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1895淘金国度 [校对版] >

第580章

1895淘金国度 [校对版]-第580章

小说: 1895淘金国度 [校对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食品工业等消费行业以及商业贸易为主,不存在抢自己生意的说法,这两地其实可以做为一体看待的,共同竞争罢了,就像国内各企业之间的竞争一样,因地制宜,优胜劣汰,把握好这两个原则,有东地中海周边这么大的市场,未来战后市场可能进一步扩大,还怕这两地创造不出效益么。”

“唔。”叶枫摸着下巴点了点头,然后笑问道:“吉斯,如果让你去主政这两地,你有没有把握一年内稳定下来,并解决我们远征大军的补给供应。”

“全部解决不可能,毕竟这两地距离遥远,未来是否能被我们全盘掌控很难说,一些重要工业比如军工是不能在此发展的,但解决大部分的基本供应是没有问题的。不管怎么说,一年内开始为我们国家赚钱是肯定可以办到的。呃,我去?”吉斯。托马森说到最后突然反应过来,有些疑惑的问道。

叶枫这时收起笑容,有些严肃的点了点头:“是的,吉斯,现在塞尔亚的补给压力很大,刻不容缓,必须要有一个具备相当能力的人去负责此事,我已经向总统和国务卿推荐了你,担任塞浦路斯总督,当然还有远征军副司令,后勤军需部长的职务,这个职务主要是适应你主持塞尔亚镇事务的。毕竟按规定,除了塞浦路斯这样的实际领地,在战区我们是不能派出行政人员的,选来选去,军队当中具备这种能力又符合身份的就只有你合适了。”

吉斯。托马森听了叶枫的话,却没有丝毫的不快,表面看去,由军总部首脑去担任远征军副司令似乎有降职之衔,但还有一个塞浦路斯总督这样的封疆大吏头衔,何况叶枫的话也算高度认可了吉斯。托马森在这方面的能力。最重要的是吉斯。托马森已经五十八岁了,按照军衔规定,上将衔是六十岁就要退役,他不认为以他的情况还能晋升军衔,再说就算升到大将,也不过多服役三年,将来他总是要退役的,从军这么多年,他身体却很好,要他闲下来他也闲不住,未来总要有另一番事业的,相比之下,从政是一个最好的选择,毕竟这方面的限制要小一些,基本上只要身体没有问题,做到七十岁也不是不可以,巴拿马运河区的总督康拉德。赫尔曼现在都已经七十好几了,还不是在发挥余热,现在就任塞浦路斯总督正是从政的最好铺垫。

“实话说,吉斯,后勤装备部长是个劳心劳力的职务,你也年近六十,是应该考虑为未来想一想了,你是开国功臣,为这个国家,为军队呕心沥血二十年,功勋卓著,去塞浦路斯担任总督职务练练手,未来在其他方面为国家做贡献正合适。”

叶枫没有说吉斯。托马森马上就会退役,但意思托马森也明白,正合他自己的想法,这样做未尝不是对他的一种奖赏,就算未来不能晋升大将,能够成功转型对他来说也是一个很好的结果,想当年,四十岁了还只是一个渔夫,后半生却时来运转,现在不但高至军总部首脑之一,挂上将军衔,未来还有可能在政界有一番发展,对比之下,他自己都不能不感叹人生际遇之奇妙。人生至此,夫复何求!

“我尊重总统府、国务院和军委会的任何决定,此去塞浦路斯,一定不会让你们失望的。”吉斯。托马森站起身来非常严肃的应道,语气之中不无感激、动情!

