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穿越电子书 > 农门妇 >

第139章

农门妇-第139章

小说: 农门妇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崔九心里也纳闷;一路疾奔转过天傍晚进了王家村;大郎家在王家村的新院子,他还没来过呢;记忆中还是过去在这儿住着的时候;那几间土坯房。
    说起来也怪;如今武陵源的宅子舒服体面;可崔九就是忘不了王大郎家的老宅儿;还有,在这儿挑猪粪掏茅厕的事儿;如今想来不禁不觉得恶心;反而有些怀念。想着,急忙摇头;自己想什么呢;让那丫头知道,不定得笑死了。
    刚进院;迎面飞过来一支白羽箭;不是崔九躲得快;这一箭就射他脑门子上了;崔九吓了一身汗;这是要爷的命啊;怒气冲冲的看过去。
    碧青也吓了一跳;手里攥着弓;站在当院抱歉的看着崔九:“那个,对不住啊;失了准头;好在没射中你。”
    崔九满腔怒意顿时消下去一半:“爷是怎么得罪你了;你下这样的黑手。”
    碧青:“真没想着射你;你看靶子在那边儿呢;我也不知怎么回事;这一箭射出去就飞门哪儿去了。”
    崔 九愕然看着墙上偌大的靶子;上头一个箭影儿都没有;再看其他地方;横七竖八散着十好几只箭;偌大的场院里;除了她旁边的大郎,连个人影儿都见不着儿;都躲 在屋里往外扒头呢;就连贺鲁两兄弟;都在堂屋站着;手里的刀横在身前;一幅严阵以待的样儿,冬月跟冬时两个丫头倒是站在门外;一人手里举着把扫帚挡在前 头;生怕姑娘的箭不长眼飞到后头来;以姑娘前头射箭的踪迹来看;不无可能。
    崔九没好气的道:“你眼睛是斜的不成;靶子在墙哪儿呢;你的箭怎么射的满处都是。”
    这可是人身攻击了;碧青不乐意了:“你眼睛才斜呢;我就是对着靶子射的;至于箭为什么非到别处;我哪儿知道啊。”
    大郎却很是高兴;难得小媳妇儿能笨上一回;他觉着尤其可爱;瞪了崔九一眼;哄孩子一样摸摸小媳妇儿的脑袋:“媳妇儿咱不生气;今儿晚了;明儿俺接着陪你练;早晚能射靶子上。”
    屋里的人听了,顿时一片哀嚎;小海见那张弓到了姐夫手里,才从屋里走出来:“姐;您就别折腾我们了;您不是总说术业有专攻吗;您别的地方都那么聪明;不会射箭就不会吧;练什么啊。”
    陆超跟燕子齐齐点头;冬月冬时也是心有戚戚焉;姑娘射箭实在太可怕了。
    碧青看向大郎:“我射的很烂吗?”
    大郎咧开嘴笑了:“不烂;我媳妇儿射的好着呢。”众人忍不住翻白眼。崔九也愕然看着大郎;这睁眼说瞎话的功夫;大郎简直练的炉火纯青啊。
    贺鲁兄弟一听说明儿碧青还练习射箭;脸色都不对了,立马告辞;说还有些未了的公务需料理;得及早回京;饭都顾不上吃;上马跑了。
    碧青松了口气;贺鲁兄弟可不是大齐的官儿;说是代州大都督;却仍是北胡的大王和王弟;大郎这个定远将军虽解甲归田;还是需避避嫌才是。
    皇上允了大郎卸甲,却仍把定远将军的帽子扣在他头上;就是为了扶植军中的新生势力;赫连家完了,自然得有顶上去的。
    赵勇受了赫连家牵连;大郎跟先锋军的将士联名求情;命是保住了;却再不能带兵;皇上对赫连一族的厌憎更甚于崔家;跟赫连一族有干系的,没一个有好下场的;如今赵勇能携着家小回乡;也算全身而退了。
    自古皇上最忌惮的,一是兵权,二是外戚;所以,即便如今大郎不在朝堂,也需避嫌才成;贺鲁这个北胡大王在自己家待的日子长了;可不妙;便皇上不多想;还有下头的大臣呢。
    大郎年少显贵;必会招人嫉恨;那些人明面儿上不说;暗里不定怎么咬牙切齿的找大郎的小辫子呢;所以更需小心谨慎。
    有时想想,碧青真觉累得慌;还不如就种地呢;虽贫苦些,却过得自在;不用这样天天动心眼子防着谁。
    而且,看起来南蛮也不消停;又要生乱;想起这些,把弯刀拿出来问崔九:“这把刀你是怎么得来的?从哪儿得来的?你可知道它的来历吗?”
