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玄幻电子书 > [清穿]东宫女官 >

第184章

[清穿]东宫女官-第184章

小说: [清穿]东宫女官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姐姐说得是。”
  容歆之前便注意到容誉媳妇一直跟着忙上忙下,此时见她面色苍白,便道:“书语刚生产没多久; 先回屋子休息吧; 免得落下病。”
  郑书语忙道:“祖父去世; 我怎能回去躲懒?”
  “我叫你回去; 没有人会说你躲懒。”容歆说着,看向容盛和叶氏这两个长辈,而老太太丁氏; 此时病在床上; 根本无力管这些。
  叶氏也并非真是个恶婆婆; 只是先前确实忙不过来; 只能让郑书语月子时还出屋跟着伺候老人。
  此时叶氏听了容歆的话; 立即便对郑书语道:“外头有我便可,你回屋照看孩子吧。”
  郑书语不好意思离开; 踟蹰不已。
  容歆想到; 叶氏一个女眷; 祭奠的客人前来; 她确实忙不过来; 便又改口道:“还是我帮着弟妹一块儿料理吧; 书语回去养着; 实在需要长孙媳妇出面的时候,你再出来。”
  话说到此,郑书语再不能拒绝长辈的好意,便回她和容誉的屋里去。
  叶氏感激道:“我没经过这事儿,能有姐姐帮忙,我这心里踏实许多。”
  容歆看她脸色也极差,转而对容盛道:“母亲那里也需要人照看,再雇佣几个帮工吧,没得累坏了一家人。”
  容誉道:“我这就去山下找人。”
  “容敬去吧。”容歆对容盛父子道,“我有事跟你们说。”
  容敬离开后,容歆才问道:“问过容敬吗?顺天府乡试舞弊案,确定他没牵扯进去吧?”
  “没有,舞弊案一出,仁昭书院便自行严查了书院中的学子。”容盛毫不隐瞒道,“敬儿唯一的关联,便是有一个作弊的考生是敬儿曾经的同窗,不过敬儿考进书院后,甚少回京城内,已许久未曾联系。”
  容誉紧张地问:“姑母,可会影响敬儿的前途?”
  “没掺和,自然不必怕影响前途。”容歆嘱咐道,“你们兄弟两个安分在家里守孝,莫要管外头的纷纷扰扰。”
  容誉一听,连声表示,热孝期间,会和弟弟安分地待在家中守孝。
  等到容盛父子三人连同叶氏都忙碌起来,容歆按了按眉心,才去母亲丁氏那里照看。
  亲缘无法断绝,容家一直以来又没给容歆惹过太大麻烦,容歆其实也没必要跟他们断绝,所以心里说不该插手,还是会多嘴。
  不过想来并不是一件坏事,没必要活成一个冷漠的人。
  容大的讣告发出去后,陆陆续续开始有人来吊唁,来的最快的便是容家的亲家,郑家人。
  郑书语的母亲也过来探望,容歆在小夫妻俩成婚时见过她,此时再见倒也不算陌生。
  不过郑书语的母亲面对容歆时十分小心翼翼,她估计是听郑书语说起什么,特地来向容歆表达谢意。
  容歆只是笑笑便罢,转由叶氏来应酬,然后她便发现郑书语的母亲肉眼可见的放松下来。
  “姑母。”容敬匆匆走进来,在容歆身边低声道,“僖郡王的侍从在外,说僖郡王已到山下,随后便来祭拜。”
  容大的白事,经希这个郡王纡尊降贵前来祭奠,容家哪受得起?
  是以容歆迎出去时,容盛等人全都堂皇地走到门口,迎接僖郡王。
  “郡王,您怎么过来了?”
  “自是来祭拜您家老太爷的。”
  经希今日衣着素净,与容歆说明后,便向容盛他们颔首示意,抬步踏进灵棚,接过香,拜了拜,然后插进香炉中。
  容盛是一家之主,哪怕面对经希时拘谨,依旧上前道谢:“谢郡王来吊唁家父。”
  经希客气地寒暄几句,无视其余宾客,转头对容歆道:“容女官若能抽得空,我与你说几句话可方便?”
