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穿越电子书 > 诸玉在傍 >

第184章

诸玉在傍-第184章

小说: 诸玉在傍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姑丈可是再三告诫,莫要再往郦县挑事,可自己这头的凑银大事却是尚需甚远,又该如何是好?师爷倒是提及,最好还是借助姑丈之手,索性问过那郦县主官,那两座荒山上的村民们是如何利用殆尽,却被父亲一口回绝。

每每想及此处,贡尚黎便不由暗自叹惜,父亲往日的气势早已不在了。何况又是屡次被那郦县高过一头,更是再无可能亲自去问。而自己的身份,更是不尴尬的很,偷偷探听也是不敢再暗中进行了。

眼下惟有借着那些,尚估计姑丈官威的往来商户们,多留鹤鸣一段时日才好。至于其它,只等那个早早上京而去的,庶出之人落榜之后,才趁机行事就是了。

毕竟父亲等不得庶长子得中,便会将所有希望再度投入自己,这个嫡出的身上。到时候,莫说是捐官所需的银两了,只怕就是连同整个家宅都交到自己手中,也是必然之选。

这边厢贡知县家中的嫡子,正与其师爷一起商议着,如何凑银捐官一事。而那边厢,尚在京畿之地苦读等待赴试的庶出长子,也与继室二人,早做足了万全之备。

“当日,我们早早离了鹤鸣往京畿之地,想必定是把正房母子几个乐得不轻。可谁又料想到,偷学人家郦县的荒山改善之法,却是一知半解,难成大事!”搁下手中之笔,不禁有些好笑道。

那旁正沏了茶,递给相公的季氏不由一愣:“怎么那荒山之事没见成效?我家爹爹信中也是时常都要提及些许,那为何郦县却是收效颇丰的样子?”

接过手来,浅尝了一口,缓缓摆手与继室解惑道:“所以才说那自以为是的正房嫡子,不过是东施效颦罢了。虽说这郦县?p》主官,当初打上了荒山的心思,也是实在迫于无法,毕竟他郦县境内耕地所剩无几,但也是信口开河,胡乱行事便能成事的。?p》

顿了片刻,指向外院的方向提示道:“你瞧租院子与我们安置下来的屋主一家如何?即便没有农田可耕,却也能衣食无忧,不但如此我猜他家每年各处的进项,定是不少。”

“啊!相公你又如何知道这些事?”

微微一笑:“我们所租的小院,只是他家外借与人的其中之一,单是这项便能有小二十两的样子。再加之,车马租用之利;帮着浆洗衣物;厨房那头又是一桩。余下或许还有,你我不得而知的进项,也定不下两、三件。”

听着相公细数若干,那旁的季氏已是有些目瞪口呆起来,愣愣吐出一句:“原来并不是商贾之家,也可不用耕作便可养家的。”

“所以,我来时路上才同你讲,我父亲是万万不能比过这郦县去的。原因无它,就是因为我家父亲本就是,整日只晓在衙内坐等人来报听一切,却是难得往自己管辖之地,四处寻访聆听民声,这已是输了一成。”

“再来就是,如今县衙里两位辅官,更是那等只求安然度日的昏庸之辈。虽不会坏事,却是万事但求安稳,不曾放过半点心思在政务之上,就又是一大败笔。最要命的,还有正房那个专爱狐假虎威的嫡子,即便说其是那成事不足,败事有余者,也毫不为过!呵呵呵!”已是不由自主讪笑了起来。

听得季氏也不觉跟着附和了一句道:“所以相公,才让我家爹爹一早便与你寻个去处的?”

“不错。正是因此,咱们才要早做打算,今年大比已是我第四次往京城了。虽说即便不中还有三年后,但是若要就此再回鹤鸣,却是下下之选。一来,回去必定被正房讥笑;二来,却是鹤鸣再想冒头却是犹如登天,若是无有希望可言,我又何必如同他们一般泥足深陷,陪着跌落谷底?”

