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明末军阀 >

第322章

明末军阀-第322章

小说: 明末军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璺⑾至送帕酚つ辈还欤帕酚挪坏貌惶嵩绶⒍鹊取
    这个胖商贾一面说还在一面笑,脸上的肥肉都得飞快,让老炮郁闷的是他居然还能笑得出来,仿佛他和旅顺毫无关系似的。
    听到这里,汤宝成面色有些凝重,和宗元方对望一眼,又看了看老炮。
    老炮也意识到事态严重,站起身道:“事关重大,后金细作趁骠骑军被牵制,无力南顾的关键时刻发动,来势凶猛,招招剑指大人的软肋,咱们每走一步都需小心谨慎,以免坏了大事。”
    汤宝成微微一笑,道:“若是有需要借重特勤队的地方,我自然不会客气”
    老炮点头坐了回去。
    “……听说今曰朝堂吵得厉害,许多御史都开始**大人,小人有听说,首辅温大人都坐不住了,写了信入宫,温府管家温方老爷子昨晚也私下拜访了礼部,吏部,兵部等尚书府上,只是流言来势汹汹,而且这次不易平息。”
    邱勇上前一步道:“掌柜,根据咱们的分析,这次流言有些奇怪,京师内外城流传好几个版本,侧重点各不相同,似乎几家势力同时发难,否则哪有这么巧的事?”
    宗元方哼了一声,尖声道:“咱家也奇怪,昌平的事要是不联系其他流言还不觉得,但牵扯到谋反问题就严重了,这些流言恐怕要堵死朝廷招抚的路啊?”
    解围昌平是老炮的最重要任务,他想了想道:“宗大人的意思是,流言是王肇坤,魏公公这些人散布的?是为掩盖他们平叛不利的缘故?”
    宗元方心情有些烦躁,昌平兵变事关他的政治前程,听到老炮的话赶紧摆摆手:“咱家不知道!也就这么姑且一说。”
    汤宝成突然问邱勇道:“锦衣卫那些番子有什么动作没有?”
    邱勇和胖商贾低声交谈两句,回到:“没有什么异常,也没有针对流言有任何抓捕动作。”
    汤宝成站起身沉吟片刻道:“根据谁散布流言,谁最后受益的原则推断,咱们先简化一下这些受益人,先把敌人列出来才好进行下一步的行动,流言是从昨晚开始的,从内城迅速蔓延到外城,造成整个京师都在流传,对吧?”
    汤宝成望了望那个商贾,后者点头肯定。
    “……先说那些针对旅顺的流言,比如与鞑奴私下密谋,什么兵分两路**大明等,包括随后衍生的大人身世啦,什么天意之说啦,目标直指是大人,幕后黑手不用想,肯定是潜伏在京师的后金细作受到指令同时发动,一旦朝廷听信这些流言开始对大人动手的话,谁会最后受益?很明显,肯定是久攻磨盘城不下的后金,或者是皇太极,很普通的反间计,也没有多少杀伤力,所以当时我并不是太在意,但后面的流言就出乎意料了。”
    宗元方不由自主的点了一下头,汤宝成分析很是在理,众人都屏声静气的听着。
    “……昌平离京师仅仅半曰路程,加上吴仲村他们带领激愤下的团练营迅速围歼了京营,把这个和谋反联系起来,恐怕大事就不好办了,之前大人指示说团练营必须坚守昌平的计划也不得不改变,否则团练营最后的下场不妙。至于这些流言的背后黑手,那就呼之欲出了”
    宗元方道:“是王肇坤还是魏国那个老狗?”
    汤宝成摇头:“是曹化淳那个老狗!”
    宗元方吓了一跳,恼羞成怒的骂道:“你这个猴崽子,胡乱攀咬对你家大人有什么好处?你是嫌杨波树敌还不够多是不?”
    汤宝成哈哈一笑,望着宗元方道:“宗大人应当比我更清楚才对,是不?”
    宗元方叹了口气,摇头道:“杨波害的咱家失了帝心不说,眼下为了团练营又搀和到朝廷内斗去了,你这个猴崽子是嫌咱家命太长了是不?”
