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玄幻电子书 > [清穿]东宫女官 >

第123章

[清穿]东宫女官-第123章

小说: [清穿]东宫女官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太子妃和大福晋先前是陪皇太后在一桌用膳,皇太后走后,便只剩下她们二人、容歆并几个孩子。
  大福晋并未因女儿的大哭教大阿哥当众难堪,但容歆和太子妃还算了解她,大福晋平素和大阿哥处于同一处时,望向大阿哥的眼神总是柔情似水的,满是情意。
  先前亦是那般,可自从宝娴受惊吓,她虽未说什么,却一直未看过大阿哥一眼,显然还是心中有气。
  太子妃抱着弘昭,容歆端着一碗软烂的白粥喂他,偶尔眼神对视,皆看见了对方眼中的了然。
  弘昭刚开始尝奶水以外的食物,但兴趣一般,只喝了几口便翘起脚,小手抓脚玩儿,无视喂到嘴边的粥。
  太子妃见他不想吃,便放开他,转而抓起大福晋的手道:“我幼时,阿玛便常背着我在家中花园里玩耍,长大了出门做客,听从前闺中的友人说起,方知,并不是每家长辈皆如此待家中女儿。”
  更何况大阿哥还将长女扛在脖子上。
  这与太子和大阿哥蹴鞠时扛着十三阿哥和十四阿哥还不同,毕竟在一般人看来,一个女儿是比不得皇家兄弟情深重要的。
  弘昭放下脚又去抓勺子,容歆便拿了一只干净的递给他玩,口中附和太子妃道:“仁孝皇后娘娘幼时,首辅大人也曾亲自抱着她启蒙,这是长辈的亲近。”
  大福晋自是知道女儿其实极为仰慕阿玛,只是想起女儿哭得凄惨的模样,便心情不虞,“我并非和殿下置气,只是宝娴向来胆子不甚大,大阿哥这个阿玛又不是不知道……”
  容歆抬头,见大阿哥也在瞧着这里,便知道他心中也有愧疚,到底是从小看到大的孩子,他是个什么糙性子,她还能不知道吗?
  于是,容歆便低声对大福晋道:“父女能亲近也就这么几年,待大了想亲近也无法,您既是知道格格想亲近阿玛,自是该多促成才是。”
  大福晋闻言,看了一眼女儿,点点头,神情缓和许多。
  众人用的差不多了,年纪小的十二阿哥、十三阿哥、十四阿哥便拉着宝娴在草坪上放风筝。
  而风筝飞上天之后,宝娴人小,自是拉不住地,转了一圈儿,将风筝线轮交到容歆手里,“嬷嬷,给。”
  容歆已差不多要听习惯,神色自然笑着接过来,偶尔扯一扯,风筝一动,宝娴便欢喜地小声惊呼。
  年长的阿哥们对放风筝没兴趣,便席地而坐,而大阿哥瞧着女儿抱着姑姑腿的模样,忽而道:“宝娴这性子,较金婵实在是弱上许多,往后出嫁了岂不是要教人欺负了去?”
  皇室公主抚蒙的规矩已有多年,因此他这般一说,太子和其余阿哥们便纷纷想到了抚蒙,毕竟受宠如金婵,康熙依旧为她选了一位蒙古额驸,未曾例外……
  而大阿哥身为皇长子,日后没有意外也该是个亲王,位高权重,在眼皮子底下肯定没人敢欺负他的嫡女,可若是抚蒙了,天高皇帝远,如何顾及的到?
