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穿越电子书 > 农门妇 >

第188章

农门妇-第188章

小说: 农门妇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东篱先生:“丫头,你自来不是个信命之人;这是怎么了?”
    碧青苦笑一声:“之前是不信命;如今想想,或许一切都是命中注定;兜兜转转怎么也避不开;既避无可避,也只有迎难而上了;结果如何;已经顾不上了;倒是先生,您带着燕子及早回京吧;也省的你们爷俩要受王家的牵连。”
    燕子忙道:“我不走;我要陪着娘。”
    碧 青摸了摸她的脸:“傻丫头;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娘是没路走了,才不得不如此;你能躲过去,娘心里很是安慰;娘教过你的;记得不,人活一世,命比什么都 重要;有命才有一切;命要是没了;就真的什么都没了;所以,但能有一条活路;也不要想着死;更何况,也不一定就是一死;你爹南征北战军功赫赫;皇上或许看 在你爹的份上;就饶了咱们一家也未可知。”
    燕子却不依,一头扎在她怀里:“娘亲说什么都没用;反正我不走;从雁门,燕子就认定娘了;我也是王家的人;是生是死,咱们一家都在一起;我不走;娘赶我;我也不走。”碧青心里酸涩难言,顺了顺燕子的鬓发:“丫头大了都不听娘的话了啊。”
    燕子闷声道:“别的都听;就这个不听;不听。”
    东篱先生:“老夫也不走;老夫就在武陵源;看哪个敢动老夫。”
    武陵先生点点头:“丫头,你先别忙着赶人;如今还没到最坏的时候呢;刘盛既然想要银子;就给他银子;能拖一时是一时;师傅说句大不敬的话;宫里传出些风声;若有什么变故;此事便有了转机。”
    碧青知道师傅说的是什么意思;可这种事儿谁又说得准呢;不管怎么样,目前唯一的应对之策只有拖了。
    武陵先生道:“此事当初瞒着大郎是不得已;如今到了这种地步;你还是得跟大郎言明才是;毕竟这是王家的大祸;他避无可避;早些知道,也好有个准备。”
    碧青点点头;也知道此事再也瞒不得了;当晚,碧青思量再三跟大郎说了此事;预料中的惊讶愤怒都没有;大郎只是颇为平静的点点头:“原来是凤林啊;俺还说怎么瞧着如此眼熟呢。”
    碧青一楞:“你何时见过常生?”
    大 郎道:“你忘了吗,当时是俺跟崔九送义和公主去北胡的;常生是雁门的大掌柜;虽他尽量躲着;却也照过一面;当时就觉着他分外面熟;崔九又出去见过他几次; 你这一提,才想起来可不是凤林吗。”伸手抓住碧青的手:“媳妇儿你这么看着俺干啥?俺是你男人;媳妇儿什么性子怎会不知;当初崔家满门抄斩;俺就料定,你 不会不管;凤林叫你一声师姑呢。”
    碧青道:“那这么多年,你怎么也不问我。”
    大郎摇摇头:“问啥;你是俺媳妇儿;你做的事都是对的;俺不信你信谁。”
    碧青靠进他怀里:“大郎,你信我;可现在我把咱们一家都送到了刀口上;这件事翻出来是灭九族的大罪;到时候,咱们一家子都的上断头台;你就真的一点儿不怨我吗?”