    崔九一愣:“我干儿子的见面礼;怎么在你这儿?”
    碧青难得严肃的道:“此事干系重大;你最好赶紧说;免得出大事。”
    崔九见她脸色,也有些吓住:“就是荣昌斋;我去的时候,见柜台上放着这把刀;我一眼就相中了。”
    碧青道:“既是荣昌斋的镇店之宝,怎会放在柜台上;当时还有什么人,你可记得吗?”
    崔九想了想:“是有两个主顾;瞧着不大像咱们大齐的人;一脸的连鬓胡子;浑身有股子难闻的汗臭;直冲鼻子。”
    碧青:“你什么时候去的荣昌斋?”
    崔九仔细想了想:“刚过了年吧;一听说我干儿子落生;我这个当干爹的哪能不准备见面礼啊。”
    碧青点点头:“年后天还冷着;那两个人身上却有汗臭;常听人说,蛮人有很重的体味;那两人会不会是南蛮来的?”
    崔九脸色也有些凝重:“你不说爷还没想到;可不吗;那两人十有八九是蛮人;蛮人来京城做什么?为什么会去荣昌斋?”
    碧青把刀给他:“这把刀是西域宝刀,却是孟氏王族的随身之物;贺鲁一眼就认出来了;想必那两个蛮人,拿着这把刀当信物去荣昌斋办什么要紧事;不想,正好让你碰上;你非要这把刀;掌柜的怕事情暴露;这才把刀给了你。”
    崔九忙道:“照你这么说;荣昌斋是南蛮人在京里的探子; 荣昌斋是百年老字号;怎会跟南蛮搭上干系?”
    碧青:“南蛮早有图谋中原之心;怎会不养探子;百年老字号;有什么新鲜;布置这条暗线竟达百年之久;正说明蛮人狼子野心。”
    崔九蹭的站起来:“此事事关重大;我须速速告之太子哥;早作防备才是。”说着把那把刀收了起来。
    碧青怀里的小家伙不干了;立马啊啊的叫着要自己的刀;崔九摸了摸小家伙的脑袋:“干爹回头给你寻一把更好的。”小家伙仿佛听懂了一般;点了点小脑袋。
    碧青道:“快走吧;蘑菇什么;这是大事;不能耽搁。”
    崔九这才走了;崔九一走;小家伙才后知后觉的发现自己的刀没了;咧开嘴哇一声哭了起来;碧青好笑的看着儿子;点了点他的头:“你这个傻劲儿真随实了你爹;人都走了你哭死有什么用?”
    大郎抱过儿子;放到炕上;又拿出一把刀来放在儿子怀里;小家伙顿时眉开眼笑;碧青道:“这是贺鲁的刀;怎么在你这儿?他赠与你的吗?”
    大郎摇摇头:“弯刀是胡人的宝贝;哪肯送啊;是俺赢的。”
    碧青想起早上两人比试射箭;跟自己可不一样;红线拴着铜钱吊在树上;箭头穿过铜钱方算赢;自己没去看;原来两人打赌了;赌注就是这把弯刀。
    碧青侧头看着他,小声道:“我还说你不待见儿子呢?”
    大郎眉头一竖:“俺亲生的儿子;咋不待见;就是这小子总搅合他老爹的好事;有些欠揍。”
    碧青笑道:“欠揍不欠揍的是小事;儿子的名儿你可想好了?这一晃可都快一岁了;大名儿还没有呢;你这个爹倒是怎么当的?”