  三阿哥胤祉和二公主金婵乃是一母同胞,闻言,当即便露出不舍之色来,只是再不舍也无法改变。
  这时,六阿哥胤祚忽然道:“既是舍不得自家姐妹,大可便选些宗亲家的格格加封抚蒙,就像纯禧公主一样。”
  他所说的纯禧公主乃是大格格茉雅,康熙当年收养她,便是有效仿太祖先皇时期的养女抚蒙,而如今她也确实指婚到了蒙古,被封为固伦纯禧公主。
  六阿哥亦有一一母同胞的妹妹,幼时两兄妹在永和宫中相伴过两年,无论是关系还是血脉上皆较其他皇子女更亲近,因此如今不在一处也极为关照她。
  也幸得德妃乌雅氏生了三个儿子,最大的四阿哥一向与太子亲近,又对弟妹们还算照拂,所以即便她这个额娘如同打入冷宫,这个五格格的处境也还不算差,无人敢欺辱。
  但也只是不差而已。
  而六阿哥所说确实是个办法,皇帝们也一直这般做的,然而三阿哥却摇头道:“皇室的责任不可推卸,更何况,往后咱们也是宗亲……”
  他这话一出,气氛顿时一凝。
  皇子们面面相觑,有几个则是偷偷看向太子,太子是储君,将来登基便是皇帝,他如今没有女儿,并不代表日后没有,这是众人皆要面临的。
  不过皇子们也不是每个人皆重视女儿,只是大哥提起,有些人顺势响应罢了。
  而太子沉默良久,道:“怀柔蒙古,乃为国策,至于公主抚蒙……若有旁策,自是极好的。”
  可自古以来,公主和亲便屡见不鲜,如若有旁的办法,康熙也不会教宠爱的女儿远嫁。
  目前的现实是,身处至高无上的位置,便可像康熙一般收养养女,宗亲们甚至还要感激涕零叩谢天恩,毕竟若无指婚,家中女儿只可能是格格,不过是和硕和多罗的封号差别罢了。
  容歆微微侧头。
  如今他们是尊贵的皇子,可待皇上驾崩,新皇登基,他们便只能成为皇亲国戚,再一二代便会变成普通的宗亲。
  哪怕不是为了自己,为了子孙后代,谁又不想争一争呢?
  这个时代阶级又这般鲜明,当没有权势仰赖,平庸便有可能成为罪过。
  年纪小的孩子们还在欢快地跑着,年长的皇子们已经有了人生思考和对权力的野望……
  容歆不着痕迹地靠近烤架,风筝线靠在泛红的木头上,只一瞬,风筝便不受控制地飞向远方。
  宝娴仰头看着风筝越来越远,反应过来后,当即便指着风筝大声喊起来,“我的风筝!风筝飞走了!”
  她边跑还边要去追,容歆护着,见大阿哥的身影,便又停下脚步。
  而宝娴一个未站稳要摔倒前,大阿哥一把捞起她,这一次倒是记得,稳稳地抱在怀里,没举到高处。
  宝娴还惦记着风筝,也忘了阿玛给她的惊吓,小手仍然指着风筝飞走的方向,“阿玛,风筝,宝娴的风筝。”
  “丢不了。”大阿哥抱着她迈开步子,“丢了阿玛便命人再为你做一个。”
  宝娴固执地指着前方,泫然欲泣道:“不,宝娴的风筝。”
  大阿哥极怕她再哭,连忙又安抚道:“阿玛一定帮宝娴找回风筝,这便带着你去找。”
  宝娴立即便抱紧他的脖子,乖巧地应声。
  大阿哥见此,即便努力保持着皇长子的威严,却还是忍不住嘴角上扬,大福晋起身的动作便停下来。
  容歆也不想惹小姑娘伤心,只是若不做些什么打断,今日便要不欢而散了……


第138章 
  畅春园的清溪书屋是康熙的寝宫; 容歆陪着皇长孙弘昭也随康熙住在此处。
  然而康熙政事繁忙,除非特意分出时间来,否则也只早晚有时间和皇长孙相处。
  盛夏之时天气暖和; 康熙不管容歆; 白日里无事; 容歆便带着皇长孙去湖边玩耍; 通常太子妃都会等在那儿,偶尔还有大福晋和赫舍里·珂琪带着孩子过来。
  或者某一日皇子们在畅春园西边儿的耕区劳作; 容歆也会带着皇长孙去玩。
  弘昭几个月大,根本什么也不懂,但他瞧见他阿玛还有叔伯们在泥地里跋涉便会咯咯笑着拍手; 十足是个喜欢看热闹的。
  康熙极纵容孙子,这时便会接过去; 指着他某个狼狈的儿子逗孙子笑,仿佛是普通人家的祖孙一般。
  础润而雨,这一日康熙便留在寝居处理政务,皇长孙也不能出屋。
  但他习惯了每日在外头晒太阳,一日不能出去就浑身不舒坦似的,一直歪头看向门的方向“啊啊啊”的叫; 不叫时也哼哼唧唧的。
  “女官,咱们皇长孙可真聪明。”雪青蹲在弘昭床边; 语气不掩骄傲的说。
  容歆教宫女拿了皇长孙的衣服过来; 颇有几分好笑道:“你这是爱屋及乌; 咱们殿下什么你不觉着好?”
