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耽美电子书 > 殿下让我还他清誉 >

第120章

殿下让我还他清誉-第120章

小说: 殿下让我还他清誉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老主簿:“??”
  云琅决心离府出走一整天,收拾好了包袱,系上披风,从老主簿端着的托盘里拣了几块喜欢的点心包上。
  走到门口,又转回来,捡起了榻上扔着的折扇,唰的一声合上,气冲冲揣进袖子里。
  老主簿替小侯爷收着王爷的礼物,只知道是王爷写给云小侯爷日日自省的话。始终不敢打开,此时忙探出脑袋,趁机看了一眼。
  白绢做面,鎏金缂边,暖玉为骨,坠着格外精致的淡色流苏。
  扇面上,王爷亲笔饱蘸浓墨,端端正正写了两个大字,赠言给了云少将军。
  不行。


第七十四章 
  开封尹攥着惊堂木; 困得睁不开眼,晃悠悠回到后堂,叫端坐桌前的人影吓了一跳。
  “云将军?”
  开封尹回头; 看了一眼门外全无察觉的衙役:“如何――”
  “不必看,我走的窗户进来。”
  云琅坐在桌前; 倒了杯茶,沉着脸色自斟自饮:“借卫大人处待一日。”
  卫准一怔; 看他神色,斟酌着一同坐在了桌前。
  云琅喝了半盏茶,摸摸袖子。想要再拿出那把扇子细看一眼; 想起上头的字; 咬牙切齿又塞了回去。
  他先激将,又叫琰王殿下一口亲晕了过去; 自然是他理亏。
  ……
  可萧小王爷年纪渐长; 也实在越发得理不饶人。
  云琅越想越气; 解了包袱,恨恨咬了一口带出来的点心。
  “云将军与琰王……有了嫌隙?”
  卫准为官刻薄,除非公务; 从不与同僚走动闲谈。此时叫云琅逼到眼前,只得尽力道:“当此之时; 不同以往。”
  卫准已从萧朔处大略得知了襄王之事,这几日留神盘查汴梁,竟惊觉处处危机四伏; 绝不可同往日而语。
  殿前司这几日行踪诡异; 查探的情形并未与任一方通气; 不止侍卫司蒙在鼓里,连开封府衙役巡街交接; 也显然有所保留。
  卫准隐约猜出缘故,昨晚整夜未眠,将开封府各处防务思量了一遍。
  “明日便是年关,若有变故……只怕就在明晚。”
  卫准望了一眼云琅,低声劝道:“襄王蛰伏太深,皇上探不清深浅,以为凭侍卫司暗兵便能相抗,其实――”
  卫准顿了一顿:“到时怕是只有琰王与云将军能力挽狂澜,此等关键,纵然稍有嫌隙,也该暂放在一旁,先精诚合力才是。”
  “如何放在一旁?”
  云琅揣着扇子,一阵气结:“罢了。”
  云琅与这等连同榻之人都没有的说不通,压了压耳后滚热,喝了口茶:“方才大人说,襄王蛰伏太深,是知道些什么?”
  卫准一怔,皱了皱眉,闭上嘴。
  “若不曾记错,大人此前,还连杨阁老背后是谁都不知道。”
  云琅暂且不去想如何折腾萧小王爷,将点心就着茶水,慢慢吃了:“如何才过了这些日……对襄王蛰伏的情形,竟就这般清楚了?”
  卫准自知失言,悔之不及,沉默一阵:“将军要知襄王处情形,下官知无不言。”
  “襄王情形,我大略知道。”
  云琅笑笑:“就只好奇卫大人。”
  卫准僵坐着,握了茶杯一言不发。
  “当初我闯玉英阁,小王爷去救,我二人一同落进大理寺宪章狱。”
  云琅看他一阵:“听连大哥说,高继勋当堂发难,一定要叫人测我脉象,否则便不肯放人。”
  此事蹊跷,云琅始终记着,奈何开封尹滴水不漏,如今终于寻着机会:“并非怀疑大人,只是如今朝野情形难测,在我与小王爷这里,非友即敌。”
  云琅看着卫准,慢慢道:“若有卫大人的朋友,潜在襄王身侧,暗中仗义出手帮了我。来日见面却认不得,不慎伤了……”
  卫准被他这句话牵动心神,神色变了变,倏而抬头。
  “我直问了。”云琅道,“那日给我把脉的黑衣护卫,大人可认得?”
