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大汉帝国风云录 >

第1345章

大汉帝国风云录-第1345章

小说: 大汉帝国风云录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长安提供给陇南战场的粮草军械并不多,司马懿为此连番向朝廷告急,恳请朝廷调拨粮草。

徐荣和李玮、田畴商量后,书告司马懿,请他暂时休战,不要打了。以司马懿目前的兵力,在冬天来临之前攻克阳平关的可能微乎其微。所以徐荣在书中告诉司马懿,余氐根和梁百武的军队已经攻克房陵、上庸、西城三地,顺利击破了汉中东翼的防线,等到明年春天,朝廷将视形势发展,适当增兵于余氐根,让他和你东西夹击,共取汉中。当前朝廷的重点是竭尽全力支撑南阳和徐州两个战场,这两个战场一个都败不起,朝廷没有选择,只能暂时放弃陇南战场。

目前徐州战场的形势并不好。从各种渠道得到的消息证实,孙权、周瑜、曹丕已经在淮河南岸集结了大约十万大军,虽然短期内他们还没有北上攻击的迹象,但汉军如果迟迟不能攻克彭城,他们肯定会在冬天渡河北上。

彭城不能攻克,铁骑大军就不能及时返回北疆,而胡族各部因为冬天来临马上就要停止向前线大军供应牲畜和草料。这样一来,朝廷的财赋就难以支撑,北疆的安全也成了问题。

张燕在给朝廷的书信中也表示了同样的担心。由于曹操和徐州主要文武大吏及其家眷都在彭城,彭城的防守非常顽强。大军要想抢在十一月之前攻占彭城,难度很大。另外,铁骑一旦返回北疆,汉军需要足够的兵力驻防淮河一线,如果在彭城强行攻击时损失太大,将来汉军未必能挡住叛军的猛烈反扑。

大司马徐荣断然决定,徐州战场暂时休战,命令南阳战场上的大军发动攻击,拿下宛城,然后迅速抽调部分兵力增援徐州战场。

大司马徐荣书告玉石,十月底之前,务必攻克宛城,占据南阳。

十月上,南阳。

荆州刘表权衡再三,还是决定出兵北上牵制南阳战场上的北疆军,从而给徐州的曹操赢得反攻的机会。如果南阳战场上的北疆军增援徐州,曹操就彻底完了。曹操完了,襄阳也就危在旦夕了。

然而,荆州军非常害怕北疆铁骑,尤其徐州曹操在北疆铁骑的攻击下,毫无还手之力,一败涂地,更让荆州将士们心惊胆战,唯恐自己像徐州军一样被北疆铁骑一口吃了。刘琦带着军队渡过汉水后,穆斯塔法和祭锋的铁骑连番攻击,荆州军寸步难行,根本不敢离开襄阳太远。

此刻宛城的形势岌岌可危。

宛城被北疆军围了十一个月,由于城内守军数量太多,被围困的时间又远远超过了原先预计的时间,城内粮食非常紧张。虽然到目前为止,将士们还能一天吃上一顿饭,但城内的百姓却早已断炊,很多人陆续饿死。北疆军当初攻打涅阳的时候,故意让马良带着军队逃进宛城,就是想增加宛城粮食的消耗,他们的目的达到了。

南阳战场上的叛军太多,四五万人集中在宛城,无论北疆军有多少犀利的攻城器械,也无法轻松拿下城池。围而不攻,其实也是北疆军的无奈之举。

十一个月的漫长时间,让城内守军渐渐丧失了信心,丧失了士气。尤其宛城百姓开始大批大批死亡后,军心彻底乱了。军心乱了,将士们惶惶不可终日,大家也就逐渐疏于对北疆军的防范,而北疆军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把地道慢慢挖到了城墙下。

十月中,玉石、颜良指挥十三万大军向宛城发起了攻击。

三千多台石炮,一万多台弩炮,各种巨型临车、愤辒、修橹同时上阵,北疆军的攻击如同狂风暴雨一般,把守城士卒打得叫苦不迭。

七天后,北疆军挖掘的地道发挥了作用,一段整整百步长的城墙倒塌了。宛城的城墙主体是夯土而成,它的坚硬程度和洛阳的石砌城墙无法相提并论,再加上北疆军数十台重型石炮连续五天的轰击,这段城墙就象蓬松的沙土一般四分五裂了。

