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玄幻电子书 > 我在古代搞基建 >

第140章

我在古代搞基建-第140章

小说: 我在古代搞基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管是哪个,都设有驿站,可供人修整。
  如今青铜车还是一个稀罕玩意,除了驿站能给车子提供能源之外,就剩咸阳城能源最充足。
  油就是青铜车的草料,除了紧急备用的车油,秦三世一般都会到县城加满。
  驿站内,看着车子喝完油,又有了继续奔跑的动力,秦三世站在走廊上神情若有所思。
  青铜车的条件注定了它只能在大秦境内畅通,等一出了大秦,道路上没有补给的驿站,这车就算废了。
  说不上它和马儿谁更好,只能说各有优势。
  秦三世和太上皇后当然没有立即就回咸阳城的打算,有些地方哪怕冬天了也热闹依旧。
  尤其是蔬菜大棚的出现,让如今的民间已经陆陆续续的出现了冬季青菜,不至于像从前一样,冬天存储一窖的白菜萝卜,就一个冬天都只能吃白菜萝卜。
  太上皇后去买菜,顺便打听一下玻璃大棚的事情。
  卖菜的大娘道,“玻璃大棚可不是我们这些平民百姓能够负担起的,这些青菜都来自郡县的蔬菜大棚,由郡县搭建,我们在里面帮工,现在又负责售卖,郡守和县令们说,让我们这些人也尝尝冬天的青菜到底什么味。”
  玻璃就算造价再便宜,也不可能那么快的在民间普及,除却那些乡绅富贾能有钱搭建一个小小的玻璃大棚外,现在民间的玻璃大棚基本都是各个郡守和县令们搭建的。
  百姓们搭建不起玻璃大棚,但是一两把青菜还是能吃的起的。
  尤其是冬天,菜色突然变少,就只剩下萝卜白菜的存储时间长点以外,其余的青菜什么的,压根就撑不了一个冬季。
  如今见到世面上有绿油油的青菜卖,摊位上的蔬菜很快就被抢购一空。
  不知是不是错觉,冬天的反季节蔬菜做成菜后,不少人都觉得十分美味。
  郡县建设的玻璃大棚很大,里面一茬青菜割完以后很快就长出一茬。
  除了玻璃大棚外,如今各个郡县数量最多的就属各种各样的工厂了。
  工厂的类型以当地的特产为主。
  比如你这里生产果树,可以把果子变成水果罐头。
  比如你这里有煤矿,可以开个煤炭加工厂。
  如锦绣、养蚕、织丝等,就是服装加工厂。
  就是最没用特色的,还能开一个面粉加工厂,把附近郡县的粮食给揽过来,打磨成面后,粮食更加容易储存。
  看到这样的大秦,秦三世恍惚,感觉都快不认识了样。
  他在位时,民间从没这么欣欣向荣过。
  虽然秦三世出来的少,但他也是知道民间百姓的生活水准的。
  而现在,才多少年过去,大秦的普通百姓们的生活水准就上升了一大截。
  不是一个两个,也不是一部分,而是整体面积的上升。
  那个小子是怎么做到的?
  “怎么样,我儿燕歌比你强吧。”太上皇后回到秦三世身边道,胳膊上还挎了个竹篮,竹篮里面是几把绿油油的蔬菜。
  秦三世打眼一看,发现蔬菜都有些陌生了。
  “他的确做的很好。”秦三世道,没有否认儿子的功绩。
  “陛下你也做的很好,要是没有你这个当爹的,现在就不会有这个带给大秦百姓们安居乐业的秦四世。”太上皇后夸玩儿子后也没忘了儿子他爹。
  说的好像他的作用就是把这个儿子生出来一样,秦三世在自己心中隐晦的翻了一个白眼。
  不过不得不说,和他以前做出来的那些政绩比起来,还真是赵燕歌这个儿子的功绩占比越来越大。
  夫妻两人在街上闲逛着,突然看到有处地方被圈了起来,有些好奇的问路人道,“这里是要拆了么?”
  “是啊,这块地方被圈起来,等明年以后要推倒了重建学堂呢。”距离房子不远的一位老人道。
  虽然天下学堂的计划还没有开始,但是民间百姓们已经得知了消息。
  更别说稷下学宫的学生考察了很久,考虑到地理位置和学生家庭路线等各方面的问题,才把地址给定了下来,是以,房子周边的百姓都知道这里明年要建学堂的事情。
  “听说到时候这附近的小萝卜头们都要进学堂里面读书呢,每年也就一个课本费,回家吃饭,还有老师们教导,这可他划算了。”旁边的百姓说道。
  秦三世可是记得天下学堂范围之广,数量之多的,“学堂建好以后,有那么多的老师来教导么?”
  毕竟民间学堂可没有稷下学宫那么多的老师来教导。
  用少数人去教导那些大多数人,怎么可能做的到?
  “学堂的老师,就是我们私塾以前的老师们啊,他们之前就在附近教书,听说已经被朝廷全给整合到学堂里面了。”有知道消息的百姓们说道。
  秦三世听后沉默,忘了民间私塾的那些老师们。
  稷下学宫的力量也许不够,但是民间的力量却不可小看,毕竟稷下学宫内的那些学生都是从芸芸子民中被筛选出来的。
  也许私塾的老师们学问钻研的不深,但是给孩子们启蒙还是没问题的,等孩子们把他们所教导的内容给吃透,前方还有更高的学府等待着他们。
  如果自身天赋和努力足够,稷下学宫未来也不是不能进的。
  把事情串一下,秦三世就知道这个计划并不是赵燕歌一拍脑门想出来的,而是经过深思熟虑才开始的。
  要是换成前几年,你就是把学堂建好了也未必能收到那么多的学生。
  那个时候百姓们的基础条件并不好,半大点的孩子就要给家里面操持,也算半个劳动力的。
  现在也就大人们挣得钱多了,家庭条件宽松,连带着孩子们身上的负担也变轻。
  至于后面听到的女孩子同样可以进学堂,秦三世心中已经波澜不惊了。
  回到太上皇后身边,秦三世敏锐的发现了她眼底的羡慕之色。
  哪怕身份尊贵如大秦的太上皇后,当年年幼时也是没有接受过这样教导的……
  太上皇后不经意间拭了拭眼中的泪花,道,“以后的孩子们可比我们老一辈幸福多了。”
  当年她们没有得到的,以后的女孩子们都能得到了。
  除了施工队这种需要大量体力的活计,工厂、女户、学校,男孩子们能拥有的,女孩子们同样一样不少。
  在赵燕歌没做这些之前,她们这些女人都不知道自己能够做到那些事情。
  可是这些东西一旦出现了,那些老一辈的人才为自己年轻时感到悲哀。


