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玄幻电子书 > 历史学霸在秦末 >

第19章

历史学霸在秦末-第19章

小说: 历史学霸在秦末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不就是白给人打工还不要工钱么?
  系统没接话,它觉得更傻了。
  两人到屋内坐定,周宁也顾不上和系统说话了。
  《素书》全文不过千余字,微言大义、字字珠玑,张良自得书以来,每读一遍都有不同的感悟,苦读几年,仍有许多不能参悟处,但此书又不能示人,便只得自己苦读,许多的不解都放在心中,如今好不容易得见同门的师兄弟,自然是要相互讨教学习的。
  “不知师弟如何解‘夫道、德、仁、义、礼,五者一体也’这一句?”
  系统有点怕怕,【完了,宿主碰瓷认来的师兄就要掉马了!】
  它家宿主到现在只看过律书呀!
  系统护短的有点生气,【宿主都说了只会一句了,他怎么还问!】
  这就好像春节正高兴呢,自己也说考砸了,对方还非问考了多少分。
  周宁笑着引用了清代王氏的点评,“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张良眼睛一亮,拍案赞道:“闻师弟一言,甚愚兄苦读一年。”
  周宁笑道,【《素书》是经典著作,传至后世,不仅有宋代明相张商英注释、清代王氏点评、清代吴勤邦解释,还有许多现代历史学家的研究论述。】
  所以,她虽然不能读通透也不能做到,但装一装还是可以的。
  张良的笑声惊动了屋内另一人,一位四十岁左右的壮士从后院走进,他赤胳袒腹,双臂肌肉鼓起,整个上半身都蒙着一层水光,额头的汗珠滚落,他随手抹了一把汗,笑道:“这是有客来了?”
  周宁转身看向他,又算了算如今的时日,心下已有猜测,微笑着起身见礼。
  作者有话要说:  啊啊啊,我晚了!
  明天开始日三!是三千哈~大后天日万!
  虽然很多宝宝都对张良很熟悉,但是有些宝宝是不太熟的,所以介绍了下~
  宁宁的师兄碰瓷成功!
  感谢在2020…07…21 21:28:33~2020…07…22 21:33:44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其生也无涯、明月何时照我还 1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梦想中的桃源、46325119 10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29章 项伯
  张良起身为两人介绍,周宁笑看着他。
  周宁难得主动与系统说话,【这为双方介绍是有规矩的,一般来说是“尊者先知”,即谁的身份尊贵,便后介绍,先让他知晓另一方的身份。】
  系统:……
  又被科普了,【哦~】
  张良回以一笑,五指并拢先指向周宁,向对方介绍道:“这是我师弟周宁。”
  然后才向周宁介绍对方,“这位是项缠,字伯,我的好友。”
  果然是项伯,故楚国大将军项燕之后,那个在项羽欲兴兵攻打刘邦前夜,因与张良交好,便提前去劝他离开,暴露了己方战略不说,还被张良三言两语骗到刘邦面前全盘托出的老实人。
  而后被刘邦花言巧语哄骗,认了兄弟,又约定了儿女亲事,为他出主意、说好话,促成了第二日的鸿门宴,并在宴上与项庄舞剑,为刘邦护驾,保住了刘邦的性命。
  这是个极为讲究仁义之人,但他全了自己的义气,却忘了如此行为背叛了自家侄子,也伤害了己方集团的利益,乃至于为项羽留下了大患。
  最后刘邦夺得天下,双方约定的儿女亲事虽然成了空,但刘邦并没有斩尽杀绝,反而赐了他“刘”姓。