北疆军悍卒像潮水一般杀了进去,惊天动地的杀声震撼了天地。

荆州军将士肝胆俱裂,纷纷投降。蒯良、文聘、徐庶、马良等荆州大将全部被擒。

十月二十二,车骑将军玉石、右卫将军颜良走进了宛城。

十月二十三,玉石向长安和天子行台报捷。

十月二十四,颜良率五万大军日夜兼程赶往徐州战场。

十月下,天子带着虎贲羽林营赶到彭城,射书城内,劝说曹操投降。曹操不予理睬。

十月二十五,天子得到南阳大捷的消息,高兴万分,立即下令遍告大军将士。一时间,战鼓如雷,震耳欲聋的欢呼声响彻了彭城上下。

天子请来曹仁、曹洪、夏侯敦、曹纯,把南阳大捷的事说了一下。“你们四个人商量一下,派个人进城,督劝曹操即刻投降。”

曹仁带着天子的圣旨进了彭城,当他看到曹操时,他惊呆了。曹操因为头风病发作,已经陷入了深度昏迷之中,即使偶尔清醒一下,也是神智错乱,胡言乱语。

“怎么会这样?”曹仁跪倒在曹操身边,抱头痛哭。

“他绝望了,彻底绝望了……”荀彧惨然长叹,“十八年了,整整打了十八年的仗,最后却功败垂成,这种痛苦谁能承受?”

十一月初一,曹操病逝。

十一月初二,曹仁率徐州文武大吏投降。

十一月初五,天子统率八万大军南下淮河。

十一月初八,颜良统率大军到达徐州。

十一月初十,左卫将军吕布统率风云铁骑、度辽铁骑、乌拉铁骑、匈奴铁骑急速撤离徐州,返回北疆。同日,镇西将军姜舞统率西凉铁骑返回西疆。

十一月十二,颜良、郑宝带着前锋军赶到下蔡会合天子。

“虎头将军,你看我们什么时候渡河?”小天子驻马河堤,鞭指对岸,洋洋得意地问道。

“以臣之见,还是先休整一段时间。”颜良笑道,“关羽将军已经从泗口方向渡河杀进广陵,如果他能在十一月底之前攻占广陵城,我们就可以两路夹击九江郡。如此一来,陛下很快就可以饮马长江了。”

“不,马上渡河……”小天子用力挥动马鞭,纵声狂吼,“朕剑锋所指,谁人可挡?”

第三十三节(全书完)

大汉元平六年(公元208年)。

正月初八,晋阳。

尚书令田畴、太常卿崔均、大司农田豫奉旨赶到晋阳给大将军恭贺新年。

三位大臣详细述说了朝堂现状,并拿出了丞相李玮拟定的一系列国策新案,征询大将军和长公主的意见。

长安朝廷在两件事上犹豫不决,和天子、行台大臣们争执不下。一个是复兴正统儒学的时间,一个是南下平叛策略。长安朝廷认为如今形势不错,天子应该及时下旨复兴正统儒学,进一步提高天子威信,而行台认为,当前重点是征伐南方叛逆,这种关系到社稷根本的国策修改还是再缓一缓。在平叛策略上,长安从今年的上计结果出发,认为今年财赋持续紧张,建议天子固守淮河一线,集中兵力攻打襄阳,而行台则认为大军士气高涨,应该挟徐州大捷之威一鼓作气,直杀江东。

双方争执不下,小天子下旨,请长安派出大臣到晋阳征询大将军和长公主的意见,晋阳支持哪一方,就接哪一方的决策执行。

长公主身怀六甲,仅仅礼节性地见了他们一次,说自己不再过问政事,什么话也没说。大将军目前还是朝廷上公,天子又手诏问询,他不好拒绝,但他又不愿直接干涉政事,于是给了一个礼节性的回复,朝廷应该遵从陛下的旨意。