    大郎摇摇头:“二郎常说;要是没有你;他的命早就没了;王家也没了;根本等不到俺从南边回来;有了你,才有武陵源;才有王家;只要咱们一家人守在一起;上断头台也不怕;更何况,你这件事虽违了皇命;却并没有做错什么,难道眼睁睁看着凤林那孩子死吗。”
    碧 青有些哽咽:“我还是错了;当初不该把刘盛带回武陵源;我总相信人性本善;只要对他好;即便不图他的回报;至少他不会害你,可我错了;有的人生就一副狼心 狗肺;对他再好也没用;喂饱了也会掉过头咬你一口;大郎,其实我很怕;怕死;怕婆婆;二郎,爹娘;怕你们怨我;还有,咱们的儿子;他们还那么小……”
    大 郎紧紧抱着她,感觉小媳妇儿的身子在自己怀里不停瑟缩;心里一挖一挖的疼;外人眼里小媳妇儿总是那么厉害,那么强;那么聪明,仿佛这世上所有的难事对于她 都不算什么;小而单薄的身子扛起了多少家的生计;她那么善良;她不忍看见人挨饿受冻;她希望所有的人都能过上衣食丰足的好日子;正因为她的善良,才有了如 今武陵源的安详和乐。
    这样坚强的小媳妇儿;此时却在他怀里瑟瑟发抖;她害怕;不是怕她自己死;是怕家人会受牵累;怕武陵源的乡亲们;深州;铺子;一旦王家获罪;会牵连多少人数都不清;这或许才是小媳妇儿最怕的。
    大郎低头亲在碧青的发顶,在她耳边低声安慰:“媳妇儿别怕,别怕,没人会怨你的,相信我……”
    大郎的理解令碧青心里安定了一些,至少不像昨天那般慌乱,昨天她努力维持着镇定,其实心里已经慌了,如今心里总算有了些底。
    大雪过后,武陵源忙了起来,所有人都出来清雪,雪太大,太厚,若现在不清,等一融成水,地里就涝了,雪清出来倒进秋天新挖的几个大坑里,明年就可以种藕养鱼,省的还得等着下雨。
    武陵源通往官道的路,常六跟安大牛从前儿就带着民兵团,冒着大雪开始清了,就怕大雪堵住路,外头的信儿送不进来。
    桃林里头沈定山正指挥着给新嫁接的桃树裹上防寒的油布,这才入冬就这么大的雪,不知今年得多冷呢,那些年头多的桃树,能撑得住,新嫁接的可不成,要是冻死了,明年桃林的收成不知要少多少呢。
    虽说深州的桃林有上百倾之多,可深州地旱,就算如今引了渠水,老天不下雨也不成,从冀州武陵源挑了最好的桃枝送过去嫁接上,一样开花结果,可桃子就是没有武陵源结的大,结的好,故此,桃酱桃干的作坊如今都挪到了深州。
    冀州的桃子可是宝贝疙瘩,谁还舍得做桃干桃酱啊,送到京城一钱银子一个,送到北胡,那些草原上的贵族,一两一个都争着抢,以至于武陵源的桃子大多都运去了雁门。
    雁 门的皮货药材运到京城卸了车,装上红枣,核桃,黑木耳等一干北货从通州港装船,一路南下,直达番禹城,上岸运到百越,在百越装上岭南的海产,水果,香料, 大米,玉石,北上,到扬州的港口停靠,卸一半货物,再装上丝绸瓷器运回京城,从京城再分送各处,南北商道的通畅,使得王记的买卖更加红火。
    沈定山都算不出生意有多大,就知道,从北胡到大齐,从大齐到百越,都有他们的王记,只要有王记的铺子,就有武陵源的桃子,这两年产的桃子愈发供不应求,故此,去年才又买下周围两百多亩地,用来种桃树。两百多亩地把周围的两个村子也都阔了进来。
    一说起买地这事儿,沈定山都觉好笑,人家卖地的都恨不能卖上个好价钱,可武陵源一说要买地,周围几个村子因为争抢着要把地给武陵源,差点儿打破了头。
    老 百姓没有傻的,眼瞅着武陵源富裕,靠着武陵源的临山屯,也跟着过上了好日子,谁不眼热,如今跟过去那些年不一样了 ,过去是靠着地里的粮食糊口,就怕收成不好家里断了粮,自从平了南蛮,九皇子成了南蛮王,岭南一年三熟的大米,源源不断的运回来 ,别的地方不知道,可在冀州府,家家的粮食都堆满仓,粮食比白菜都便宜,指望着种地,饿是饿不死,可想过富裕的好日子绝对没戏。