“好,我相信你的能力一定不会让我们失望的!你现在的职务将由空军司令谢缵泰担任,事不宜迟,给你三天时间与谢缵泰完成各项工作交接,三天后空军会安排专机送你到哈城,为了协助你的工作,我们会在这三天内抽调一批精干行政人员到哈城,到时你们随第二批参加欧战的第七集团军同船前往塞浦路斯。”

随着阿拉斯加正式登上欧洲大地,参与欧战,英法美等协约国组织了一批运兵船协助阿拉斯加投放兵力,加上阿拉斯加自己的五艘大型运兵船,共有十五艘大中型运兵船来往与大西洋和地中海,一次合共可投放兵力超过十万人,其中第二集团军的余部六万人已经由英法美的调集的运兵船接走,预计到一月初可到达塞浦路斯和塞萨洛尼基。

而运送完第一批先头部队正在返航的阿拉斯加自己的五艘运兵船则预计在两天后也就是1月6日将回到哈城和魁北克,大概1月10日,将装载已经整编完毕的第七集团军两个满员师前往巴尔干参战。而第七集团军也是阿拉斯加派往参加欧战的第二梯队,同属这一梯队的还有炮兵师,其后还会有第三梯队的第四集团军和装甲师。

这三批共三十万大军是确认必须要投入到巴尔干战场的军队,至于后续是否还会有第四批,第五批,则要视巴尔干战场发展情况而定,若有需要,到时扩编完毕的第十集团军,甚至太平洋的海军陆战队一部,或者从河东抽调一个集团军都有可能。

如果真的投放那么多人,估计可达五六十万,看这个数据,似乎这场战争,阿拉斯加方面付出太大,远超过约定,但对比收获,一个塞浦路斯,还有可能成功的塞萨洛尼基,甚至叶枫还有一些其他打算,若都能成功,六十万大军参战不算什么,再说阿拉斯加的对手可是同盟四国中最弱的三国,损失相信不会很大,至少比与德国人作战好得多。

看看美国人吧,约定是五十万人左右,可是现在呢,阿拉斯加参战之后,应英法等国西线主战场的压力,美国现在派往西线主战场及伊佐佐河的军队已经超过五十万人,而其国内还是陆续征集军队。

而叶枫可是知道在历史上,美国参加一战到底投放了多少兵力,是颇有争论的,一般来说指的是两百万人,因为美国远征军司令潘兴在战争后期担任集团军群司令,所辖部队达到了两百万人,而实际上这个两百万人其实并非全是美国士兵,其中有一部分是随美国参战的南美及加勒比国家派出的军队,甚至还有一些是归属他指挥的英法及殖民地军队。

所以也有不少人认为美国真正参战的的只有五十万人,甚至还有说美军只有五个师十四万人的,但这个不足以采信,叶枫身处这个时空,却是无比的了解,不管历史上哪个数据才是最正确的,起码叶枫知道,到现在,就在1917年底,美国在西线主战场就已经达到了五十万人。

而阿拉斯加前往巴尔干独立作战后,应协约国邀请,也为了与阿拉斯加争锋,美国在十一月份后,向意大利的伊佐松河防线派出了十万大军,但伊松佐河防线早在10月18就被德奥联军击垮,意大利数十万大军一溃千里,此前十一次作战占据的奥匈领土全部丢失,战线被挤压到了意大利本国境内,美军到来后,已经信心尽失的意军勉强可以挡住德奥攻势,为了像阿拉斯加那样独立作战,美国总统威尔逊已经与英法沟通,将陆续增援军队前往伊佐河,并将担负起伊松佐河战线的主要作战任务。

这样笼统算来,如果包括一些南美国家派出的少量象征性军队,现在受美国控制的军队已经超过六十万,如果按后世二百万计算,那美国人还有得忙。

吉斯。托马森走后,蒋百里冲了进来,递过一张电报道:“刚刚收到中情局电报,德俄在布列斯特的谈判陷入了僵持,德国人的条件很过份,甚至超出了我们的预计。”

叶枫听了却并不怎么吃惊,而是示意蒋百里坐下来,才笑道:“是不是要求把波兰、立陶宛、爱沙尼亚的局部和拉脱维亚、白俄罗斯的全部割让给德国并赔款30亿卢布?”

