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大明海寇 >

第237章

大明海寇-第237章

小说: 大明海寇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产的玻璃含铁元素多,颜sè比较深,而且因为所含元素不同,颜sè也不同,没有真正生产出这样的无sè玻璃。
  倒是泰西人会生产这种玻璃,不过卖到大明之后的价钱高的吓死人,于孝天专门将送给兰儿的那面小镜子拿给众人参看,众人才知道这么小小的玩意儿,居然价值上百两银子,更是被惊得一个个都只顾倒吸凉气了。
  再想一下,于孝天现在居然也折腾出了这种玻璃,要是他们以后南rì岛也能产出这样的东西的话,那结果是……
  理事堂的人包括其他人的瞳孔立即都变成了方形,一个个满眼冒金星了起来。
  “哈哈!现在你们知道我于某人的本事了吧!以后大家伙都等着发财吧!除了做玻璃镜之外,这些玻璃还能做成很漂亮的杯碟花瓶,照样也都值老鼻子钱了!”于孝天这会儿也献宝一般给众人显摆着,嘴巴笑的几乎要咧到耳朵后面了。
  “大当家果真大才!真想不出大当家还有啥不会的东西,哈哈!不过大当家,这琉璃镜上的银子是咋弄上去的?这个大当家也知道吗?”王宏拍着于孝天的马屁,对于孝天问道。
  “那是自然了!不过这件事不可说,不可说呀!不是不放心你们,要是万一传出去的话,以后咱们就没得玩儿了!等于把钱送给了旁人!等着吧,回头我会给你们弄出来这种琉璃镜的!”于孝天当然不会现在就把他的办法告诉众人了,摆出一副故作神秘的架势,挥挥手让众人散去,又一头钻入到了玻璃场之中。


