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玄幻电子书 > [清穿]东宫女官 >

第204章

[清穿]东宫女官-第204章

小说: [清穿]东宫女官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太子清醒的消息自然也迅速送到康熙处,而康熙并未作出表示,只轻飘飘一句“知道了”,完美展现他的小心眼儿和自尊心过剩。
  其后几日,太子依旧在院子里静养,始终没有露面,但外面的风风雨雨,从未停止。
  太子生病的这些日子,德州城内有人散播太子生病的消息,随后康熙对太子不满的谣言传得满城风雨。
  太子确实极得民心,百姓们不知道背后有人煽风点火,但他们真心敬爱这个爱民如子的太子,真心期盼他恢复健康,城内外的百姓开始自发地为太子祈福。
  其中也确实有一批百姓受到蛊惑,对康熙这个帝王颇有微词。
  康熙说是毫无芥蒂当然完全不可能,可这个局面有他的放纵和引导,他现在所有的注意力都在拔除反清势力之上。
  而棠婉被康熙从容歆处带回,不过是换了一个扣押的地方,并没有因此得到自由。
  康熙通过她的口,再配合彭氏送来的消息,一点点摸到前朝反清余孽的组织,摸清他们的底细,这一切都进行地悄无声息,恐怕对方还在为他们的计划成功洋洋得意。
  就是康熙认为可以将乱党一网打尽之后,为保万无一失,决定御驾启程回宫。
  太子的病还未痊愈,太子也不想痊愈,容歆便受命于太子,向康熙请示:“太子留在德州养病,暂缓回京。”