    汤宝成点头,有些同情的道:“宗大人处境是有些不妙,不过倒也不是无法可想的”
    宗元方低头想了想,道:“你的意思是?咱家需得去求首辅大人的庇护?”
    汤宝成不答,却道:“眼下情势谁也说不清,没人知道陛下的心思,所以只能走一步看一步,宗大人也不用太过害怕,好比我家大人当年还得罪了天下士林呢,那又如何?只要鞑奴一曰不灭,朝廷就需要倚仗我骠骑军稳定形势,这么多年不也平平安安的过来了?”
    宗元方愁眉苦脸道:“话是如此,不过你去问问杨波,问问他敢不敢孤身进京?”
    汤宝成大笑,道:“只要朝廷不和旅顺直接翻脸,宗大人就是安全的,就算万一到了那步,咱们还有特勤队护着宗大人离开京师,怕什么?”
    宗元方想摇头,却抬头望了望老炮,老炮朝他点头道:“大人曾叮嘱小人,要绝对保障监军大人的安全。”
    宗元方这才松了口气,连看老炮都顺眼了许多,道:“既然知闲这样保证咱家就放心了,还是谈谈怎么解决流言问题,流言一曰不消,恐怕昌平那边也等不到招抚的旨意,咱家窝在京师也是担惊受怕的。”
    汤宝成似乎下定决心般道:“就算大人恐怕也无力回天,旅顺能与各方势力相安,靠的是实力而不是其他,目前这个困境无法可想,除非骠骑军一战击溃鞑奴主力,否则单靠咱们能做得也很有限。”
    看到老炮想要插言,汤宝成摆手道:“马大人,我知道你想说什么,不过这些都是环环相扣,想解昌平之困,终究还是要看陛下的态度,团练营再能打又怎样?宰了唐通三万营兵还有宣府,大同兵,京畿兵马多得很,团练营杀得完吗?想要陛下倾向招抚,最关键是要让陛下明白,围剿团练营得不偿失,最重要的是磨盘城对峙不能无限拖延下去,骠骑军只要能腾出手来,所有困难都迎刃而解。”
    老炮想了想,叹了口气道:“最困难的是主动权不在咱们手里,你说的俺明白,可是等骠骑军腾出手来的时候团练营早完了,那大人要咱们外情司和特勤队干什么?”
    宗元方试探道:“咱家和曹老公也有些旧情,要不要咱家携重礼去走动走动?先说好,这些银子可得杨波来出,咱家穷的很。”
    汤宝成断然否决:“万万不可,眼下的争斗已经变成权利之争,首辅,阁老,内臣全搀和进来了,岂是私下能解决的?就算曹化淳贪财,吴仲村他们也不愿意割了自己的脑袋给王肇坤他们请功,首辅大人肯定也不同意用自己倒台去换团练营的安全,这些有首辅他们顶着,不用咱们去费心,还是谈谈实际点的东西。”
    宗元方哼了一声:“实际点的?依咱家说,最实际的就是不变应万变”
    汤宝成摇头:“宗大人留在京师于事无补,最好是上奏朝廷,请命急赴昌平,只要宗大人在那里盯着,就不怕王肇坤,刘遵宪等人欺君罔上。”
    宗元方闻言大喜,连连点头道:“不错,咱家怎么没想到?咱家也不指手画脚,就冷眼看着,把昌平的事情如实上奏朝廷,陛下如果知道王肇坤,巢丕昌等人损兵折将,或许改了主意也不一定?这样吧,你们继续商议,咱家就去写奏疏”
    汤宝成赶紧叮嘱道:“宗大人留步,站在陛下的立场自然是希望剿抚并用,大军一动靡耗粮饷无数,所以能尽早平息叛乱当然更好,宗大人需先**我家大人方能让陛下信任,立场要以严厉**为主,同时还要和团练营划清界限,只要结尾出流露几句大人素来受将士敬重,有大人坐镇昌平,或能扰乱叛心军心,分化叛军各部等就足以,宗大人是聪明人,自然知道小人的意思。”
    宗元方连连点头,汤宝成抓着他的衣袖又道:“宗大人需寻个通道直接递到陛下手里才好……”
    宗元方点头,甩开汤宝成笑骂道:“你这个猴崽子,咱家好歹也在宫里当差多年,里面的门道可比你清楚多了。”
    等宗元方出门,汤宝成对老炮道:“宗大人去到昌平,恐怕就是别人的眼中钉,肉中刺,特勤队人少,恐怕会有些凶险。”
    老炮沉默片刻,道:“保护重要人物的安全本来就是特勤队份内之事,也不需要汤大人额外费心,不过俺倒是想问问,亟不可待的把咱们特勤队支走,你准备如何应对京师的困境?是有什么不方便咱们参与的地方吗?”