端起茶碗来,饮下小半,才长长吁了口气轻笑道:“反倒不如,寻个势头正旺的好东翁,做上一任幕僚才是好去处,指不定还有机会另觅他法,等下次再赴试便好。”

听着相公似乎早已打算清楚,季氏也不免松了口气。想当初离开鹤鸣之时,双亲就有提点,即便此次不中也无碍。毕竟眼下这位的姑丈可是官运正亨,只怕就凭这侄儿的举人功名,便有不少好去处可选上一选的。如今看来相公,心里也确实清楚的很,自己当然也就愈发的安下心来。

京畿之地原就离京不过一日路程,赴考之期要还有些日子,倒是不用着急。而此刻,别处要赶往京城赴考而来的各地学子,却大多已在路途之上了。

其中,就有皇甫靖的两位师爷。早在年节之时,皇甫靖便无意间同娘子说起,来年大比之事,听到此桩玥娘却是与他同样作想。历来读书人,就没有不愿意走仕途之路的,与其留着两个此念未消的幕僚在左右,倒不如叫他们安心赴考的好。

而事实上也确实如此,这两人虽是诚心愿意为皇甫靖作幕,但对于仕途一事却是更为看重。几次反复酝酿,该如何向东翁提请赴考一事,却是万万未曾料想到,知县大人竟然主动提出要送两人往京城赴试而去。

当在大人书房中被告知此事时,两人皆是一脸的哑然之色显露无遗,其中虽有惊喜,可还是感激之情尤甚。想到当初自己屡次未得中,却是半带犹豫才随了大人往郦县来,再联想到方才的诚恳之言,厉师爷已是哽咽难言。

另一旁的牛师爷,更是激动非常,当即便已是朝着知县大人深深拜下。口中惟有吐出‘大人’二字,便再难往下言语半句,千言万语已是再难表达此刻感激之情。直到两人并肩步出了县衙,转回各自家中后,才不免避过旁人悄悄抹了把男儿泪。

☆、第二百三十九章赴考去

晚间牛县丞父子三个,围坐下来更是感叹不已。要知道当初牛云盛能做钱谷师爷,也是知县大人多半看在牛家的境况不堪,才好心提携一二的。

却哪里想到今年大比,大人却是一直将两师爷的赴考之事放在心上。不但是力劝两人前往,而且还另给了他们在京城安排了住处,更是令二人感慨非常。

“大人能想着我们赴考之事已是难得,何况还事先又给寻妥了住处,实在让我等何以报!”一句肺腑之言,牛县丞鼻头已有些发酸。

对面的牛师爷更是不用提,刚才避过旁人,偷偷拭泪之事此刻想来也不为过。就连一直木讷寡言的牛家大儿也附和一句道:“二弟你只管安心赴考。哥哥我旁的事有所不及,但知县大人名下的林地,一定加倍侍弄妥当就是了。”

“不错,不错。”听着大儿这番朴实之言,牛县丞忙不迭连连首肯道:“如今你且安心赴考去。这县衙里自有老夫同张主簿帮着大人料理稳妥,而山上又得你兄长多加看顾好,也是眼下咱们家唯一能回报大人知遇之恩的。”

同样的父子交谈在刑名师爷,厉家也在同时上演。只不过此番却是父亲叮嘱再三,大儿频频应声颔首,倒是显得异常的慎重。待到那头为丈夫收拾好行囊的厉家娘子,缓步进得屋里后,厉师爷才结束了临行前的叮咛,让儿子回屋去了。

“相公且安心赴考,家里一切不用惦念。如今就是女儿也时常帮着我做些日常。再加之小儿有他哥哥领着,每日在县衙学堂里识字读书,也都是懂事的很。”

见自家相公微微点头,又接着道:“咱们家自打年初时搬了来这郦县。就一直受知县大人家照拂。那时妾身还颇为担忧。今次大比相公只怕是无法前往了,却哪里想到……。”

