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老舍小序三年来,因营养不良,与打摆子,得了贫血病。病重的时候,多日不能起床;一动,就晕得上吐下泻。病稍好,也还不敢多作事,怕又忽然晕倒。以贫血名集,有向读者致敬之意;其人贫血,其作品亦难健旺也。老舍于北碚。恋在成都的西龙王街,北平的琉璃厂与早市夜市,济南的布政司街,我们都常常的可以看到两种人。第一种是规规矩矩,谨谨慎慎,与常人无异的;他们假若有一点异于常人的地方,就是他们喜欢收藏字画,铜器,或图章什么的。这点嗜好正象爱花,爱狗,或爱蟋蟀那样的不足为奇。以职业而言,他们也许是公务人员,也许是中学教师。有时候,我们也看见律师或医生,在闲暇的时候去搜检一些小小的珍宝。这些人大致都有点学识。他们的学识使他们能规规矩矩的挣饭吃。他们有的挣得钱多,有的挣得钱少,但他们都是手中一有了余钱,便化费在使他们心中喜悦而又增加一些风雅的东西上。有时候,他们也不惜借几块钱,或当两...
作者:雪屏写在前面说来有趣——前两年,克凡和龙一来京开会,晚上来我家聊天,说起龙一创作的《潜伏》来。当时,以这部作品改编的电视剧正在播放,颇为轰动,人尽皆知。我跟龙一开玩笑地说,回头,我也写一部卧底的故事,你写一个,我干脆写一堆。只是说过,也就忘脖子后面去了。前不久,偶尔看到清朝画家江萱画的一幅长卷《潞河督运图》,气势恢弘不亚于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立时有了创作的冲动。于是,就有了这部作品。我尝试着用“三言”“二拍”式的语言,来叙述一个虚构的故事,当中刻画了形形色色有趣的人和事,还有许多我对逝去的那个时代的解读。有些人物,直接就是来自当今现实生活中,不过是加以敷衍、改头换面了而已。这部书,跟我以往的创作风格迥然不同,过去我没这么写过,估计将来也不会再这么写了。完成之后,我还是发现有许多稚嫩的地方,因为身体欠佳,已无力再精益求精了,但愿不会让读者讨嫌就好。...
作者:[清]沈复【题词一】 长洲沈处士三白以〈浮生六记〉见示,分赋六绝句 刘樊仙侣世原稀,瞥眼风花又各飞; 赢得红闺传好句,“秋深人瘦菊花肥”。(君配工诗,此集中遗句也) 烟霞花月费平章,转觉闲来事事忙; 不以红尘易清福,未妨泉石竟膏肓。 坎坷中年百不宜,无多骨肉更离披; 伤心替下穷途泪,想见空江夜雪时。 秦楚江山逐望开,探奇还上粤王台; 游踪第一应相忆,舟泊胥江月夜杯。 瀛海曾乘汉使槎。中山风土纪皇华; 春云偶住留痕室,夜半涛声听煮茶。 白雪黄芽说有无,指归性命未全虚; 养生从此留真诀,休向嫏環问素书。 阳湖管贻萼树荃。【题词二】 仆本恨人,字为秋士。对安仁之长簟,尘掩茵帱;依公瑕之故居,种寻药草(余居定光寺西,为前明周公瑕药草山房故址)。海天琐尾,尝酸味于芦中;山水邀头,骋豪情于花外。我之所历,间亦如君;君之所言,大都先我。惟是养生意懒,学道心违,...
编著:刘仰东【,】内容简介刘仰东编著的《去趟民国》是一本随意翻翻的书——没有头尾,没有章节,没有次序。只依类分了一二十个题目,也未必分得很清楚,因为生活中的事情,往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页之间,这一段说的是民国元年,下一段也许就到了四十年代末,再下一段没准又回到了民国初年,反正就是这三十几年间的人和事。作者简介刘仰东,祖籍辽宁,生于呼和浩特,在北京长大。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清史研究所,获博士学位。现为人民政协报高级编辑。著有《红底金字:六七十年代的北京孩子》等。自序民国史很短,只有三十八年。民国的历史虽短,却很热闹,出过不少大事。事情是人干的,因而民国时期也出了不少人物。但再大的人物,干再大的事的人物,也得过小日子,正如丘吉尔所言:仆人的眼里没有伟人。“大人物”过小日子,有时候就像大手笔写小文章,他们留下的故事,往往能让人一唱三叹、回味无穷。其实人物不论...