    若是把家里的地卖给武陵源就不一样了,虽说成不了武陵源的人,可总会跟着沾光,王家的人性好,心善,跟着王家没的亏吃,自己家的儿子要是能进王家铺子当伙计,几个孙子就能上武陵源的学堂念书识字,学本事,有了本事,就有出息,有了出息,就能光宗耀祖。
    一 家人这么想还好,家家都这么想就是麻烦了,武陵源买地消息刚散出去,周围几个村子的里长就都跑了来,手里拿着村子里的地契,忙着往沈定山手里送:“沈管 事,俺们村的地好,都是良田,种桃树最合适。”旁边的不干了:“你快算了吧,你们村才有几亩好地,要说好地,还得说俺们村多……”你争我抢,最后裸起袖子 就要干架,白等沈定山把两个村的地都要了才罢。
    沈定山如今想起来都觉好笑,从五年前开始,过了秋收,各地铺子里不识字的管事都会轮流到武陵源的学堂上课,学算账,识字,基本的管理知识,以至于自己这么个大字不识的庄稼汉,如今也能看念书了。
    抱着小儿子背上一首简单的诗,享受着小儿子眼里的崇拜仰慕,那种感觉新奇非常,不过,自己还是背不下太长的,即便武陵源牌楼旁边儿巨石上镌刻的那首桃花源记,自己都背不全,却记得其中几句:“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之所以记得这几句,是他觉着这几句就像他们的武陵源,这是他们所有人的家,他跟所有的乡亲一样 ,希望这个家永远如此安详和乐,子子孙孙都能在这里生活,所以,必须用心经营。
    沈定山正想着,忽听路上有马车的声音,把手里的油布递给旁边人,出了桃林,待看见赶车的车夫,不禁皱了皱眉,自己错了,不是所有人都把武陵源当家,也有狼心狗肺的,就如刘盛。
    刘盛这几年虽没怎么来武陵源,可他的管家刘二却年年都来,即使远在山西,一年也会来一趟,来的时候两辆空车,走的时候装满满当当,除了武陵源的桃子,还有最好的皮货,岭南的香料,江南的丝绸,什么值钱要什么。
    沈定山就纳闷,他怎么张的开嘴,不是姑娘慈悲,他如今还在普惠寺要饭呢,他这个官儿说是自己谋的,不如说是拿着姑娘的银子买来的,武陵源的人没有待见他的,可姑娘交代了话,谁也不许对刘盛不敬。
    沈定山知道,姑娘是怕他们得罪了刘盛,被他报复,早知道是这么个混账狗东西,当初他在武陵源的时候,自己豁出去一棍子打死他,也省的现在没事儿就跑到武陵源来膈应姑娘,什么东西啊。
    不过,平常刘二都赶秋天桃子熟的时候来,这怎么又来了,莫非嫌上回拿的少,又来打秋风,忙叫了个小子去王家给定富送信儿,这刘二可是个夜猫子,来了准没好事儿。
    定 山不知道,这会儿刘盛正在车里美呢,虽说赶上大雪在道上耽搁了几天,也没拦着他的好心情,这人该着发财的时候,谁都挡不住,自己这些年一路高升,如今当上 了山西巡抚,可他心里仍不满意,山西可是个穷地儿,没什么油水可捞,不是靠着王家撑着,自己这个巡抚还真不好当。
    王家如今的买卖越做越大,家里的银子八辈子都使不完,没事儿给那些穷老百姓使唤,还不如给自己呢。
    刘二道:“老爷,您不是说给咱们公子提亲吗,怎跑这武陵源来了?”
    刘盛道:“正是要给你家公子提亲才来这武陵源。”
    刘二眼珠子转了转:“莫非老爷看上了王家的小姐?”
    刘二每年都会来武陵源,刘盛不来,他也得来,一开始还有些难张嘴,后来直接拿着老爷写的单子,到武陵源找沈定富就拉东西。
    其实刘二心里也纳闷,老爷跟武陵源的王家到底啥关系啊,说关系好吧,每次自己来,没一个给好脸儿的,说关系不好吧,那么多好东西要就给。
    想着,不禁道:“老爷,您跟将军府沾亲啊。”
    这 一句话正说到刘盛最不愿提的事儿,刘盛脸一沉,这是他这一辈子都不想再提的耻辱,自己一个堂堂的巡抚,竟然在武陵源的当过类似仆役的教书先生,而且,在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