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言情电子书 > 穿越之市井田园 >

第112章

穿越之市井田园-第112章

小说: 穿越之市井田园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奶奶!”萧朗的声音是前所未有的沉痛,目眦欲裂,黑亮的双目如同燃着烈焰一般灼灼逼人,紧握的拳头似是要急切地挥出去却又不知道打向何方。

早早轻轻地给老太太顺了顺气,柔声道:“老太太您就别跟少爷置气了,既然他喜欢唐姑娘,您大人大量不如成全他们吧。”

萧老太太看着萧朗,“早早哪一点不好?你如今也十六岁,早早虚二十,恰是知疼知热的年纪,早点生个孩子,到你二十岁上再成家也不晚。”

萧朗倔强地昂起头,“除了花花桃桃,我不会要别人的。”

萧老太太哼了一声,“别忘了你是萧家的子孙,只要你站在萧家的地面上,靠萧家养活就该服从长辈的安排。”

萧朗不服气道:“你们安排父亲安排姑姑安排哥哥,难道就一定好?不管您怎么安排,我都要和花花桃桃在一起。除了她,就算死我也不会要别人的。”

早早脸色苍白,泫然欲泣地看着他,良久垂首拭泪。

萧老太太双眼沉沉地盯着他,道:“唐家是有眼光,也有勾引人的资本,曹家也好,秦小姐也罢。薛家、周家、柳家再到我们萧家,他们倒是知道高低贵贱,有高的绝对不捞低的,他们怎的不找一个家里贫寒,吃穿都犯愁的人家?还不是贪图你的富贵?”

从前奶奶说花花桃桃无非是说她精明,说她对他不够好怕他吃亏,说她太活泛之类的,而且他求过之后奶奶也答应他们亲事的。没想到今儿竟然又变了。

她一会装病,一会出尔反尔,今儿又说这样伤人的话,自然是那次大发脾气的时候听了些什么过分的话。

他坚定道:“不管如何,我坚持我的。”

萧老太太不无讥讽道:“你坚持你的?好,我且看看你一无所有,她还肯不肯嫁你。如今柳公子重得父母眷顾,身份地位钱财比以往又自不同,你且看她是选一无所有的你,还是那个功成名就的柳公子!”

萧朗咬破了唇捏得手指咯咯作响,“奶奶有好几个儿子,好多孙子,自然不少我一个的,可我只有一个花花桃桃。我便真的一无所有,也要自己去挣养她的家业。”

萧老太太嗤了一声,轻蔑道:“就凭你?”

萧朗呼得站起来,朗朗道:“就凭我!如果奶奶您明事理,就且看着,我能不能自己去挣一一份家业来。您不要再装病来威胁我,更不要拿什么孝道伦理来压我,您说我二十岁成家也不晚,那么且给我四年时间。”

“哈哈,哈哈哈哈!”萧老太太捶着胸口笑得肆意轻狂,良久,她不屑道:“小山,你不过是仗着奶奶疼你。你别得寸进尺,好好地收了早早,你和唐妙的事情我也未必不能答应。”

萧朗退了两步,“我娘已经给我订了亲,我不容许反悔。”说着他倒退着往后走。

萧老太太厉声道:“你走,走了莫要后悔,吃不下那苦的时候可不要回来求我。”

早早慌忙跪在地上,抱着萧老太太的腿哀求道:“老太太您就不要责怪少爷了,他不过是一时鬼迷心窍。”

晚晚也急着让萧朗赔罪。

萧老太太看着萧朗越退越远,哼道:“把你能换钱的东西给我留下,把你那匹日行三百里的马也留下,我且看你如何去创一份家业出来!”

萧朗笑了笑,顿住脚步,扬了扬眉慢慢地摘下腰间的玉佩,却将那根五彩丝绦接下来咬在嘴里,又将身上的丝棉夏衫扯下来,踢掉了脚上的银丝履,笑得疏朗得意,“奶奶,这样行吗?”

萧老太太眯着眼睛看着眼前从小带到大的孙子,她几乎不了解他了,什么时候那个憨憨可爱的男孩儿长大了,这么英俊高大,一副臭脾气硬骨头,身上只穿着短衫衬裤,却有一种睥睨天地的气势。

她刚要开口说话,萧朗突然跪下,磕了三个头起身扬长而去,笑声朗朗,半日不绝。

早早早已哭得如梨花带雨,“老太太,这可怎么办?”

