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玄幻电子书 > 历史学霸在秦末 >

第135章

历史学霸在秦末-第135章

小说: 历史学霸在秦末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周宁的手指在两地之间游走,这两地被九原和上郡一东一西的分开,在不确定冒顿要攻那一地时,冒然分兵,若是押错了,反而会增加回返的难度;可若是居中不动,又浪费了她分析的先机。
  至于两处分兵,那就是置九原于险境了,比起不能给他造成威胁的北地和云中,拿下九原,那就是扼住了她的咽喉,于他才最有利。
  现在就像是在做一场投资,分兵两地,预期收益最大,风险也最大;派兵云中或者北地,有一半的机会获得100%的收益;而保持不动,居中观望,就是个保本投资了。
  想到此处,周宁轻声笑了起来,她以为是她从蛛丝马迹中窥探到了他的意图,想要算计他,没想到这是人家在给她下套。
  “去左丞相过来。”
  “是。”
  周宁和张良说了自己的猜测,同他一起分析冒顿选择哪地的可能性更高。
  此事若能直接推算出冒顿的选择,那他们就可以事先准备,事半而功倍了。
  张良沉吟片刻,指向了云中,周宁抬眸看他。
  张良解释道:“匈奴单于毫不遮掩对你的倾慕,所以对项王抱有敌意,为了对付项王,他还特意让人将新式马具的图纸送给刘季、田荣和陈余。如今,他若是攻北地,岂不是为项王牵制住了刘季的援军力量?”
  张良笑着摇了摇头,“我认为匈奴单于可不会帮项王的忙,所以我认为他会选择云中。”
  这话分析得有道理,但是,周宁淡声道:“冒顿的倾慕喜欢与旁人不同,只是他生活中的一点乐趣点缀罢了,在他心中,可远远不能和权势土地相提并论。”
  这一点,且看他从前最宠爱的两位妻子便知,一个换来了单于之位,一个换来了东胡土地。
  周宁的手指指向北地,“北地疆域辽阔,几乎是上郡与九原两郡之和,这可比云中郡大太多了。”
  而云中郡,疆域仅有九原郡的一半大小。
  所以他到底会攻哪一处呢?


