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耽美电子书 > 彼岸繁花[综红楼] >

第677章

彼岸繁花[综红楼]-第677章

小说: 彼岸繁花[综红楼]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到天子一个眼风都没给他。
  朱由校见张问达这样,心理猜测是为了晋商之事,顿时不悦地冷冷问道:“不想说了?”
  少年人暗哑的嗓音里含着不容置疑的压迫感,冰冷地刺向已经处于心理溃败的张问达。事已至此,也由不得张问达不说了。
  “陛下,晋商违反禁边令十恶不赦,该千刀万剐。臣想为那些困在内宅、不知外事的妇孺求情,请陛下给她们一条活路。”
  “准。朱由校答应的很干脆,用下巴示意魏朝去把人扶起来。
  魏朝疾走几步扶起张问达,并将他搀扶到椅子上做好。
  张问达不意天子答应的这么干脆,连声谢道:“老臣替那些妇孺谢陛下了。”
  “你先莫谢朕。朕答应了给她们活路,可是萨尔浒之战死亡的那些将士遗孀、抚顺、铁岭等地被建奴掳去妇人、孩童,她们是怎么苟延残喘的,那些晋商的内眷妇孺以后就是什么样的活法。”
  张问达吃惊地瞪大眼睛,晋商内眷无辜、那辽东的那些百姓和妇孺不是更无辜?他旋即觉得自己再没脸给姻亲求情了。
  “张卿你也清楚,如不是晋商给努/尔哈赤的援助,建奴哪里有足够的刀枪砍向大明的将士!如果不是他们提供的□□,抚顺怎么会被炸塌了城墙!他们的内眷儿女若是以后能活得好好的,朕与你都将愧对辽东的百姓,会寝食难安的。”
  张问达惭愧,呐呐道:“是老臣糊涂了,请陛下降罪。”
  天子轻描淡写地笑笑,“宗室也有参与走私的,到时候一起剐了就是。”
  张问达不敢再问那些宗室的内眷会如何处置,佝偻了肩背缓缓退了出去。
  张问达为晋商求情碰壁的消息,他自己是一点儿也没有隐瞒。天子说的那几句话,也一字不改地转告了——辗转委托他求情的同僚、当然也是姻亲了。不等太阳落下,天子的决绝回答就传遍了六部,并随着官员的落衙返家,迅速传遍了京师。
  天子的态度赢得了大多数人的认同和拥护,但也免不了有人会些说稚子内眷无辜的话。但是立即就有人拿辽东死难的无辜者、还有萨尔浒阵亡将士的遗孤去呛声。
  那些抄捡来的晋商家财,天子令户部做了统计发现居然超过了千万两,这更激起了大明各阶层人的愤慨。大朝会上,得了天子授意的张问达和内阁阁臣,建议用这笔银子在京师和辽东等地开办几十家养济院,收养阵亡将士、辽东罹难百姓的遗孤,聘请阵亡将士遗孀照顾这些幼童。内廷不愿意回乡的宫女子、女官,不少人被安排到养济院负责教导孤儿学习。一些大一些的女童,开始跟着成年女人学做医女等。
  兵部也把一些军服派到这些养济院,交由养济院出面组织将士遗孀做工,算是为这些孤儿寡母找到长久的生路。
  至于六岁以上的男童,就由军中派去的伤残老兵教授武艺、由礼部聘请的秀才教导读书。
  这些孤儿孤女长大后,成为皇家忠诚的不可或缺的中间分子,他们为大明江山做出的贡献,都是后话了。
  进到十月,黄克缵送上对晋商的审问和刑罚意见。这是刑部、大理寺、都察院联合奋战的成果。黄克缵送上判决的时候,是存了给天子示恩的余地,所以判的算是偏重。哪想到天子居然一人未改全部同意了。
  下元节前后,京师连续凌迟了近百人,砍头的没有一千也少不了八百。没被砍头的男性,都被发落去了矿山等处服苦役。至于晋商的内眷按照刑部的判决,连襁褓中的女婴都发落去军中。与晋商联络有亲、每年能从晋商处分红的,也被剥夺了官身、罪及了父母妻儿,一并比照晋商处理。