  卫准怔坐半晌,叹了口气:“云将军心思缜密。”
  云琅不急着开口,喝了口茶,仍静看着开封尹。
  “下官心中知道,此事牵扯甚广,不该隐瞒。”
  卫准闭了闭眼:“只是下官入朝,便再未留退路,搭上此身此命也可……唯此一件,难解私心。”
  云琅看他神色,蹙了下眉:“此人不是大人下属,叫大人派去,暗中潜在襄王身侧的?”
  卫准微愕:“将军以为――”
  卫准错愕半晌,迎上云琅视线,恍然明悟过来,按着额头苦笑:“下官关心则乱……审了这么多人,竟先不打自招了。”
  他先入为主,以为云琅能看到这一步,又亲自来问,定然是已知道了那黑衣护卫的身份,只等着自己承认。
  却不想云琅竟当真只是为保稳妥,来问清敌友的。
  卫准先乱了阵脚,愿赌服输,轻叹道:“既已不打自招……下官只能如实以告。还请云将军看在朝局晦暗、党争不断,高抬贵手。”
  云琅无非心血来潮,来探一探开封尹是不是早就知道襄王之事,埋了这一招暗棋。此时眼看他不打自招招出来一串,竟不知该不该听:“不然你去找小王爷说?”
  卫准:“……”
  云琅看他神色,就知只怕有一段理不清的孽缘:“若是太跌宕怅然,便不必说了。”
  云琅看多了话本,向来喜欢青梅竹马白头偕老,最狠不下心听这些个误会错过、造化弄人:“大人只报个名字,来日见了,彼此留手……”
  “此事云将军知道的好。”
  卫准静坐半晌,苦笑一声:“下官……也的确想与人说一说。”
  云琅心道完了,看开头只怕就要虐心虐肺,一时坐也不是走也不是,倒了杯茶,给开封尹塞过去。
  卫准道:“云将军可知,参知政事与枢密院素来不和,甚至冰炭不能同器,是何缘故?”
  云琅微怔:“知道,与这个还有关?”
  卫准握住茶杯,点了点头。
  云琅不止知道,当初虔国公来,因为参知政事与枢密使互相攻讦、一同被罚了府内禁闭,还曾聊起过此事。
  政事堂与枢密院党争,牵连了参知政事最得意的一个学生。叫枢密使伙同大理寺栽赃弹劾,获罪发配出京,还没到地方,便病亡在了半路上。
  云琅对此事有印象:“听虔国公说,参知政事还想招他做女婿,都已要相看了……”
  卫准道:“叫他回绝了。”
  云琅一怔,皱了皱眉。
  “他对参知政事说,只想设法激浊扬清、整肃朝纲,尚安定不下来,没有成家的念头。”
  卫准慢慢道:“参知政事叫他驳了面子,因此生了些气,有段时日故意晾着他……便叫人钻了空子。”
  云琅问:“襄王不曾试图降服于他?”
  卫准摇了摇头:“他是世家子弟,性情刚烈不识变通,又并非试霜堂出身,不好钳制。”
  云琅摸索了下茶盏,抿了一口,没说话。
  “枢密使伙同大理寺,栽赃他私收贿赂、涉及党政。”
  卫准道:“那时先帝病重,已不能理事。当今皇上监朝,判流放三千里,并一道密诏,令押送时暗中处决。”
  云琅心念微动:“既然还有命在,是叫谁插手给救了?”
  卫准道:“下官不知。”
  云琅:“……”
  “他被人扔在开封府外。”卫准道,“下官设法替他延医用药,休养妥当,便将他送出了京城。再见时,他竟已易容潜在襄王身边,成了襄王护卫。”
  云琅听了半晌,干巴巴喝了口茶:“你同他……都没说几句话?”
