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言情电子书 > 唐梦缱绻 >

第58章

唐梦缱绻-第58章

小说: 唐梦缱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点点头,“正是,而且,伶怜姑娘竟然是他的姐姐。我想过不多久,伶怜姑娘也会来江宁的。我的事情就是这样,你又怎么来么江宁的呢?”

湘云的眼红了,“当日小姐让我做选择,我其实谁也没有选。后来,是二少爷主动找到的我,并将我带下了仙境山庄。二少爷在乐清停留了一段时日,结果竟听到了小姐坠崖的恶耗。后来我和二少爷辗转到钱塘,不想少爷在钱塘受了伤,于是我们便来到了江宁养伤。而且少爷这次受得伤非常重,在江宁养了近一个月。在两天前,少爷的伤好得差不多,便离开了江宁,而且一直没有与我联系,我也不知道少爷去哪里了。”

原来那天湘云是为凌非凡买的药。这凌非凡依旧是神出鬼没。

“你们为什么要去钱塘?凌非凡是如何受的伤?”难道和沈瑶幻有关吗?

“这个我就不知道了。不过,少爷所受的伤却非常奇怪。经过这段时间的调养,少爷的内伤已经好了,但外伤的伤口却未愈合。虽然大夫只说是普通的皮外伤,也是按大夫的方子开的药,但是少爷的伤口却一直无法愈合。”

—文—伤口无法愈合,会不会是中毒……

—人—“如今你打算怎么办?继续在江宁等凌非凡吗?”

—书—“如今我只能留在江宁等着少爷联络我。小姐,你不怪我吗?如果我不丢下你,你也就不会掉下山崖了。”湘云的眼又红了。

—屋—我笑笑,“傻湘云,我根本就没怪过你。我想你自己在江宁也很无聊,不如继续跟着我吧。不过,以前的沈瑶潄已经掉下悬崖摔死了,如今,只有安之安公子,你就当安公子的书童吧。当然,你还是可以和凌非凡联络的,但是你不要提到我,只说你在义仁堂做工就好。”

湘云终于笑了,“是,小……公子,我明白。”

于是,义仁堂就这么的多出来一个小书童,掌柜安公子的书童,镶筠。同音,义为镶嵌着美玉的竹子。

我曾经提过的有雅有俗的东西,由于药店的事被搁置了。如今药店的事已经步入正轨,现在该是实现承诺的时候了。

创业

只是,如今这个承诺却不是对王靖宸,而是对我自己。广元钱庄里的这笔钱,便是我的基金。至于帮手,湘云的到来刚好为我解决了这个问题。

我想,在江宁这样的古都,讲古,总是会受到欢迎。

但是在这个时代,贫富差别较大,消费水平不同,欣赏水平也是不同。所以,我将这讲古准备了两份,一份雅,一份俗。

雅的那份,为的是那些江宁的达官贵人,世家公子等附庸风雅之人准备的。

江宁从魏晋开始便盛行清谈,至今清谈之风虽然有所减弱,但是依然受到一些有学识之人的追捧。虽然这清谈是一种辩论,可以锻炼人的思维能力,但是长久以来专谈老庄、周易这样一些玄学的东西,难免会缺乏新意,人们恐怕早腻了这些玄之又玄的辩论。我想这个时候,如果有一股新风吹进来,一定会受欢迎。所以,我将前世里的一种东西引了进来——百家讲坛。同样是引经据典,却将这些玄学运用到了实际的人物点评中,相信总会引起一些人的兴趣的。

俗的那份,我也是引进前世的东西——评书。同样是引用古人的故事,但是既不引经据典,也不运用玄学,而是直接的将故事表述出来,并加上一些修饰,使内容通俗易懂,老少咸宜。