作者:[美]卡尔·萨根译者:李大光作品相关编辑推荐科学照亮黑暗的蜡烛美国1996年全年畅销书榜首,卡尔萨根倾其一生所积累的资料和苦思所得而着述的最后一部书。我们已经创造了一个全球的文明,在这个文明世界中,大多数重要的元素都与科学技术密切相关。但是,与此同时.我们也创造了另外一些东西.使得几乎无人理解科学和技术。这无知和权力混合制成的易燃品早晚有一天会在我们面前燃成熊熊大火。特别是在这个千年,伪科学和迷信似乎越来越具诱惑力,非理性的海妖的歌声更加悦耳迷人。我们以前是否在什么地方听到过这歌声?在物质稀缺之时,在国家的自尊心或敏感问题受到挑战之时,当我们为失去在宇宙中的位置和令人满意的地位而极度忧虑之时,当狂热的火焰在我们的身边沸腾之时,我担心,长期以来我们的思维习惯会控制我们的一切。内容简介《魔鬼出没的世界》作者以广博的知识,犀利的思想,入木三分的揭露,鞭辟入里的分析和发人...
作者:常琳第一章 幸福的第一步除了做个生命的强者,我们还有更好的选择吗?你敢聆听自己的心声吗?明天,何东就要和女朋友权筝去登记结婚。都说结婚是人生大事,从要登记何东就开始思考自己的人生:他就准备这么过下去了?朝九晚五,结婚生子,地球上大多数人都这么过的……这是他想要的生活吗?昨天和今天一样,今天和明天一样,他一眼都能看到自己坟头上一摇一摆的狗尾巴草,没劲儿透顶。人生就应该这样吗?他过的幸福吗?结婚能让他幸福吗?什么是幸福?世界上真有幸福这事儿吗?他应不应该让自己这辈子过幸福了?咳,结婚就结婚吧,还连累什么“人生”,再说了现在想这个有用吗?何东,二十七岁,典型的北京青年。自打他爷爷奶奶的爷爷奶奶起,他们老何家就住北京了。奶奶前几年去世,家里还有爷爷何四方,何东老爸何守一,二叔何守二,三叔何守三,四叔何守四,外加他的三个堂弟,何西,何南,何北,九条汉子。除了何南在加拿...
作者:周云蓬【,】内容简介《绿皮火车》是民谣诗人周云蓬2011年至2012年年初的歌游记合集。包括“一路”“二歌”“三人”三个部分。这其中有不少文字出自他在《南方都市报》开的“首如飞蓬”的专栏。周云蓬天南海北地游唱自己的歌,认识一些志同道合的人,把自己天涯海角的“行路,歌唱,遇人”经历写成文字,为自己过去的岁月作个见证。他关心很多事情,关心很多人,这位盲人歌者内心广阔的世界,会令“正常人”倍感羞愧。编辑推荐《绿皮火车》是民谣诗人周云蓬2011年至2102年年初游记合集。无论是他的歌还是文字,都会给人一种“清淡去火、回味无穷”的感受。喜欢民谣的话应该听听周云蓬,既喜欢民谣又喜欢游记的话,应该看看《绿皮火车》。名人推荐——柴静周云蓬一直活得自在、自然、自得,不仅弹唱、行游、衣食无忧,而且还写诗、上微博、和我比赛背《诗经》、泡皮肤和性情都极好的绿妖姑娘和其他姑娘,我曾经高度怀疑他是不...
.. 云南边城一个天才木匠的传奇:雕天下 作者:杨杨 高石美——这位传奇的民间木雕大师,留给世人的是不可思议的杰作和神奇的故事。安徽文艺出版社 出版 《雕天下》序及相关 序一 神秘巫境中的言说者(海男)(1) ——《雕天下》前序 海 男 在里面,在一个伟大的魔法面前,阅读以从未有过的力量使那个19世纪的小木匠突然复活了,诡异的画面中出现了高石美的身体,然后才出现了他的灵魂。当身体被世间万物所磨砺时,灵魂才骤然间跳了出来,前来与我们相遇。很显然,为了写作这部作品,杨杨准备好了叙述一个魔法的许多材料,比如,在书中,出现的织物关系,它的编织,宛如一场祈求上苍时的典仪;比如,从四周空气中散发的一切声音,把我们引领到一个生命的熔炼之地;比如,在命运不可抗拒的变幻之中,一切生死之谜的降临,改变了我们的现实;比如,松枝摇曳着,在之后突然带来了寂静,之后,又带来了燃烧……...
