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辛亥大英雄 >

第159章

辛亥大英雄-第159章

小说: 辛亥大英雄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啥自己身边就没有那种一插管子就有几百亿吨的超级油田呢?!
    杨秋的苦恼中,两架寇蒂斯双翼竞速机已经发出了隆隆轰鸣,双叶螺旋桨飞速转动渐渐化为了虚影,所有人连他自己的心脏都不受控制蹦跳起来。驾驶毫无防护的飞机上天,恐怕换做自己都胆颤心惊,别提其它人了,两个女孩更是花容失色,呆呆看着飞行员坐入机舱,捂住了嘴巴。
    拉扯飞机防滑的几位工作人员慢慢松开手后,两架双翼机一前一后如蹒跚老妪开始滑行,正在大家以为飞不起来的时,却机翼前抬,渐渐跃入了虚空。
    “飞起来了!飞起来了!杨大哥快看,飞起来了!”苗洛最为兴奋,激动地忘记了羞涩猛然抱住杨秋的胳膊欢呼起来,芮瑶也第一次见到机器居然能在天上飞,似乎生怕他们会摔下来,俏脸紧张靠近了杨秋,不知不觉半个身子都偎在了左边。
    一左一右同样丰隆柔软的感觉让杨秋差点忘记了眼前的飞行,幸好此刻所有人都被展翅翱翔的两架飞机吸引,没注意到这边旖旎的画面。飞机一圈圈盘旋着,当他们顽皮的低空掠过机场,吓得两个女人不时发出阵阵惊呼后,所有人都看到了这边,杨秋也只能轻咳一声,慢慢抽出了双臂。
    这时两女才发现自己居然不知不觉抱着人家了,俏脸血红连忙躲到边上,两双美眸先在杨秋身上停留一会,又互相对视一眼迅速分开。还好飞机很快开始降落,大家的注意力又被它们吸引,两女才免去尴尬故意和杨秋拉的远远地。
    鼓励了一番飞行员和机械师后,杨秋又叮嘱张文景加速建造重庆航校和飞行实验厂,争取早日建造出自己的飞机。冯如等人一听说航空学院和飞机厂的拨款每年至少保证一百万后,更是激动地差点想再飞几次。
    杨秋招招手叫来了一位警卫连少尉,介绍道:“这是邱明,是我警卫连里最忠诚的军官,他将负责组建专门的保安力量来保护你们的工作。”
    冯如等人很奇怪,造飞机要什么保安队?还以为不相信他们,问道:“巡使,重庆远离中原,足可避人耳目。再说我们都是一心为国造飞机,为何你不相信我们?”
    “九如兄误会了,他可不是派去监视你们的。”杨秋哈哈一笑,让雷猛拿来一个大箱子,打开箱子后是上千张已经冲洗好的放大黑白照片。他从里面拿出一张,挥手驱散了众人后,才压低声音说道:“这是我从英德法三国搞到的绝密飞机发展计划资料,这上面全都是他们正在秘密研制的发动机技术和新式飞机图纸,邱明的任务是保护这些东西不能落到你们以外的人手中!”
    冯如和大家惊讶的传看起照片来,可越看就越觉得不可思议!星式发动机,直列式发动机,可以飞上6000米高的250马力飞机,还有航空用机枪和炸弹等等,简直就是一座飞行宝库!老天爷,他不会把英德法等国的航空绝密资料库全般回来了吧?!
