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会员功能区: 您尚未登录,不能使用书架和书签功能! 您可以选择 『注册』 或 『登录』 来获取此功能! 喜欢本站记得-->『收藏到浏览器』
搜索电子书:
日排行 周排行月排行 总排行|日推荐 周推荐月推荐 总推荐|日收藏 周收藏月收藏 总收藏|字数排行 更新排行

文学小说推荐总排行榜

风起陇西 |热度 213 | 文学 | 上传: 津夏 |更新时间:2019-03-19
作者:马伯庸序章当王双意识到自己处于危险境地的时候,一切都已经太迟了。首先他注意到两侧山岭上闪耀着一些不自然的光亮,那绝不是铠甲或者兵刃所反射出的阳光,光亮范围很大,这应该是来自于某种金属物体。紧接着,从光芒的方向传来一阵低沉而缓慢的铿锵声,这些声音听起来像被逐渐绷紧了的铁弦。出于一名军人的直觉,他本能地嗅出了一丝不祥的味道。“停止追击,这里太狭窄了,快向后退!”王双拨马转身,大声喊道。他周围一共有一千名左右的魏国骑兵,这支部队现在置身于一个狭窄的山谷之中,两侧灰白色的山壁向中央倾斜挤压,迫使他们排成一列长长的纵队。训练有素的骑兵们听到命令,纷纷调转马头后队变前队,然后有条不紊地依次朝谷口退去。不过这种有秩序地撤退并没有持续多久,王双很快听到头顶上传来了一声带着蜀人口音的呼号,他下意识地抬起头,向右侧的山谷顶端望去。这一次他看清楚了,一百多名弩手一字排开,每个人... 
聊斋志异-白话简写版 |热度 865 | 文学 | 上传: 精灵王 |更新时间:2019-03-19
作者:蒲松龄  前 言  《聊斋志异》是一部用传奇手法写成的“鬼狐史”。这部自问世以来,就一直深深地吸引着广大读者。书中的许多故事更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该书作者蒲松龄,生活在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两个朝代相交替的时代:他生于明崇祯十三年(1640 年),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 年)辞世。动荡不堪的社会,触目惊心的现实,使这位出身于书香世家、聪明绝顶又敏感浪漫的文人,在广泛搜罗创作素材的基础上,呕心沥血,写成这部奇特的盖世之作——《聊斋志异》。《聊斋志异》所记叙的事件无不奇奇怪怪,每一个故事又都是那么引人入胜,有时让人读得毛骨悚然。作者借写鬼、写狐、写那些似乎不是现实中能够发生的事,来鞭挞、揭露、讽刺人类社会中的残忍、野蛮、丑恶,将封建社会“吃人”的本质形象地展现在读者面前;同时,歌颂、抒发作者对人类社会所寄予的美好理想、美好情感,以及人世间的善良、美好和真情。提到鬼怪,小读者... 
人脑使用手册 |热度 229 | 文学 | 上传: 莫莫言 |更新时间:2019-03-19
作者:靳天民第一章 人类为什么少活了50年人脑使用手册出版(代序)这些观点,既包括上千年来的中医学理论(脉理学、脉象学、阴阳学、针炙学、按摩学、药 理学等等),也包括世界著名医疗机构和著名中医学专家、心理学专家、细菌学专家、神经 学专家、病理学专家,对人类健康长寿依据的最新发现。这些新发现,也许有人曾经在一些 书刊报纸上见到过,但如此鞭辟入里的精道阐述,恐怕大多人都是第一次看到。目前,围绕着人类健康与长寿的问题,中医学、西医学、行为学、心理学、营养学,都开始 争相推广自己对生命的策划:或加强锻炼,或科学饮食,或调适心态等等。但因为这些说辞 都是为了让大家接受自己的一家之言,有的难免夸大其辞,有的难免以偏概全,但更多的是 鹦鹉学舌——看别人怎么说,自己也跟着怎么说, 从而激起了广大读者的抗拒心理:谁的书也不看,谁的话也不听,谁的理论也不信!——这 既是中国文化市场的一种悲哀,也是... 
