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穿越电子书 > 农门妇 >

第103章

农门妇-第103章

小说: 农门妇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两人一来一去,逗得众人哄一声大笑了起来,几个人还要往屋里闯,小五忙道:“几位哥哥,外头开席了,菜都上桌了,这头一圈的酒,可是柳泉居的三十年沉,您几位要是再不去,一会儿可就给别的客人喝光了,再往后,可就是平常的十年沉了,远没有这三十年陈酒香。”
    骁骑营的兵没有不馋酒的,小五一句话忙不迭的跑出去了,屋里这才安静下来。
    喜娘道了喜退下去了,冬月也给江婆婆拖走了,外屋的门一关,就剩下小两口,碧青抬头见大郎还咧着嘴冲自己傻乐,不禁白了他一眼:“还傻乐什么?快帮我把头上这顶凤冠弄下来,可压死我了。”
    大郎忙去弄碧青头上的凤冠,笨手笨脚的弄了半天才弄下来,碧青的头发都让他弄的乱七八糟,大郎跟干了什么错事儿似的,忙道:“媳妇儿,俺帮你梳梳。”说着跑去找了梳子过来,给碧青梳头。
    这一梳疼的碧青眼泪都快下来了,抢过梳子,没好气的道:“等你梳完头发,估摸我也成秃子了。”自己慢慢梳通了,抬头见蛮牛仍直愣愣盯着自己傻乐,憨傻憨傻的,碧青仍不住笑了一声:“你这么看着我做啥,莫非不认识了?”
    这样规矩的大郎,碧青还有些不习惯了,正想着,忽蛮牛冲了过来,碧青还没回过神儿呢,身上的衣裳就没了,整个人成了一只白羊,然后蛮牛就开始啃了……这回儿可是来真的了……
    那一刻来的时候,碧青险些疼晕过去,疼的她推大郎,让他滚,大郎哪舍得啊,更何况,这当口,让他滚也滚不了,只能一咬牙,当没听见小媳妇儿话儿,蛮横的冲撞起来……
    等到碧青觉得苦尽甘来的时候,蛮牛已经折腾了三回,刚开荤的蛮牛精力旺盛的可怕,等蛮牛心满意足了,碧青也快散架了,不过,感觉还好,毕竟苦尽甘来了。
    身心满足的蛮牛异常兴奋,抱着碧青一会儿亲亲脸,一会儿亲亲额头,一会儿拿着碧青的小手亲一口,当碧青是个洋娃娃似的稀罕不够,一边儿亲一边还问:“媳妇儿,你哪儿还疼不疼?”
    碧青白了他一眼:“你说呢?”
    感觉肚子饿的难受,捏了大郎一下:“给我弄碗面去,快点儿,我快饿死了……”


☆、第67章 
  大郎哎呦叫了一声:“你干啥拧俺;俺说的是实话;你是俺媳妇儿;俺娘都给俺娶回家了;难看点儿,俺也只能认了。”
    说着忽然嘿嘿一笑:“不过,媳妇儿;你后来就好看了;越长越好看,尤其现在更好看。”说着被子下的大手开始不老实,碧青掐他也没用;饱暖思淫,欲;吃饱喝足的大郎,顷刻就变成了狼……
    纵,欲的结果很惨烈,转过天碧青站着都费劲,别说走道了;好在婆婆好;估摸也了解自己儿子;知道大郎饿了这些年;一开荤不定怎么折腾呢;一早就让春麦过来说:“天冷;又下了雪;就别起来折腾了;多睡会儿;一家子没那么多事儿。”
    碧青是想起来的;奈何身子不给力;只能瞪着大郎,让他给自己去提热水注到旁边的浴盆里;泡了个热水澡方觉得好了些;也差不多晌午了;再不出去可真见不得人了。
    跟大郎换好衣裳;去婆婆院里请安;何氏笑眯眯的打量碧青一遭,特意在她肚子上停了停;心里琢摸着,明年没准自己就能抱孙子了。
    碧青给婆婆看的颇有些不好意思;难得扭捏起来;一边儿的碧兰看着姐姐的样儿,捂着嘴偷笑;王家本来就是庄户人家;一家子从穷里头过起来的;虽说如今富裕了;也没那么多规矩。
    今儿这屋里的人来了个全和;碧青的爹娘;武陵先生;连二郎;碧兰小海都在;甚至陆超跟崔凤林也在。
