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穿越电子书 > 理想年代 >

第89章

理想年代-第89章

小说: 理想年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想一口烟圈吐出来,忍不住一声轻笑。肯定没有看好他,可是他偏偏要所有人都不看好的仗。想着袁世凯在湖北吃鳖,看好戏的各地督抚掉一地的眼珠子,李想就觉得自己特有成就感。

曾高随便的聊着眼前的局势,说道:“各省独立响应的潮流掀起万仗高,这还要拜黎元洪所赐。”

“这关他什么事?”宋缺语气不善。黎元洪在武昌起义当晚寸功未力,还亲手杀死报信的革命军战士,最后竟然当上湖北都督。许多参加当晚起义的老革命,对他有意见的不少。李想立刻武昌时,能拉走一批非天下会的革命骨干,也是拜黎元洪所赐。

曾高绝不会因为对黎元洪不爽,便看轻了黎元洪的价值。他悠然自得的吐着烟圈说道:“黎元洪本是清廷在湖北的一员大将,他能摇身一变成为革命开国功臣。有这个榜样在,各地的清军将领和督抚看到革命事业红红火火,会作如何想?”

“自然是有样学样,满清灭亡指日可待。”赵又诚神情激动的一拍桌子,烟头调到自己的裤裆,赶紧站起来抖掉。看着还有一大截,觉得挺可惜的,又捡了起来继续抽。以赵又诚原来公子哥的习气,掉的东西是死都不会捡起来吃。但是香烟不一样,现在在军中的供应非常紧俏,汉口的新华财团的卷烟厂还在建设当中,烟草都是从南洋进口,最近发生的一当子事,使得军队这个抽烟大户,供不应求。现在要痛快的抽一回烟,就得到李想这里蹭。

“不管各省闹得多凶,袁世凯都不会多看一眼,他只会盯着湖北,因为这里首义之地,全国革命的中心。全国各地起义的革命军,也不会来帮我们一把,因为我们的对手是穷凶极恶的北洋军。清廷灭亡是指日可待,即使我们不把他给灭了,袁世凯也会把他给灭了。但是我们的局势也危险的很,不比清廷好到哪去。”李想点着桌面,敲得咚咚响。

必须把话说得严重一点,他们太乐观了。李想是知道历史的,虽然不是非常详细。袁世凯可是摁着湖北革命军一顿胖揍,镇得全国革命党人心寒,起不了跟袁世凯对抗的念头。

在座的对于权力者心思的把握,除了李想之外,就要数曾高了。没别的途径,家传渊源而已。他知道李想担心,绝不是无的放矢。

曾高眼神缥缈的没有焦距,全力开动大脑思考,半响说道:“外省响应起义的革命军不能直接帮助我们,但是也会间接的帮助我们。像九江起义,便断了北洋水师的后路和补给。”

曾高说得对,这便是对大局的利用。其实现在李想的实力,只适合在夹缝中生存,可是他偏偏被推在风口浪尖。这是一种历史的责任,知道了历史,还如何去躲避。

“不知道阎锡山在山西搞出什么名堂没有?他一直跟在张彪身边,深得他的信任。但是武昌起义之后,与张彪打好几仗,却没有看到一点踪影。跑回山西老家,是肯定的。”曾高说道间接帮助,李想便想起山西的重要性。山西俯看燕京,还掐着京汉铁路的脖子,就等于掐着北洋军的脖子。山西要是独立,袁世凯保证睡不着觉。

阎锡山在湖北时极受张彪的重用,李想与之公事,也见过几面。李想是非常想去攀个交情,但是他还没有这个资格。此时的阎锡山是个标准的青年才俊,当然,比起汪精卫是差一点。要不阎锡山凭什么顶同盟会的身份,还受张彪的青睐?

