ☆、107 密旨迎太子说往事

  刘尔属连忙摇摇双手,“绝对不可。静王对陛下本就有不臣之心,陛下再把北地会试的权力交给他,只会让他更加狂妄自大,目中无人。”
  “退下吧。”李严蹙眉挥挥手,转身留给刘尔属一个高大宽厚的背影。
  午休之后,李严去见在议政殿等候不久的一文一武两名重臣。
  文官是从二品的太子少傅吕文杰,今年五十三岁,容貌出众,气质儒雅,年岁已大,仍是风度翩翩。
  吕文杰出门名门望族吕族,十五岁时就在先先帝也就是李严的生父当朝时考中了榜眼。
  先帝在时,吕族老族长下令族人不得入朝为官,当时吕文杰已官拜五品,毫不犹豫辞官返乡。
  李严登基之前,亲自去吕族探望老族长,请求吕族族人入朝为官辅佐他。
  老族长解除了禁令,派嫡二子吕文杰追随李严。
  李严登基之后,力排众议,直接册封吕文杰为太子少傅,委以重任。
  武官是出驻守南地边防军人世家海族的海英峰。
  李严登基依仗的就是海族的十五万大军,对海家极为信任。
  海英峰是镇南大元帅海族族长海华的嫡长子,今年五十二岁,个子不高,身材干瘦,武功极为高强,浓眉大眼,皮肤古铜色,神采奕奕,目光炯炯有神,气质内敛,看上去顶多四十岁。
  海英峰现在手握长安及陕西道五万大军。官职正二品的辅国大将军,爵位开国县公。
  两位重臣与中午陪同李严用膳的官员不同,乃是李严能够交付生命的亲信。
  吕文杰行礼之后,开口问道:“陛下,传召老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