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玄幻电子书 > [清穿]东宫女官 >

第208章

[清穿]东宫女官-第208章

小说: [清穿]东宫女官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铤而走险自然是因为有利可图,端看他挡了谁的道,不过……”太子轻笑,“既然大哥决定护着他,论起关系,日后阿日斯兰也要叫我一声叔叔,他便是将路堵死又有何不可?”
  容歆笑问:“直郡王护着未来女婿,殿下是为什么护短?”
  太子不与她对视,简单地回了一句:“自然是因为答应过大哥,失信于人岂非小人?”
  “哦——”容歆故意拉长音,至于涵义,不言而喻。
  太子在她面前无所遁形,落荒而走。
  皇长孙回来时,便见到阿玛匆匆离开的样子,行礼后只得到阿玛随意地应一声,十分不解地问:“嬷嬷,阿玛有急事吗?”
  容歆含笑为太子掩饰道:“是有些急事要去处理,殿下今日怎么没在皇上身边?”
  皇长孙坐下,诚实地回答:“皇玛法暗示弘昭,想法子请您到他的宫殿。”
  “暗示?”
  皇长孙拿起桌上的果子,边吃边道:“皇玛法突然问我东珠的情况,我说不甚清楚,皇玛法也没嫌我不关心东珠,只说东珠一向由您教养,您最了解。”
  这也没说错,若说谁在了解东珠,确实是容歆,连太子和太子妃,多数时候都要通过容歆知道东珠的每一丝改变。
  而皇长孙又问道:“皇玛法从来没从我这儿了解东珠,不是暗示是什么?嬷嬷,有什么事教皇玛法需要迂回地请您?”
  容歆都替康熙尴尬,但又有些促狭地问:“既然是暗示,殿下怎么直接与我说了?”
  皇长孙理所当然道:“反正嬷嬷肯定不会出卖弘昭,殊途同归,省心省力。”
  “殿下聪慧至极。”
  皇长孙得意一笑,然后问她:“嬷嬷什么时候去?”
  “为什么要去?”容歆冲小少年笑道,“殿下与我说了,可我没意会到啊。”
  皇长孙纠结:“嬷嬷,皇玛法不坏的,您……咱们都对他好一些,可以吗?”
  容歆惊讶,“您知道什么吗?”
  “弘昭有眼睛,怎会无知无觉?”皇长孙纠结地嘴巴抿了又抿,才道,“我知道皇玛法和阿玛有隔阂,可我在皇玛法随身携带的其中一个匣子里见到许多小玩意儿。”
  皇长孙也不等容歆回应,便数道:“泛黄的面罩,破旧的拨浪鼓,青花瓷罐子,还有笔迹稚嫩的策论……”
  容歆不消皇长孙多说,便知这都是太子的旧物,其余便也罢了,更特别的便是:“那只拨浪鼓……”
  皇长孙以为她不记得,便仔细说明道:“那是皇玛法最常在手里把玩的,他常看着它出神,可是已经破旧的几乎发不出声音了。”
  “殿下幼时也玩儿过。”容歆记得那拨浪鼓到皇长孙这里便丢了,她还命人找过,可惜没找到,没想到在康熙手里。
  皇长孙对此完全没有印象,只好奇地问:“所以是弘昭幼时的玩具吗?”
  容歆笑着摇头,诚实道:“是太子殿下幼时的。”
  还是承祜阿哥幼时玩过的……
  皇长孙也不失望,只恳切地看着容歆,问:“嬷嬷,您要是有见皇玛法的打算,可否早一些?”
  容歆满眼欣慰,“殿下是个孝顺孩子。”
  皇长孙敛眉,忐忑地问:“您不怪我不偏着阿玛吗?”
  “旁人对您好,您皆记在心里,我为何要怪您?”容歆眉眼含笑,“太子殿下也不会怪您,反倒会很骄傲。”
  皇长孙抬起头,“真的吗?”