  这中间张问达暗暗庆幸自己当初的明智决定。他就因为身在都察院做御史,就没有接受那些姻亲馈赠的干股,当然了也就没得过所谓的分红。
  也幸好天子无意扩大追查,没有追问知走私而未举报的相关包庇人等。
  满朝的文武群臣,都被天子的狠绝吓住了。竟无一人敢到天子跟前为昔日的同僚求情。因为参与走私的几个藩王、国公等,也被安排与晋商一起凌迟了。他们的儿孙连去矿山做苦役的资格都没有,全部当着京师百姓的面被绞杀。只是顾及皇家的颜面,女眷不管老少一律鸩杀了。
  事后惶恐不安的是留京的宗室成丁,他们被勒令去观看受刑的堂亲。行刑后,宗室不仅将这些人除名,还给与了这些死者与被凌迟者同样的挫骨扬灰下场。
  宗室震惊,京师震惊,南直隶震惊,天下震惊——新君够狠!对宗亲都能下得了手的狠厉,震慑了想填补、占据晋商留下的空白的好利者。
  走私获利再丰厚,可也得有命不被朝廷查出来不是?谁也不敢冒祸及家族、首犯主犯被凌迟的风险。
  得知这样的震惊天下的凌迟砍头消息,努/尔哈赤终于明白了,为什么张家口会再无急用的粮食等运出来,为什么其它的关马市也封得水泄不通了。他派人转托与他联合的蒙古部落,想从这些部落里获得必要的生活资料、还有兵器、□□等。哪知道蒙古也被大明全部摒弃了——因为在努/尔哈赤攻打抚顺和铁岭的时候,有蒙古人给努/尔哈赤探听大明的军情。在今年的努尔哈赤攻打沈阳的时候,还有不少蒙古人充当了内应。
  辽东的天气一天冷过一天,好像一年比一年的冬天冷。在寒冷面前,努/尔哈赤意识到如果不能尽快打下沈阳、奉集和辽阳,他的麾下的人口,得有半数将要饿死在这个冬天里。
  熊廷弼经略的辽东几个重镇,在腊月初的时候,被倾巢而出的建州女真十几万人,团团围困住了。


第790章 木匠皇帝45
  还没到数九天呢,沈阳的天气已经冷得滴水成冰; 哈气成霜。几场大雪之后; 若无必要没人愿意在户外停留。西北风呼啸着在城楼上刮过; 连带着刮走了顶风吆喝的军官喊出来的那点子雾气。
  这时候在户外说句话,眼前都是大团的白雾。
  守城的军卒俩俩一组; 抬着大半桶水快速地登上城垛; 按着上官的指使,将一桶桶的冷水不断地倒在城墙上,或者是泼到城墙根一丈的方圆内。这样做的理由是为了让建奴攻城的长梯无可立之处; 无可靠之处。
  从哨探在三天前回报建奴派了大队人马南下,沈阳、奉集、辽阳就开始浇水筑冰。等努/尔哈赤带着大军来到的时候; 迎接他们的就是在阳光下不敢睁眼去看的冰城。
  这冰城的主意是十月底赶到沈阳的监军、秉笔太监王安提供的。王安率领两万前来支援的禁军,不仅送来了足够的过冬的粮草和军饷; 还带来了新君的圣旨; 守住沈阳、辽阳全体记大功。
  王安特别强调了天子的意思就是守,不需要他们出城与建奴野战。然后把那两万龙精虎猛的禁军交给熊廷弼安排。其它的军务; 即使他每天跟在熊廷弼和周永春的身边; 也仅仅是干听,坚决不插话。万事都是一句“咱家不懂军事; 经略大人做主。”
  熊廷弼和周永春都知道王安是天子信任的跟前人。别看他从司礼监掌印太监的位置下来、还把东厂提督也丢了; 但他现在是乾清宫的主管太监; 那是天子的寝宫。众人私下里都曾猜测过他为什么退回到光宗在位时候的地位,都得不出什么能说服别人理由,末了只能说王安是个不爱权势的。
  不仅不爱权势; 他还不贪财。送他什么金珠银宝,他都是一点儿也不收。辽东经略府麾下的文官武将,对这个摸不到底的监军很惧怕,就是熊廷弼和周永春都担心王安回去天子身边说点什么。一众文官武将用了无数的招数,才从伺候王安的那俩小宦官嘴里套出了实话。