包法利夫人 |热度 257 | 文学 | 上传: 中国必胜 |更新时间:2019-03-19
作者:福楼拜包法利夫人(译本序)施康强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已有好几个中译本,其中一个出于已故李健吾先生的大手笔。李先生还写过一部《福楼拜评传》,对这位作者推崇备志:“斯汤达深刻、巴尔扎克伟大、但是福楼拜,完美。”这个评价或许过高,但是我们至少可以说:福楼拜力求完美。这部今天进入文学教科书的作品,在它发表的第二年却被当局加上有伤风化、诽谤宗教等罪名,由检察官提出公诉。检察官列举书中四个段落为佐证。一,爱玛在树林里委身于罗多尔夫,她因奸情而变得更加美丽:这是对通奸的颂扬。二,爱玛病后去领圣体,她用对情人的语言向天主倾诉。三,爱玛与莱昂在奔驰的马车里做爱(《巴黎杂志》的编辑删掉了这一段),然后是对他们幽会的旅馆房间的“淫荡描写”。四,对爱玛临死终场面的描写违背宗教和道德原则,夹杂肉欲的联想。我们且看第三项指控。检察官委婉地称之为“马车里的沦落”的那一段:... 
国术馆 |热度 159 | 文学 | 上传: 冬冬 |更新时间:2019-03-19
作者:徐皓峰序一 君子皓峰「徐瑛」一是我的学识与名气都不够作序的资格,二是导读的文章我从来不敢作,因为要作导读,必要对所导读的内容有深入的研究与独到的感悟方能说出一二三来,对读书不求甚解的我来说,这是断断做不到的。然而,皓峰却认定了我是写序的合适人选,原因很简单,他视我为知音,以为我懂他的文字。如此抬举我,拒之委实不恭,而导读的文章又不能作,那便只好勉为其难地写点别的什么了。听起来是不错的编剧人选,但为慎重起见,我还是提出来希望能先看看他写的东西。客套也好,谦虚也罢,多少让我感到有点意外。两部作品的主角都是活在当下的小人物,语言机智,人物鲜活,情节生动有趣,很有些黑色幽默的味道。于是,在我的想象中,作者当属聪明外露、能说会道的人物,已是基本可以肯定的了。一周后,他完成了剧本的初稿,坦率地说并不精彩。我知道命题作文不好做,但我同时也以为,作为一个职业写家,应该具备写... 
细说宋朝 |热度 219 | 文学 | 上传: 击水三千 |更新时间:2019-03-19
作者:虞云国序言(沈渭滨)  《细说秦汉》《细说两晋南北朝》《细说隋唐》《细说宋朝》序言(沈渭滨)  1997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征得旅美史学前辈黎东方教授同意,以《细说中国历史丛书》为题,将原由台北传记文学出版社出版的黎先生大著《细说元朝》、《细说明朝》、《细说清朝》、《细说民国创立》四书,在大陆出版发行。  书出之后,众口交誉,大量加印,不胫而走,黎先生闻之欣喜。为完成“细说中国全史”夙愿,以老骥伏枥之壮心,再应责编崔君美明约请,续写《细说秦汉》、《细说两晋南北朝》、《细说隋唐》、《细说宋朝》四种,并将已经成书之《细说三国》先行交付出版。不料,执笔至1998年最后一天,夜睡不起,猝然仙去。大愿未竟,良可哀痛。  出版社为竟黎先生遗愿,亦为众多爱读“细说体”史书之读者计,乃多方筹划,约请黎先生高足及京、沪两地素有研究之学者,分担撰著。经数年努力,新撰四种“细说”之书,终于面... 
激荡人生:一起走过三十年 |热度 394 | 文学 | 上传: 冬恋 |更新时间:2019-03-19
作者:吴晓波内容简介:《激荡人生:一起走过三十年》描写了上世纪80年代至21世纪初,三个不同历史阶段30位企业家的人生历程,出色地将改革开放三十年的激荡与繁华汇聚到了这些业界领袖最惊心动魄的人生片段上,生动地展示了个人在大时代变动中的复杂与魅力。三十年商海沉浮,无数公司的兴亡、企业家的起落,编织成了这段独特的历史。他们在推动中国重新振兴的同时,也留下了无数精彩的故事。唐骏、史玉柱、柳传志、郭台铭……这些企业家个人历程中重要的转折时刻,汇聚成了我们这个国家前进的方向。更重要的是,他们在当代中国的成长经历和人生经验,必将给无数后来者提供丰富的启示和教益。序言 记录这个时代的声音在改革开放三十年之际,人民文学出版社拟出版 一套相关的纪实类图书系列,我很荣幸成为企业家卷的编著者。过去三十年的中国山河巨变、沧海桑田,那片曾经古老而变化缓慢的土地,如今林立着现代化的楼宇与工厂,曾经... 
