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科幻电子书 > 超级生物帝国 >

第328章

超级生物帝国-第328章

小说: 超级生物帝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变成航母编队的护航舰艇!

作为‘玛卡造船’的负责人,朱浩洋从段磊这里看到过相当多的技术资料,知道‘玛卡造船’已经在航空母舰、大型军用舰艇等方面形成了完善的技术积累,现在就等着一个契机进入军用舰艇制造领域。

因此,朱浩洋清楚这一两年‘玛卡造船’的主要任务是适应造船节奏、锻炼队伍,等待和军方合作的机会。

一百五十年前,前朝的腐败无能让洋人用坚船利炮撬开了国门,最终国土沦丧,民族遭难,终于让很多仁人志士明白了科学的重要性。从那个时候开始,我们一直在追求海洋强国的梦想,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我们却依旧无法实现一百多年来一直期盼的梦想。

我们国内游无数的造船厂,可以制造出三十万吨的油轮,每年制造的船只总吨位六千多万,是世界第一造船大国,但是我们却依旧只是国外厂商的加工基地而已。

我们造船厂使用的船用钢板,大多都是我们国内钢铁厂出口的粗钢经过国外钢铁巨头的精加工之后进口而来;我们使用的大型船用轮机核心部件都是国外产品;曲轴、螺旋桨等等关键部位。大多也都是从国外进口而来,……

可以说,我们国家的造船工业看似强大,但实际上并没有能够掌握核心的技术,并不能获得整个产业链上更多的利润和好处。这一点,从我们国家依旧还没有能够制造出万吨军舰,无法造出航空母舰就可见端倪。

我们国内生产的船用钢板无论是耐腐蚀性、刚性、强度还是延展性,都和国外领先厂商有着相当的差距,在民用船只的市场上都无法竞争,更别提要求更高的军用舰船上面了。

当初朱浩洋和段磊在‘海船’的船坞上初见。就发现彼此拥有共同的目标,这才走到了一起,如今在‘玛卡造船’工作的这段时间,朱浩洋看到了为帝国建造深蓝海军的希望!

……

“技术工人以及科研人员的招聘也要抓紧,有什么需求和人力资源部配合,从明年开始,船厂将会进入繁忙的生产高峰期!”目前船厂最令人担心的莫过于员工的匮乏,因此段磊也是特别嘱咐了一声。

整个船厂才有三座船坞投产。将近两千名的一线员工勉强可以满足现在的人员需求,但是一旦另外的船坞投产,人员缺口就不是一丁半点了。目前,‘玛卡造船’从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以及工人都是非常紧缺,必须在年底之前招聘到足够数量的高素质员工,加以培训之后才能赶得上其余船坞的投产。

在‘玛卡造船’投产的那一天。在香江集团李超人的牵线之下,香江远东航运的掌舵人栋建成和段磊初步达成协议,将把远东航运10艘10万吨级别的标准集装箱商船订单交给‘玛卡造船’。因此,在今年年底前‘远航物流’六艘快速商船的工程结束之后,‘玛卡造船’并不愁没有工程。

10艘万吨集装箱船足以让‘玛卡造船’五座船坞干上一整年。除此之外,‘玛卡造船’还将会迎来一些潜在的订单。如此一来,员工匮乏的问题就摆在了段磊和朱浩洋的面前。更何况,段磊的目标是成为军方指定的航母建设基地,自然是要在此之前做好各种准备。

“我们已经在媒体上发布各种招聘信息,并且通过船厂员工的私人关系。开始在国内各大造船企业中挖角了!”朱浩洋自然明白这件事情的重要性,就把目前所采取的一些措施和段磊汇报了。

在海船工作的时候,朱浩洋最是讨厌民营企业利用薪金优势把国企辛辛苦苦,花费大量资金、精力所培养出来的技术骨干挖走,不过,当朱浩洋变成‘玛卡造船’的领导者之后,对于这种行动,他的态度就发生了180度的转弯。

