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 子泰山观日峰的平台上,有一座青石堆成的孤坟。坟头向东,正迎着旭日巴辉。坟尾朝西,沐浴在夕阳温柔的拥抱之下。坟前一块石碑,碑上刻着:“一代大侠罗伟之墓。——罗大侠十六岁名扬天下,十七岁死于东岳,他曾为黑暗笼罩的武林,带来一线曙光,虽然光亮仅仅那么短暂,但他却是武林蒙尘十五年以来的第一人。”碑文没有下款,故不知是何人所立。每年,总有那么一天,会有劲装负剑的武林健者,悄悄踏上观日峰,为它拔草堆土,洒扫祭祀,在坟前插上一炷香,或者供上几样鲜果。但奇怪的是,他们总是选择月黑风高之夜,悄悄的来,又悄悄的离去,而且,每年来的,并不是同一个人,有时僧侣,有时道者,有时是俗装男人,有时又是中年妇女。他们来时黑巾覆面,绕坟徘徊,轻吁长叹,泣泪吞声,往往终宵留连,不知天之将晓;但离去的时候,却又疾若惊鸿,行踪诡谲,好像是唯恐被人察觉。...
作者:萧逸第一章群丑肆凶夜幕深垂,虫声四起,在这深秋的季节里,到处都显得静静的,尤其这洞庭湖附近,更是美景无边。时已午夜,游客尽散,空舟泊岸,那一轮皓洁的明月,洒下了满天的光雨,点缀着这沿湖的垂柳。夜风轻拂着柳丝,萤儿成群穿舞枝丫,时明时灭,真是好一番景致。在这洞庭湖西角,有一片竹林,占地颇大,本是一块公地,后来有一石姓商人,愿以高价,向官府购置这块已经荒芜的林地,几经洽商总算成交。这石姓商人名益川,世代业盐,已相传五世,可谓家财万贯,富兼三湘;偏又为人仁厚、乐善好施,凡有助于地方上的一切善举,这石益川从不后人。每年岁终施粥,分飨远近贫苦人家,故此这洞庭一带,提起这石益川来,无不竖指夸赞!自从那块荒芜竹林归这石益川后,眼见它渐趋幽雅,朱楼平起,假山耸峙,各色奇花点缀院中,再加上原有的修竹,经过新主人一整,已经改头换面、面目一新。这新主人干脆也不砌墙,就用原有的竹...
作者:云中岳一、群雄毕集申牌未,河北岸大茅镇驶来的渡船,缓缓靠上了上河岸码头,旅客纷纷抬掇准备下船。这是今天最后一班渡船,船上旅客不多。陕州这一段河面,水势汹涌、浊浪滔滔,渡船往返一趟,需一个时辰,申牌以后,连大河航行的船只,也将早早靠岸,以策安全,不能冒险航行了。下游三十里,便是天下闻名的柱山天险。最先下船的,是六名威风凛凛的骑士,各自牵了雄骏的坐骑,似乎一个比一个膘悍,佩带了刀剑百宝囊,鞍后有旅行马包,一看便知是长途旅客,而且是同伴。幸好不像是中条山出来的穷强盗,他们那一身青绸骑装颇为出色,气概不凡,神气万分,穷强盗哪能比。最后下船的两个旅客,牵的却是日外蒙古青马,高有四尺半,已经是颇为出色的口外马了。两骑士不穿骑装,穿宽大的青直掇,怀中鼓鼓地,里面显然有盛物的怀袋。百宝囊是大型的,下面另设带加系在皮护腰上。...
