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玄幻电子书 > [清穿]东宫女官 >

第144章

[清穿]东宫女官-第144章

小说: [清穿]东宫女官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容歆嘴角的弧度未变,敛眸未置一词。
  容盛迅速看了姐姐一眼,制止道:“娘,跟您说过多少遍了,莫要提此时,再教有心人听到,给姐姐惹麻烦!”
  容大也扯了丁氏一下,“你以后把住你那张嘴,听儿子的,只管安逸地养老便是,少操心孙子们的事!”
  丁氏看了儿子一眼,不甘不愿地应下来。
  容歆轻笑,儿子可真是不一样,从前固执又刻薄的丁氏,有朝一日竟也这般顺从……
  “姐姐,您喝茶。”
  叶氏双手给容歆奉茶,容歆接过来,看了一眼叶氏略有些粗糙又像是抹过手油的手,随意地问道:“怎未买两个人帮忙做活?”
  丁氏当即便道:“买什么人?当是贵夫人呢?有那个钱攒下给誉儿敬儿读书娶媳妇多好!”
  容盛微微蹙眉,“娘——”
  “你就护着你媳妇吧!”丁氏一生气,扭身欲进屋,却在看见容歆时又停下,委屈道,“你看看你这弟弟,有了媳妇儿忘了娘!”
  容歆瞥了一眼叶氏攥紧的手,果然上一次来去太匆忙,竟是也没看出容家婆媳之间也是矛盾不小。
  而丁氏还兀自不满地对容歆道:“当初盛儿非要娶她进门,我便不同意,索性这些年给我生下两个乖孙子,那些事也就过去了,可她一个妇人,打扮的花枝招展作甚?真是一丝妇德也无!”
  妇德……
  容歆轻轻放下杯子,问道:“母亲,敢问叶氏可是水性杨花了?”
  叶氏猛地抬起头,满眼通红,剧烈地摇头,“没有!我没有!”
  容盛也赶忙道:“姐姐误会,叶氏身上的穿用皆是弟弟买的,她绝对没有做不贞之事。”
  丁氏也不过是随口抱怨,没想到容歆会问得这般重,立即改口道:“万一坏了名声,容家也不可能容她,没有的事。”
  “即使如此……”容歆又看向叶氏的手,对容盛道,“该请人请人,你能养得起家,何必教妻子一人伺候一大家子?这衣食住行全都料理,也不轻松。”
  容盛无视母亲张口欲言的模样,迅速应下,“姐姐说得是,我有空便去买人。”
  容歆不管弟媳叶氏眼中如何感激,看向丁氏,轻声问:“母亲可喜欢珠钗?”
  “我这么大岁数喜欢那些花里胡哨的东西作甚?”
  容歆不听她的回答,继续道:“近来京城流行些新样式的首饰,回头我选几支漂亮的钗,送给母亲可好?”
  丁氏哽住,说不出拒绝的话。
  不管她是因何不拒绝,女人又怎会不喜欢这些东西?就像很多男人总是贪鲜一般,人性如此,端看自制力。
  可既是天性如此,爱美又如何?已婚妇人爱美又能如何?
  容歆伸手拿起杯子,杯壁仍温,便拒绝了叶氏换新茶的动作,淡淡道:“日后容盛在书院做事,两个孩子也会科举,免不了与人结交,衣着打扮得体乃是礼仪,需得耐心些学习,方能知道其中的门道。”
  容盛若有所思,容大则是附和道:“歆儿在宫中见过大世面,听她的没错。”
  丁氏连连点头,追问道:“那我可要也置办几身好衣裳?”
  “不必,如此便可,过犹不及。”
  有权有势的人穿着简单,是朴素,没钱没势的人穿着简单,在有些势利之人眼中便是穷酸。
  容歆在宫中从不需靠衣着撑势,出宫却会稍注意些仪容,皆因势利之人颇多,且看人下菜碟。
  于是容歆又补了一句:“待日后果真门庭变化,再看势稍作改变便可。”
  容盛听得是最认真的,而容歆今日也不是来给他们上课的,便引导着几人换了话题,等日头都头顶上,便提出告辞。
  回书院时,依旧是容盛陪着容歆,不过两人才拐过这条小道,便见三阿哥领着贴身侍卫和小太监迎面而来。
  容歆问道:“您怎地独自到这儿来了?”