  容歆点头,带领经希从侧门出去,站在树下,道:“郡王,请说。”
  “我此番前来,乃是太子殿下授意,殿下闻得容家老太爷忽然过世,命我转告您,待宫外事处理妥当再回宫便可,也要注意身体。”
  容歆闻言,眼神极温柔地谢道:“劳烦郡王专门告知。”
  经希缓缓背过身,面对参天大树,清咳一声,状似随意地安慰道:“容女官,节哀顺变。”
  容歆微一福身,“我很好,谢过郡王。”
  “我是代太子殿下转达,容女官可不要误会。”
  “是。”容歆装作相信他的话,认真道,“我回去后,定会亲自向太子殿下道谢。”
  经希转过身,面上有几分不虞,“既如此,我便先回了。”
  他说完,迈开步子便走,容歆微微加大音量,笑道:“谢过郡王。”
  经希嘴角上扬,脚步轻快地领着护卫离开。
  容家亲友不多,基本是从赫舍里家出来后积累的人脉,除了亲家一家,多是书院的先生学子们。
  如今天气热,容盛父子三人仔细考量后,决定停灵七日便下葬,而前三日,该吊唁的人便已来的差不多,剩下四天容家人只需安静地守灵,轻松不少。
  停灵第五日,诸位阿哥们派几个侍从前来代为吊唁。
  容歆知道他们是看在她的面上,皆记在心上。
  容大的墓地,买在京城百里外一个叫“榭里”的村子旁,容歆听容盛说,父亲容大不知祖籍在哪儿,他们的户籍既已落在京城,便可算作是京城人,为了容家日后的延续,他还在这处村子买了房产和地。
  父子三人扶灵过去,容盛和容敬留在那儿继续守灵,容誉回来照看家中,最快也要五日。
  容歆没有急于回宫,或是陪着丁氏说几句话,或是逗一逗容誉和郑书语的女儿。
  六日后,容誉披星戴月地赶回仁昭山,狼吞虎咽地吃完一碗面,方才对容歆道:“姑母,父亲买墓地前专门请风水先生看过,可作容家祖坟,父亲让我问您,百年后可要入容家墓地?为祖父守灵时,我们提前为您修建出符合您品级的墓。”
  葬在何处,容歆早有打算,便对容誉道:“我们这些皇后娘娘身边的老人,早已请示过太子殿下,皆去遵化陪皇后娘娘。”
  容誉对此不敢出言反驳,只是有几分为难道:“可是您是咱们容家的姑奶奶,怎能不受容家后人的香火……”
  容歆无所谓香火,但不受容家的香火,太子也会作出安排,如此还不如在容家顺理成章,便道:“衣冠冢吧,至于品级,不值得张扬,立个碑便可。”
  容誉点头,抬起头,期待地问:“姑母可否为我的女儿起名?待祖母身体好转,书语也做完月子,便要同去榭里村守孝,一年方归……”
  “名字。”容歆颔首,“容我想一想。”
  容誉面上一喜,道:“父亲想建容氏族谱,想请示姑姑,族谱字辈该以何排序?”
  容歆脑中闪过一句话,几未作犹豫,便脱口问出:“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
  容誉口中默念,连连赞道:“这十字极好,亦可做家训,回头见了父亲,我便报给父亲。”
  既说到族谱字辈,容歆自然要让容家的女儿按字辈排序,便道:“容仁安,如何?”