  “云将军入玉英阁那日,琰王遣亲兵来找下官,叫下官适时出面。”
  卫准道:“他来见我,也是那日,对我说了襄王有不臣之心,叫我莫要掺和进来。”
  云琅看着分明掺和得积极的开封尹,顺着话头,尽力揣测:“于是大人以天地君亲师……大义凛然,当即斥责了他?”
  “……”卫准看着云琅:“下官昏了过去,险些没能赶上与琰王约的时辰。”
  云琅此前有关少年挚友、世事磋磨的揣摩尽数淡了,按按额角,勉强捧场:“哦。”
  云琅理了理思绪,看着开封尹:“大人不知是谁救了他,不知他这些年做了什么,不知他为何会到襄王手下。”
  卫准沉默良久:“……是。”
  云琅:“见他第一面便昏了过去,这之后,也再不曾有公务外的半点交集。”
  卫准:“……”
  云琅:“大人方才摆出一副时运无常、棒打鸳鸯的架势,是忽然发现自己对他心有所属吗?”
  卫准面上一阵青一阵白,咬了牙沉声:“云将军!下官敬他为人罢了,何曾――”
  云琅白等了半天,叹了一声,索然坐回去:“他叫什么?”
  卫准叫他堵了个结实,颓默半晌,低声道:“商恪。”
  云琅将名字记牢,点了点头,起身拱了拱手:“不叨扰大人,打搅了。”
  “云将军!”卫准皱紧眉,一把扯住他,“如此急着走,要做什么?”
  “卫大人当久了开封尹,当谁都秉公执法、铁面无私,听了个逃犯就要去举报?”
  云琅失笑:“我自己还逃着,难兄难弟罢了,难为人家做什么?”
  卫准觉出自己失态,低声赔了句礼,松开手。
  云琅摸了摸袖子里那柄扇子:“放心,我急着走,无非从大人这个故事里想通一件事。”
  卫准微怔:“什么事?”
  “不该赌气,时不我待。”
  云琅道:“我要去找萧小王爷,关上门亲亲热热交个心。”
  卫准:“……”
  云琅忽然想起来:“大人还没找到同榻之人?”
  卫准:“……”
  云琅好心道:“快些找,时不我待。”
  卫准不擅调侃,面上红了红,忍了气拂袖拱手:“不送。”
  云琅欺负过了人,将受萧小王爷欺负的气尽数出了,神清气爽一拱手,翻出窗子,轻轻巧巧掠上了房檐。
  …
  陈桥军营边,车马熙攘。
  萧朔叫殿前司照例巡逻,换了寻常布衣,坐在书铺不远的茶摊上,静看着人来人往。
  积雪踏得微微一响,身旁忽然多了个人。
  萧朔抬眸,看着多出来的人大喇喇过来,将他手中茶水捞走,顺势坐在了椅子上。
  “看我干什么?”
  云琅记着自己易了容,迎上萧朔视线,仍颇不自在:“你若提那扇子,我撂挑子就走。”
  萧朔轻叹,看了看分明不行的云少将军,将茶杯自他手中拿回来:“冷,上楼去。”
  云琅叫萧小王爷将了一军,虽是来和解的,也仍不服气:“你叫我上便上――”
  他话头顿了顿,眼睁睁叫萧朔抬手在颈后轻轻一按,登时面红耳赤:“……”
  “主簿派人送信,说你离府出走。”
  萧朔道:“我吓了一跳,心中极后悔,偏脱不开身,才在这里吹一吹冷风。”
  云琅向来好捋顺毛,不自觉蹭了下萧朔暖热掌心,喜滋滋道:“真的?”
  萧朔看他神色,眸底温融,垂在身侧的左手动了动,将刚写完的一份《讨云少将军不行檄文》不着痕迹敛进袖底:“是。”
  云琅欣然起身,一路上了茶楼。
  陈桥常年驻扎禁军,虽是大营,但因本朝军制松散、长年疏于征战,军中从商的比比皆是。
  此处离陈桥最近,靠近京郊,本该地广人稀。却因这些军爷日日养着,颇为繁荣,甚至已隐约有集市成型。
  云琅进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