脸谱 |热度 161 | 文学 | 上传: 连过十一人 |更新时间:2019-03-19
作者:叶听雨第一卷 童年的性觉第一章 绝配猪大肠本名朱大长,是个屠户,性如烈火,嗜酒如命,一米六五的身高,体重二百二十四斤,穿一身油腻腻的卡其布衣服,往哪坐,准得留下半米方圆的油印子。每逢一、四、七是狗街的赶集日,早上四点,起床生火烧水磨刀,灌一碗苞谷酒,把猪圈门打开,那猪还在鼾睡,他悄悄地摸上去,两手扣紧两只猪后脚,猛地使力,那猪两百斤有余,硬是被他倒提起来,扭着猪头,晃着肥肉满满的猪身,挥舞前脚嘶叫不停。猪大肠拖着两只脚后腿,嘴里边骂咧着“狗日的”边后退,那猪拼命挣扎,意图脱离生死门,回到又黑又臭的窝里继续成长,但一切挣扎都是徒劳的,猪大肠两只粗壮手臂用力一甩,把猪往屠宰凳上一砸,紧跟着冲上去扯着猪耳朵。猪来不及反应时,细长的杀猪刀已经捅进了咽喉,猪大肠用膝盖顶着猪心口,不让猪使劲儿,那哀嚎声便随着血流长长短短地响起。附近的人一听到猪嚎,就知道今天又能改善伙食... 
公务员笔记 |热度 313 | 文学 | 上传: 幽雨 |更新时间:2019-03-19
作者:王晓方引言在官场上,你知道什么可能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你不知道什么!因为你不知道的事情比你知道的事情更能决定你的命运!王晓方一直自比一株会思想的芦苇,然而,一番痛苦思索之后,他却发现他的思想迷失在芦苇荡中。他不知道是在哪儿丢失了自己,于是借助《约翰福音》:“太初有道,道与神同在,道就是神。”令他不解的是,这里的道却成了肉身,怪不得浮士德在思考生命之本源时,不觉间惊动了化身为犬的魔鬼,难道神就是“逻格斯”?不可能,因为梅菲斯特说:“所有理论都是灰色的,生命的金树常青。”王晓方从小就善于爬树,其实,往上爬是人类的本能,当他为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推开从政之门时,他就有一种爬树的感觉,矗立眼前的办公大楼是怎样一株枝繁叶茂的大树啊,让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这株大树能够乘凉,却不能避雨,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骤雨使他像爬在树上的蜘蛛一样只能躲在树皮的缝隙里栖身。暴风骤雨停止... 
释迦牟尼传 |热度 76 | 文学 | 上传: 开了 |更新时间:2019-03-19
..1.太子降生  我听到过这样的故事:  二千五百年前,大约在公元前563年之间,乔答摩·悉达多(乔答摩是姓,悉达多是名)诞生在中印度一个名叫迦毗罗卫的国家里。迦毗罗卫国位于世界最高峰喜马拉雅山的南麓,这是一个小国家,由部落酋长也即刹帝利种释迦族的净饭王领导着。它的首府是迦毗罗卫城。迦毗罗卫城在今天的尼泊尔境内。繁茂的森林,富庶的物产,纯朴的民风,是这个城市的特质。释迦牟尼佛即乔答摩·悉达多太子就这样诞生在迦毗罗卫国迦毗罗卫城郊外的蓝毗尼花园一棵美丽而鲜艳的无忧树下,据说他的母亲摩耶夫人在回娘家生产的途中路过这个花园,她有些累,于是来到这个花园暂时小憩。在这棵无忧树下,她手攀着树枝,悉达多太子就这样从母亲的右胁降生了下来。母子安祥,全无痛苦。这一天正是农历的四月八日。太子的诞生给这个国家带来了许多和乐的气氛,给膝下久虚的净饭大王带来了从未有过的大喜悦。... 