易中天中华史:百家争鸣当孔夫子对学生宣讲自己的主张时,当然想不到这将开启一个思想文化的黄金时代。第一章 这世界有救吗孔子感慨万千地说:天下如果太平,我又何必东奔西走?天子剑庄子一身剑客装束,大步流星走到了王的面前。赵王按剑以待。王问:先生求见,打算用什么来教导寡人?庄子说:剑。王问:先生之剑如何?庄子说:臣之剑,十步一人,千里不留行。王说:天下无敌呀!庄子说:不妨一试。王问:不知先生用长剑,用短剑?庄子说:长短不论。但臣剑有三,不知王要哪种?王说:请问哪三剑?庄子说:天子剑,诸侯剑,庶人剑。王问:天子之剑如何?庄子说:燕国为锋,齐国为刃,魏国为脊,宋国为环,韩国为柄,渤海为鞘,北岳为带,以五行制寰宇,以造化御群生,故触类旁通,上下无碍。此剑一出,诸侯正,天下定。此乃天子之剑。...
作者:赵月华第1节:前言(1)左手曾国藩,右手胡雪岩文稿前言"做官要学曾国藩,经商要学胡雪岩"。这句流传民间百年的经典谚语,深刻道出了一个洞悉中国传统内圣外王之术的名臣曾国藩和一个深谙中国传统智慧权谋的传奇商人胡雪岩在人们心中不可拒不撼摇的崇高地位。他们两个是那中国历史天空中永远闪耀着熠熠光辉的双子星座,是那些在茫然之中寻找做人处世经商成功真谛的后人的道路指南。曾国藩和胡雪岩的影响如此之深远,在于他们在特定历史条件下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曾国藩一步一步一个脚印,从湖南山村的一个穷秀才跻身于作为近代史上最有名的人物,直至成为晚清"中兴第一名臣"、"大清圣哲",无人能出其右。而胡雪岩则从一个出身贫寒的钱庄小伙计,赤手空拳在商界开辟出一番天地,既富且贵,成为名动天下的"红顶商人"。他们取得的成功,在于他们都拥有一套为人处世以及经商的绝学,这使得他们能从常人之中脱颖而出,并开一代风气之...
作者:韩寒【,】第一章三年以前,再以前。当时改革的春风吹满地,腐败分子撒一地。大麦在的是一个小地方,两省的交界,在管理上经常出问题。通常两个省的事,都不省事。小地方叫孔雀。本来那里叫凤凰,但是隔三差五的,经常有背着巨大旅行包,操着鸟语的老外到镇政府值班办公室要求看一看沈从文的老家。那时候那拨人还在上学,一次看见一个插着一面美国国旗的老外,大包上写了一个英文,是WALK,还有一句中文。到了中国,入乡随俗,老外觉得一定要有中文的翻译才显得亲切。但很明显,这个老外的第一站是北京,而且找的街头翻译也不是善类,因为包上的中文标着:去你的。老外去过很多地方,因为他的衣服上写了不少字,有“天津欢迎你”,“你到河北了”和“打倒美帝国主义”,“你的毛真黄”。老外到了值班办公室后说:听说凤凰很美,请你告诉我很美的地方在什么地方。当然,这是英语。值班的方老头已经能说英语了,一方面来的老外...
易中天中华史:祖先人之初,性本性。夏娃骑上剑齿虎闲庭信步,完成与神的合谋。第一章夏娃造反创世梦中惊醒后,女娲开始造人。说不清那是早晨还是黄昏。天边血红的云彩里,有一个光芒四射的太阳,如同流动的金球包在荒古的熔岩中;另一边是月亮,生铁般又白又冷。二者之间,是忽明忽灭的星星,和来历不明的浮云。女娲却并不理会谁在下去,谁正上来。[1]女娲是一只大青蛙。不对吧?女娲不是蛇吗?在《山海经》,在画像石,女娲和伏羲一样,都是“人首蛇身”。而且他们的蛇尾还缠绕在一起,分明是准备传宗接代的意思。表面上看,这没有错,因为蛇可以变成龙,蛙就不行。如果女娲是蛙,“龙的传人”岂非成了“蛙的传人”?女娲怎么会是蛙?又怎么可能是蛙?因为她原本是蛙。[2]变成蛇,是有人暗地里做了手脚。时间,不晚于汉。...