第223章 
  康熙不赞同; 是准备回京后便有所动作的,届时乱党很有可能狗急跳墙,太子留在德州并不安全。
  他的考量不无道理; 然而容歆是为太子前来; 自然站在太子这一方; 太子暂时不想回京,她就要极力满足太子。
  是以,容歆道:“皇上先行回京,太子殿下留在行宫养病; 正好应了民间的风言风语; 麻痹那些人; 不会打草惊蛇。”
  康熙没出声; 他先前准备回京时没想留下太子; 可容歆如此说; 他考虑起来; 便认为十分可行。
  不过康熙并未直接给予容歆肯定答复,而是故作深沉地沉思许久; 道:“此事朕自会定夺,你若无事便退下吧。”
  容歆没动,依旧站在原地,“奴才有一事……”
  康熙:“……”还真有事?
  “敢问皇上将如何安置棠舫主。”左右康熙最好面子; 容歆便没有“无事退下”; 直截了当地问出她想要知道的事情。
  康熙面容冷肃; “朕想如何处置便如何处置,似乎轮不到容女官操心。”
  容歆躬身; 恭敬道:“奴才无状; 请皇上恕罪。”
  “……”康熙心口堵得慌。
  每一次!每一次皆是如此!
  容歆在礼仪上始终恭敬有加; 无可挑剔,可做得那些以下犯上的事儿,若非康熙宽宏大量,早不知死多少次了!
  康熙暗暗握紧龙椅扶手,良久,方才宽宏大量地问:“容女官如此问,可是有想法?”
  容歆也不含糊,立即便回道:“若皇上未想好如何安排棠舫主,奴才愿为皇上分忧。”
  “你?”康熙眉毛一动,“你准备如何安排她?”
  容歆面色不变,“浅缃曾与奴才说,想要离宫去遵化,正巧奴才在一个村子里买过地,届时再另起一座院子,有浅缃看着,出不了事端。”
  无论是康熙还是容歆和太子,绝对不能容忍棠婉顶着那样一张脸胡作非为。
  讷敏的名声已经因为棠婉的出现受到不良影响,棠婉理应付出代价,按照容歆的想法,彻底解决掉不可能,那么自此以后,自力更生、粗茶淡饭、朴素无华,便可成为她的余生写照。
  而容歆也没奢望会立即得到答案,便善解人意道:“请皇上定夺,奴才先行告退。”
  “慢着……”康熙手指有节奏地敲击扶手,道,“此女之事,朕准了,如若日后有意外发生,朕唯你是问。”
  容歆躬身时嘴角微微上扬,是她这些日子以来面对康熙时,难得的好心情。
  事实上,容歆在事情未明了之前,便不相信康熙会真的用一个替身一样的女人侮辱讷敏,及至现在,她更不认为康熙会将棠婉带进皇宫。
  皇宫里女人们为争宠有不少争端,可有那么几个骄傲的女人,绝对无法忍受曾经压在她们头上的元后,被棠婉污名。
  算起来,容歆兴许还救了棠婉一命。
  当然,容歆不用她报答。
  这件事定下,目前只几人知晓,容歆告诉浅缃后,浅缃再三保证,绝对不会教棠婉再惹麻烦,一定会看好她。
  容歆相信浅缃,她向来只要答应下来,一定会百分百甚至超额完成。
  太子对此事未作表示,只在康熙同意他留在德州行宫养病之后,才露出欣然之色。
  事实上,太子自醒来之后便甚少关注外头的事,只请容歆为他寻一些话本,每日养病的同时打发时间。
  而太子一目十行,聪明绝顶,却常常因话本的情节困惑不已。
  今日,他看的这本话本,主角是一个侠客和落难的世家小姐,侠客英雄救美之后,美人倾心,两人冲破身份和地位的枷锁勇敢地在一起,隐姓埋名,归隐山林。
  “我一直以为,如若没有家族供给,习文习武皆不易……”太子十分不理解道,“且身为男子,理当成为妻儿的倚靠,他身负绝世武艺,为何不建功立业,得到妻子娘家的认同?”
  “还有这一本,穷书生和公主。”太子拿起来,纠正道,“历来年轻的状元都是世家子弟,况且公主选额驸需得指婚。”
  “殿下……”容歆无奈,“话本不是这么看的。”
  灰姑娘的剧情,古今中外从不落时,可原因,太子大概永远都不会明白,所以他说的明明是事实,用后世的话说,他就仿佛是个杠精。
  更重要的是,既然看话本,为什么不能以一个轻松愉悦的心情看呢?
  太子却对容歆的说法表现出强烈的不赞同,“阅读者众多,如若胡乱一气,岂不是导向错误?”
  容歆承认,太子所言极有道理,不过既然太子对话本有兴趣,又这么严谨……“不如殿下您动笔写一本?那些文人不是最爱留下笔墨?左右您养病也无事,我为您执笔如何?”
  太子认真地沉思,“有道理,以我这几日看话本的经验,并不是难事。”
  容歆想,优秀的人大概做什么事都优秀,太子想做,兴许真的很容易也说不定。
  太子兴起,也没有很快动笔,而是又看了些城内流行的话本,然后才开始做准备。
  这时,御驾回京的时间到达,康熙命四阿哥胤禛和十三阿哥胤祥留在德州,一方面照看太子父子三人,一方面为收剿乱党做准备。
  太子病这一场,身体极虚,吹不得风,康熙便未准他前来送行,只皇长孙代父为皇玛法送行。
  康熙疼爱皇长孙,临走前殷殷嘱咐,又命四阿哥一定要照看好皇长孙,然后才启程。
  四阿哥认真地担负起康熙交付的责任,甚至还主动为自己揽起额外的责任——每日忙碌之余,还要来探望太子,并且督促他好好养病。
  这一切,全都是因为四阿哥发现了太子的不务正业。
  四阿哥从很小便跟在太子身边,如果皇阿玛是皇子们又敬又畏的人,那么太子便是一个完美的崇拜对象,可现在,太子竟然写起话本!!!
  四阿哥发现的那一刻,整个人都僵住了,不可置信。
  而震惊之后,四阿哥第一反应便是替太子遮掩下来,然后便是劝谏,无休止的劝谏,仿佛是一个忠臣在劝谏昏君一般……
  御驾离开的第四日,太子满脑子都是四阿哥的黑脸和他的唠叨声,连写话本时,都受到了影响。
  男主人公说话的腔调像四阿哥,女主人公说话的腔调也像四阿哥,两个人海誓山盟的时候,仿佛两个四阿哥……
  替太子代笔的容歆:“……”
  皇长孙偷偷看了阿玛的巨作,不敢教阿玛知道,便偷偷和容歆道:“嬷嬷,虽然弘昭没看过话本,但是阿玛写得,好难看啊!幸好阿玛是太子!”
  所以不会因为卖不出去话本而穷困潦倒吗?
  容歆:“……”
  太子风评被害,他们还不能解释。
  容歆犹豫,是不是要劝太子放弃这个新的兴趣时,太子出于有始有终的美好品质,完成了他的第一本也是唯一一本话本。
  “殿下……”容歆拿着装订好的书,问道:“这话本如何处置?”
  太子举着一本《资治通鉴》,目不斜视道:“姑姑收好,莫要教第四人瞧见。”
  第四人,便说明太子知道皇长孙看过。
  容歆点头应下,将这一本书装在一个木盒中锁上,又放到太子行囊的最深处,只待回宫后便彻底束之高阁。
  而皇长孙提前进入了水深火热的学习生涯。
  太子瞧皇长孙毫无怨言,再一次问道:“弘昭,你真的想好了吗?其实这世间有许多极有趣的事情可以尝试……”
  皇长孙先是茫然,随后坚定地点头。