刘德华传 |热度 68 | 文学 | 上传: 旅游巴士 |更新时间:2019-03-19
作者:夏君、方子前言在香港演艺界,有一位年龄已过“不惑”的中年男性,一直被人们亲切地称为“华仔”。据说在香港,不知道“华仔”的人只有两种:不懂事的孩童与白痴。他那张有着深邃如潭的眼神和鹰钩鼻的脸,巧妙地将中、西方人的神韵完美合璧,形成特有的“华仔”之帅,让人过目难以忘怀。有人把他比作东方的汤姆·克鲁斯,也有人说他是忧郁王子劳伦斯·奥立佛。其实他就是他——一个名叫刘德华的香港艺员。与众不同的是,除了外观上的英俊倜傥,他那健康的内心之“帅”,更让许多人心海中浪涛澎湃。他以孜孜不倦、勤奋执著创造出的人生传奇,简直就像一个既优美动听又震撼人心的天方夜谭,那才是任何人都难以“混”了去的“帅”。在香港,他以拍片数量之最跻身于前排,两次当选“金像”影帝,与成龙、周润发、李连杰、梁朝伟、周星驰等巨星齐名;同时,他唱歌半路出家,却出碟、获奖无数,名列“四大天王”之首;在台湾,他唱... 
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热度 212 | 文学 | 上传: 美丽心点 |更新时间:2019-03-19
作者:谢国琴【,】且作序言:破开岁月门窗的光一道光,来自一本诗集。在感情匮乏的都市,让心突破岁月的门窗。那个年代,那份真情,需要的不是阅读,而是感悟。于是,在呵气成冰的日子,我开始记录和梳理,那雪域上的圣者——仓央嘉措。这个男子,在西藏的历史上,如莲花般惊艳绽放。他用他的生命,化成穿透世人的灵光,滑过静默绵长的山脉,穿过时光的罅隙,如流水附着,契合在我的血液,和他的骨骼里。轻启唇齿,默念这个名字:仓央嘉措,雪域中有旷世才华的王。远方,传来神圣的吟唱,点缀起赤朱和碎金的晨光,雾气弥漫过我紧闭的眼和合十的双手,转经筒被小心翼翼地触碰,陈旧地转动。我仰望,被风鼓荡的经幡,舞姿翩然。一颗心,跋涉向最高的雪山。残留着彼时温度的泥土,被我干涩的嘴唇亲吻。天空之上,有苍鹰破空的嘶鸣,迅疾地砸向地面。似是有什么被翻了页,第次移动。我想,那就是时光。繁盛一阵,消弭一阵,匆匆一阵,... 
阿拉桑雄狮 |热度 108 | 文学 | 上传: 空白协议书 |更新时间:2019-03-19
作者:[加拿大]盖伊·加夫里尔·凯译者:马骁序章暮色永存我心。月自北升,日复一日,发色若金。缥缈镜影,夜复一夜,柔声唤我铭记在心。她——我的新娘,我的倒影。催我起程追寻自身。我,正是那南升之月。——保罗·克利,《突尼斯日记》正午刚过,第三次礼拜的时间眼看就要到了,阿马尔·伊本·哈兰穿过钟门,进入西尔威尼斯的阿梵提那宫,准备刺杀阿拉桑半岛的最后一位哈里发。他走进狮子厅,去往三重对开大门,最终在通向花园的门前停下脚步。这里有两名宦官守卫。阿马尔认得他们,知道他俩已被收买。其中一人向他微微颔首,另一个则刻意转开目光——伊本·哈兰更欣赏后者的表现。宦官们推开沉重的门扉,刺客迈步走了进去,随即听见大门在身后砰然关闭。此时暑意正浓,花园里空无一人。阿梵提那宫历史悠久而辉煌,此刻尚留在宫中的那些人恐怕都躲进了深宅内殿去乘凉,啜饮清凉甜酒,或用齐尔亚尼设计的精致长勺品尝冰冻果子露... 
