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穿越电子书 > 农门妇 >

第94章

农门妇-第94章

小说: 农门妇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尤其,这位今儿连斗笠都没戴;给这么烤的日头晒一会儿;就是庄稼人都受不了;更何况,这位金贵的太子爷;琢磨着是不是叫人给他们送两顶斗笠过去;又觉不大妥当。
    正想着;就看见自己老爹过去了;见自己爹伸手拍着太子爷的肩膀,一副相淡甚欢的样儿;碧青眼睛都瞪的老大;琢磨她爹要是知道这位就是太子;会不会直接吓晕过去,去年杜子峰来,可都把她爹吓的不敢靠前呢。
    沈 四平已经习惯家里有生人帮着干活了;总是如此,有大郎营里同事;也有杜子峰那样的县太爷;还有那位崔九;有时,碧青的师傅也会来;所以,忽然又蹦出来两个 生脸儿的;也不觉得惊讶;见两人没戴斗笠;就主动过来:“今儿日头晒;你们没戴斗笠;晒长了可受不了;不如,跟我去地头的树荫里歇会儿;喝碗荷叶茶解解 热;咱家地少;这活儿不用着急;一会儿就能干完。”
    慕容湛也没想到,这都立了秋,冀州的日头还如此毒辣;。官场上欺上瞒下不算什 么新鲜事儿;为了升迁;地方上的官儿可是什么都干得出来;以前就有过这种事儿;而,此次干系到深州;还有番薯这种新物种的推广;若是让底下的官儿欺上瞒下 的糊弄过去;就不是一个官儿升迁的事儿;干系深州的数万灾民;甚至整个大齐,后果不堪设想。
    故此,慕容湛这次来冀州;一路微服;从京里出来慢慢走;进了冀州地界;连冀州城都没进;带着苏全直接奔着间河县王家村来了。
    王家村是第一个种番薯的村子;老百姓相对比较有经验;更何况,王大郎家就在王家村;慕容湛没见过王大郎;却见过碧青。
    碧青给了他很大冲击;以前他也曾见过那些村姑农妇;却没有一个跟碧青一样的;她让慕容湛觉得,原来女人可以如此聪慧。
    慕 容湛很清楚;她那天一见自己就猜到了自己的身份;不然,也不会那么匆匆的走了;慕容湛看得出来;她非常不想跟自己牵扯上干系;却能跟老九合着伙做买卖;而 老九的性子,自己相当清楚;之前可是京里有名儿的纨绔;来了一趟王家村;整个人都变了;甚至不大喜欢京城了;总想着往冀州府跑。
    慕容湛实在好奇王大郎家到底有什么吸引力;让他如此;所以,慕容湛没去冀州;也没进间河县县城;更没去如今已经传到他父皇耳朵里,大名鼎鼎的武陵源;而是来了王家村。
    一进王家村给慕容湛的感觉就极好,村里的人很是朴实;大概见自己跟苏全是生人;直接过来个汉子问:“是不是找人?”
    一听是找王大郎家;汉子更热情起来;满脸都是笑:“若是想去王大郎家,可得去武陵源了;他家上个月就搬过去了;这边儿的老房子也都推了;打算着过了秋翻盖呢。”
    慕 容湛一愣;倒是没想到搬家了;又听那汉子道:“不过;你们今儿来倒没扑空;正赶上大秋;大郎媳妇儿带着一家子,一早过来收地里的番薯了;这会儿都在地里 呢;就在那边儿;顺着这条道过去;地头有颗大槐树的就是;您二位过去就能看见;别看她家地少;可数着她家的收成多;得了,俺领着你们过去吧。”
    一 边儿在前头引路,一边儿跟慕容湛叨叨:“今年王青山家帮着大郎家拾掇了一年地;可是跟着占了大便宜;这收成跟大郎家一样呢;那两口子嘴巴都乐歪了;说起来 也怪;大郎媳妇儿才多大个人儿;就算打娘胎里就种地;也没俺们这些人熟啊,俺们可是祖祖辈辈地里头刨食儿;咋种出的庄稼就是不如人家呢;回头可得好好跟大 郎媳妇儿问问;光这番薯的收成,一亩地就能差一半;如今衙门里就在地头上直接收;差一半可不少钱呢。”