  容歆认真地颔首,“是,您也不必担心皇上和太子殿下父子反目,只按照您的想法做您想做的,一切都会好的。”
  “真的吗?”皇长孙又问了一句。
  “是。”容歆更加笃定,“您要相信太子殿下。”
  皇长孙还稚嫩的脸上,露出一个大大地笑容,轻松道:“那嬷嬷想什么时候见皇玛法,弘昭也不操心了。”
  容歆却是摇头道:“您说得对,早些见也好。”总要有人主动给好面子的人铺台阶下。
  遂,容歆当日傍晚,便带东珠和皇长孙一同到康熙的宫殿用晚膳。
  康熙见到容歆态度也没有任何好转,始终一副骄矜的模样,仿佛勉为其难地同意她们与他共膳一般。
  晚膳时,容歆从梁九功等人的神情中便知道,康熙今晚的胃口极好,便不与言不由衷的人一般见识。
  膳后,康熙让皇长孙带东珠四处转转,皇长孙去拉东珠,东珠避开她的手,全身都在抗拒离开。
  “那便教东珠留下吧。”康熙淡淡道,“弘昭,你先去书房写朕留给你的策论。”
  “是,皇玛法,弘昭告退。”
  皇长孙临走前,羡慕地看了看能留下的东珠,他也想知道皇玛法和嬷嬷要说什么……
  而东珠不似常人,康熙也不避讳她,直接对容歆冷声道:“太子到底意欲何为?难道还要朕这个阿玛亲自向他低头吗?”
  容歆作不懂之色,反问:“皇上所说,奴才不懂,太子殿下不是已经退后一步了吗?”
  “容歆!”康熙脸色难看,“你知道朕不是这个意思。”
  “皇上恕罪,奴才不知道。”
  “容歆!”康熙一见到她便失去平常心,忍不住幼稚地争锋,“朕对你的责罚,你是否抗旨不遵……”
  容歆低着头,嘴角显出一丝笑意又掩下,恭敬地答道:“回禀皇上,奴才不敢抗旨,自回宫后一日未落下。”
  事实上,御赐的特制蒲团作脚底按摩之用极合适,容歆现在一日不用还不舒服,连到塞外都带着。
  然而康熙却是理解错了,以为她真的老老实实跪了,就像那些抄不完的医书一样,明知他不强求,容歆也会认真地做。
  康熙看向她的膝盖,不着痕迹地皱了皱眉,却也没说收回之前的话,只是道:“你如此在意太子,想必也不愿意朕和太子便这么一直下去吧?”
  容歆双手规矩地搁在腹前,老神在在道:“回皇上,奴才不敢妄议皇上和太子殿下之事。”
  “容歆!”康熙右手一拍桌子,起身时,将手背在身后,恼怒道,“你莫要考验朕的耐心!”
  容歆从他的右手臂上收回视线,不再说些惹恼康熙的话,而是问道:“敢问皇上,是皇上的命令吗?”
  “若朕说是呢?”
  容歆便恭敬道:“奴才自然不敢违抗圣令,必会规劝太子殿下,更加恭顺,以图皇上宽心。”
  康熙胸膛起伏,背后的右手攥紧,依然克制不住地细微颤抖。
  良久,康熙泄气似的松开手,轻声问:“若只是一个阿玛的心愿呢?”
  容歆躬身,“太子殿下向来便是个好儿子,顺其自然,一切都会好的。”


第228章 
  康熙想让容歆行使规劝之责; 容歆回去后便没有道理瞒着太子,将今日面圣与康熙交流的内容,尽数告知太子; 然后由太子自行决定。
  “我知殿下不是任性之人,因而并不想劝您,只希望您所有的决定皆是再三思考后作出的,莫要悔不当初。”
  人常说“父子没有隔夜仇”,然康熙和太子这一对天家父子; 亲情里掺杂太多东西,无一能挑出,旁人劝说其实并无意义,还是要看他们自己。
  容歆之所以相信“一切都会好的”; 是因为她相信太子,太子是大清的储君; 不会一直选择逃避; 任由事情向不可挽回的地步发展。
  而太子没对容歆的话作出回应,只是确认地问道:“弘昭说皇阿玛随身带着我的东西?”