  以此作女儿之名,难听是难听了些,背后却有容歆的期盼。
  “我希望容家的族谱,女儿亦在其中,家训中再加一则,只要容家有能力,子女皆要读书识字明理。”容歆紧紧盯着容誉,严肃道,“不是商量,而是必须如此。”
  “这是我帮容家改换门庭,应得的回报。”
  容誉做不得主,只得道:“姑母放心,我定会一字不落地报给父亲。”
  丁氏仍沉湎于悲痛之中,病情只稍有好转,两日后,容歆提出回宫,她极为不舍,一直流泪问容歆能不能多留些日子。
  容歆态度颇为坚决,站在母亲丁氏床前,道:“父亲过世,您悲伤难解乃是人之常情,可您总不能糟蹋您的身体,否则受累的还是容盛父子。”
  “您不要忘记,孝期不能科举……”
  容歆的话,就是在暗示她,如果她缠绵病榻最终没能熬过去,极有可能耽误容誉和容敬参加下一科春闱。
  对丁氏来说,最重要的永远是儿子孙子,因此容歆还未走,她已主动要找大夫治病喝药。
  容誉和容敬当然不会一科即中,不过容歆相信,以丁氏一直以来的身体状况,想必能够再活些年头。
  容歆回宫后,不出半月,朝中关于舞弊案的处置下达,康熙没有撤销本次顺天府乡试所有考生的功名,并且如大阿哥所说,如有考生因舞弊案取消功名,后面名次的考上依次补位。
  容敬得以从二十一名,提至十五名。
  容家人如何欢喜,容歆不知,她只知道大阿哥借舞弊案抄了一串官员的家,充盈国库后,他还小赚一笔,整日里红光满面。
  此案过后,康熙预备巡再永定河堤,依旧带皇长孙同行,然这一遭,容歆有心无力,无法同往。
  她在宫外那十来日,忙碌程度照比从前管宫务时几乎是九牛一毛,只是到底今非昔比,回宫后一场秋雨,便病了。
  不是大病,就是每日咳嗽,喝药痊愈后,一场风来有尘土或是太干,她都要咳几声。
  太子自不放心她出行,以至于十一月康熙去遵化谒陵,容歆也没能去祭拜讷敏。


第200章 
  “刘太医; 容女官的咳症,可能治愈?”
  刘太医,正是当初受容歆之托; 去容家为容大和丁氏看诊的那位太医; 他常往来于毓庆宫; 于容歆还算有交情。
  容歆自入秋以来,咳嗽不止,太子甚为担忧; 屡次召太医来为其诊治,脉案多是刘太医所写。
  这一日晨起; 太子见容歆依旧咳得厉害,便又招来刘太医。
  而刘太医闻得太子问话,恭敬道:“太子殿下容禀,容女官此病乃是先前的肺伤所致; 便是再如何仔细,京城天干物燥; 秋冬后,极亦复发。”
  太子眉头紧蹙; 忧心不已; “可有办法?”
  刘太医斟酌片刻; 回道:“江南气候宜居,容女官的病情; 在江南养些年头,许是可不药而愈。”
  太子沉思,姑姑调理至此; 已是他们不遗余力用药的结果; 太医如此说; 恐怕在京中想要求得再多是真的无能为力。
  可是江南距京甚远……
  太子一时难以下决定,便对刘太医轻轻挥手,道:“刘太医,先去为容女官诊脉吧。”
  “是,太子殿下。”
  刘太医退出书房,经由宫女带领前往容女官所在之处,向东珠格格行礼后,对容歆拱手道:“容女官,下官来为您诊脉。”
  “咳、咳……”容歆一张嘴,喉咙便一阵痒意,喝了一口水,方才控制住,对刘太医歉道,“刘太医见谅。”
  “容女官客气。”
  刘太医作出请的手势,随后,医童恭敬地走上前,在桌上规整地放好脉枕,又恭敬地退至刘太医身侧。
  容歆抬手轻轻搁在脉枕上,安静地看刘太医为她诊脉。
  东珠从容歆咳嗽时,便眼不离她身,此时太医诊脉,她更是干脆放下笔,专注地盯着刘太医的脸。
  须臾,刘太医收回手,道:“容女官的身体较下官上一次为您诊脉,已恢复许多,稍后下官再为您重开一张方子。”
  容歆道谢,微一顿,状似无意地道:“我这小病,倒是惹得太子殿下极担忧……”
  刘太医道:“太子殿下确是极关注容女官的病情,来为容女官诊治前,还专门召下官问询。”
  容歆若有所思,一瞬后便恢复如常,笑着问道:“刘太医,我这咳症,可有大碍?”
  “只要保养得宜,并无大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