知道妻子落泪所谓何来,自己又何尝不是感触颇深,不免出言安慰道:“原接你前来,就是为的安心给大人作幕。再不提上京赴考一事。却哪里料到。东翁他始终最是懂仕途之道,对于我等寒窗十余的读书人心境。哪能这般轻易便可磨灭的,唉!”后面半句已是换作颔首一叹,转而又径自舀过桌边的书稿。翻看起来。

厉家娘子又哪里不知,丈夫此刻的心情。想必也被知县大人的力劝上京之言感激不已,更别提如今身为幕僚却要丢下手中的差事,赴考而去。何况那知县大人还告诉说。家中诸多无需担忧,自有他家会看顾一二,且安心往京城便好。

待到三日后,县衙门前已是聚拢了不少学子,皆是此次要赶往京中赴考之人。前日就听得差役们读榜文告知,但凡是郦县境内此番要赶往京城应试之人,皆可在三月初十日午时之前,县衙门口自安排车马将人送往京畿所在,而且还只需纹银一两便够。

这等大好的消息,自是传得极快,不消半日就已被人们津津乐道起来。虽说这郦县境内统共不过三十来名,可前往赴考的学子,但谁人不知,此去京畿之地可是不近。即便不投店家借宿,单是路上的车马花费,就至少二两银子的。

“这也就是咱们郦县的县太爷,要是搁别处哪有听说过还有这等好事的?”看着送行的人群,慢慢跟着往那出县的车马便道而去。落在街尾的老翁,已是不免点着头感叹一句。

一旁同来的那人,也是满脸赞同的附和道:“自从这位知县大人来的郦县后,咱们县城内外确实是好事连连。不但是破败的城墙被修缮一新;就连久已不便出行的街面,也都已是修复齐整;更别提如今百姓们的小日子了。”

笑着环顾了一圈,才又接着言道:“想来即便是蓟阳府城中,也定不能得见,此等由县衙出面与那商户们合力,出银出力送学子赶考京城的情形哟!”

听得最后这句,那立在这旁的老翁更是笑得灿烂:“都说这位知县大人到来,是我们全县百姓之福,如今看来哪里有半点夸张的。实至名归,实至名归啊!”摆手还不时颔首,才转而领着书院的童生们往学堂方向而回。

原来刚才那立在街尾处的一行人,便是本地仅存两家书院中的几位先生们。今日虽说是来送行,却也是为了借此拜见知县大人的。

只因听闻,这位大人有意在县城书院中,选取一些能在县衙内,临时担当抄录之事的贫家学子们。若是能得了这份颇为不微的进项添补,也能助其攻读完课业的,以便下次赴考去。

待到两家书院的几位老先生,拜见完知县大人,陆续落座下来,才听得上座的大人开言道:“特借今日送行之际,将先生们请来县衙所议之事,想必几位也已有耳闻了。”

所坐众人忙不迭点头称是,这旁的知县大人才缓缓摆手,接着直言问道:“我郦县如今才留存你们两家书院,想来俱是因为这些年来百姓们的生计不保,再无可供家中子嗣课业之力。”

听得知县大人这般直接点中要害,那旁的老先生不免有些激动,忍不住已是脱口而出:“正如大人所见,早年间这郦县虽也属贫瘠之地,却还有各家书院三、五处。但随着那年洪灾之后,四周逃难之人涌入此境,再加之‘大粮仓’无奈被封在谷内,却犹如雪上加霜,书院所在也是日益艰难了!”

闻听此言,就连大人下首的牛县丞也已是叹息不已:“想当年,我下官才初到此地时,确实有不少百姓家中有子嗣可上得学堂,也不知何时起,此等情形已是再不复一见了。”

早先已是有所获悉,可如今听来还是颇为动容。若是这郦县再如同原先也般,不得改善百姓们的生计,只怕不出十年,亦或是只消五年光景,硕果仅存的这两家也要不复今日了!

重重点头,应声言道:“眼下郦县境内的百姓们生计,也已日益转好,想必要不了多时便会如同当年一般,有更多人家愿意将孩子们送往学堂中,攻读课业以求仕途的。”

转而指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