    大郎立马苦着脸:“媳妇儿你就别为难俺了;俺肚子那点儿墨水,都是你硬灌进来的;哪会起名啊。”
    碧青笑了起来:“我们大将军谦虚了;大破胡军威震雁门;哪能连儿子的名儿都起不出来呢。”
    大郎见小媳妇儿抿着小嘴,笑的勾人;忍不住心里一荡;见儿子在炕上玩的正好;凑上去啪嗒亲了小媳妇儿一口。
    不想正给儿子看见;小家伙立马不干了;刀都不稀罕了;张着手让碧青抱;嘴里啊啊啊的大叫;碧青只能抱起他。
    给碧青抱在怀里;小家伙还警惕的瞪着大郎;大郎没好气的道:“你这小子倒是俺儿子;还是俺的仇家啊;这生来就是坏你爹好事的啊。”
    碧青忍不住笑了起来;只不过想想南蛮;又有些忧心;天下太平,皇上自然准许大郎解甲归田;若是再起战端,尤其是南蛮;大郎恐会再披战甲。
    北胡的事把碧青吓怕了;上了战场;命就不是自己了;她真怕大郎一去不返;可大郎是大齐男儿;又是定远将军;曾随军在南边打了五年仗;若不打仗还罢;若打南蛮;大郎必是主帅;想到此,不禁暗暗叹了口气;什么时候天下能真正太平就好了。
    只 可惜只是个美好的愿望;荣昌斋之事碧青觉得不简单;肯定有阴谋;蛮人阴险;如果说北胡的贺鲁还算个君子的话;南蛮孟氏就是不折不扣的小人。明着打不赢;暗 里使坏;从南蛮去贺鲁账下献的毒计就知道;南蛮毫不会吝惜百姓性命;哪怕弄得天下大乱民不聊生;只要能达到目的;也绝对使的出来。
    不对,毒计,瘟疫,莫非南蛮人没指望上贺鲁,自己动手了,想到此不禁出了一身冷汗,忙把儿子塞给大郎,自己去找师傅,若真如此,可是大祸……


☆、第85章 
    八月十五月上中天;京城家家户户都在吃月饼庆团圆的时候;荣昌斋却被骁骑营的禁卫军围了个水泄不通;突突燃烧的火把,将夜空照的如白昼一般。
    崔九看了眼荣昌斋古香古色的大门,哼了一声:“把大门砸了。”几个兵士上去;抡起重锤,一锤就把大门砸了个窟窿。
    里头扒着头正往外望的伙计;腿儿都软了;跪在地上;一个劲儿的磕头;谁想这好端端的,官兵就来了呢。
    荣昌斋的掌柜姓吴叫吴潜;崔九常来荣昌斋淘换东西;故此算熟识;忙颠颠的跑了来,堆起满脸笑:“哎呦,这不是九爷吗;哪阵香风儿把您吹来了;快请里头坐。”踹了身边的伙计一脚:“还不给九爷奉茶。”
    崔九一抬手:“免了吧,你的茶爷可不敢吃,吴潜你这老家伙藏得够深啊;你这荣昌斋,爷少说也来百十来趟了吧;就没瞧出来你老家伙是南蛮的奸细。”
    吴潜果然老奸巨猾,听了崔九的话慌都没慌;连声道:“这可冤枉;小的往上倒八辈子都跟南蛮贴不上边儿啊;这他娘是谁;恨小的不死;把这样杀头掉脑袋的屎盆子,往小的头上扣,真是缺大德了。”
    崔九:“是不是扣屎盆子,你自己心里清楚。”说着从腰里拔出那把弯刀抵在吴潜脖子底下:“老吴头;这把弯刀你还记得吧。”
    吴潜目光闪了闪;故作镇静的道:“这是爷从我们荣昌斋拿走的镇店之宝;小的怎会不记得。”
    崔九:“记得就好;今儿晚上爷闲的没事儿;就听老吴头给爷讲讲你这镇店之宝的来历吧;是西域的还是南蛮的?怎么也不会我大齐的吧。”
    吴潜脸色有些变:“九爷说笑呢;这是西域宝刀;祖上无意中得在手里;才成了我荣昌斋的镇店之宝;跟南蛮有甚干系?”
    崔九:“好个没干系。”伸腿一脚把他揣在地上:“把这老家伙绑了;给爷里外上下的仔细搜;我倒是看看;这荣昌斋里究竟藏着什么见不得人的东西。”
    吴潜被五花大绑的跪在地上;嘴里还道:“我吴家是正经商人;就算九爷是皇子;无凭无据也不能诬陷;小的冤枉;小的要上金殿告御状……”
    崔 九倒乐了;旺儿从里头搬了把椅子;放在院里,崔九坐下看着他:“老吴头,你这冤枉喊的不心虚吗;那天爷撞上的那两个汉子是不是南蛮人?倒差点儿让你这老家 伙混过去;你当爷不知道呢;这把刀是南蛮孟氏王族的随身之物;既是南蛮王族的随身之物;又怎会是你荣昌斋的镇店之宝;老吴头,爷跟你打个商量;你今儿老实 交代了;爷给你个全尸;不然,爷把你这老家伙剁成肉馅儿喂狗。”
    吴潜:“仅凭一把弯刀;九爷就想治小老儿的罪,未免有些牵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