    慕容湛道:“问有用吗?这可是诀窍;要是你们都学会可就不算诀窍了。”
    那 村民呵呵笑道:“一瞧您就跟大郎家走的不近;如今可不是前两年;大郎家娶了这么个本事媳妇儿;哪还会受穷;大郎媳妇儿有本事;外头做着大买卖;哪还用指着 地里的收成啊;人家武陵源那宅子;俺前些日子帮着送了趟东西过去;可是见了;哎呦,那个宅子啊就在莲花山的山脚下;比城里最富的人家都体面;好几进的宅 子;不知有多少院子呢;看门的,扫地的,喂鸡喂鸭的;还有内院里头伺候的丫头;来来往往的十几个人呢;莫说我们间河县;就是冀州府;王家也是数着的人家; 大郎娘也不知哪辈子修来的福份;这往后还愁个啥啊;都是好日子了;人家种地可不是指望着收成;不过是个乐子罢了;您瞧见没;地头上那几个收拾茶水的小子丫 头,就是她家的下人;大郎媳妇儿发话,不让下地;就在地头上伺候茶水,不光伺候大郎一家;俺们这些乡亲渴了过去;也会递过来一碗;俺哪婆娘常说;要不怎么 就人大郎家富呢;一家子都是好心人;就没把种地的法子当成啥诀窍;谁问了都告诉;跟您说句心里话;大郎家这样人家;俺们心里盼着他家兴旺呢;他家兴旺了; 俺们一村的乡亲们都能跟着沾光。”
    慕容湛不禁有些出神儿;《论语季氏》里曾言: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 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就是说,想国家安定就要尽量让财富平均,穷人多了,就会起别的心思,秦有陈胜吴广揭竿而起,汉有黄巾军,西晋有流民李特……这些 都是因为老百姓穷的吃不上饭,才起了推翻朝廷之心,老百姓天生就对富人有成见,看见别人比自己日子过得好,大都不会舒坦,可为什么王家村的人不一样呢。
    慕容湛甚至感觉到,这汉子说的是实话,他真盼着王家过得更好,更兴旺,这样他们才能跟着沾光,何以会出现这种状况?
    沈碧青跟老九为了卖房,打造一个武陵源,慕容湛却很清楚,世外桃源并非有桃林就可以,在于人心,阡陌交通,鸡犬相闻,说来简单,想找到这样的一个地方何其难哉,可王家村却让自己有了这种感觉。
    不 过,看到地里刨番薯的碧青,慕容湛还是忍不住想笑,不是苏全提醒,自己根本就没认出来是她,头脸甚至手。都裹得严严实实,头上还扣着老大一顶斗笠,正在那 儿拔番薯藤,拔了放在一边儿,就开始刨土里的番薯,刨出来的番薯堆到一边儿,等堆的多了,旁边两个拔番薯的小子,就会把她堆起来的番薯运倒地头的筐里。
    地头上一字排开,放了一溜大筐,筐里的番薯满了,地头的小子,两人一个就会抬到一边儿摞起来,慕容湛不禁好奇的问:“为什么把这些番薯分两处放着,这边儿几筐晒着不是要晒坏了吗。”
    抬番薯的小子没说话,旁边一个机灵的小丫头答应了:“番薯哪会晒坏,我们姑娘说了,刚下来的番薯水气大不怎么甜,得晒了才好吃。”
    慕容湛更纳闷了,指了指那些番薯:“那怎么只有这些放到日头下晒着,那几筐却放在阴凉处。”
    冬月笑道:“一会儿间河县衙门里就来收番薯了,晒的时候长了,水少了,自然份量也会减一些,这边儿都是要交给官府衙门的,自然要放到阴凉处,那边儿几筐是跳出来最好的,预备着家里吃,当然越甜越好。”
    慕容湛愕然片刻,忍不住笑了。
    冬月眨眨眼,心里琢磨这两位是谁?一看就不是庄稼人,虽穿着粗布衣裳,可一见就是刚上身儿的,更何况,庄稼人哪有像他们这样问东问西的,想起九皇子前些日子跟姑娘说太子殿下要来冀州,冬月目光划过苏全那张白净的脸,顿时就明白了。