阎锡山这个曾高也非常有印象,是同盟会的一员虎将,一个精明干练的年轻人。继承了山西人的优良传统,精明到了抠门的境界。

曾高略一思索,总参的情报部没有山西的新动向,但是北方还是有动静。“阎锡山还没有信,不过清廷自己麻烦事又起。”

“什么事?”李想眉头一挑,问道。

“滦州兵谏。”曾高轻笑道,接着又把详细情况略加说明,“第二十镇统制张绍曾、突然联合第三镇协统卢永祥、第二混成协协统蓝天蔚、第三十九协协统伍祥侦、第四十协统领潘矩楹等提出最后通牒十二条,要求在年内召开国会,由国会起草宪法,选举责任内阁,并规定皇族不得充当国务大臣。”

李想眉头纠结起来,想不起历史还有这等事,只怪自己历史学的太烂,也怪历史教科书编得太简。

此事发生在京畿,清廷的老朽还不吓得尿裤子,急得找罗绳上吊。袁世凯也不要打湖北了,回去保护京畿要紧。他也不用伤脑细胞与袁世凯去死掐,但是不对,李想一拍脑子。历史明明是冯国璋在阳夏大杀特杀,杀出一个男爵。老冯凭着湖北革命军血染得顶子,做了一回末世爵爷。要不,那来得阳夏保卫战。

李想非常不解,一直以来历史得大趋势并没有改变,才是得他如此得步履维坚,步步惊心。难道老天爷开眼了,送他一个蝴蝶效应,还是一个正面蝴蝶。以后再也不骂贼老天了,早晚三柱香供着也成。

“是宗社党在趁火打劫吧?”李想笑口大开,他估摸着,也就那些脑残能干出这些好事来。每缝末世,朝堂之上得党争也越发得凶狠。此谓之曰:亡国之兆。

曾高还真佩服李想得这点推理能力,他往往能够轻松得抓住表象下得本质。他点点头道:“正是他们,载沣已经派了他弟弟载洵和第六镇统领吴禄贞前去抚慰。我看不会有任何得成效,吴禄贞可是同盟会得干将,那里会真相抚慰。载沣随便乱抓差,已经昏头到顶。先是派个二百五来湖北平乱,现又派个革命党人去抚慰判军。”

“这是清廷内部党争互相牵扯得结果,他载沣那里有魄力干预得了?”李想心中无力得感叹,那个朝代得更替,不都是这样。不,这只是封建王朝的宿命。新时代的民主国家,将彻底摆脱这样得轮回。

李想琢磨着吴禄贞,这是何许人也?对历史糊里糊涂得李想,实在想不起来,吴禄贞是何许人也。还是个同盟会党人,有在北洋手握一镇雄兵,这样一个大人物,李想一点印象也无。难道又是蝴蝶效应,突然冒出得英雄人物,或者与自己一样,是穿越客。想到这里,李想冷汗都出来了,要真是,他该怎么办?

李想尽量使自己冷静,穿越客是没有历史渊源的,即使有,也是捏造。以他锐利得目光,一定可以看穿。

李想看似不经意得问道:“吴禄贞这人,我怎么没有听过?”

曾高和赵又诚大吃一惊,差点把烟又给惊掉了。赵又诚强着说道:“你连湖北三杰也没有听过?”

听曾高和赵又诚的语气,好象是路人皆知的常识。李想都不知道该如何解释,还好,宋缺吐着烟圈,无所谓的说道。“有什么大惊小怪,我也没听过。”

李想暗抹一把冷汗,放下心来,吴禄贞不是穿越客。但是历史为何会混乱成如此,或者历史本就是如此?如果这本就是原来的历史,那么一定是被把危机消灭在了无形当中。滦州兵谏,最后没有对辛亥革命造成实际的影响。

第八十八章 鹿正肥(九)

李想看着眼前缭绕的烟雾,不复先前腾云驾雾的逍遥,只觉得签押房里如乌烟瘴气的闷得慌。手中的烟没有心情再抽下去,随手摁灭在砚台。

李想最近忙着眼前脚底下的事情已经昏头了,没有更多的去留意大局。历史本就学得马马虎虎,只是知道个大概。现在碰上滦州一档子事,更是摸不着头脑,只能在这里瞎猜。李想又怕自己聪明过头,把事情想歪了。

李想拉开眼皮扫过吞云吐雾的赵又诚,还有正在扣鼻屎的宋缺,他们除了领命打仗,是从来不管这些烦人事情。最后目光落在叼着烟的曾高身上,他一身鬼才,也最是了解自己的心思,却一直没有好好的用过他的智慧。

李想目光灼灼的盯着曾高,语气沉稳的问,“你说吴禄贞在北方起事,有几成把握成功?”