第155章 北地
  冒顿最后选择了北地。
  “这真是出乎意料。”张良皱眉; 有些懊恼,他们那日商议后,最终决定派兵去了云中。
  理由是周宁是女子; 可能不太了解男子的选择; 冲冠一怒为红颜、要美人不要江山的故事史书上比比皆是,而冒顿面对的选择还不是美人与利益无法兼得; 他选哪一处都是获益。
  选北地; 地方更大; 但却间接帮助了项羽;选云中,地方小一些; 却能保留刘季的实力; 让他挫伤情敌项羽。
  冒顿最后却选择了北地,难道他对王姬的情意都是假的吗?
  张良真有些不解; 平心而论; 他的师妹难道不比一北地珍贵多了么?
  周宁笑了笑; “也是情理之中。”
  望嘀咕道:“我就说他不是真心的。”
  但此时再说什么都已经晚了,如今他们面对的选择是冒险把九原和上郡的兵马派到北地,还是等派往云中的兵马回返再增援北地。
  “当然要等云中的兵马回返再说北地之事。”堂内的大臣几乎没什么纠结议论就达成了统一意见。
  虽然王姬总把整个中原看作一体,但在周国的大臣们看来; 只有九原和上郡才是他们的本国领土,至于别的地方; 那都是国外了。
  所以,他们怎么可能愿意为了救助别国而把自己国家置于险地呢?
  周宁沉默了良久; 最后采纳了众臣的建议。
  于是对于兵少将寡难以应对冒顿攻势,又着急东出援救刘季的韩信发来的求援; 周宁只能细细回信言明她这处的不便; 而后并无有兵马增援。
  韩信收到周宁回信; 双唇抿成一条粉白的直线,他现在的处境很麻烦,可谓是一支蜡烛两头烧,但老师那处也……
  为君者也不是想如何就能如何的,老师能够预判匈奴要发难,甚至早早的派兵去了云中做准备,已经是尽了心了,谁能想到那匈奴单于竟然不要脸到用自己的感情来迷惑老师呢。
  老师是真的有心,不然也不会增兵云中,只是可惜算错了,反而陷入了被动。
  韩信将周宁的回信递给萧何看,萧何比韩信心思深沉得多。
  对于等去云中的兵马回返的说辞,萧何是不信的,他认为这纯粹是托词。
  一来,汉王如今在同谁争执作战,是她的未婚夫项羽啊,她帮他们守住北地,就是在帮汉王保留力量,就是在对她的未婚夫不利。
  她与项王有婚约在身,怎么可能做对自己毫无好处,并且对自己未婚夫有害的事情呢?
  二来……萧何来回在屋子里转圈,心思猛然一跳,也跟着急转起来,若是周宁放任不管……
  若是周宁放任不管,那对她的好处可实在太多又太大了!
  任他们与匈奴作战,匈奴铁骑强悍,他们留守关中的力量会被匈奴牵制而大大消耗,那么汉王那里就得不到支援,终有撑不住而被项王攻破的一天。
  再有,他们苦苦支撑也难以守住北地,亦或者他们直接放弃北地去援救汉王,总之等北地彻底落入匈奴之手,周宁再发兵收复北地,那么北地的百姓都会感激她而恨汉王,北地便自然而然的落入她的手中!
  总之,作壁上观,借匈奴之手,一可助项王,二可得北地。
  萧何这么一思量,心沉甸甸的往下掉,他觉得周宁绝不会出兵相助。
  至于仁义的名声,不过是个名声罢了,再说让北地百姓经历了战火的乱,遭遇了异族统治的苦,周宁再如天神般解救了他们,她仁义的名声只会更大更深入人心。
  “真是好毒的心计!”萧何心惊而胆寒。
  韩信皱眉不悦的看向他,他是在说他的老师吗?
  萧何自知失言,连忙咽下更多的话,他险些忘了韩信和周宁有师徒的情分,而且周宁养了韩信五年之久,对韩信不仅有师恩,更有养恩,真真是恩重如山呐。
  不说他们以后争天下得仰仗韩信,尤其此时,他们正是处于援救汉王的危急关头,他万不可将韩信逼去了周国。
  等等,周国?
  萧何的心思急转,有了主意,他先解释道:“我说的是那匈奴单于,真是好毒的心计,若是周王姬不舍北地百姓受苦,冒险出兵,他便可顺手收了九原,真是好毒的心计。”
  韩信叹了口气,正是如此,所以老师如今帮不了他们。
  若不能速战速决,亦或者说不能保存实力,那么韩信的主意是舍弃北地而疾驰荥阳救汉王,毕竟若是汉王没了,一个四五岁的汉太子可撑不起汉国。
  没错,刘季如今已立下了太子,正是他的吕雉的嫡长子刘盈。
  一郡之地和一国之君,两害相权取其轻,韩信的选择很理智果断。
  但此时,人情练达的萧何已经有了更好的主意。