萧老太太怒极反笑,“让他去,让他去,他以为吃苦是那么容易的?”

少年傲骨

过了些日子终于下了场不大不小的雨,对麦子不怎么管用,可春地算是解了燃眉之急。转眼进了五月麦收时间。大家看着自己地里干瘪的麦穗,再看看唐妙家的,纷纷前去取经,知道是麦种的问题,便来预订今年换她家的麦子。

唐妙家的麦子比其他人家熟得早一点,姥娘家的几个舅舅还有二姑家便来帮忙割两天,有十来个正经劳力帮忙,没几天家里十几亩麦子便收回来堆在场里。日头毒辣辣的像火球悬在头上,留麦种的麦子便放在大石头上摔,把麦粒摔出来,因为磙子很可能会压伤麦尖导致不发芽,其他的便晒得干巴脆给骡子蒙了脸拉着磙子打场。

老三家的地眼瞅着比大哥家晚收了七八天,他和唐文汕几家合伙担水浇的地,麦子虽然不如去年,可也不会差得离谱。他们一边懊悔没要唐妙的麦种,一边跟人家吹嘘自己家的麦子也是好的,跟唐妙的一样,让人可以跟他们换。

谁知道春天一直干旱着,过了五月十二接连下起了大雨。一寸的麦子一尺水也不怕,可一尺的麦子一寸水就要命,如今恰是麦收时节,不少人家的麦子都倒伏在地里,淤泥一片。

老三家收了一半,唐文汕新买的那十五亩颗粒无收。

这一来村里有人青黄不接,家里无粮,虽然地租可以减免甚至全减,可地里没收成家里还要吃喝,一年的人情四事也要办,不得已有些人开始卖地,几分到两三亩的卖。

家里富足的几户人家便趁机压价,用平日一半的价格来买,很多人便找唐家。唐妙本来想着去外村买地,唐家堡确实不是什么好地方,有一些偏沙地,比较贫瘠,旱涝不保,南边姥娘那里都是黑土地肥沃得很,干了点就赶紧下雨,湿了点就出太阳,她想去那里买。

她又不忍心一些平日里交好的邻居被人压价,便让母亲按照比平日稍微低一点的价格买了,又和父母商量去姥娘家那里用稍微高一点的价格买了三十亩肥地,以后干活肯定要雇人的,反正和姥娘家近便,也有人帮忙看着。自己家附近总共买了二十亩,如今家里一共八十五亩地。她根据土地贫瘠情况盘算着是种棒子还是绿肥,今年秋天就需要找人帮忙干活。她跟家里商量了,他们也同意雇人,这个有唐文清和老唐头出面,很容易找到人,价格公道,找来的人干活勤快板正,不用人操心。

等她家收拾好麦子,留出自己家的麦种来,剩下的麦子便有人蜂拥来抢着换,甚至有人想高价全买她却不肯,而是换给村里那些素来交好的人家。因为数量有限,她均摊各家分几斗。去年跟曹管事说好的,也给他留出来,然后写了信送去周诺的铺子,让他们转告曹管事来拿麦种。

没过几天又收到大哥的信,说柳无暇在他那里,还有个好消息大嫂有了身孕,一家皆喜。萧朗一直呆在丰德县督促麦收不能过来,只定期打发流觞来看看她,给她捎点东西。有时候是他从地里找到的一串并蒂麦穗,也可能是只团扇大的蝴蝶,还有他用狗尾巴草编得小兔子等等。

忙完了麦收,还要种夏地,唐妙照例在贫瘠的地里种绿肥,今年夏天雨水充足,绿肥会生得好,翻了绿肥再种麦子来年会更好。

老曹家去年跟他们说好的今年盖南屋派工匠们来帮忙,自不食言的。盖房子的砖石瓦木材都由他们拉过来,唐家只管着给一天三顿吃喝就好。

二哥带了父亲雇来的三个人去老娘村里种了棒子,唐文清领着另外雇的五个人在家里种地。他寻思着既然雇了人就索性把地都种上,让家里的女人们轻松一下,只管着做做针线饭菜。雇了人之后他要求跟父亲和老四合伙,雇人的钱他自家出。老唐头知道这个儿子孝顺,跟他推让反而显得不实在,就答应了,这样荆秋娥也能轻省一点。