    晌午就在这儿吃的;大桌子上摆了满满一桌子菜;大家围在一起吃饭;感觉异常亲近;这是碧青一直以来的愿望;想一家人围在一张桌子上,不分老少;不分大小;亲亲热热的坐在一起吃饭;这样才是一家子呢。
    当然,碧青选择性忽略崔凤林;不过,这小子不吃饭发什么呆啊?大概见他不夹菜;碧青爹给他夹了一块红烧鱼放到他碗里道:“吃鱼;这鱼是咱家自己养的;特意凿开冰窟窿捉上来的;鲜着呢。”
    碧青皱了皱眉;老爹虽是好意;可崔凤林这么个世族公子;不见得喜欢别人给他夹菜;可碧青这次猜错了;崔凤林没嫌弃老爹;直接拿起筷子吃了起来,碧青颇有些意外,不过这么大的男孩子正是古怪的时候,管他呢。
    难得今年骁骑营有个年假;惦记着家里的老婆孩子;大家伙儿喝完喜酒;纷纷告辞回家;毕竟今儿都二十九了;紧着些;赶回家正好过年。
    碧青叫大郎亲自送了出去;大管家沈定富把一早预备好的土仪,叫人拿了出来,每人一份;笑眯眯的道:“几位军爷别嫌弃;不是什么值钱东西;就是家里做的吃食;有灰包蛋;有酱肉;有自己灌的肉肠;还有一葫芦酒;下雪了,路上冷;喝口酒也能驱驱寒气。”
    说着把顺明端的托盘拿在手里道:“还有一样;是请普惠寺净远大师亲自开光的平安符;是我们姑娘前些日子亲自去普惠寺求的;军爷们拿着,保个平安吧。”
    吃 食平常;这平安符却着实难得;常六跟安大牛本来商量着要去普惠寺拜佛;可一到冀州就听说;普惠寺有大佛事;净远大师忙着讲经说法;自己请平安符这点儿小 事,麻烦人家得道高僧,实在不合适;两人也只能遗憾作罢;准备早点儿回家跟老婆孩子过个团圆年;不想,大郎媳妇儿帮他们把平安符求来了。
    北胡眼看就要打仗;平安符正是这些当兵心里最想要的东西;这周到劲儿;让人不得不感动;一个个诚心谢了大郎;告辞离去。
    赵勇待着两个随从回京了;上了车就把平安符挂在脖子上;普惠寺的香火可灵验;这平安符弄不好就能保自己一命。
    崔凤林也走了;过年是崔家的大事;得祭祖;崔凤林这个嫡长孙不再可不成;崔凤林依依不舍的走了;马车出了武陵源;崔凤林还忍不住撩开窗帘探出头去;看着武陵源的牌楼渐渐模糊;直到完全隐没在大雪中;才坐回来。
    心里想着;自己要是也能有这样一个家就好了;崔凤林长这么大,从没羡慕过什么人;可现在他越来越羡慕二郎。
    一想到,当初自己还觉得二郎是个没见过世面的庄稼汉子;就汗颜;二郎是个庄稼汉子;二郎家也是庄户人家;可这样的庄户人家;连自己都向往;因为这才是家。
    一家人能亲亲热热的坐在一个桌子上吃饭;在崔家根本不可能;崔家的规矩大;即使亲如母子 ,父子;也不会像二郎家一样;坐在一个桌子上吃饭。
    大齐的世族里,数着崔家最为显赫;可地位越显赫;亲情越疏淡;父亲见了自己,只会问学业;母亲也只会叨念自己提防着家里的几个兄弟等等。
    跟二郎相交之前;自己都是这么过来的;他觉得兄弟就是该提防的;可二郎家却完全不一样;不止兄弟;二郎家所有人都是那么的亲热而温暖;让他忍不住想留下来。
    他也想过这种日子;他不想背负祖父跟爹不停告诫自己的家族重任;他真希望自己是二郎;有这样的母亲;这样的兄嫂;这样的家;可惜不可能;自己姓崔;自己是崔凤林;是崔家的子孙;继承家族;让崔家一族永远兴旺下去;是身为崔家嫡长孙,不可推卸的责任。
    进京回府,刚踏进府门,老管家崔和就迎上来道:“老太爷吩咐少爷回来直接去梅坞,今儿花园的梅花开了,老太爷跟几位老爷正在梅邬赏梅呢。”
    崔凤林点点头,先去自己屋里换了衣裳,才去花园,梅坞是因四周种的梅花得名,隐在梅林中的精舍,四周镶了整块的琉璃,坐与其中赏梅吃酒,最是风雅。
    祖父几乎年年都会召集崔家族里的几位主事叔伯来此,说是赏梅,其实就是商量家族大事,崔凤林进去的时候,先给祖父问安,然后是父亲诸位叔伯。
    崔家老太爷看了他一眼:“贺礼送到了?”