  “胤祉想单独在书院附近转转,便跟太子二哥请示了。”三阿哥跟着容歆回转,突然道,“我也想到书院中读书。”
  容歆惊讶。


第158章 
  “您为何突然生出这样的想法?”
  三阿哥背着手; 解释道:“未曾进过书院,甚是好奇。”
  “可皇上不是准您入朝当差了吗?”
  三阿哥胤祉和四阿哥胤禛几乎是一大婚便出宫开府,而后没多久; 康熙便命两人如当初的太子和大阿哥一般; 进六部学习,显然对二人皆有期许,然而三阿哥此时却说想进书院学习……
  想读书当然没什么不好,但是进书院某种程度来说就是远离庙堂,比其他皇子们更晚进入权力圈儿……
  容歆仔细跟三阿哥说清楚这其中的关窍,希望他不要一时冲动,再误了前程。
  可三阿哥神情并未动摇; 仍极心动道:“与进六部学习相比,我更想进书院。”
  “此时您与我说; 我便不能轻易给您建议; 只希望您回去仔细考量过再决定。”
  “您放心,我定会考虑清楚。”
  但他的神色可不像是还会再考虑的模样……
  “荣妃娘娘若知道您……”容歆正说着话; 注意力太过专注地放在三阿哥身上,一时踏空台阶,当即便向前栽去。
  “姑姑!”
  “姐姐!”
  三阿哥正在容歆身边; 因此先身后的容盛一步; 扶住了容歆; “您没伤到吧?”
  而容歆按住跳动不止的胸口,平顺了下呼吸; 动了动脚踝; 刺痛; 忍不住苦笑道:“您看我; 走路也走不稳; 竟是扭到了脚。”
  容盛绕到她另一侧,担心道:“姐姐可还能走?不若我背您吧?”
  容歆又动了动脚,痛感丝毫未缓和,正要答应,便听三阿哥道:“还是我背姑姑吧?”
  “怎能如此?”容歆连忙摆手拒绝道,“教我弟弟背我便是,不敢劳烦您。”
  然三阿哥已经半蹲在她面前,回头欢快道:“姑姑,莫要磨蹭,快上来。”
  容歆拗不过他,只得缓缓趴在三阿哥的背上。
  而两人身后的容盛惊讶地瞪大眼睛,无法相信三阿哥一个皇子竟会背着他的亲姐姐。
  不止容盛,连三阿哥的侍从亦是惊讶不已。
  前头的三阿哥却是根本不关心他们的想法,背着容歆脚步轻快地上台阶,声音中含着笑意,“我方才突然想起,幼时好似承诺过,待胤祉长大,便也要背姑姑。”
  容歆不记得有这回事,仔细回想之后隐约能寻到些许记忆,却不甚清晰,便也不多嘴暴露。
  三阿哥却还在絮絮叨叨:“也就是姑姑,我额娘和金婵那个性子,全靠声高长气势,我刚娶回来的福晋声音倒是轻轻柔柔、有理有据的,可一天也说不几句话,忒没趣了!”
  容歆听他越说越不像话,扭头提醒地看向其他人,几人立即垂下头,脚下慢了几步,离两人稍远些。
  待他们远了,容歆这才轻声问道:“您在府上和三福晋相处得不好?”
  “董鄂氏就是个漂亮的木头!”三阿哥有些愤愤道,“三爷这么英俊潇洒的郎君,她还像是瞧不见似的,哼!外头多的是小娘子对小爷献殷勤!”