毕竟。如今的‘玛卡造船’没有足够的时间去培养技术骨干,要想不耽误企业的发展,挖角是唯一的途径。

正所谓,屁股决定脑袋,说的就是朱浩洋如今的状态。

“不要怕花钱,能用钱解决的问题都不是问题!”对于朱浩洋的工作,段磊还是很满意的。

只不过有时候也许是因为朱浩洋刚刚进入‘玛卡科技’的缘故,他还是有些拘谨,很多事务的处理上还放不开,总是需要向段磊或是段秉义请示。因此,段磊也是鼓励他,给了他足够的权限,希望他能够更主动一点。

在船坞上,在‘天澜一号’的边上,段磊和朱浩洋就‘玛卡造船’未来的一些问题深入交换了意见,为‘玛卡造船’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对于全球的造船巨头来说,‘玛卡造船’的快速崛起或许只是一个小插曲罢了,但是若干年之后,他们才发现,狼来了!

不过,如今的‘玛卡造船’还只是一个蹒跚学步的婴儿。

……

在‘玛卡造船’进入正轨的同时,‘抗癌Ⅰ号’注射剂生产基地的建设也是轰轰烈烈地展开了。

生产基地的设计施工方案照例还是由‘叮叮’全程掌控,韩世元带领着施工团队只需要按图施工就可以了,根本不用太费脑筋。对于韩世元来说,自己从事建筑施工行业这么些年以来,这几年的工程做得最舒心!

生产基地的设计施工方案照例还是由‘叮叮’全程掌控。韩世元带领着施工团队只需要按图施工就可以了,根本不用太费脑筋。对于韩世元来说,自己从事建筑施工行业这么些年以来,这几年的工程做得最舒心!

每一项和‘玛卡科技’相关的工程,在那些详细的设计施工方案面前,都会变得异常简单,让韩世元少死了一大堆脑细胞。

有时候,韩世元甚至都在想,要是每一次施工都是这样,这工程也太好做了。

整座生产基地的主体工程采用了合金钢材浇注混凝土。外墙用空心砖垒砌的施工方案,因此施工速度是相当快。当然了,注射剂生产基地的主体建设是最简单的,技术含量不高,整个工程的施工关键在于100级洁净厂房的建设以及生产基地周边的绿化建设等等。

现在,工地上是一派乱糟糟、尘土飞扬的场面,但是,施工工地边上立着的那块巨大的效果图。让人们能够了解到这片区域将来会成为‘玛卡基地’非常靓丽的风景线!

只不过现在呢,工作还是需要一步步地进行下去。

……

沈淮玉带领的‘玛卡医药’技术团队已经全体离开海城前往东南亚的小岛集体度假,但是‘玛卡医药’采购仪器和生产设备的脚步并没有停下来。

‘抗癌Ⅰ号’的成功让段磊对于‘玛卡医药’的未来前景保持更多的乐观,因此在‘抗癌Ⅰ号’还在进行临床试验的时候,段磊就决定扩大‘玛卡医药’的研究所范围,对糖尿病、风湿性关节炎等慢性疾病进行研究。

因此。在沈淮玉带队离开海城去度假的时候,‘玛卡医药’招聘人才、购置设备的脚步并没有停下。

关于这些问题,段磊也和沈淮玉有过沟通,沈淮玉认为自己的精力有限,能够做好‘抗癌Ⅰ号’的工作以及后续的研发就已经是极限了。因此关于其他一些药物的研发工作,还是希望段磊交给别人来负责。

沈淮玉的表态让段磊轻松了不少,毕竟沈淮玉是‘玛卡医药’的元老级人物,段磊在‘玛卡医药’的发展规划上,肯定要照顾到沈淮玉的情绪。如今沈淮玉没有想要把一切都揽入怀中的想法,段磊也就可以顺理成章地成立两个新的医药研究项目组。针对糖尿病和风湿性关节炎进行研究。

不过到目前为止,普通的科研人员倒是很容易招得到,就是两个项目组的学术带头人不太好找。

为此,段磊还是采用了老办法,通过猎头公司寻找目标,又通过海城大学医学院的一些关系,在全国范围内甄选适合的首席科学家。

其实,段磊并不知道。因为‘抗癌Ⅰ号’在美利坚的成功,已经在国内医药行业内造成了巨大的轰动,而作为学术带头人的沈淮玉也已经从默默无闻的科研工作者,一跃成为了国内知名的药物专家!