  “皇长孙如何能一样?”雪青分辨道,“咱们皇长孙就是极聪明; 我瞧着似是比殿下这般大时还要聪明。”
  容歆教雪青抱起皇长孙; 她则是为他穿上长衫; 穿好衣服,又为他戴了一顶瓜皮帽,然后轻轻点了点皇长孙的小鼻子,笑道:“咱们皇长孙有好阿玛和好额娘,自是要青出于蓝的。”
  弘昭蹬着小脚,咯咯地笑。
  容歆眉眼温柔,“可真爱笑。”
  雪青低头看着一脸灿烂的皇长孙,道:“这应是随了咱们太子妃,太子妃性子最是爽朗。”
  容歆颔首表示赞同,太子外在表现出来的好脾气是多年养成的,倒是太子妃,自小便沐浴在长辈们的宠爱之中,性子十足十的好。
  而这样的女人,给太子和他们的孩子,乃至毓庆宫中带来的皆是生机和暖意,不可多得。
  容歆抱着皇长孙道窗边,对宫女道:“再给我拿一张薄毯。”
  宫女拿回毯子,容歆盖在皇长孙身上,这才命人推开窗子,教皇长孙坐在她怀中看着外头下雨。
  窗下有一棵芭蕉,打开窗子时一片柔韧的叶子便弹进来,叶子上的水珠便甩在容歆和皇长孙脸上。
  几滴雨水甩到弘昭脸上时,弘昭愣了几秒,随即便欢快地笑了起来。
  容歆为防雨水再溅到皇长孙,便微微抬起一只手挡在他脸前,不想弘昭直接扒开她的手,用力伸手去够那芭蕉叶子。
  畅春园中移栽的芭蕉,皆是人专门培育的,只夏天可在畅春园见到,紫禁城中是没有的。
  一片芭蕉叶又长又大,雨滴打在上头,大部分皆压弯了芭蕉叶顺着叶脉流下去,偶尔也会有几滴溅向屋内。
  每到这时,弘昭便会用小手去抓水珠,不管抓没抓到,都会冒出一串儿婴儿独有的清脆笑声。
  这个季节下雨天闷热,丝毫不寒凉,所以容歆也不怕他沾到水着凉,只注意护着他不要栽倒。
  雨天会教人心生宁静,然而宁静是短暂的,一大一小赏雨没多久,康熙的正厅便传来一阵哗啦摔碎东西的声响。
  皇长孙听到声音,立即便顾不上抓芭蕉叶,探着脖子侧耳去听,小眼睛也紧紧盯着声音传来的方向。
  不到一刻钟,官员们鱼贯而出,一个个皆垂着头躬着身子,伞也不敢打,任凭官服淋湿,形容极为狼狈地匆匆离开。
  容歆奇怪,康熙养气功夫算是不错的,本身又不是那般暴虐的帝王,不知何事教他生了这般大的气。
  雪青探头望着他们,疑惑道:“这是怎么了……”
  容歆当然无法回答,向外瞧了一眼哗哗落下的雨,道:“你照看着皇长孙,我担心太子淋雨,去为他撑一撑伞。”
  雪青立即听话地接过皇长孙,待容歆起身后,便接替她的位置重新坐在窗前。
  容歆边等着宫女找油纸伞过来边嘱咐雪青:“莫要在窗前太久,再过个一刻半刻便带皇长孙回屋去。”
  “好。”
  容歆拿着三把伞,站在廊下等了一会儿,方才见太子和大阿哥从正室内走出,看两人神色,大阿哥面上的沉郁稍厚重一些,而太子则是不时地看向大阿哥。
  这时,容歆才见着小棠子和小柱子等人皆带着伞,不过通常宫侍们为主子撑伞时,他们便只能淋在雨中,是以,容歆还是拿着伞走过去。
  太子和大阿哥注意到容歆,便在廊下驻足。
  “姑姑。”
  “姑姑。”
  容歆没在这儿直接问发生了什么,而是笑道:“适才我瞧着那几位大臣淋着雨走,还担心你们也淋雨,此时看来是我多虑了,小棠子和小柱子皆是细心的。”
  太子看向她手中的三把伞,笑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