作者:徐皓峰【一、】司马迁《史记》记载,荆柯刺秦王是一个仓促的行动。荆柯迟迟不从燕国启程,是要等待一位真正的刺客,但这位刺客没有到,在燕太子丹的催促下,荆柯只得亲自操刃,作了自己并不擅长的事情。荆柯刺秦王的事件,令“风萧萧兮逆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的唱词流传千古。中国文化重文轻武,认为武者不祥,对文的一面宣扬,对武的一面隐去,这是作史的传统。所以《史记》对荆柯所等的真正刺客,没有交待。根据一本宋人笔记《秋霜碎语》载录,荆柯所等的人,以“白猿”两字为代号,是战国著名的职业刺客。白猿为何没有赴约相助荆柯,已不可考,但荆柯刺秦王的事件之后,白猿退入山中,写出一本名《灵动子》的书,分上下两篇,上篇阐述“弑君”理论,给予刺杀君王的行为以合理性,认为对社会具有调控作用,是天道的一环,下篇讲解训练刺客的方法。此书很快被查抄焚毁。...
作者:张正忠出生要讲汉武帝,先得讲他是怎么的。阴历的七月七日,是中国传统的佳节——“七夕节”。在民间流传着被王母娘娘隔在银河两岸的恩爱夫妻牛郎和织女的爱情故事。传说每到这天,就会有成千上万的喜鹊来给这对不幸的夫妻搭起一座鹊桥,好让他们能够会上一面。每到“七夕节”的夜晚,人们在院内焚上檀香,供上应时的瓜果,追忆那段令人感叹的姻缘,祝愿人世间的有情人终成眷属。姑娘们更是虔诚地祈祷,祈求巧手善织的织女传授她们女红……公元前156年的七月初七却有些不同寻常。人们在忙碌完一晚的祝祷活动后,都怀着对未来的美好希望进入了甜美的梦乡。而在长安城汉宫中的猗兰殿里,却仍是灯火通明,宫女们往来穿梭,忙忙碌碌,脸上都有一种期盼的神情。不多时,从猗兰殿里传出婴儿出世的第一声啼哭。“王夫人生了一位皇子。”这好消息由内侍们飞也似的通报到这个新生儿的父亲——汉帝国的主宰汉景帝那里。...
..读书无禁区在林彪和“四人帮”横行的十年间,书的命运和一些人的命运一样,都经历了一场浩劫。这个期间,几乎所有的书籍,一下子都成为非法的东西,从书店里失踪了。很多藏书的人家,象窝藏土匪的人家一样,被人破门而入,进行搜查。主人历年辛辛苦苦收藏的图书,就象逃犯一样,被搜出来,拉走了。这个期间,几乎所有的图书馆,都成了书的监狱。能够“开放”的,是有数的几本。其余,从孔夫子到孙中山,从莎士比亚到托尔斯泰,通通成了囚犯。谁要看一本被封存的书,真比探监还难。书籍被封存起来,命运确实是好的,因为它被保存下来了。最糟糕的是在一片火海当中被烧个精光。后来发现,烧书毕竟比较落后,烧完了灰飞烟灭。不如送去造纸,造出纸来又可以印书。这就象把铁锅砸碎了去炼铁一样,既增加了铁的产量,又可以铸出许多同样的铁锅。而且“煮书造纸”比“砸锅炼铁”还要高明。“砸锅炼铁”所铸的锅,仍然是被砸之前的锅,是...
作者:张宏杰自序 向曾国藩学什么一对许多读者来说,曾国藩对他们的榜样作用主要体现在意志力的磨炼上。前几天在一个电视台做节目,聊曾国藩。说起曾国藩如何自我完善,脱胎换骨,一位嘉宾说,现在不要再提倡什么“自我磨砺”了,多累啊。人活着,要顺着自己的本性,怎么快乐怎么来,不要成天那么“拧巴”着。这是现在越来越受到大家认同的一种说法。快乐至上。不过,“快乐”不是那么容易就能得到的。看到小表妹成天坚持学习,她们其实也很自责,经常开玩笑说:“你批评批评我吧,我怎么能这么堕落呢?我爹妈要知道我拿着他们的钱成天这样,不得气死啊!”我听了一点也不惊讶,我的大学时期,大部分学生就是这样的。不过我们那时互联网还没普及,同学们把时间都用在泡录像厅和在寝室打麻将之中,一打就是一个通宵。学校保卫查寝,外寝室的人就用床单从窗外把自己从三楼吊到二楼,屡屡上演大片镜头。...