所以,一听‘玛卡医药’将会开启两个新的研究方向,招聘学术带头人以及科研人员,就犹如在平静的湖面扔下一块巨石!

这些日子以来,‘玛卡科技’的人力资源部已经接到了很多咨询电话,不少在学术上有所成就的科研人言都希望加入‘玛卡医药’,加入新项目组中。

毕竟,在‘玛卡医药’工作,一来有可能因为药物研发领域的重大突破,成为国际知名的药物专家,另外‘玛卡医药’给予科研人员的薪酬待遇可不低。

面对名利双收的诱惑,很少有人能够忍得住!

不过,对于段磊来说,这段时间的面试工作让他无比憔悴,因为滥竽充数的人也实在太多了!

目前,我们国内的大学实行的是行政化管理,大学以及科研机构里做主的并不是那些真正具有科研能力的学者,倒反是一些已经完全行政化的学者。这样一来,这些行政官员把什么好处都给占了,却把一些真正的珍珠给遗落在民间。

比如,一位年轻的学者想要在一些权威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他的署名就要有一些院系领导的名字,甚至还排在前面。这样一来,这些领导明面上的论文数量、学术成果就比一般学者要高得多,在评选各种职称的时候,又占据了更大的优势。

这些日子,段磊面试了不少拥有正高级职称、乃至于国家‘扬子江学者’、享受内阁特殊津贴的一些所谓的‘药物专家’,却发现他们是彻头彻尾的行政官员。段磊都在怀疑,这些官员究竟有多久没有参与一线的科研、教学任务,难不成他们还以为,凭着一大堆证书,就能够成为‘玛卡医药’的首席科学家?

不得不说,‘玛卡医药’开出的优厚条件还是很让人心动!

为了能够找到合适的人选,段磊不得不把目光放在一些年轻的学者身上,因为虽然他们的资历很浅,但是却有着更大的发展潜力。至于那些挂着羊头卖狗肉的‘砖家叫兽’,段磊还是敬谢不敏了!

第243章国防工业

在‘玛卡医药’招兵买马,筹建新项目组的同时,‘玛卡科技’另外一个重头项目,‘飞鹰项目’在江子川的主持下,已经正式拉开了序幕!

张向红拿着一大堆样品以及测试报告从‘玛卡科技’返回帝都之后,立刻引起了总装备部领导以及军委高层的高度重视,特意组织了国内战机研制的权威专家对‘玛卡科技’所提交的报告进行详细的评估。

如今,帝国海军已经开始利用‘辽东号’航空母舰进行人员的训练,新型常规动力航母的建设也被军委提上了日程,因此作为最重要的配套工程,新型舰载机的研制也需要同步进行。

毕竟,如今国际上研制一种新型飞机所需要的时间少则三五年,多则十年八年还是短的。

以美利坚帝国f黄蜂舰载机为例,它1972年开始立项,最终在1983年才开始进入美利坚帝国海军的服役行列,足见其研发过程的艰辛。

目前,华夏帝国第一代舰载机j15是由罗刹帝国s33原型机t10k发展而来,只能算是一个过渡产品,并不会成为帝国海军航空兵的主力战机。根据原有的计划,军方打算利用八年的时间,研制一种全新的舰载战斗机,争取在2024年让舰载机加入现役。

如今,帝国内部居然有民营企业宣称可以研制出比大黄蜂更强大的舰载战斗机。而且还有可能极大地缩短研发时间,这如何能不让军方高层震惊呢?

为此,军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