作者:独孤红第 一 章明神宗万历四十四年,春正月。满洲努尔哈赤称帝,贝勒大臣等共上尊号曰“覆育列国英明皇帝”,定国号曰“满洲”建元天命。四十六年,夏四月,满洲主将兵侵边,临行,以七大恨誓师,略曰:明边吏轻用尼堪外兰之谋,无故启,害我祖父,恨一也!明不守盟约,逞兵越界,卫助叶赫,恨二也!明边民每岁逾境行窃,依约当杀,明又以擅杀为词,胁取十人,抵罪边境,恨三也!明越境以兵助叶赫,致我已聘之女,改适蒙古,恨四也!我国人民,于柴河三岔止抚安等路,皆约耕田艺谷,明不容刈获,遣兵驱逐,恨五也!叶赫渝盟召衅而明乃偏信其言,遗使诟,詈肆行凌悔,恨六也!哈达助叶赫二次来侵,既被征服,明又胁服其国,恨七也!于是分两路进兵,令左翼四旗兵取“东州”、“马根单”二堡,自率右翼四旗兵及八旗护军乘夜雨新霁,驰抵“抚顺”。叠叠青山含碧,弯弯溪水流清。在这叠叠的青山之下,有座一明两暗的小茅舍,围以...
欢迎访问: ..****************第一部分*************** 朱元璋下意识地摸摸脑袋说:“我剃度出家,去当和尚。”汤和最先笑起来:“你当和尚?你不得把皇觉寺搅翻了天啊!”朱元璋当然把入空门当作是找碗饭吃的活路,他认为天下人都死绝了,总饿不死和尚的,先去讨碗饭吃吧。---------------《朱元璋》第一章(1)--------------- 朱元璋剃度,如净不净,十戒不算多,人间物欲如何能割舍?人人都有成正果、成佛之本性,无奈饥肠辘辘何! 一 元朝至正三年是个多事之秋。水旱蝗灾频频光顾的淮右大地又平添了一场来势凶猛的瘟疫,死人往往死到一村灭绝,无人埋尸的境地。 谁能料到,濠州钟离村的一个十七岁的受难者后来竟会成为一代王朝的开国之君,他就是朱元璋。 这一年的四月天,一连降了半个月的大雨,淮河泛滥成灾,瘟死的人顺水漂流,树上、河滩到处有洪水冲来的腐尸,吃红了眼的野狗,都受不了腐肉的臭味,专拣...
作者:温瑞安《乱世情怀》电影剧本新写缘起:情怀不老心不死温瑞安那段期间,其实才正式居港一两年,不意却在电影视界为这么多位专业和有成就的人士瞧得起,一起为电影、电视这有趣、刺激而过瘾的第一艺术而尽点心力。由于我长年、常年(迄今不辍、不懈)平均每天至少都“看”一部电影以上的经验和心得,加上浓烈的兴趣,所以对电影制作的钟情和对影视创作的热情,一直都未能忘情。不过,由于自己个人天性上不喜欢自已作品因为“外在因素”(例如制作费、场景或演员的问题)而须一再修改,所以除非不需要自己新笔删修(因电影制作与个人创作毕竟是有很大的差异,电影是群体、集体的成品,写作则是个人的事,剧本修改以迁就电影制作,是理所当然的,但就个人而言,却不想因要拍成电视之故而把自己的作品改得七零八落,同时也没有这份到处迁就人和事及经费的时间心力,所以非常同意剧本定成之后,尊重电影制作的条件,交由他人删修—...
作者:东方玉第 一 章 秋水芙蓉“秋水玉芙蓉,决云断彩虹,匣中转紫电,入海斩蛟龙。”玉芙蓉,是一柄举世闻名的宝剑。剑、当然不会是玉琢的,所以名之为玉芙蓉,是因它冰刃耀雪,晶莹如玉的缘故。玉芙蓉,是形意门累世相传的传门之宝。形意门的祖师爷是岳武穆,据说宋室南渡,岳飞召集乡曲子弟,研习拳棒,以御金人、而图进取,得武当形意拳而阐发之。形意门就这样在江南发轫,而成为南方拳击的鼻祖。传到现在,芭经第二十代了,这第二十代掌门人姓萧、名清宇,世居临安玲珑山南种。萧清宇饱证诗书,为人谦和,看去怐怐儒雅,但在武林中,都声名甚着。形意门以练气为主,江湖上盛传看形意门最厉害的一手功夫,叫做“七步掌”,能伤人于七步之内。据说“七步掌”每代只传一人,也就是说只有继承掌门人的人,才有资格练习;但这也只是传说而已,因为江湖上谁也没有人亲眼看见过。...