打定主意,我便着手准备起来。

第一个要准备的,便是我的那份创业基金。

当我再次来到广元钱庄时,钱已经送到江宁了,而且,居然有五百两之多。没想到我的东西在江陵竟然这么畅销。有了这些钱,租店面,装修,就没有问题了。

第二天,我便找到了王靖宸。不过,我并不是来请辞,而是告诉他一下,在不影响药店经营的基础上,我打算创一家自己的买卖。没想到王靖宸不但不反对,还全力的支持我。

“你竟然不反对?”我惊讶得看着一脸淡然的王靖宸。

王靖宸只是笑了笑,“早就看出来安小姐非池中之物,我这小小的义仁堂又岂能留得住你。尽管去做吧,如果需要我帮忙,只管提出来,我一定会尽力。”

虽然他只是淡淡的笑了笑,可是我却看出了他眼中闪闪的精光。

如今义仁堂已小有名声,驻堂的医生也比最初多了不少,再加上方逸潇的坐镇,可以说,义仁堂已经在江宁站稳脚跟,接下来只要用心经营,义仁堂便可以为王靖宸带来不少的利润。

至于我,医药的利润总是有限的,将我留在义仁堂,带来的利润再多也不会多到哪里去。

如果将我放开,我便有成功的机会。

如果成功了,我定然不会忘记他这个最初支持我的人。他想与我合作,我一定不会拒绝。

届时,他所得的利益可能会更多。

如今,在他已经肯定了我能力的前提下,虽然是步险棋,却也值得他走下去。

我再次感叹,王靖宸果然是一个精明的商人。

事实上,王靖宸也确实对我的这个店非常的感兴趣,所以,人力物力,只要我需要的,他都尽可能的满足。

而且,王靖宸在秦淮河边的一处街角购置了一座二层小楼,当作礼物送给了我。

我忽然感觉王靖宸是一只狡猾的狐狸,非常善于放长线钓大鱼。我想,总有一天,我的这家店会归他所有。

因为我现在很需要王靖宸的力量,所以,虽然有些不情愿,我很还是很自觉的将股份的一半给了王靖宸。不想,王靖宸得知后,硬是将股份退到了三成,名曰作为帮忙找到姐姐的回报。我也没有再和他争辩,于是事情就这样定了下来。

我靠着五百两银子和一座店面,开始起家。

首先要准备的,是店面的装修。

一楼,被装修成了一个典型的评书的大厅,一个不大的舞台,周围呈扇面状的观众席。就在这小小的舞台上,可以听到这个时代没有评书,品世,讽世,策世。

二楼,则被间隔成了一个大讲室和几个小的包间,剩下的地方,则间隔了两个办公间。大讲室的设计是平易近人的坐席式,一个主席,以及五十个散席。那些小包间也是这种坐席式,只是较大讲室更为随便些,没有主次之分,大家可以在这里自由讨论。屋内还有小桌,可以点一些美酒佳肴,把酒论世,不亦乐处。

对于二楼的每个屋子,我在的隔音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既即使屋里的声音再大,外面也不会听清里面在说什么,这就防止了在讨论的时候,会影响到其他房间的人,也可以防止有人偷听。在这里,可评古论今,当然,是在讲评人的引导下有序的进行的。

门面的装修,也下了很大的功夫。由于处在街角,我将店门设置在了客流量大的那一面。我将店门设计成了一个翻开的书的模样。门上的牌匾上,只有一个大大的“评”字。这样一来,一眼就可以看明白,牌匾与门相应,形成了“评书”两个字。在门的右侧,则挂了一个小牌子,上书“评书楼”三个字。