    本来还有些慌,可一见这位太子爷拿了地头的挠子下去刨番薯,再看姑娘根本当没这俩人,心才定下,就眼巴巴看着这位贵极天下的太子爷,蹲在地里刨山药,直到沈家老爷把他们拉过来,才忙招呼冬时给两位端荷叶茶。
    冬时是自己挑的丫头,原先叫招弟,姑娘给她改了叫冬时,家里的丫头大都改了名儿,原先的名儿不是招弟,盼弟,就是望男,有男,这种俗到不行的名字,家里父母盼着生儿子,举凡生了丫头的,都会取个这样的名儿,意在下一胎得子生男。
    碧青实在看不过去,就征询了她们的意思改了,自己跟前的,就顺着冬月往下排,以后再来也是如此,碧兰的两个丫头是她自己起的名儿,没用冬,取了夏,叫夏至,夏半,说以后再要来了丫头就叫夏晚。
    婆婆跟前的叫春麦,春花,娘亲院子里的叫秋枝,秋叶,外头的小子也都用了顺字,顺明,顺心,顺和,顺安,都是问了他们,自己乐意改才改的。
    碧青不会强人所难,原来的名儿再不好,也是人爹娘取的,倒是没想到都愿意改,这样也省事多了,自己实在记不住原先那些名儿,叫刘先生写了花名册,以后顺着点名字也方便的多。
    冬时是个挺机灵的丫头,手脚也勤快,跟冬月没几天就熟了,两人好的什么似的,最听冬月的话,让端茶就忙舀了三碗茶端了过去。
    沈四平接过就喝了半碗,这两年养的身子骨好多了,干活儿也不当回事儿,就是太热,让着慕容湛喝茶,苏全刚要接,慕容湛已经拿在手里喝了,不禁颇有些意外,还以为是寻常的井水,不想却有荷叶的清香,还有些甜丝丝的味儿,很是好喝。
    沈 四平笑道:“这是我那大丫头叫熬的荷叶茶,鲜荷叶撕碎了放在水里熬开,抓几把糖霜,晾凉了就成,简单呢,村子里的人要是不舍得放糖霜,就这么喝,最是解暑 败火,热的时候喝最好,还有麦子茶也好,村子里的人都学会了,家家户户都照着样儿熬,搁在之前肚子填不饱,谁家有空折腾这些啊,这两年年景好,地里的粮食 收的多了,日子就好过,今年更是眼望着好日子呢,地里这些番薯换了钱,家家都能过一个丰年,瞧乡亲们脸上的笑就知道,心里不定多欢喜呢。”
    慕容湛不由看了过去,果然,地里收番薯的乡亲们虽给日头晒的汗流浃背,辛苦非常,一个个脸上却都透着满足的笑,把一筐筐番薯搬到地头上,有的会摸摸,傻笑一会儿,有的会发捧着番薯发呆,一会儿却也忍不住傻笑了起来,这才是丰年呢。
    自 己也到过不少乡屯,可王家村这些乡民给他的触动最鲜明,那种真实无伪的满足,令慕容湛动容,他不禁想,若所有州府县的老百姓,都能跟王家村的村民一样,那 就是大齐的盛世了,可惜只能想想,王家村不过是一个村,再大些,间河县也不过一个县,便是冀州府也才一个州府,大齐有多少州府啊,更何况,还有赤地千里的 深州呢。
    想着,不禁有些叹了口气,忽听身边的沈四平道:“不知我们深州种不种的了番薯,要是番薯在我们深州能活,乡亲们就不用饿死了。”
    慕容湛一愣:“您是深州人?”
    沈四平点点头:“我沈家祖祖辈辈都是深州人,祖坟还在呢,背井离乡的来到冀州,实在是深州没法儿活人了,也是得了我那大丫头的继,姑爷人好心善,不嫌我们一家子累赘,亲自去接了过来,跟着亲家一处过活,不是姑爷,我们一家四口早饿死了。”
    慕 容湛倒没想沈碧青竟是深州人,忽想起那天碧青去东宫临走说的那句话,若想大批种番薯,不用挨个生苗,只需找块地儿先种上,等番薯藤长起来,剪了插在土里就 能活。如今想来,这句话莫非知道自己要在深州推种番薯,难道世上真有如此聪明的女子。看见匆匆赶来的杜子峰,慕容湛忽觉得,或许杜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