 第五十五章 南日一式燧发步枪

  ()    就在于孝天忙活着他的玻璃大业的时候,南rì岛上也开始接连传出更好的消息。
  厚积薄发之下,于孝天前期所做的各种努力,现在开始逐步的进入到了收获期,第一个要说的就是他的炮作,在完成铁范铸炮法的试制之后,转入到了正常的生产之中。
  铁范铸炮法的优势太大,除了铸造出的火炮质量很好之外,还有铸造速度快,不受天气影响,可以随时铸造,另外还有一条重要的好处,就是用铁范铸炮法铸造火炮的时候,废品率很低,不敢说每一门都是合格的产品,但是起码铸造合格率超出了百分之七十以上,如果工匠们手艺jīng湛些,仔细一些的话,甚至可以达到百分之九十以上。
  这在这个时代铸炮行业里面,是绝无仅有的,一般的好的铸炮工匠,能将成品率控制在五成左右,就算是十分高明了。
  如此一来,在原料得到保证之后,炮作的铁炉基本上就没有停歇下来,不断的投料出铁,加之为了提高速度,雷铁匠又重新多铸造了一套铁范,两套铁范交替使用,几乎三天就可以铸成一门六磅炮。
  如此从年前到年后,仅仅三个月的时间,就铸成了二十余门六磅炮,大大的缓解了海狼船上火炮的短缺问题,同时也大大增强了海狼船只的火力强度,放眼周边百里之内,他们这样的火力,已经可以说是基本上无敌了。
  就算是眼下官府再派少量的水师对南rì岛进剿,他们也有能力与之一战。
  第二个好消息就是张铁匠的铁作传出来的,张铁匠在年前打造出第一根可用的铳管之后,便开始继续潜心摸索铳管的打造方法,对之前的工装进行了重新的改造,对工艺也进行了重新的修改,年后接连打造出了几根铳管,并且成功的将铳管打造的废品率降到了五成以下,基本上打造两根铳管,就可以出一根可用的成品。
  另外张铁匠按照于孝天给他的燧发枪击发机构的草图,也试着摸索着打造了几套燧发枪的击发机构,并且找来了燧石装在了燧发机构上,和铳管组装起来,进行了试shè。
  但是两个月来,这些新造出来的燧发装置的发火率都始终不高,甚至于连四成的发火率都无法达到。
  这里面除了张铁匠设计有缺陷之外,跟材料也有很大的关系,燧发机构最重要的就是簧片,簧片必须要有足够的韧xìng和弹力,才可以保证燧石可以有力的击打在火门处,敲出火星引燃火门里的引药,成功击发火铳。
  所以单是解决簧片弹xìng和韧xìng的问题,张铁匠就足足折腾了上百副簧片,最终才终于制成了可用的簧片,将打造簧片的工艺给确定了下来。
  到了天启四年二月底的时候,第一种可用的燧发装置终于达到了实用的程度,将燧发装置的发火率提高到了百分之七十,也就是七成以上。
  虽然这种发火率还不让于孝天非常满意,但是他也知道能达到这种发火率,已经相当不容易了,即便是西方国家在大批装备燧发枪的时代,他们也没有彻底解决这种问题,燧发枪的发火率始终徘徊在七成到八成之间,甚至于在火帽发明之后,改用火帽发火的击发枪,也只能将发火率提高到九成左右,也不敢确保每一枪都能有效击发。
  所以于孝天对张铁匠能在数月时间内,将燧发装置的发火率提高到七成左右,已经只能表示满意了,于是他便将这种燧发装置初步定型下来,配合打造出来的铳管,将其称之为南rì一式燧发枪,开始让张铁匠带人投入生产。
  另外于孝天也告诉张铁匠了一个不错的办法,那就是分工负责流水线作业,将他带的徒弟,每个人交给他们一个打造的零件,让其专职负责打造这一种零件,最终将零件组装成燧发枪。
  另外于孝天还对原来鸟铳使用的拐子型枪托进行了改造,将其制成像后世步枪一样的枪托,使之具备了可以抵肩发shè的功能,如此一来,持枪者以枪托抵肩,就多了一个稳定的支撑点,可以有效的提高shè击jīng度。
  南rì一式燧发枪的定型,对于孝天来说,无疑是一件基本上等同于铁范铸炮的超级利好消息。
  因为燧发枪虽然有时候发火率可能不如火绳枪,但是大部分时候,优势却远超出火绳枪。
  火绳枪因为要用火绳引火击发,所以受到天气影响很大,天气太过cháo湿,或者下雨,抑或是大风天的话,火绳枪基本上就没有办法再有效使用,装备火绳枪的兵丁,遇上这样的天气就基本上等于掂了一根烧火棍,面对手持冷兵器的敌人的时候,等待他们的基本上就是被屠杀的命运。
  另外火绳枪虽说装填步骤只比燧发枪多了一道点燃火绳,将其卡在击发装置的龙头上,但是这一道工序,就足以决定很多人的命运,火枪手在击发之前,要始终保持火绳不能熄灭,站着等候开火还稍好一些,可是一旦要一边走,一边随时准备开火的话,就难为那些火绳枪的火枪兵了。