  容歆点头; “正是。皇长孙还说,皇上随身携带之物里; 唯有那一只箱子; 是由皇上亲自保管。”
  太子无意识地把玩折扇; 轻声道:“姑姑,我从前以为; 皇阿玛真的会一直无条件地站在我这一边; 可是事实证明; 没有人会永远和谁同一步伐。”
  太子苦笑; “既然我也没有紧紧跟随皇阿玛的脚步; 便不该强求皇阿玛。”
  “殿下……”
  太子摇头,长舒一口气,笑道:“我没事,只是越加清明罢了。”
  “我不知道您想明白什么,只是人活得过于明白不一定是件好事,豁达舒朗才延年益寿。”
  “心有朗风明月,便不虚人间此行。”太子眉眼带笑,“姑姑从前不都是教导胤礽要无愧此心吗?怎么如今变成延年益寿了?”
  容歆嗔他一眼,“总归我该说的都说完了,再不留下听您促狭我了。”
  “姑姑莫急着走。”太子抬手拦住她,问道,“姑姑,我想让德妃从永和宫出来,也想让王贵人升上嫔位,可有办法?”
  容歆微微蹙眉,不解地问:“这是为何?”
  德妃乌雅氏当年能在宫里搅风搅雨,便是因为生下三个皇子一个皇女,底气十足。
  如今四阿哥等人皆以长大成人,且颇受康熙重用,母凭子贵,宫里不少人打心眼儿里不希望德妃解禁。
  而王贵人是如今后宫中最得康熙宠爱的妃子,受宠程度丝毫不下于当年的德妃。
  自三十二年以来,康熙四个最小的皇子皆由王贵人所出,她背后又有族人以及江宁织造曹家,也就位低这一点能压住她几分气焰。
  容歆实在想不清楚,太子抬起这样两个有可能不会太安分的人,意欲为何?
  “如今宫里太过平静,总有些无趣。”太子的眼尾因为笑意上弯,折扇轻轻敲打书案。
  容歆眉头稍松,回答先前太子的问题:“后宫的事,向来不过皇上一句话罢了,想教德妃出来,只要六阿哥和十四阿哥性子稳重些,多办好几件差事便可。”
  太子随意地点头,又问道:“王贵人呢?”
  “当年皇后娘娘定下的规矩,论功行赏,王贵人生下四个阿哥,足够晋位分,只是皇上这些年越发不爱册封后宫,后宫又无人能提。”
  太子若有所思,“是以,只要有一个合适的人提醒皇阿玛便可吗?”
  容歆点头,如若有一个人,在后宫之事上能说几句话,又在康熙面前有几分颜面,这两件事,几乎可以算作一件事。
  不过……
  容歆与太子对视,宫里符合的人,也就只有皇太后、苏麻喇姑和……容歆了。
  皇太后向来不管事,苏麻喇姑已经吃斋念佛多年,身体又不好,既是太子所求,似乎只有容歆最合适。
  太子清咳一声,道:“待回京后,我教老四督促着老六和小十四,德妃的事,应该不必姑姑出面。”
  容歆未出声,眼神却在问:那王贵人呢?
  太子抬起扇子,碰了碰鼻尖,尴尬地笑道:“王贵人的事也不急,皇阿玛宠爱幼子,待小十九再大些,能够哄得皇阿玛开心,想必也不难。”
  “您为何不直言,说想让我在皇上面前说几句?”
  容歆无奈,如此简单的请求,太子连她都不能那般随意地说出来,更何况在康熙面前。
  父子二人闹到这个地步,何尝没有太子的一笔?康熙先前说太子也不相信他,也不是没有缘由。
  而太子听容歆一问,恍然一瞬,解释道:“我绝非与姑姑见外,只是不想您受累。”
  “我没怀疑您。”容歆心里一叹,就是年纪增长,没有年少时坦率了,兴许是每个成年人都会有的改变。
  然后,容歆对太子道:“这件事儿我记在心里,等到有合适的时机,便向皇上提一句。”
  “谢过姑姑。”
  容歆摇头,“不管您到底想做什么,我总归是会支持您的。”
  不过一直到回京,康熙都没再召见过容歆,容歆也没什么理由去求见他,这事儿便暂且搁下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