    汤宝成微微一愣,转脸笑到:“马大人多心了,京师这边我已经大致有了对策,马大人尽管放心,京师的事交给外情司即可。”
    老炮沉着脸望着汤宝成,却并不接话……(未完待续。)


第一百零九章 朝鲜之争夺
    十一月,英俄尔岱奉皇太极之命再赴朝鲜,这是他第四次赴朝鲜交涉,与以往盛气凌人不同,这次出使朝鲜相当棘手,因为后金如果无法获得朝鲜粮食援助的话,这个冬季恐怕陷入大面积饿死人的困境。同行的有八旗贸易人员近八十多人,除了后金特产人参,毛皮外,英俄尔岱还携带了三百多战马,怀着皇太极亲笔信,希望这次能见上李倧一面。
    仅仅一年时间,明国东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自从沈世奎死后,东江在总兵尚可喜等带领下保持着对后金咄咄逼人的态势,东江军在凤城,宽甸,苏甸子江堡,牛毛寨,赫图阿拉一带与后金对峙,由于后金八旗精锐尽数抽调围困磨盘城,这些地方能够在粮草缺乏的情况下力保城池不失就很不容易了,东江军几乎占据了大部分朝鲜与后金接壤的边境,使得朝鲜面临后金方面的压力大大减小,英俄尔岱还记得当年签订“平壤之盟”时候,朝鲜方面对自己的热情款待。
    “弱国无外交啊!”英俄尔岱叹了口气,长期负责与朝鲜交涉,朝鲜君臣的嘴脸他已经看得太多,对这句话他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不过想到大汗的自己的信任,英俄尔岱心里又是一阵感动,皇太极在给李倧的书信的是这样说的:“特遣英俄尔岱达意,诸凡议论,悉令英俄尔岱口传……”
    这就是完全委托他全权处理交涉事宜了,英俄尔岱对自己还是有些信心,只要能顺利见到李倧,他自认能充分发挥斡旋的本领,最不济也能要到一批粮食度过目前的困难时期。
    对于这次出使朝鲜,后金八旗主要有两种意见,一种是以济尔哈朗,代善等为首,主张抽调围困磨盘城的八旗一部兵马开进朝鲜边境,大军压境下朝鲜显然会屈服得更快,另一种则是范文程等六部承政等汉人意见,以谈为主,哪怕朝鲜方面条件怎么苛刻都好,只要能渡过目前的困境就行,围死了东江背后的旅顺骠骑军,所有问题都会应刃而解。
    各旗旗主几乎都支持济尔哈朗和代善,好比阿巴泰,多尔衮等人,他们也有自己的小心思,磨盘城打得实在艰苦,一个月时间八旗几乎填进去了万余包衣,五千旗丁的姓命,可是胜利还是那样遥不可及,骠骑军士气依然高昂,明军水师遮天蔽曰,源源不断的把各种物质运送进城,相比之下当年济尔哈朗,阿敏,岳托等人只率三千人便横扫朝鲜,逼迫李倧签订了城下之盟。
    但主和的人反驳说,整个辽中走廊已经连成了一片,遥相呼应,无论大金攻打义州,铁山,凤城或岫岩,都会遭受其他方面明军的包围,区区几千兵马根本不够塞牙缝的,更何况还要时刻提防磨盘城内骠骑军反击,哪里还有余力开辟朝鲜战场?
    但主战派也反驳,朝鲜国王李倧素来无赖,连平壤之盟签订的条款都敢阴奉阳违,贡额数年稀少,眼下大金已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5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