    其实这根本是杨秋的忽悠人的事情,自从上次交易后他就一直在为复制图纸犯愁,偶然间见到戴天仇拿照相机拍报纸上的新闻,顿时想起了微缩摄像技术,立刻向德国采购了三台微型照相机和大量胶卷,然后用翻拍的办法复制下资料机中图纸和技术资料。虽然是黑白照片,但自己和图纸都还算清晰,不过为了不太惊世骇俗,同时考虑到实际能力,这次拿出来的资料全都是截止一战中出现的各类技术图纸,主要是为打好航空基础而不是拔苗助长。
    他深知一款好发动机就能造就一款名机,所以着重告诫冯如等人不要急功近利,要稳扎稳打先解决发动机。根据他的建议,西南航空学院和西南航空研究所在这个小小的简陋机棚内被定了下来。根据计划,航空研究所将分为四个研究组,还将建造至少三个航空风洞实验室。同时研究星式发动机,直列发动机、空气动力和机械操控技术。
    看过这些照片资料后,冯如等人立刻明白杨秋在航空上绝非心血来潮,也提出了大量建议,比如继续派人前往欧美深造机械和航空技术,通过致公堂招揽留学国外的华人子弟,还希望能从目前的奥匈帝国技术专家中挑选二十位这类人才加入他们。
    前两个条件杨秋立刻同意了,后面这个他也没拒绝。最近这批奥匈技术专家基本都心定了下来,在丰厚金钱和优厚待遇下很多人都已经进入了工作岗位,而且杨秋不仅开始陆续接他们的家属来相聚,还让他们写信带回国招揽愿意来华的技术人才,同时还秘密联络了奥匈帝国官员,塞了50万美元好处费,再次从奥匈帝国庞大的政治犯中招揽技术工人和专家。
    见识了政治犯这个途径后,他也没忘记另一个政治犯多到挤爆监狱的国家,通过回国的哈坎联络上了几位俄国海军高官,用贿赂和收买的办法招揽圣彼得堡的技术专家们,尤其是化工、机械、军工三大类政治犯人才很多被塞上船秘密转来这里。直至1914年,这种蚂蚁搬家式的招揽为他带来了两千多技术专家,再加上他们的家人,足足有六千人来到了这片沃土,后来也被称为第一波技术移民。
    这些都是后话。
    等他定下航空发展计划,带着羞涩中的两女回到武昌后,詹天佑又已经堵在了门口……
    (未完待续)


第一六二章 筹谋未来
    “巡使大人,听说您准备同时开造汉水(六盘水民国时期称水城)和汉郴铁路,还要把他们延伸到广东钦州(前文河马疏忽,民国时期广西不靠海)和云南昆明?”詹天佑明显是进入了角色,一坐下来连旁边的两女都没看到,更没喝一口茶,就既兴奋又焦急的追问起来。
    杨秋见状呵呵一笑:“眷诚先生您耳朵可真灵,这件事我前几天才批复,您怎么就得知了?”
    詹天佑此刻哪有心情开玩笑,拍大腿急道:“不行,万万不行!巡使您想法是好,可三线同时动工实在是不可行!”
    这倒让杨秋好奇了,连旁边参观完首飞,一路上都在研究如何运用航空力量的蒋百里和宋子清都有些纳闷,他们最近都听说了,詹天佑出任华西公司总办后几乎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扑在工地上,要不是派去保护的卫兵强令他休息,说不定日夜都不想放过,短短几个月就把汉川线需要经过的四省地区跑了个遍,这样一个人居然主动反对修建另外两条铁路,就像袁世凯忽然不干大总统回老家钓鱼那样可笑。
    詹天佑见他们似乎还不明白,立刻说道:“巡使,非天佑不想多修铁路,我巴不得把铁路修到全国每个县市,可您算过账吗?汉川线改道后长度约三千公里,汉水线从湖南起至贵阳可以并用汉川线,但剩下的也要七百余公里。汉郴线距离最短,从武昌至长沙可以和汉水线并线,但也有四百余公里,这还没算两条线分别延伸至昆明和广东钦州,要是加上这两段起码还要加一千公里!
    全算上的话要超过五千公里之巨!这还没算期间遇上复杂山势后改道的长度,以我修建京张线的经验,起码五千五百公里才能打住。按照现在价格算,每修一公里铁路要耗银三万,用银洋或者西南行发行的民元算的话是四万!那就是说,要是您同时开工三条线,起码要投入两亿之巨!再加后期购买火车、兴修沿线电话等等,怎么算都要超过三亿了!”