作者:渐远正文 序 湖州少年江南三月,莺飞草长,柳丝垂堤。太湖畔,一对少年男女正在绕着一排柳树追逐嬉戏。湖面波光粼粼,长长的柳丝直拂下来,被微风轻吹,微漾起轻轻水波,一圈一圈扩散开去。那对少年男女看上去天真无邪,充满了和春季一样盎然的生机。湖边不远处一棵树下坐着一个老人,低垂着头,双手笼在袖中,现在正是春寒未褪的三月,坐在阳光下正是最舒服的时候,能惬意的感受这盈盈无边的太湖春色。那少女绕着树打转,少男则跟着她追,两人之间始终间隔着数丈距离,不知为何,男的始终追不上女的。但相隔距离一远,那少女似乎故意就放慢一点脚步,等那个少男。两人都是十多岁年纪。男的只不过十五六岁,女的更小,看来只有十岁模样,正是最无忧无虑的年龄。他们身上褴褛的衣着透露出他们的生活处境寒微,尚不如普通人家的孩子。但生活的困苦显然无法在压抑他们天真的快活,他们脸上的笑意依然和江南三月一样灿烂,眼睛依...
作者:东方玉第 一 章 千里求医“好鸟枝头亦朋友;落花水面皆文章。”这是老句子,但薛神医似乎对它特别欣赏。每年到了换春联的时候,他必饱濡浓墨,亲自挥毫,在梅红洒金笺上,写了这两句诗,张贴在大门之上。薛神医就是住在木读镇上,门前有小溪,有绿树。春天来了,枝头鸟鸣,小溪花落,刚好切合这两句诗聊。久而久之,这两句话就成了薛神医特有的标志。他门口既没挂上“薛氏医庐”的招牌,但人们只要看到梅红洒金笺上龙飞凤舞的对子,就知道这是薛氏医庐。薛神医不但是苏州有名的神医;就是大江南北,提起苏州薛神医,也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尤其在江湖上,薛神医的名头更响,黑白两道,无论重伤垂危,只要一息尚存,找上薛神医,无不妙手回春,一剂而愈。这是一个春天的晚上,夜幕低垂,春寒料峭。薛氏医庐的东厢,是一间颇为宽敞的书室,临窗一张书案上,点燃着一支红烛,光影摇曳,结了一段很长的灯花,案右紫擅靠椅上,端...
作者:云中岳一四月天,中原的黄土平原上暖洋洋。小伙子秋岚拭掉额上沁出的冷汗,吸入一口长气,摇摇头。感慨地自语道:“姓钟的淫贼固然是自取其辱,但罪不至死,这位青云客未免太狠了些。他这位宝贝妹妹,也太小题大作了。”他身旁的小弟秋雷耳力超人,哼了一声接口道:“不能怪谁,强存弱亡,理所当然,青云客名列字内三凶三邪三菩萨之列,当然有任意处死弱者的权利,何况姓钟的咎由自取,瞎了眼硬往鬼门关闯,怪谁?”“弟弟,你这种想法太可伯,名宿高手便可以任意杀人?不可以的,弟弟。”秋岚摇头,正色指责。秋雷极不耐烦地冷笑,傲然地说;“我只相信事实,一旦大权在握,天下间唯我独尊,为何不能处置那些该死的,替天行。道,快意思仇,方不负十余载辛勤苦练,不至辜负了满腔热血与大好头颅,哥哥,你这种畏首畏尾死执理字的处事态度,我不同意。”秋岚苦笑,他对这位极少相聚的弟弟无可奈何,叹口气说:“弟弟,终南狂...