    崔凤林恭敬的道:“送到了。”
    老太爷点点头:“虽不知先生怎收了这样一个乡下丫头当弟子,可咱们崔家也不能缺了礼数,上回那丫头来京,老夫还说,她怎么也得过来,不想,她就在先生的私宅里住了些日子,就回去了。”
    见崔凤林低着头,老太爷问了句:“依你看,这丫头如何?”
    崔凤林下意识不想跟祖父提二郎家的事儿,开口道:“孙儿只去了一天,未见着师姑,送了贺礼就回来了。”
    老太爷叹了口气:“先生年纪真是大了,这两年的做出来的事儿,越发有些古怪,大齐多少惊才绝艳的才子想拜在先生门下,却不可得,不知这丫头怎就入了先生的眼。”
    崔凤林的父亲崔庆长站出来道:“或许先生是思女之心作祟。”
    崔老太爷点点头:“我也是这么想,先生乃当世大儒,学通古今,可就是这点儿事儿看不开,得了,既然先生收了弟子,咱们崔家不失礼数,就当全了先生的体面了,庆文你在兵部任职,可知皇上何时对北胡用兵?”
    崔庆文道:“正在筹备军粮,绘制行军路线,集结府兵的圣旨已经拟好,年后就会发到各州府县,估计开春大军就能开拔。”
    崔老爷道:“赫连起病卧在床,你们几个说说,这北征军的统帅还有谁可以胜任?”
    说 着看向自己的长子,崔庆长道:“ 赫连家世代将门,赫连起虽病卧在床,赫连家仍不缺可用之人,赫连起不行,还有他儿子赫连威呢,赫连威如今任骁骑营统领,副统领赵勇更是赫连起一手提拔上来 的,这次朝廷北征估计少不了这两个人,不过,赵勇出身低微,有勇无谋,不足为虑,赫连威却自幼随赫连起征战沙场,十有八九是他,此人性格耿直作风严厉,恐 不会买我崔家的账,庆元,庆平虽进了骁骑营,想进北征军恐不易。”
    忽想起什么,看向崔凤林:“倒是忘了,王大郎是不是也在骁骑营?”
    崔凤林目光闪了闪:“ 凤林不知。”
    崔庆长看向庆元庆平:“七弟八弟,你们在骁骑营的日子也不短了,观王大郎此人如何?”
    两人对看了一眼:“王大郎就是个平常的庄稼汉子,没瞧出有什么特别之处。”两人生怕去战场送死,低声道:“那个,老太爷,北胡人可都是杀人不眨眼的魔头,咱们哪是对手啊,依着我说,不如议和,真要打起来,哪有咱大齐的好儿。”
    崔老太爷道:“能议和,咱崔家还愁什么,南征大军得胜回朝以后,在朝堂上,赫连家跟我崔家几乎已经平起平坐,若此次赫连威再平了北胡之乱,我崔家了就不够看了。”
    崔凤林一愣,忙道:“祖父叫七叔八叔进北征军,莫非是想,是想……”说着实在有些说不出口。
    崔老太爷道:“即便祖父再糊涂,也知道什么是大义,你刚从冀州回来,想必累了,先回屋歇息吧。”崔凤林只得退了出去。
    崔老太爷看向儿子:“凤林是个出息孩子,可这心性还是欠缺磨练啊。”
    崔 庆长忙道:“儿子会好好教导凤林,说起来,先生这位关门弟子却是一把揽财的好手,武陵源的桃子,如今可是有价无市,武陵源的房子更是卖出了天价,还有普惠 寺,她还在冀州府开了铺子,短短几年,王家就成了冀州数得着的富户,父亲,这丫头手里的买卖,可比咱们崔家的强太多了,您看是不是……”
    崔 老爷子摇摇头:“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