  只是这也说不清是抬举恩赐还是挖苦讽刺的意味多一些,毕竟依当时各方实力,应是项家问鼎天下。
  所以,此人虽然智谋和大局观不怎么样,但是对朋友还是不错的。
  周宁脸上的笑意深了两分,显得整个人越发平易近人,很好交往的样子。
  系统却炸毛了,它不知道规矩也就罢了,知道了它就见不得自己宿主受委屈、被轻视。
  【怎么回事?统家亲亲宿主哪里不比他尊贵,宿主还是客人呢,为什么先介绍宿主!】
  周宁笑了笑,系统这次的气恼没有错,撇开通常情况下的“尊者先知”外,还有一些特殊情况,比如此时,他二人同住算是主人家,她为来客,应先为她介绍项缠,才是尊客之礼。
  不过,除了主客有别外,还有个特殊情况,【亲疏不同,他如此介绍,表明我为师弟,对方为好友,我与他关系更亲密些,如此便主客易位了。】
  【哦~】原来如此,系统高兴了,【宿主刚刚与他相识,他便将宿主放在认识更久的好友之前,真是实诚又有眼光呀~】
  周宁笑了笑,“见过项大哥。”
  项缠微微一愣,显然也发现了这介绍顺序的不对,不过他并没有任何生气不满的模样,只是不赞同的笑看了一眼张良,这份笑着的不赞同反而更显得两人关系更加熟络亲近。
  “哈哈,周兄弟客气,你既是子房的师弟,往后便也是我项伯的兄弟。”项伯本身便豪爽热情,又因为与张良亲厚,爱屋及乌,对周宁的态度也很友善。
  【咦~他这口吻并没有自己变成客人的自觉啊?他还没发现吗?】系统不解的问道。
  他这口吻分明是在待客呀。
  周宁笑道,【师兄待我热情,于我而言,理所当然的会理解为是亲疏不同,但是站在项伯的位置考虑,他是故燕国贵族,而我是平民,何况他应该也觉得师兄与他感情深厚吧。】
  所以他会认为张良是出于“尊者先知”的考虑。
  至于张良究竟是出于什么原因……
  谁知道呢?
  只瞧着如今他们三人不是都挺高兴满意的吗?
  系统:……
  _(:з)∠)_
  【宿主说得对,他……厉害!】统心服口服!
  这么短短的交锋都暗含这么多门道,这次是统单纯了。
  周宁笑了笑。
  她与张良并肩而立,两人都着白色的宽袍大袖,此时面朝屋外,迎光而站,一人微笑,一人浅笑。
  晨光熹微,洒在两人如玉的面庞,仿佛给两人镀上一层荧光,都说君子如玉,眼前这两位站到一处,真真是一双上好的羊脂白玉铸就的玉人。
  项伯笑道:“你二位站到一处,真是一看就是一个门里出来的。”
  周宁和张良先是微微诧异,而后同时看向对方,恍然后又都莞尔一笑。
  项伯见此,又笑道:“看来不止同样的相貌过人,你两人的脾性也颇为相近啊,行,你们先聊着,我去整治点吃食,等吃过了,咱们再细聊。”
  “有劳了。”周宁不推拒的道了谢,适当的麻烦别人,接受别人的帮助,有利于拉近双方的关系。
  张良又与周宁谈起了学问,不过却避开了《素书》的内容,只谈起了《论语》和《诗经》之类,周宁从善如流,仿佛他们原本就聊的这些。
  《诗经》里还有些生僻、失传的诗篇周宁不曾听过,但论对《论语》理解体会,那跨越了两千多年而来,吸纳了诸多大家所长的周宁就得天独厚了。
  张良很快发现了这一点,原本只是闲聊,如今却越谈越投机,钦佩师弟小小年纪学识过人、见解独到,其心性有超越他年龄的成熟沉稳,也有超脱物外的大洒脱、大自在。
  聊得投契,便觉得时间过得飞快,当项伯端了吃食过来打断两人时,张良不禁诧异出声,“这么快?”
  项伯看他两人讨论学问,竟是周宁说得多些,也是诧异道:“某原本以为子房已是世间少有的大才,不想今日又见着了周兄弟。”
  周宁笑道:“项大哥过誉了。”
  张良帮忙摆了饭菜,笑着坦然的说道:“哪里过誉,论学识,我不如师弟,来,咱们边吃边聊。”
  项伯听此越发好奇周宁的来处,问道:“只瞧着周兄弟面嫩,不知如今年岁几何?”