田畴、崔均、田豫对大将军的态度非常不满,他们直接说明了朝廷的真实意图。天子放出了话,天下一日不平,他一日不回长安。按照目前的形势估计,要想彻底平定南方叛逆,至少需要两三年。两三年后,天子功勋显赫,威震天下,他回到长安后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谁能制衡他?所以现在无论如何都要借着“儒学改良”的名义“援道入儒”,以“外儒内道”作为国策制定的原则,从而逐步限制和削弱尚书台的权力,迅速巩固皇权和相权的制衡,维持社稷的长治久安。

李弘叹了口气。不管是武人还是士人,只要把持了朝政,首先面临的就是权力分配问题。权力的合理分配直接关系到社稷的安危,是大汉稳定和持续发展的根本,谁都无法回避。

“这几年,朝廷的财赋能维持平叛大战的需要吗?”李弘问三位大臣道,“陛下希望尽快平定天下,这个想法也没有错误,无可指责。如果朝廷能确保征伐所需,不故意拖延陛下平定天下的脚步,我就出面予以劝谏。”

三人大喜。田豫说,朝廷新政的威力越来越大,财赋收入一直表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朝廷有信心确保征伐所需。崔均也笑着说,大将军既然能理解朝廷的难处,那么朝廷也不会让大将军为难,必定和行台齐心合力。

“你们确信,此刻朝廷提出复兴正统儒学,全面修正官学之策,不会引发儒生们的反对和抗议?”李弘有些不放心,又追问了一句。

“关于在复兴正统儒学的基础上改良儒学,这种讨论前前后后已经持续一年,朝野上下的儒生们对此都有共识。我们乐观地认为,儒学改良的提议已经得到了儒生的认同,朝廷从修改官学入手大力复兴正统儒学的条件已经具备。”田畴郑重说道,“请大将军放心,朝廷会根据形势的发展及时准确地做出国策调整,以确保社稷的稳定。”

“那好吧。”李弘点头笑道,“你们和陛下都退一步。你们同意陛下打到长江,而陛下也同意朝廷推行儒学改良之策。”

“陛下率军渡淮后,攻击并不顺利。”田畴说道,“一个月来,十三万大军在寿春(寿县)、西曲阳(今淮南)、阴陵(今凤阳南部)一线遭到了叛军的顽强阻击,攻打寿春的军队更是损失惨重,只有关羽将军攻打广陵较为顺利。孙权、周瑜在面临生死存亡之际,拼死反抗,继续攻击,不过是两败俱伤之局,这又何必呢?”

“大将军应该劝劝陛下,不要再打了。”田豫也说道,“只要我们攻克了襄阳,江东失去了屏障,它的败亡不过是旦夕之间的事,江东必定因此而军心涣散,惶惶不安。如此一来,孙权、周瑜看到大势已去,必定会缴械投降。”

“世上哪有这么容易的事?”李弘笑道,“过去江东和我们之间夹了一个徐州,它不知道我们的厉害,屡屡背叛,反复无常,这种蛇鼠两端的小人不把他打得伤痕累累,奄奄一息,他会投降?先打,打完之后再说。”

三人告辞返京,大将军亲自送到城外。

田畴和大将军共乘一车,他在车上突然问了大将军一件事,“雯儿和秀儿都长大了,大将军是不是也应该考虑她们的婚事?”

李弘眉头微皱,没有说话。

“大司马、丞相、太傅和朝中一帮公卿大臣都在商讨此事。”田畴笑道,“他们想替陛下提亲,但又怕大将军误会,所以就托我私下问问,想知道大将军的想法。”

李弘笑笑,“我会有什么误会?”

“兄长,你总要给朝廷一句话啊。”田畴叹道,“你不说话,谁敢开口啊?”

李弘沉吟良久,“雯儿不想进宫,你们考虑秀儿吧。”

田畴张张嘴,欲言又止。李弘看着他,摇摇头,“你不要提雯儿,我不想让她受委屈。”

“兄长,秀儿天不怕地不怕,但朝廷怕啊……”田畴苦笑,“请兄长务必体谅朝廷的难处。”

李弘想了片刻,“那就让陛下自己决定吧。陛下说娶谁,那就娶谁。你回去告诉他们,亲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