作者: 梁羽生正文 第一回:密约成空逢敌虏 旧情如梦散鸳鸯家国两茫茫,诗酒佯狂。长安西望路漫谩。吟到恩仇心事涌,愁上眉端。何处觅红颜?金缕歌残。伤心剑底起波澜。自是情天常有恨,天上人间。——调寄浪淘沙蝶舞鸾飞,匆匆过了清明时节,江南春暮,北国正花开。人道是“骏马秋风冀北,杏花春雨江南”。似乎春光偏爱江甫,秋日独宜冀北,其实北国的暮春三月,却也别饶佳趣,另有风光。恰是清明节后的一天,冀北平原、蓟城北边的阳谷山上,有一个少年,正在负手徘徊,引领遥望。这时,朝霞未散,旭日初升,满山满谷的野花,在朝阳底下,分外显得花光艳发,色彩缤纷。但这少年却似无心观赏这绝妙的春光,但见他不时地搓手搔头,一副焦急的神气。他有什么心事?他在期待什么?不错,他正心事如麻,盼望着和他的心上人儿一见,因为他就即将离开此地,偷赴江南的了。...
作者:黄鹰第一章 五行煞星 当者辟易黄昏。夕阳未下。古寺荒凉。一双老鸦不知何处飞至,落至古寺前一株枯树上,“呱”一声惊叫,突然又飞走。箫声一缕正从枯树下吹来。吹的是不知名的曲调,凄凉而婉转。深山古寺,已经废弃多年,山门倒塌,到处颓垣断壁,野草丛生。寺前那条小径亦草长及膝,不知多久没有人走过。可是现在却有人吹箫在古寺前那株枯树下。而且还是一个女人。那个女人孤零零地独坐在枯树旁一块大石上,箫吹得凄凉,人看来也是凄凉之极。她穿了一袭紫衣,一把秀发在头顶挽了一个髻,亦用紫巾束起。风从日落处吹来,她衣袂头巾飞舞,人便仿佛要随风飘去。她吹的是一支白玉箫。那支玉箫晶莹而光洁,就正如她的肌肤一样。她看来仍然年轻,不怎样美丽,但绝不难看。无论谁,只要看清楚了她,相信都不能不承认她实在与众不同。...
作者:合欢教主第一章 翠衣快剑(一) 五月,初夏,正午。阳光凌厉地穿过无云的天空,燃烧着大地,也燃烧着这个临河的江南小镇。粽叶的清香从各家各户争先恐后地蒸腾出来,顺着小镇的青石板街一路飘到街角的码头上。码头上稀疏地泊着四五只乌篷小船,四周静得和水面一样毫无波澜。谁愿意在正午的大太阳底下做工呢!这里叫做白镇,江南的水乡中,也不知有多少个这样的小镇,拥着几处村落,环着一渊绿水,成为过往行人客商的歇脚之处,却从没有人真的记住它的名字。——人的一生中也会经过许多歇脚之处,然而我们记得的人和事,却也不多。或许有那么一部分人再次路过此地的时候,会猛然觉得亲切罢。但也只不过是一瞬,便会发出“别的地方也大抵如此”的感慨。一只黄色斑纹的猫慵懒地从一家小酒店的屋檐上蹿到街中央,迟疑了一下,“喵”地叫了一声便消失了。这叫声在这闷热寂静的正午显得格外刺耳。...
作者:蓝色家园序(一) 一个人在路上颠簸总会想起许多事情!张天麟骑着马走在进京的路上,已经有一年的时间没有四处游历而是平静的在寺中度过,所以这次离开五台山让他感觉所有的一切都那么陌生,好象久居世外刚刚回到“人间”一样,所以他把这次下山称做“人间之旅”。虽然经常和师父四处医病救人,也一个人游历过很多地方,但不知为什么这次的心境就是和以往不同,是因为从师叔的言谈中得知道此次进京会关乎性命吗?但自己虽身不在佛门却早已看淡一切,哪怕是生死这样的事情!可是师叔他一直镇守边关为什么皇上会把他调开,这样岂不是太危险了?西夏人一直是碍于师叔在边关所以才那么安静,如果他们知道师叔不在,会和从前一样安静吗?真不知道皇上在想什么?这个师叔都不知道是什么的东西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啊?可是他说的那么重要,那一定是很重要了!不然他带出来的将士也不会都遇难了!是什么人这么想要师叔的东西,他们怎...