我想,将店名用这样的一个小牌子挂在门的一侧的,在这个时代,可是仅此一家了。

客流量少的那一面,我则在二楼的窗子间隔处置上了三个大字“品文堂”,并且将二楼窗外的这面墙装修得华贵且有品味,让人一看,便知这是贵族活动的场所。

其次要准备的,是人才。

人才,千金难求,所以对于人才的招聘,我格外下功夫。

招贤纳士。所谓重金之下,有店员,有监工,也有贤士。

店员做一些力工以及服务生的活计,监工是中层的管理人员,贤士,则是评书的编纂人。

店员和监工到是好招,只要将钱给足,招聘广告打好,便会有不少人来应征。

最难招的贤士。所谓贤士,也就是那些读书人。所以对于那些不好招的书生,我用了单独的招聘广告。委婉的话语,将这些书生高高捧起,再说出我们招聘的目的上升到“书,为天下而评”的高度,来应征的人竟是不少。

人招够了,就该筛选了。

首先,我进行的是监工的选拔。

对于监工选择,是我最重视的,所以对于这些人的考察,也是最花心思,最严格的。

在面试那天,我给应聘监工的人每人一份问卷,出了五道前世的面试题,从多方面考察他们的能力。

第一题,为什么下水井是圆的?——细节性。

第二题,农夫养十头牛,只有十九只角,为什么?——全面性。

第三题,假设你站在铜镜前,抬起左手,抬起右手,看看镜中的自己。当你抬起左手时,镜中的自己抬起的似乎是右手。可是当你仰头时,镜中的自己也在仰头,而不是低头。为什么镜中的影像似乎颠倒了左右,却没有颠倒上下?——是否容易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

第四题,你是愿意做一个大池塘里的一条小鱼,还是愿意做一个小池塘里的一条大鱼?——自我价值的看待。

第五题,如果此时外面有一辆空着的马车,你你会上去吗?如果它可以去任何一个地方,你会要求它把你带到哪里?——开拓精神。

在考核的过程中,有一些不识字的人。我对这些人表示非常的惋惜,由于工作的需要,我只能将这些潜在的人才刷到了服店里。如果他们有机会将字识了,我会重新考虑让他们进管理层。

问卷交上来之后,大多都不合我意。虽然如此,我还是一张一张的仔细的看着。

就在我快要厌倦的时候,终于有一张问卷的答案让我眼前一亮。

第一题,唯有是圆井,才可利于在各方位的打水之人。

第二题,其中一牛,可为牛角受伤而落,可为还未长角之牛犊,可为木牛,可为寓牛之人,然其因何其多,只怪学生所识有限,无法尽数列出。

第三题,镜,映景也,与左右无关。

第四题,大鱼小鱼,皆鱼也,学生愿为鱼。

第五题,学生愿去陌生之所,所谓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此处省略若干字,详见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这些答案虽然很拽文,却是最合我意的答案。而且字体苍劲,工整,看得让人很是舒服。

看了一眼下面的落款,苏梓柏。

于是,苏梓柏便被湘云叫了进来。

当苏梓柏进来之后,只觉得眼前一亮。竟让我有种感觉,气息如此干净的少年,怎么会应征这充满铜臭的商人。而且,自从从外面进来后,湘云的脸上挂上了可疑的红色。难道有什么情况发生?

于是,一兴起,便想考验考验这个人。

“苏公子,试卷答完了,我们来娱乐一下。下面,你回答我几个问题。”我笑着看向苏梓柏。

“请问。”苏梓柏显然有些紧张。

“什么书中毛病最多?”

“医书”

“为什么好马不吃回头草?”

“马回头不易。”

“张大婶家的二毛总是喜欢把家里的东西整坏,张大婶为什么总是让最讨厌修理的张大伯去修理?”

“张大婶想让张大伯修理二毛。”

“有对一模一样的双胞胎兄弟,哥哥的屁股有黑痣,而弟弟没有。但即使这对双胞胎穿着相同的服饰,大家仍然可以立刻知道谁是哥哥,谁是弟弟。为什么呢?”

“他们只是一岁的小童。”

我心里有些郁闷,这些题竟然全被他答出来,而且用如此快的速度。

心念迅速的一转,下一题脱口而出,“生米不小心煮成熟饭时该怎么办?”

苏梓柏一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