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玄幻电子书 > 清穿之皇家小和尚 >

第117章

清穿之皇家小和尚-第117章

小说: 清穿之皇家小和尚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顾炎武和钱谦益闹翻,再次离开家乡。
  家族间的争斗不外起于经济,辅以政治,最后又以政治收束。他第二次蹲大牢,顾家和叶家的仇恨也因为政治结束。
  康熙七年,年过五十的顾炎武,因为山东莱州黄培新一案再次入狱,很快出来——本来事情就不大,再加上好友归庄等人的奔走。可是他的三个外甥长大成人相继出仕朝廷,可是他的好友们,朱彝尊、吴伟业等等人也都归顺朝廷。
  顾炎武出来后面对这一切,在他嗣母、家人的坟墓前大醉一场。
  朝廷一心笼络江南士人之心,因为他的关系对他的三个外甥“青眼有加”,他无心理会。
  他的好友们顾虑家族和后人,为了施展自己的抱负理想出仕,他除了不再来往,也无心理会。
  叶家迫于种种压力和他修好,他更不想理会。
  时事如此,他不去苛责任何一个人。一个人,两匹马,一筐书,一支笔,开始游学天下。
  游学二十年,结交天下志同道合的人,当然也有不少看他不顺眼的人,他的名声传遍天下,可他居无定所、三餐不继,还有刺杀不断。
  “你看,老师的一辈子,就是这么坎坷。”顾炎武牵着小学生的手,慢悠悠地沿着小河散步,语气感慨:“老师本想着,一辈子就这样了,作为一个遗民,不管天下大势如何,坚持不和朝廷合作,不出仕做官……”
  “老师也没想到,临到老了,还有你这么一个小学生。还是才刚刚五岁的小学生,你说说,等到你长大,还有多少年哦?”
  保康:“保康五岁了。”
  模样认真,小嗓门清脆,眼睛瞪得溜儿圆……顾炎武心里笑:“是啊。才五岁,至少还有五六年才是长大,老师等你娶媳妇有得等哦。”
  顿了顿,“老师本有一个学生,是苏州潘家的潘耒。老师也不求他不出仕,只求他不去做徐乾学的门客。”
  娶媳妇?苏州潘家?徐乾学?娶媳妇先不说,苏州潘家让保康立马联想到他的小伴读潘云,而徐乾学,他也听说一二,三舅舅在上封信里有提到徐乾学和明珠明争暗斗的事儿。
  “老师,徐乾学,徐元文,徐秉文,都在朝廷做高官,保康的纳兰老师还和徐乾学有关系。保康还听说,江南徐家因为他们的关系现在风头无二,拥泵甚多。老师,徐元文,徐秉文保康没听过,徐乾学……不大对劲。”
  保康小鼻子皱巴,担心徐乾学的事儿影响到老师的名声;顾炎武一愣,随即就明白过来,他本就对徐乾学意见很大,此刻更是不由地火气升腾,只是在小学生的面前克制着。
  “老师知道了,老师来处理。保康不要牵扯进来,明白不?”徐乾学的事儿估计牵连不小,顾炎武怕小学生夹在其中左右为难最后名声受累。
  保康知道老师对他的维护,嘻嘻笑:“明白——”
  笑容灿烂,看向老师的眼睛亮亮的,顾炎武哈哈哈大笑,笑声畅快。
  …………
  世人都说,顾炎武的外甥怎么可能不是好官?可事实就不是如此。可是事实,谁去在乎?没人在乎顾炎武和他外甥的关系非常不好,皇上也不在乎。
  保康没有因为徐乾学是他老师的外甥而“法外宽容”,顾炎武也没有因为那是他的外甥而“法外维护”。师生两个“心有灵犀般默契”,手牵手漫步小河边,都觉得特舒坦,特开怀。