作者:萧瑟第一章风云际会夕阳西坠,残霞片片——古道苍茫,绮丽多姿的晚霞,将大地抹上了一层凄凉的色彩……此时,广阔无际的荒野,响起一缕极端凄厉的马嘶声,凝震四野。落日余晖,映照在荒野大地上,只见遥遥的西方像似惊虹闪电般,驰来一匹乌金神驹。奇怪的是,神驹奔驰如电,不时仰颈厉啸,其坐鞍上却不见骑士。古道荒野,夕阳残照,无主空骑,加之阵阵凄凉马嘶声,显得大地一片凄蒙蒙,悲楚楚。没有骑士的马儿,箭也似的向东方狂奔……这匹乌龙神驹,终於来到一座巍峨庄严,红砖围墙的大院面前。像似宫殿般的牌楼大门两侧,早有四位执矛黑衣卫士守候,他们目睹乌龙神驹鞍上无人,脸色骤变——倏地乌龙神驹仰颈长嘶一声,声如龙吟,豪壮悲厉,凝荡苍穹。余音未绝,神驹四蹄后扬,身如箭般的向大门右侧一座石狮撞去。一声轻嗥,马首碎裂,血肉横飞,这匹神驹竟然倒地而亡。...
作者:独孤红第 一 章泰山虽高,不如东海崂。崂山,是山东一座名山,锋峦叠翠。气象万千,山林蓊郁,风景奇秀,山颠多奇松异石,海气参天,云雾变幻,不一而足。整座崂山,以地势雄伟而论,首推“南天门”,为崂山之最高峻处。此地群山环抱,青霞掩盖,山峰耸拔奇削,上插云霄,下临沧海,故名“天门”。岩石上刻有长青真人丘处机的书“南天门”三字,笔力极为雄浑颈道。如今,东方一线处,刚泛鱼肚之色,白光一带,亮映海天。就在这“崂山”最险处的“南天门”,下临沧海,峭壁万丈的断崖之上,席地盘坐着一个人。在这“南天河’上云雾迷朦的时候看他,只见他穿的是件海青长袍,外罩着一件黑色团花、暗红底的马褂,一条既粗又黑的发辫,绕在脖子上。长袍马褂不宽不窄正合身,罩在他那颀长的身躯上,显得他秀逸挺拔兼而有之,相当不俗。他是不该是个俗人物,我看他面前还放着一个葫芦型,玲珑小巧,其白如雪的细瓷酒瓶;一个晶莹剔...
作者:云中岳第 一 章暮春三月。江南草长莺飞,桃红柳绿美不胜收,江南烟雨名满天下。霍山一带山区,仍可算是江南的一部份,虽则在地望上,它位於江北。一条古径从潜山绕过霍山,再沿白沙河直抵霍山镇,沿途丛山起伏,古道羊肠,有村落处,桃花红李花白,满山绽放著各种颜色的杜鹃花,最多最灿烂的是猩红的映山红。清明时节的春雨期将逝,即将进入时雨时晴的难测四月天。这几天艳阳高照,道路不再泥泞,太阳暖洋洋令人神清气爽,穿夹衣也感到浑身舒畅,赶路的旅客,必须穿单衣了。古道在丛山中盘旋,实在不宜乘坐骑,脚程不见得比徒步快,有时必须下马率著坐骑走。午后不久,一匹健马向东小驰。骑士一身青骑装,显得矫捷雄壮,剑眉虎目留了小八字胡,气概不凡。廿来岁的青年,浑身都是劲,似乎双手特长,像是传说中手中过膝型的人。那双虎目似乎也与众不同,瞳仁特别大,因此见黑少见白,无形中焕发出怪异的光芒,假使发起怒来,这...