上级 |热度 48 | 文学 | 上传: 莫再讲 |更新时间:2019-03-19
作者:许开祯第一章 不速之客1香格里拉大酒店。大厅内金碧辉煌,穿着入时的人们鱼贯而入,十几位迎宾小姐忙忙碌碌,脸上挂着统一的笑容,殷勤地为客人们服务着。酒店门口,陈小染焦急地朝远处巴望,时间已过了半小时,校长孔庆云请的客人还没到。省政府秘书杨黎40分钟前打过电话,说他跟周副省长已离开省政府,正往酒店赶。按理,从省政府到香格里拉酒店,车程顶多也就半小时,就算此时是下班时间,路上堵车,也用不了这么长时间。不会是周副省长临时有什么急事吧,杨黎边看表心里边想。5分钟后,校长孔庆云从电梯里走出来,陈小染赶忙迎上去:“孔校长,还不见周副省长的车,不会有什么变化吧?”孔庆云笑笑:“副省长刚跟老爷子打过电话,说路上出了点事儿,耽搁了几分钟,这阵儿怕就要到了。走,外面去接。”说着话,几个人朝外走去。出门的一刻,孔庆云忽然看见一个人,那张脸似乎曾在哪儿见过,一时又想不起来。孔庆云只好冲... 
文学概论讲义 |热度 122 | 文学 | 上传: 曾氏六合网 |更新时间:2019-03-19
作者:老舍第一讲 引言在现代,无论研究什么学问,对于研究的对象须先有明确的认识,而后才能有所获得,才能不误入歧途。比如一个人要研究中古的烧炼术吧,若是他明白烧炼术是粗形的化学、医药学和一些迷信妄想的混合物,他便会清清楚楚的挑剔出来:烧炼术中哪一些是有些科学道理的,哪一些完全是揣测虚诞,从而指出中古人对于化学等有什么偶然的发现,和他们的谬误之所在。这是以科学方法整理非科学时代的东西的正路。设若他不明白此理,他便不是走入迷信煮石成金的可能,而梦想发财,便是用烧炼术中一二合理之点,来诬蔑科学,说些“化学自古有之,不算稀奇”的话语。这样治学便是白费了自己的工夫,而且有害于学问的进展。中国人,因为有这么长远的历史,最富于日常生活的经验;加以传统的思想势力很大,也最会苟简的利用这些经验;所以凡事都知其当然,不知所以然;只求实效,不去推理;只看片断,不求系统;因而发明的东西虽... 
细说民国大文人 |热度 251 | 文学 | 上传: 大热 |更新时间:2019-03-19
编者:民国文林《细说民国大文人·国学大师卷》一、黄侃〔黄侃(1886~1935年),初名乔鼐,后更名乔馨,最后改为侃,字季刚,又字季子,晚年自号量守居士。湖北省蕲春县人。国学大师,语言文字学家。〕【狂戾】黄侃去访王闿运,王是当时的文坛领袖,他对黄侃的诗文激赏有加,不禁夸赞道:“你年方弱冠就已文采斐然,我儿子与你年纪相当,却还一窍不通,真是盹犬啊!”黄侃听罢美言,狂性立刻发作,他说:“您老先生尚且不通,更何况您的儿子。”1908年前后,陈独秀到东京民报社章氏寓所造访,钱玄同和黄侃二人到隔壁回避。陈、章二人闲谈时,谈到清代汉学的发达,陈独秀列举戴、段、王诸人,多出于苏皖,颇为苏皖人自豪。后采话题转到了湖北,说湖北没有出什么大学者。正在隔壁屋子里的黄侃突然跳出来反诘道:“湖北固然没有学者,然而这不就是区区;安徽固然多有学者,然而这也未必就是足下。”陈独秀听了默然而去。... 
罗通扫北 |热度 59 | 文学 | 上传: 北方网 |更新时间:2019-03-19
作者:石印红正文第一回 海底龙行乞访高徒 李子文报怨杀罗府唐高祖李渊推翻了隋王朝,统一了天下,建立了大唐帝国。二主唐王李世民是个有道明君,他精通文韬武略,真是文能安邦,武能定国。满朝文武都是文忠武勇,称得起文官哈气成云,武将挥汗成雨。他办事公正,赏罚分明。老百姓是士农工商全都安居乐业,各得其所;整个社会是路不拾遗、夜不闭户,五谷丰登、普天同庆。这一天早晨,从西京长安城内的越国公府里走出一个小孩。看这个小孩也就在十岁上下。长得天庭饱满,地阁方圆,前发齐眉,后发盖枕,头上梳日月双抓髻,浑身上下穿着一身白。往脸上看重重的眉毛,水灵灵的眼睛,鼻似悬胆,口似吞硃,看这一副外表就知道这孩子是个机灵鬼儿。透亮坯儿,心有灵犀不吃亏儿。他是谁呀?这位就是我们这部书的主人公越国公罗成的儿子,罗通罗开国。听书的都知道,越国公罗成已经为国尽忠,死在淤泥河了。家里还剩下四口人:罗通的祖母秦... 