  ——“皇爷吩咐不准在辽东生事儿,也不准收一钱银子,否则赶去守皇陵。”
  要是有人敢问到王安面前,王安的回答一定让人大大吃惊的。在他初任司礼监监正和东厂提督的那阵子,每天忙得焦头烂额,还是完成不了、也做不好皇爷交代下来的事情。于是他对自己的能力有了清醒的判断:自己没那么大的能耐,管不来司礼监的那么多事、也理不清内廷各监的弯弯绕绕,更管不来东厂那些需要与锦衣卫配合的事儿。
  与其等误了事儿被天子砍头,还不如趁早撒手,选择自己能做好的挑担子。反正有天子的信任,除了刘时敏和邹义能与他平起平坐,其他人谁不对他低头称一声爷!至于收银子什么的,新君早都摆明了要钱别要命的架势。只看那些个派出去做税使的宦官下场,哪个不是把搜刮来的财物,添到了天子的西六宫库房里,同时还搭上了自己的小命呢。
  自己还是好好地活着,比什么都强。
  熊廷弼和周永春登上沈阳城墙的望楼,往北一看,白茫茫厚厚的积雪上,密密麻麻的建奴营帐,让人心生战栗。
  而这些营帐又恰好在守城的红衣大炮射程外。
  熊廷弼骂了一句,转头与周永春说话。
  “孟泰,你说建奴这来了有多十万人?是不是成丁倾巢而出 ?”
  周永春点头,“天子杀晋商,禁边令起作用,建奴就没了越冬的粮食。他们要不能在沈阳这里捞到足够的粮草,□□哈赤恐怕保不住他号令女真各部落的地位。”
  俩人心里都明白,前几天建奴派出来小股的游骑来沈阳城墙下晃荡,要不是有天子口谕守城,按耐不住的总兵贺世贤就要重演夏天对阵建奴的旧事,出城歼灭这些来查探的游骑。还是周永春按住要骂人的熊廷弼,出面说服了请战的贺世贤。
  “贺总兵,天子有旨意守住城池就是大功劳。你领人出城去歼击游骑,要是中了埋伏,这沈阳城要靠谁来守?不要贪小功,有大功劳等着你呢。”
  果不出熊廷弼和周永春所料,倾巢而出的建奴隔日就围了奉集、同时又围了沈阳。使得熊廷弼原成犄角相助的奉集堡和沈阳城,谁也抽调不出军队去救助受困的他方,只能各自为战。
  熊廷弼哈出一团白气,“这贼老天,简直要冻死人了。奉集的柴国柱可千万要守住了。”
  周永春笑着劝他,“柴总兵知道天子的旨意。前几天我们还再三提醒过他。再说了这么多的建奴骑兵,他只要不想让麾下的军卒送死,就决不会领军出堡。走,咱们回经略府,这里交给贺总兵了。”
  贺世贤立即应声上前,“经略大人放心,末将就守在这城墙上。”
  他陪同熊廷弼和周永春在城墙上转了一圈,极目远眺,大致揣摩出建奴围城的兵力。一般来说,攻城的兵力最少也得有守城的五倍以上。现在沈阳城里有五、六万的健卒,还有二三万的辅兵,出城与建奴一对一打不赢,但是守城还是绰绰有余的。
  熊廷弼伸手拍拍贺世贤的肩膀,“这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儿,很可能要守几个月。军卒是二个时辰一换,你与副将也是这般换班。我让人在城楼下准备了足够的驱寒姜汤。若有什么事儿,你立即派军卒去经略府,我和周经略总有一个人在经略府守着的。”
  回去的路上,只有他们这一行百余人的马队。从建奴围城开始,就发布了戒严令,百姓不准上街,只能猫在家里。好在辽东百姓过冬的习惯,都是在家里储存足够一冬的白菜萝卜。更由于形式紧张,经历了夏天的建奴围城、不准百姓上街之事后,差不多的人家也都储存相当的柴米。
  努/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