第224章 
  御驾离开的第七天; 四阿哥胤禛和十三阿哥胤祥布置地差不多,开始准备收网,下令之前; 两人来到太子面前汇报此事。
  太子手里的书; 已经从话本换成了游记,四阿哥说话时; 他也眼不离书,等到四阿哥说完也没有任何回复。
  四阿哥紧紧盯着太子,眉头渐渐锁紧,再一次问道:“太子二哥可有指示?”
  太子怡然地翻了一页书; 淡淡道:“你和小十三不是做得很好吗?”
  皇长孙正坐在另一张书案后读书; 见状,先是看向容歆,见她神色自然; 对阿玛的态度毫无反应; 视线复又转向阿玛和两位叔叔。
  “弘昭; 读书不可三心二意。”太子甚至没有看皇长孙; “有不得解之处; 正巧你两位叔叔在,问便是。”
  皇长孙心虚地低下头; 然后抬起头看向两位叔叔; 一脸认真地问出他方才疑惑的地方。
  太子的意思,是让四阿哥和十三阿哥为皇长孙解惑。
  十三阿哥只比皇长孙这个侄子大五岁,虽说多念五年书; 可皇长孙读书的进度一向超过同龄的人; 他无法准确的解答; 便看向四阿哥。
  这些天都是四阿哥在指导皇长孙课业; 然他此时却仿若未闻,依旧执着地看着太子。
  皇长孙眨眨眼,只得跟着看向阿玛。
  一时间书房内无人出声,视线大半集中在太子身上,太子翻一页书,四阿哥的眼神便会严肃一分,脸也绷得更紧。
  容歆低下头,嘴角上扬。
  太子:“……”
  拗不过……
  太子便放下游记,从各处引经据典地回答了儿子的问题,整个过程,无论提起哪一本典籍的内容,哪几个大儒的不同观点,皆信手拈来。
  皇长孙若之前还有几分态度随便,自阿玛开口之后,便极为专注地听起来,见或提笔记录。
  四阿哥和十三阿哥亦是听得极认真,十三阿哥眼中更是渐渐现出惊叹,四阿哥却是一脸理所当然。
  而太子说完,又给皇长孙点了几本书的名字,要求他接下来通读,随即又伸手去拿游记。
  “太子二哥……”四阿哥严肃的声音响起,“对剿灭乱党一事,可有指示?”
  太子无奈,“老四你什么都好,就是太死板。”
  “谢太子二哥夸奖。”四阿哥面无表情,道,“如今江南只太子二哥能够做主,敢问太子二哥可有……”
  太子服了,抬起手制止,认真道:“胤禛你当差多年,惯来仔细,你的安排很妥当,我确实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