诗经解读 |热度 200 | 文学 | 上传: 男孩不逛街 |更新时间:2019-03-19
作者:孙良申【,】前言让文化经典开启生命的智慧在今天的互联网时代,知识更新速度很快,知识总量差不多十年就增加一倍,而阅读调查显示青少年读书的时间越来越少,上网的时间越来越多。方便快捷的搜索引擎,更是帮助求知者打开了知识之门,有什么不明白的似乎Google一下就解决了。如此背景下,人们很自然地就会发出这样的疑问:要读的书实在太多了,我首先要选择什么样的书来读?时代发展到今天阅读那些语言难懂、内容古典的著作,还有必要吗?其实,这里似乎存在一个认知的误区,认为时代变了古典的著作就已经完全过时了,但事实并非如此。经典著作是人类知识的结晶,是人类智慧的源泉,蕴藏着人类几千年来灿烂的文明。特别是那些文化元典著作,更是深蕴着一个民族的文化命脉,是一个民族存续的文化基因。只要民族血脉延续着,这些著作就不会过时。虽然岁月流逝了几千年,当代人的生活也和古人有着极大的不同,但对生命价值的探... 
会唱歌的墙 莫言 |热度 286 | 文学 | 上传: 疯狂热线 |更新时间:2019-03-19
/* 标题 */会唱歌的墙/* 目录 */第一次去青岛从照相说起(1)从照相说起(2)从照相说起(3)厨房里的看客吃事三篇(1)吃事三篇(2)吃事三篇(3)吃事三篇(4)吃事三篇(5)吃事三篇(6)吃事三篇(7)北京秋天下午的我(1)北京秋天下午的我(2)讲 话会唱歌的墙(1)会唱歌的墙(2)会唱歌的墙(3)过去的年(1)过去的年(2)故地重游(1)故地重游(2)童年读书(1)童年读书(2)童年读书(3)主席老那天(1)主席老那天(2)主席老那天(3)陪考一日(1)陪考一日(2)卖白菜(1)卖白菜(2)洗热水澡(1)洗热水澡(2)说说福克纳老头俄罗斯散记(1)俄罗斯散记(2)俄罗斯散记(3)俄罗斯散记(4)俄罗斯散记(5)读鲁迅杂感(1)读鲁迅杂感(2)北海道的人(1)北海道的人(2)马蹄(1)马蹄(2)马蹄(3)狗文三篇(1)狗文三篇(2)狗文三篇(3)狗文三篇(4)狗文三篇(5)... 
我不是潘金莲 |热度 266 | 文学 | 上传: 一米八 |更新时间:2019-03-19
作者:刘震云【,】序言:那一年(一)李雪莲头一回见王公道,王公道才二十六岁。王公道那时瘦,脸白,身上的肉也白,是个小白孩。小白孩长一对大眼。大眼的人容易浓眉,王公道却是淡眉,淡到没几根眉毛,等于是光的;李雪莲一见他就想笑。但求人办事,不是笑的时候。何况能见到王公道,不是件容易的事,邻居说王公道在家,李雪莲拍王公道家的门,手都拍酸了,屋里不见动静。李雪莲来时背了半布袋芝麻,拎着一只老母鸡。李雪莲手拍酸了,老母鸡被拎得翅膀也酸了,在尖声嘶叫,最终是鸡把门叫开的。王公道上身披一件法官的制服,下身只穿了一裤衩。李雪莲除了看到他一身白,也瞅见屋里墙上贴一“囍”字,已经是晚上十点半了,明白王公道不开门的原因。但夜里找他,就图在家里堵住他;自个儿跑了三十多里,这路也不能白跑。王公道打声哈欠:“找谁呀?”李雪莲:“王公道。”王公道:“你谁呀?”... 
共981本 当前第36/50页 << < 31 32 33 34 35 3637 38 39 4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