蒋百里听了很是奇怪的道:“正是如此,你怎么知道的这么清楚。”

叶枫笑了笑,心道:“我怎么会不清楚,历史俄国人退出一战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因为乌里扬诺夫坚持主张接受德国人的条件,因此在协约签定初期,他还受到了苏维埃内部很大的质疑。也使得他的威信和声誉受到了很大影响,但一战结束,德国战败后,俄国方即宣布废除了布列斯特合约,使得该条约的内容实际上成了一纸空文。

然后在1922年,苏俄政府与德国魏玛政府签署了拉帕洛条约。两国借此宣布放弃在布列斯特…立陶夫斯克条约及一战后向对方提出的领土和金钱之要求。使得苏俄完全摆脱了这一条约的制约。

因为这个结果,便得苏俄内部认为这是苏俄政府以空间换时间的成功外交。充分地利用了国际间的矛盾,使新生的苏俄政府有了巩固政权的时间,为此后维护政权创造了有利条件,而正是由于这一外交策略的成功,当初坚定支持这一主张的乌里扬诺夫的个人声望也达到了顶峰。

当然这是胜利者书写的历史,而实际上这一条约虽然给苏维埃政权赢得了时间,使得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得以巩固。但对于俄国这个国家来说却付出了很大代价,由于俄国退出一战,三年付出,却无法分享战争胜利的果实,反而成了众矢之的,甚至还要在战败的德国面前低声下气,虽然割让的领土最终没有真正割让出去,但受此影响,加上反苏势力的鼓动和各地独立运动趁机发展,使得俄国的领土在此期间一下子减少了数百万平方公里,再不复俄国最颠峰时期的盛况了。后来苏联的成立,不过是把当年俄国的领土重新聚合起来的联邦而己,这种联邦也很不稳固,苏联垮台,一切又烟消云散,独立成了十数个国家。

在这个时空,怕是更惨了,光是阿拉斯加就占去了数百万平方公里,俄国版图缩小已成必然,不管苏维埃如何控制国内舆论思想,河东地区被阿拉斯加牢牢控制是任何人都无法掩盖的事实。好在这片土地的失去可以归咎于前临时政府的责任,否则叶枫倒是很想看看苏维埃如何掩盖这一屈辱的失败。

“为何会陷入僵持,是否苏维埃内部有很大的争执。”叶枫又问道。

蒋百里这次没什么奇怪了,苏维埃内部有争执,已经不是什么新闻。

蒋百里点了点头道:“是的,争执很激烈,乌里扬诺夫主张接受德国的条件,签订和约,为新生政权争得喘息机会,季维诺也夫、加米涅夫、索柯里尼柯夫、朱加什维利、阿尔乔姆、斯塔索娃、斯维尔德洛夫等七名中央委员支持列宁;布哈林为代表的“左派共产主义者”反对签订和约,主张继续参战,中央委员布勃诺夫、乌里茨基、洛莫夫支持布哈林;托洛茨基则主张停战,复员军队,但不与德国签约(即不战不和),中央委员克列斯廷斯基、捷尔任斯基、越飞支持托洛茨基。”

“哦。”叶枫这次倒是有些奇怪了:“这么说,支持乌里扬诺夫的反而占多数了。”

历史上乌里扬诺夫的主张可是经过数次党内交锋才强行通过的,如果乌里扬诺夫的支持者一开始就占多数,那德俄谈判也就不存在僵持了。

蒋百里连忙摇头笑道:“哪里,根据刚刚传来的中情局密报,就在昨天,也就是1月2日,苏俄政府召开中央和地方负责人会议。60人出席的会议上,赞成布哈林主张的达到32人,赞成托洛茨基主张的16人,赞成乌里扬诺夫主张的只有15人,是人数最少的,不到支持布哈林主张的一半,最终,乌里扬诺夫的主张因处于少数而未能被通过。”

“相差这么离谱?那支持布哈林主张的已经过半,按理岂非苏俄政府要重新做出决定,乌里扬诺夫已经无力回天。”叶枫皱眉道,他不知道历史上是否出现过这一幕,但照理说,表决过半的议案,肯定是要获得通过,那德俄谈判难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5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