  周国不便为了他国之事而置自身于险境,但若北地也是周国的呢?是不是就可以稍微“冒险行事”了?
  反正北地迟早也要落入周宁的手里,不如由他们亲自送出去,既可以留个人情,也可借北地的百姓逼她尽快出手。
  讲究仁义的周王姬再怎么样也比异族匈奴要可信讲理得多,有她做屏障抵挡匈奴,他们也可无后顾之忧的奔赴荥阳。
  再一次接到韩信送来的求援信,周国的大臣都沉默了,然而短暂的沉默后,大臣们口风急转。
  “王姬仁义爱民,北地并非我国境内之时,王姬便忧心北地百姓安危,如今汉国将北地赠与我国,可见北地的情形已经危急到了极点,北地百姓也是我国子民,如今去往云中的大军已经在回返的路上了,不日将至,请王姬尽快发兵北地,以免北地百姓如九原百姓一般遭遇异族之苦。”
  简而言之,他们原本的意见是像接力棒一样,要等云中的军队回到上郡,同上郡的军队完成交接后,再去往北地,保证上郡和九原随时都处于有足够兵力保护的状态。
  而现在他们觉得可以一边等着云中的军队回来,一边陆续安排上郡的军队去北地,云中的军队启程得早,必定能在匈奴察觉到他们分兵去往北地时回到上郡。
  打的是一个时间差,除非匈奴一直盯着的就是周地,否则他们无法准确的抓住这个战机,即便他们抓住了,要想在一两日内拿下城防坚固、军民齐心的九原也是不可能,而这点时间也足够云中的军队赶回回防了。
  周宁大多数情况下是一个很能听取群臣意见的明君,尤其是当群臣意见一致时,这次也一样,周宁采纳了众臣的谏言,命章邯带兵前往北地。
  张良深深的看了不辨喜怒的周宁一眼,这一切真是巧合,还是有人顺水推舟、故意布局,王姬她,真的没有猜到匈奴会攻北地吗?
  好像也不对,好像王姬一开始就说了北地更大,匈奴可能会更倾向于取北地,是自己,是自己说服了王姬……
  张良收回视线,垂眸低头,怎样都好,有时候想得太明白了也不好,总之此事里外里是他们得了好处。
  将北地和匈奴打包丢给周宁,萧何和韩信顺利的脱身去往荥阳。北地城外又是周军和匈奴对峙。
  然而对战的气氛很诡异,在发现墙头换上周军的旗帜后,匈奴便只是在城外游走示威,而不发起进攻,又等了几日,差不多等到上郡的军队都到达了北地,匈奴竟开始有序的撤兵。
  在最后一波军队撤走时,匈奴前锋的大将将一张布帛射向城头,大笑道:“这是我们单于送给王姬的新年贺礼,希望王姬喜欢。”
  新年贺礼?匈奴单于送给周王姬的?什么贺礼?
  “北北北……北地吗?”说话的人打了个寒噤。
  所以,北地有今日战祸,是因为周王姬和匈奴暗中勾结?!
  “不然呢?要知道汉王可是在和项王打仗,她要不是和匈奴单于勾搭到了一块,怎么会帮着汉王,而不帮她的未婚夫呢?”
  这么一分析好像还挺有道理的,北地百姓对于如今新主的感情就这样变了。
  “这个该死的匈奴人!”消息传回上郡,周国许多大臣都被气得跳脚。
  冒顿这一口黑锅扣得,他们根本无处说理去,总不能把到手的北地扔了,来证明王姬和匈奴毫无瓜葛吧。
  周宁高坐于上面色沉沉,冒顿是重视实际利益的人,这点流言蜚语与他可没有什么好处,不像是他的作风。
  他如此轻易的退兵可谓是无功而返,等等,轻易?可并不算轻易,他退兵可退了好几日!
  “不好!云中郡危急!”周宁和张良同时起身异口同声道。
  周宁为什么不愿北地和云中落入匈奴手中,盖因这两郡都在长城之内,若是匈奴进入长城之内与他们为邻,那他们原本竖起的城坚就失效了。


第156章 信任
  周国的大臣一时有些慌乱; 加快速度稳定北地的防守,然后赶忙调兵增援云中,然而代国的原赵王赵歇其才能比周宁想得更加平庸; 在周宁和张良反映过来冒顿要的是云中郡时; 云中郡已落入匈奴手中。
  也是,一个小小的云中郡,又因北地被攻、周军撤走而没有丝毫防备,再加一个才能平平的代王,何须匈奴全部兵力出动; 数日功夫尽够了。
  唯一值得庆幸的是云中郡太小,只和九原郡东面接壤; 防守的难度不算太大。周朝的大臣们思及此勉强自我安慰。
  “王姬因尽快征发劳役加固九原与云中的城防。”有大臣如此提请。
  周宁沉默半晌; 倏而垂眸低喃道:“卧榻之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