曾高拿下嘴上叼着的烟,又顺手把帽檐顶上一寸。只听李想的口气,是不看好吴禄贞的前途,但是还是很看得起他的革命精神。吴禄贞深入龙潭虎穴,犹如身在悬崖上跳桑巴,是为信仰与理想不惜牺牲自我的革命家。在随着革命风潮投机倒把者如雨后春笋冒尖的时候,吴禄贞这样的真正革命者才显得越发的宝贵。像吴禄贞这样以天下为己任的人,如孙中山和黄兴等一样,是不会贪恋权位。可以晓之以大义,与李想也有结盟的可能。

曾高想到此处便道:“大帅是想与他南北连结一气,如此北洋军的攻势自然瓦解。”

曾高以陈叙的语气问出,是因为这个想法太诱人了。如此一来,吞掉南下的北洋军,再挥师北伐亦没有问题。

李想何尝曾高的想法,身子伏在桌子上,以指尖点着桌面道:“我只是担心,吴禄贞的第六镇不中用。”

李想的不中用,不是说北洋第六镇不能打仗。北洋军都是高价请来的德国军事顾问操出来的,不可能不能打。李想担心的是吴禄贞拉着他们造反闹革命,他们未必肯。要知滦州兵谏,主持的宗社党还是旗人,也没有要推翻他们老主子的打算,那些大头兵才跟着闹的。同盟会在北洋发展的非常不顺利,因为满清自康熙大帝开始,便极据调教之能事,把封建礼教推向中国有史以来的极致,把天子脚下的奴才调教的比狗儿还要像狗儿。这满清的余毒,一直延续到今天也未清除。天津这样的门户开放的大商埠,却在辛亥革命中没有任何的建树,便可以想见北方的封建实力如何顽固。这也是李想问,吴禄贞在北方起事有几成把握的原因。

曾高想明白此中关节,脸色变得忧心忡忡。他比穿越客李想更了解北洋的实际情况,以他的家世,也曾骑马客京华。他唉声叹气的说道:“南方趋新趋得疾,北方守成守得凶。我可听说过,北洋军中都供着袁世凯的长生牌位,早晚都要上香跪拜。北洋军上下都念着,袁世凯是他们的衣食父母,吴禄贞还真掀不起什么风浪来。”

吴禄贞看似一招妙棋,其实就是一招死棋,动了就得死的死棋。李想也是一脸的失望,实在太可惜了。只能怪同盟会,只知道四处扇风点火,不知道如何布局。空有着一手好牌,却不会打。同盟会人才济济,却全浪费在了不该浪费的地方。

曾高一拍巴掌,突然想到说道:“不要忘了山西还有一个阎锡山。”

自洋务运动以来,山西可谓领中国最早开化之风气。1892年,有太原火柴厂出现。1898年,当地又成立了拥有马力蒸汽机的山西机器局。

开化之风气自然也影响到山西的知识分子,都是非常早即受革命思想影响,倾向于革命和排满。

1904年,山西巡抚奏告清廷,官派50名青年去日本留学,其中就有后来大名鼎鼎的山西武备学堂的阎锡山。同盟会成立后,不少山西籍青年纷纷加入。此刻年轻有为的阎锡山,已经是山西同盟会的领袖人物。

眼看着全国革命浪潮风起云涌,山西同盟会员提出未来革命“南响北应”的计划。同时,阎锡山等青年发起了“铁血丈夫团”,组织了以军事目的为主的团体。1908年,在日本士官学校留学的山西籍学生纷纷学成归国,分别进入陆军小学堂(即武备学堂)以及督练公所任职。

由于清廷要求新军协统以下军官必须由军授科班毕业的人担任,阎锡山等人顺利进入新军中充当教官和标统(团长)。同时,同盟会员还深入新军基层,广泛联合士兵,准备起义。诸如杨彭龄等9个正目(班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