作者:陈青云第一章庐山炼丹话少年庐山,盛传为古代匡庐,成道之所。绝顶牯岭,风景幽雅,名山胜景,常有高人侠隐,雅士墨客,啸傲烟霞,吟诗弄月,流连忘返。不过,庐山绝顶牯岭,终年云雾迷绕,向来渺无人迹。“不知庐山真面目”之诗句,便是说的牯岭绝顶之迷雾浓云。笼罩整个庐山,所以使人不登庐山不知真面目之说。残星未曙,弦月在天。蓦然小庐山下,一点白光,由远而近,如星飞丸泻,贴地如流,直向牯岭绝顶射去。那点白光速度奇快,眨眼之间就消失在夜幕之中。忽然一声喝,响如洪钟,接着两条人影,疾如投矢,由绝顶之上一前一后,飞泻而下。前面那条人影,轻功较后头一个强一些,喝声余音未落,他人已翩然飞落,把那白光去路截住。此时白光一敛,雾影之处,现出一个鬟眉如霜,皓首苍苍的老和尚,手中却执着一把拂尘。拂尘似是银丝制成,映着月华,灼灼生辉。刚才那白光,原来是老和尚手中的拂尘所致。...
作者: 梁羽生正文 楔子 牧马役胡边孤臣血尽 扬鞭归故国侠士心伤独立苍茫每怅然,恩仇一例付云烟,断鸿零雁剩残篇。莫道萍踪随逝水,永存侠影在心田,此中心事倩谁传。--调寄《浣溪沙》清寒吹角,雁门关外,朔风怒卷黄昏。这时乃是明代正统(明英宗年号)三年,距离明太祖朱元璋死后,还不到四十年。蒙古的势力,又死灰复燃,在西北兴起,其中尤以瓦刺族最为强大,逐年内侵,至正统年间,已到了雁门关外百里之地,这百里之地,遂成了明与瓦刺的缓冲地带,也是无人地带。西风肃杀,黄沙与落叶齐飞,落日昏黄,马铃与胡笳并起,在这“无人地带”之间,这时候却有一辆驴车,从峡谷的山道上疾驰而过。驴车后紧跟着一骑骏马,马上的骑客是一个身材健硬的中年汉子,背负箭囊,腰悬长剑,不时地回头顾盼。朔风越卷越烈,风中隐隐传来了胡马嘶鸣与金戈交击之声,陡然间,只听得一声凄厉的长叫,马蹄历乱之声渐远渐寂,车中一个白发苍苍...
作者:古龙前 言 据说近三百年来,江湖中运气最好的人,就是金坛段家的大公子段玉。在金坛,段家是望族,在江湖,段家也是个声名很显赫的武林世家。 他们家传的刀法,虽然温良平和,绝没有毒辣的招式,也绝不走偏烽,但是劲力内蕴,博大精深,自有一种不凡的威力。他们的刀法,就像段玉的为人,虽不可怕,却受人尊敬。 他们家传的武器“碧玉刀”,也是柄宝刀,也曾有段辉煌的历史,但是我们现在要说的这故事,并不是“碧玉刀”的故事。 江湖中还有件宝物叫“碧玉钗”。“碧玉刀”为人带来的,是幸运和财富,“碧玉钗”为人带来的,却是不祥和灾祸。 据说无论谁拥有了这枚“碧玉钗”,就立刻会有灾祸降临到他身上。 据说它的每一个主人都是死于横祸,没有一个例外。 在江湖中,有关“碧玉钗”的传说很多,有的甚至已接近神话,充满了妖异和邪恶的幻想。我们现在要说的这个故事,也不是“碧玉钗”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