    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宋子清和蒋百里都不是商业人才,让他们算个打仗预算还行,涉及到这种超大型国家建设项目后就明显脑袋不够用了,两女更是捂住了嘴巴,没想到修铁路要这么多钱。只有张文景暗暗苦笑,瞥了眼宋蒋两人,似乎在笑他们才知道自己多苦。只有杨秋之前就大致按照京张铁路价格算过这笔账,实际得出的数字和他差不多,所以没太大惊讶。
    “巡使大人建设国家的心情天佑能理解,可三省目前根本负担不起三条线,就算分十年拨款每年也要四千万。天佑虽然留美学的是工程,但商业也有涉猎。三省都是纳税大省,之前年赋税总额在四千万左右,您现在实施税改后,虽然看似大幅下降但没了盘剥实际还能多收,我预计年入五千万不成问题。但您现在实行免费教育,又要投入工商,再加水利,农耕、政府运作和养军,加上铁路每年实际开支至少八千万才能打住!以年增长百分之十来算,五年后您才能维持财政持平。这还必须保证老天爷开眼风调雨顺。”
    詹天佑说到这里,挥手加强语气说道:“天佑绝非迂腐之人,我知道巡使大人您志向远大,南北混乱之时也只有您敢如此大兴土木,加强工农,创学育人,大家都钦佩之极。但您想过没,其实铁路就是一个大后腿,不管您将来进军西南还是往北,那都需要耗费巨资,现在修这两条路只能是自缚手脚!您要是倒台了,不仅另外两条线修不成,汉川线恐怕。”
    杨秋讶然失笑,詹天佑最后这几句说的真直接,明显是不希望他重蹈满清覆辙,害怕自己倒台影响汉川铁路修建,但这种赤忱还是让人敬佩。
    但他也有自己的想法,总不能因为要打仗就停止国家建设,还有两年一场旷世大战就会在欧洲爆发,虽然这场战中自己注定要做个旁观者,但战场带来的商机却太可观了!为何要大兴土木,为何要鼓励工商,促进资源开发?都是为赚取丰厚的利润!平行世界里连毫无资源的日本都因为代加工和出口些可怜的棉纺制品大赚特赚,要是自己能拿下整个西南甚至整个南方,初步启动庞大的资源投入这场商业大战,别说三条铁路,再修三条也轻而易举。
    只是这些他还没法告诉别人,只能安慰道:“谢谢眷诚先生对杨某的抬爱,您只管放手去干!至于资金问题我在这里保证,十年内绝不会断铁路一分钱。我不仅不会断了资金,还准备组建两个半军事管制的兵团,购买专门的机器设备专责修建铁路和公路。”
    组建类似后世专门的铁道兵杨秋早就在谋划了,这次干脆也趁机提出来,这种专职的建设部队可以大大提高铁路建造效率。詹天佑见他一意孤行,还是很担忧:“巡使大人决心是好的,专职修建铁路的部队也很好,只是还有一事您想过没有?湖广地势平坦问题不大,但贵州和广西都是山高水深之地,烟瘴密布,技术难度非常大,眷诚一人恐怕力有不逮。”
    杨秋说道:“此事先生放心,我们并非没有经验丰富的铁路工,只是。”他说到这里,忽然看向了苗洛,微微一笑:“要看苗姑娘是不是愿意再帮忙了。”
    “我?”苗洛刚才还在为杨秋的决心两眼冒光,忽然听到他要自己帮忙,一下子愣住了,问道:“我能帮上什么忙?难道从美国请人来?”
    “苗姑娘兰心蕙质,我的确想从美国请人来。”杨秋解释起来。原来他看上了当初修建美国铁路的那些华工,那些人虽然读书不多,很多人甚至连名字都写不来,但在修铁路上的经验却比国内的铁路工丰富多了,美国铁路之所以能这么发达,有近半功劳都要记在他们头上!什么地形没遇上过?这些人可都是国家建设的宝贝。
    苗洛一颗芳心早已系在了杨秋身上,只要能帮得上他的忙,宁愿付出一切,所以立刻表示要发电报给爷爷,由致公堂出面请他们回来。詹天佑这才注意到两女,其实他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