作者:方北辰【,】北京增订版自序本书是具有坚实学术基础的普及性读物;读者对象,主要是对历史文化颇感兴趣的广大普通读者。三国之史变化多端,以其为镜更可以知兴替;三国之人竞争激烈,以其为镜更可以明得失。以三国之人贯穿三国之史,融合人镜、史镜于一体,从而鉴古知今,鉴彼知我,是本书写作的动机。精心选取史学的真实素材,放手运用文学的生动笔法,将二者做有机、有趣的结合,则是本书写作的原则。真实严谨,但又不像学术著作那样艰深枯涩;生动灵转,但又不像戏说文字那样虚假无根。摆脱繁琐考证,拒绝随意穿越,追求简洁、流畅、温润、机趣,雅与俗共赏,老中青咸宜。此书最初在1991年12月由台北群玉堂出版公司出版,获得海峡彼岸读者好评。当时,我在台湾出版了刘备、孙权、曹丕、袁绍、吕布、司马懿的新传系列。之所以选择此六人着笔,一是无人写,他们的白话专传系列还全都是空白。二是值得写,都是重量级人物不说...
作者:李敬泽鸟叫一两声《诗经》开卷第一首就是《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大家想必背得出,此处不念了。现在要问的是,这首诗是什么意思?对面那女子脸儿一红,扭捏道:啥意思?相思病呗。对,相思病,不仅是相思病,还由相思病并发失眠症:“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如果有人问:中国人从何时开始失眠呢?现存最早的文字记载就是《关雎》,那至少在商朝末周朝初,而且原因正是“女人”。当然,在《关雎》中,相思病最终痊愈,“窈窕淑女”娶回家了,“琴瑟友之”、“钟鼓乐之”,卡拉OK估计要唱大半夜,处处啼鸟惊不破三千年前的春梦。然而,错啦,同学们哪,你们都错了,看看《毛诗序》里是怎么说的:“《关雎》,后妃之德也。”“乐得淑女以配君子,忧在进贤,不淫其色,哀窈窕,思贤才,而无伤善之心也”。这话翻译过来就是,皇上的大老婆看见一小女子模样长得俏,然后就睡不着,就急得两手瞎抓挠(“参差珩菜,左右采...
作者:何建明开篇语激发我写这部“百姓情怀,学子心声”的《中国高考报告》的,是我听到几位秀美如柳却内心燃焰的女孩子的话——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节目,一位刚刚考入大学的女孩子在谈到高考时,以视死如归的口气说:“我以我血荐高考。”《梦里花季不下雨》作者,已就读四川某大学的刘超、彭柳蓉两位女生在写文章谈到高考时,不无激愤道:“高考不死,大难不止。”《南方周未报》报道:一位女学生以《我要“武装起义”》为题,撰文说:“如果有一天,全国的学生进行一次新五四运动,炸学校,拒考试,烧课本,那本人积极参加……”我不知道国人听了这些女孩子的话以后有什么感想,我嗅到的,确是一股浓烈的战争气息。二十余年了,中国恢复高考制度使得今天三十五至五十来岁年龄段的社会主流骨干们,每每谈论起它时都有种“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我们通过高考,已经走出了人生未途……”的感觉。然而,在这一代人的子女也开...
作者:夏正正【,】本书讲述一些发生在时光森林里的故事。这片森林里住着许多只长着温柔的红眼睛的兔子。其中有深爱着彼此的兔小灰和兔小白,有互为冷暖的兔小冷和兔小暖,有忧伤的总是睡不着觉的兔小眠,有癫疯地每天想着逃离这个世界的兔小枫,有整天念叨着说要减肥但仍然舍不得抛弃胡萝卜的兔小胖。当然还有一只每天喜欢说些有意思的但没什么意义的句子的兔小正。当你不开心时他会在你耳边轻轻告诉你“难过过了,快乐就快了”,当你疲惫得想要放弃自己时他会劝你好好睡一觉并对你说“枕头才是离梦想最近的地方”。兔子什么都知道:叫一声我的名字好吗 给亲爱的你一只兔子所喜欢的:胡萝卜和白菜;小草静静生长的声音;一朵花努力展开自己时的姿态;从枝叶的缝隙间照进时光森林里的阳光;七月午后一阵突然袭来的凉风;轻轻落在小溪水面上的雨滴;冬天里的第一场雪;印在雪地上的两排小脚印;以及另一只兔子的体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