  夕阳褪去,夜晚即将来临,余姚隐溪河支流上一河的小星星在窃窃私语,三三两两散步的人群,一片花瓣儿、一片树叶飘落……一起随水流淌,河面上的水气蔓延开来,虫鸣声婉转起伏…………
  两个人听着,看着,脸上的笑容越来越大。
  他们看风景,风景也在看他们,一起融合为这毓秀风物的一部分。
  顾炎武老师因为小学生的问题,讲述自己的一生,心底深处遗留的几分不甘愤怒不知不觉中散去。
  保康眼前的风景朦朦胧胧,跟随老师的讲述朦朦胧胧的心神,此刻也是清透澄澈。
  等到晚上的时候,保康和师祖说起来这个事儿,又想起他汗阿玛对徐家三兄弟的赞誉过大,很是不明白。
  “汗阿玛借着徐家三兄弟,和老师传递友好的小信号,可是三舅舅说,徐乾学不是好官,师祖。”
  师祖刚刚已经和顾炎武谈过这个事儿,面对小徒孙的纠结,再解释一遍。
  “徐乾学为人机敏,拥有深厚的知识积累,还有一个叫‘顾炎武的舅舅’,皇帝本就喜欢学问才识俱佳的人,徐乾学的仕途一帆风顺,从日讲起居注官、《明史》总裁官、侍讲学士、内阁学士一路高升。”
  “他的高升本身就是一个信号。看似徐乾学没有政绩,没有功劳,可是皇帝为了巩固大清基业,要笼络汉族知识分子,又要禁止汉家学者文人聚会结社。徐乾学广泛招纳幕宾,名义上是为了修史,实际上很吻合皇帝笼络明遗民学者的政策,帮了皇帝的大忙。”
  保康:“……”
  保康端着他的牛奶杯一动不动:“师祖,徐乾学的做法,汗阿玛知道吗?”
  眼睛瞪大,好似要生气的样子。师祖微微笑:“徐乾学作为天子近臣,又一心向往权势,身上怎么可能干净?只是目前,明珠、索额图、法喀、还有佟家都势大,徐乾学还没有太出格,顾炎武先生现在出手拦住正好,再晚些……就是三难。”
  “三难?保康不明白。”
  “嗯。先喝牛奶。”
  保康端起来他的小鱼儿牛奶杯,仰着脖子一口气喝完,又乖乖地去洗漱间漱口净手,爬回床上:“师祖——师祖——”
  师祖因为小徒孙着急的小样儿又笑。
  “皇帝现在不光是汉文化治国,还要用汉人治理汉人……各种小道道。江南文坛领袖,黄宗羲的弟子儿子进京后只做布衣修撰《明史》不做官,王夫子的后人也不配合皇帝,唯有徐家三兄弟不同。”
  “权势动人心。很多汉家文人都觉得他们抓住‘机遇’合情合理,甚至羡慕徐乾学和徐家的机遇,羡慕他们有一个叫‘顾炎武’的舅舅。若等几年,徐乾学成为江南文坛领袖的时候案发,皇帝有所顾忌,肯定会网开一面。”
  保康念头一转就明白过来,小眉头皱巴:“汗阿玛在史书上留下徇私的名声,老师的名声有碍,江南的百姓和文人愤怒不敢言……”
  徐家三兄弟有才有“功劳”,还有一个叫“顾炎武”的舅舅,他汗阿玛当然喜欢。可他汗阿玛身为皇帝明知道他们的不法敛财之举不作为,最后再因为各种原因对徐乾学网开一面,如果服众?如何让天下人信服?
  那样一来,大清的官场岂不是更乱?
  保康对他汗阿玛生气。顾炎武紧急联系徐家族长,试图悄无声息地挽回一二;黄宗羲也联系他的学生弟子尽力帮忙,石溪道人顾虑容若和徐乾学的关系,也写信给容若说明此事……保康担心的事儿,保康自己解决。
  这天晚膳后,保康乖乖地配合他汗阿玛检查完功课,说起徐乾学的事儿,哪知道听了一通“大道理”。
  哥哥弟弟们听得连连称是,只有胤禛弟弟不认同,保□□气,细细琢磨他汗阿玛的“强词夺理”,更是气得小眉头一根根竖起来。
  “老师不喜欢徐乾学。汗阿玛要很对老师好,就对老师本人好。”
  亲亲汗阿玛·皇上没想到熊儿子直接顶撞他,也气得来:“汗阿玛怎么对你老师好?”