  容歆不赞同道:“您可不能仗着开府没人约束,便胡闹起来,名声都坏了。”
  “我说说罢了,哪还能真那般做?”三阿哥缩了缩脖子,小声抱怨道,“上次我和弟弟们下注,赌太子二哥和大哥比试的输赢,事后可没少教大哥教训。”
  “那本就是您的不对。”
  “可大哥训我也就算了……”三阿哥十分委屈道,“您是不知道,皇阿玛命我去六部学习,太子二哥特地吩咐人给我留极多的事做,小四却没有,这般明显的故意而为,可见是对我有意见。”
  这事儿容歆还真不知道,可确实像是太子会干出来的事,太子一向不会太直白地训斥弟弟们,却喜欢用行动教他们明白对错。
  而容歆也是支持给三阿哥一个教训的,便柔声威胁道:“反正赌之一字,绝对不能沾,还有那些不好的地方,您若是不约束好自个儿,回头我便去钟粹宫向荣妃娘娘告您的状……”
  “我额娘非得追着我满宫打不可……”三阿哥幻想着那画面,忍不住抖了抖,摇头道,“我定是不敢的,您看我这不是要进书院读书吗?需得住在书院内,哪还会犯事儿?”
  “您话里话外的,这是都下定决心了?”
  三阿哥嬉笑道:“所以请姑姑为我向太子二哥美言几句呗?”
  容歆无语,“合着您是在这儿等我呢?我还劝您好一会儿。”
  “这不是经过姑姑的再三分析,胤祉深觉读书做学问是个好去处。”
  “便是太子那关好过,皇上那关您又怎么过?”容歆微微侧头,看着三阿哥年轻的侧脸,怀疑道,“听您先前的话音儿,您该不是为了和三福晋置气吧?”
  “怎么会呢?爷堂堂三阿哥,怎会拿前途和一个女人置气?”
  可容歆听着他的话,总有股色厉内荏的味道。
  三阿哥未扭头和她对视,却好似也感受到了她视线中的探究,清了清嗓子,认真道:“我会亲自向皇阿玛请示,只是还请姑姑千万替我和太子二哥求求情……”
  “求什么情?”
  太子的声音在前头响起,容歆和三阿哥一抬头,便见书院侧门那里,太子等人皆站在那儿。
  “姑姑怎么了?”太子和大阿哥几个跨步走到两人身边,纷纷出言询问。
  容歆从三阿哥背上下来,笑道:“只是稍稍扭到脚,并无大碍。”
  太子和大阿哥对视一眼,大阿哥抢先问道:“可痛得厉害?”
  容歆转了转脚腕,感觉没那么疼了,便道:“已经不痛了,殿下们放心。”
  台阶下,容盛跟着侍从们行礼后起身,他从前便知姐姐在宫中非同一般,还是今日才正面见到,自是震惊无比。
  太子等人已转完书院各处,这就准备返回,容歆跟容盛道别后,便随太子一同下山。
  下山时,太子和大阿哥还反复问容歆的脚伤能不能下山。
  先前三阿哥背着她时,路上人少,现下当着这么多人的面,便是果真步履艰难,容歆也不可能承认。
  她一路神色自如地下山,回到宫中,脚腕便整个肿了起来。
  太子为她请了太医,又再三对皇长孙强调,不许打扰容歆养伤,皇长孙皆眼泪汪汪地应了。
  伤筋动骨一百天,且她这次伤到的脚,从前也微微伤过一次,又不是好养伤的年纪,恢复的便极慢。
  这期间,书院开始对天下广招先生,响应者众,其中一位便是苏州彭氏十五年出的状元郎——彭定求。
  太子将他这些年积攒下来的藏书,尽皆赠给了书院,其收藏之杂,阅书之广博,士林皆惊叹不已。
  而三阿哥也向康熙说明了他想要去书院读书的意愿,康熙自然不可能应允,十分严厉地呵止。
  荣妃盼着儿子大婚开府大有作为,自也不愿意儿子又进书院和一群士子同吃同住,也是大力反对。
  可惜荣妃的反对对三阿哥毫无力度,三阿哥一心攻坚皇阿玛那颗顽固的心。
  三阿哥一直求到康熙三十二年过去,三十三年又到来,还是不曾放弃,可见其坚决。
  最后不止康熙对他无奈,连太子和大阿哥亦是明白过来,他并非托词,是真的有心向学。
  仁昭书院学子正式入学便在今夏,太子此时方才替三阿哥“美言”几句,大阿哥也替他在皇阿玛面前说了几句话。
  两人也算是给固执的康熙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