  火枪手必须要一边走,一边小心翼翼的鼓着腮帮,吹着火绳的火头,不能让火头熄灭,要不然的话就要重新点燃火绳,一旦无法及时点燃火绳的话,这可就朕要命了,他们手中的火绳枪就变成了一根烧火棍,只能等着挨刀了。
  据说万历四十六年发生在辽东那一场事关大明命运的萨尔浒之战,明军最终大败亏输就存在一定的这样的因素,明军大批装备火器,三眼铳、鸟铳、拐子铳装备数量很高,技术上远超过当时完全冷兵器化的东虏鞑子,但是因为天气原因,明军无法有效发挥火力上的优势,所以也影响到了最后的战局进程。
  而燧发枪则可以有效的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虽说下雨的时候,还会影响到燧发枪的发火,但是起码也具备了一定的发火能力,使之保持一定的战斗力,另外火门处加上了一个盖子,装填好引药之后,可以盖上盖子,确保引药不会被风吹掉,使之造成瞎火的情况。
  另外燧发枪免去了点燃火绳,安装火绳的这一个步骤,只需装填好弹药和引药之后,就只需把卡着燧石的击锤扳开,做好一切发shè前的准备,一旦需要开火,便可以立即瞄准,扣动扳机就可以朝着目标shè击。
  如此一来,燧发枪的可使用气候,大大超出了火绳枪的使用范围,很大程度上保证了火枪兵在很多时候可以有效击发开火。
  另外还有一点非常非常重要,火绳枪在夜间使用的话,就必须提前点火,夜间老远就可以发现手持火绳枪的敌人的位置,使之根本无法进行任何形式的突然袭击。
  但是燧发枪却无需提前点火,这就避免了使用者会被敌人提前发现,夜间伏击敌人成了可能,想想看一群燧发枪的火枪手,躲在一个地方,等敌人大摇大摆的从面前走过的时候,突然间集体站起来开火。
  这样的情况可以让被袭击者出现什么样的混乱,夜间本来就指挥不灵,一旦被突然袭击的话,有时候很少的火枪手,就可以击溃超出他们十倍以上甚至几十倍的敌人,这优势之大,就不言而喻了。
  燧发枪仅仅是减少了这么一个步骤,看似只是使得繁琐的火枪装填变得多少简化了一些,但是得到的好处之大,却可以说是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的,这也是当燧发枪被投入战场之后,非常快的就取代了原来的火绳枪的原因!
  同时于孝天暗自窃喜的是,当燧发长枪制造出来之后,也使得下一步制造可供随身携带的燧发短枪成为了可能。
  想想看,他这个海盗头腰里面再插两支或者多支燧发手枪,那就更符合他这个身份了!想到这里,即将能搞到真正的短枪,于孝天脸上露出了一脸yín、荡的笑容。
  不过有一点不太让于孝天满意,就是造枪比造炮更费事一些,他手头工匠有限,充其量也只是一个小作坊式的生产,即便是能生产这种燧发枪,产量也低的让人有点绝望。
  于孝天很想提高产量,可是提高产量就需要大量的人工,机械化生产他根本不用想,除了想办法增加人手之外,他没有更多更好的办法。
  以目前的生产速度,即便是采用他说的分工合作的方式生产这种南rì一式燧发枪,他目前的这个铁作,也只能每个月生产两三支就算是不错了,而且与此同时还要打造其它铁器,更大大的影响到了这种燧发枪的生产速度。
  于孝天考虑了一下之后,干脆将张铁匠这个铁作全部转为专职生产燧发枪,其它铁质工具的打造,暂时先移交到船寮的铁作里面进行生产。
  另外他让手下,到陆上多想办法,打听地方一些高明点的铁匠,不管是重金收买还是强行绑架,想方设法的给南rì岛多搞一批铁匠,人数不限,多多益善,反正他们背负贼名,要是都只干遵纪守法的事情的话,那么他们就不能再被称作为海贼了。
  除了这两个好消息之外,黑头也在年后带着两条船从台湾返航返回了南rì岛。
  (倒霉催的,昨下午居然又开始发烧了!再去检查,还是病毒xìng感冒,咋么这么倒霉呀!没遇上这么难缠的感冒的!浑身疼!还要坚持码字,悲哀!今天特别鸣谢每喀什朋友的不吝打赏!你们的支持是我码字的动力!多谢帮顶了!)


 第五十六章 第一次实地侦察

  ()    南rì岛到台湾岛直线距离并不远,直航过去即便是船速捕快,也用不了一天时间,之所以黑头去了两个月,是因为于孝天吩咐的清楚,让他沿着台湾岛的西北部朝北一路行驶,每隔一段就上岸深入陆地探查情况,一直围着北部转一圈到台湾岛的东面,大致探摸一下那里的情况之后,才返回南rì岛。
  所以黑头忠实的履行了于孝天交给他的这个任务,带着两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