老三自从高氏借钱给妙妙大姨家不给他们,心里就不痛快,这些日子一直跟他们不怎么说话。唐文清因为王氏胡说八道,虽然不跟她一般见识,却也不睬她,连带着唐文汕家也不爱搭理。这次买地雇了人,那两家几次透出要合伙的架势,唐文清便说如果合伙大家一起出钱雇人,他们就不开腔了。

这天月朗星稀,星河灿灿,唐妙和二姐陪着秦泠月在西屋做小孩子的针线。如今怀孕了的缘故,秦泠月原本冷清的性子温柔和煦的许多,跟两个小姑也是有说有笑,家里来了人她也能说笑几句。她身子细,怀孕五个月也不怎么显,当日王氏还百般打听为什么给景椿办亲事那么急,及至成亲后秦泠月不爱见人,一个月后说有了身孕她又旁敲侧击问是不是早就怀上了,被杏儿一通抢白,她便灰溜溜地再也没问过。

三儿媳妇来找高氏串门,闲聊了半天,她直接说正事:“大婶子,他们让我来问问你,俺家那十几亩地,能不能便宜点卖给你们,俺公公说只要六十两就好。当时买地的时候,我们把家里的攒了这二三十年的钱都搭进去了,还借了不老少。大嫂二嫂还有俺娘家,家里的亲戚基本都借到了。”

高氏一直挺喜欢三儿媳妇的,干活认真老实不偷懒,主要人老实,在外面从不说老唐家的坏话,遇到婆婆胡说八道的时候还数落两句。

高氏很为难,现在对唐文汕老三这两家,她是够够的,一点不想再打交道。再说那地也不好,买来做什么?还不如去别的地方多花点买好地呢。

三儿媳妇叹气道:“大婶子你知道我和你没法撒谎,当初连麦子是四十五两银子,那地薄得很。不过现在能买地的也就是你们家了,旁人家不会要的。常永忠家嘴上说要要要,结果干打雷不下雨。俺公公说被人骗了,要去砸人家的锅,根本不管用。当初买的时候自愿的,文书还在那里呢。”

这时候杏儿和唐妙几个过来打招呼。唐妙笑道:“嫂子,那地卖给我们,我们是不会四十五两买的,至多十八两。那地下面都是砂土,上面一层黄土,不划算。其实你不如跟俺大爷说,西河崖那边挨着我们的六亩呢,我们给五十两。”唐家堡最好的两百亩地便在西河崖那里,今年夏天买的地里,就有十亩在那里。

三儿媳妇犹豫,“这个价格倒是好,不过我得回去跟公公他们说说。”然后便告辞。

她一走,唐妙笑道:“他们家借的钱现在人家都要债呢,不卖那块地是不行的。”说完了觉得自己有点幸灾乐祸,笑了笑,扭头见大家都如此,便道:“看来他们是要分家了。”

唐妙料得没错,等把棒子都种上,暂时清闲一点的时候,唐文汕家开始分家,请了老唐头和几个颇有威望的老人儿去当主事儿,还有三儿的两个老娘舅。

唐文清因为家里过两天要起屋,需要跟着工匠们便拒绝唐文汕的邀请。

南园主要为了住人,所以盖了一座四合院,大门依旧朝南开,为了方便在北屋开了两扇门进出。青砖墙白灰缝,挂着黛色板瓦,气派敞亮。北面正屋一明两暗,左右还有两梢间,东西厢为了通风隐秘,特意离墙丈许距离。园内空闲地方工匠们也顺便帮忙栽了月季石榴等植株,还帮忙搭了晾衣架子,以后也可以载葡萄或者紫藤。

唐妙知道二嫂喜欢幽静雅趣的院子,所以让母亲不要在南园种菜,到时候去县里买几棵竹子,栽两棵牡丹芍药狮子头菊花之类的。

起屋那天,唐文清请了本家几个要好的来喝酒。唐文汕也来了,这次没空手,拎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