  “康熙七年,你老师因莱州黄培新诗案入狱,得友人李因笃等营救出狱,汗阿玛因为你老师的关系除了黄培新谁也没追究。
  康熙十年,你老师游京师,住在徐乾学家中,熊赐履设宴款待他,邀请他修撰《明史》,你老师拒绝说:果有此举,不为介之推逃,则为屈原之死矣!汗阿玛能怎么办?
  康熙十七年,汗阿玛开博学鸿儒科,招致明朝遗民,你老师三度致书给一心和他修好的叶方蔼,表示对前朝耿耿此心,终始不变,以死坚拒推荐,又说:七十老翁何所求?正欠一死!若必相逼,则以身殉之矣!。
  康熙十八年,朝廷开明史馆,你老师以“愿以一死谢公,最下则逃之世外”,严厉回拒熊赐履的再次邀请……”
  皇上气得一一数落,布拉布拉一大通,皇上表示他也委屈。
  但是保康还有说词,差点儿没把皇上气晕过去。
  “老师有理由。”
  就这五个字。
  皇上气得来——抓起手边的戒尺就要打人。
  保康——拔腿就跑。
  一边跑还一边回头喊话:“老师说,华夏是文化的华夏,不是地域民族的华夏,更无关朝代。汗阿玛做得对,老师才不会要反清呜呜……”
  最后几句话没说出来,因为他大哥腿长追上他,一把捂住他的嘴巴:“快跑!”
  保康被他大哥带着转眼间跑到没影;皇上被熊儿子气得只想抓住他大揍一顿,奈何被其他的儿子们死命抱住大腿。
  “汗阿玛,弟弟还小。”
  “汗阿玛,哥哥还小。”
  皇上:“……”
  皇上眼冒金星,身体摇晃。
  儿子们都是债啊。皇上气得和师祖诉苦,奈何师祖只默默念经,还说:“人想戴这顶高帽子,想做这个官,就必须承受这顶帽子的重量。”
  “做皇帝,也一样。”
  皇上的一颗心拔凉拔凉的。
  等到大船队继续北上,保康和他的顾炎武老师分开,皇上知道他以往对待顾炎武的方式不大对,可皇上的气还没消。
  杭州、湖州、苏州,时间不凑巧,保康没和他的顾炎武老师再碰面,却听说了一些徐家的事儿。
  徐家三兄弟连续考中探花,当世大诗人王士祯附和感叹说:“同胞三及第,前明三百年所未有也。”民间文人则以“兄弟三鼎甲,一门五进士”来形容徐氏科第盛事。
  等到他们三兄弟在各种机遇之下,连连高升,更是门庭若市,兴盛一时——私欲膨胀,放纵子侄、姻亲、家人等招摇纳贿,争利害民,罪名多达十五条,江苏巡抚都对徐氏趋炎献媚,连连包庇。
  当地百姓都说:“带叶黄瓜李,不如一个大荸荠。”之前最兴旺的戴、叶、黄、顾、李五个世家望族,都被新贵徐氏完全盖过了风头,都是敢怒不敢言。
  顾家人因为老师的关系都不出仕,没想到,没想到……保康气得给陈延敬又写信,给他三舅舅又写信,对他汗阿玛那当然是更没有好声气。
  康熙十三年、康熙十六年、康熙十九年……
  无锡县监生华原,淳告徐乾学诈银逼命状,诈骗白银三百两。
  昆山县贡生沈悫,呈控徐乾学一门贪残昆邑状,诈骗白银一千两。
  附居太仓生员张恂,如呈控徐乾学炙诈婪赃逼死父命状,诈骗白银三千一百两。
  休宁县商人吴淇禀,控徐乾学冒旨诈骗银两财物状,诈骗财物数额不详。
  嘉定县民褚亮禀,控徐宦管家褚昭仗势害民状,状告徐乾学包庇恶奴,未涉及财物。
  …………
  一桩桩,一件件,都摆在皇上的面前,皇上气得简直想砍人。
  可皇上到底是有顾虑。
  皇上隐忍不发,给扬州曹寅去信说起此事,曹寅给出主意,有他暗自给徐乾学通个信,把银子都退回去。
  可是,也可能是徐乾学真的有恃无恐,也可能是现在朝野政治风气败坏,请托、说情已成家常便饭,收受礼金乃潜规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