  周宁笑着回道:“今年虚岁十八。”
  项伯笑道:“我年长你整二十岁,子房小我两岁。”
  周宁诧异的看了张良一眼,这长相说他二十五岁她也是信的。
  张良无奈的笑了笑,他这人就是不长胡须,若不是他看起来面嫩,只怕别人还以为他是受了耐刑,被刮掉了胡子呢。
  项伯又问:“不知周兄弟是途经此地,还是?”
  周宁坦诚的回道:“我欲去往会稽郡吴中县,入学室学习,途经此地,听老师说师兄在此,便来拜访。”
  项伯用饭的手一顿,瞧了张良一眼,张良轻微的蹙了蹙眉。
  周宁垂着眼眸只当没有看见。
  又听项伯问道:“周兄弟,欲为秦吏?”
  语气迟疑中带着一丝生硬,想来是在努力克制,以免流露出防备疏离。
  这也可以理解,毕竟眼前两人,一位是故韩国贵族,一位乃故楚国贵族,与秦皆有灭国之仇,而且如今一位刺杀始皇在逃,一位也是杀人的逃犯,与她正经的弟子籍身份是有些矛盾。
  这题若是答不好,只怕他们越是欣赏她,她死得越快。
  周宁抬起头,面带微笑,语气轻松的回道:“寻个不费力气的活计谋生,静待时局变化罢了。”
  “哦?”项伯上半身微微前驱,问道:“周兄弟在等这时局如何变化?”
  项伯不明说,还带着几分防备试探,周宁也不在意,只笑着回道:“大概就是项大哥每日勤练不辍所待的时局变化。”
  “哈哈哈哈!”项伯闻言拍案大笑,举起酒杯道:“周兄弟果然、同道中人,哈哈哈哈,咱们三人必须喝一杯。”
  张良闻言,笑着举起酒杯,周宁从善如流,三人一碰杯,又各自仰头饮尽,而后叩杯互望,滴酒不漏。
  三人面带笑容,环望一圈,只觉彼此情意又比之前厚了两分。
  项伯关切的问道:“周兄弟在吴中县可有亲朋?”
  周宁摇了摇头,“并无。”
  又笑道:“实不相瞒,我这户籍是假的,所以才要远远的去吴中县考吏。从前久居山林,只知道死读书,想是老师倦了我,才给我一户籍,远远的打发了我。”
  张良先是笑道:“应是老师认为师弟学问已成,到了入世之时。”
  又语带羡慕的说道:“若我也有幸跟在老师身边读书就好了。”
  这个她可没法应,周宁笑了笑。
  项伯更关注周宁的去处,他道:“我有许多族人在此县,若是周兄弟不嫌弃,我与周兄弟手书一封,如此,周兄弟去了也能有个照应。”
  周宁闻言,起身躬身行了一礼,笑道:“多谢项大哥,正愁路资不够,到了那处无处落脚呢。”
  这是实话,也是她找上门来的原因之一,她原本就买不起房子,路上吃住还没有委屈自己,故更不够了。
  项伯笑道:“周兄弟客气了,只是我项家的身份……”
  楚国战败之时,大将项燕曾大喊“楚虽三户,亡秦必楚”,意思是哪怕楚国只剩下三个人,灭亡秦国的也必定是楚国人。
  原本秦国就对各国贵族有防备之心,又迷信鬼神之说,这样类似谶语的话,自然叫秦国对项家后人更戒备了。
  再说,这项家人确实也不安分,不仅项伯杀人在逃,他哥哥项梁也是因杀人才逃到了吴中县。
  周宁知他背景,但此时还是静静听他细说,不然聪明过度,就该叫人防备了。
  待项伯说完他项家的身份,周宁这才笑道:“能与项燕大将军的后人结交是我的荣幸。”
  三人友好的相处了三日,第四日周宁向两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