第153章 
  秦三世张了张嘴,道,“民间都说秦四世英明,倒不如说他才是帝王中最叛逆的存在。”
  始皇帝也曾提高过女子的地位,比如自家男人出轨,去拱了别人女人的被窝,妻子可以杀之无罪。
  但是赵燕歌这是从根本和精神上把女子的社会地位给提了上来。
  一旦开阔了眼界,女子们还会安心窝在后宅中相夫教子么?
  当一个女人在工厂赚的钱比自家顶梁柱男人赚的还多时,她会不会嫌弃自己的男人没有本事?
  女子孕育出来的子嗣凭什么要被贯上男方的姓氏,以后自立女户的女子们会不会越多?
  当金钱这个致命关卡不再掌控在男人手中时,女子们将来嫁人将会有更大的抉择余地。
  这一切的一切,带给民间的动荡都不是一时能看出来的,但是有远见的人却能从中窥出一二。
  知道的人选择沉默,因为谁家都不敢保证自己能一直生男嗣,女儿同为自己骨肉,当父母的能忍心自己的女儿未来过得比别人差?
  不知道的人乐在其中,毕竟得利的人太多太多,如果说女户还只是小范围的一件事,那么工厂、婚姻和学堂,就囊括到了大秦整个范围。
  你说你不支持陛下的女户、婚姻、学堂,那你还好意思留在工厂里面么?
  因为这些政策从来都是环环相扣,不能独立出来的存在。
  一知半解的人往往会很痛苦,尤其是男人们,他们已经预感到了以后的家庭地位会下降,却没有任何的解决办法。
  工厂的工钱不低,你能让妻子和母亲别去了么?
  学堂不该让女子从小和男子一样读书明理,要不然嫁人以后不好管控,只是,大势之下,反对的声音终究只是螳臂当车。
  相比起那些纠结未来男女地位的少数人来,天下大多数的百姓们都是过一天看一天的。
  自家母亲和妻子去工厂挣钱回来,每隔一段时间家里面就能割点猪肉带回来炒着吃,它不香么?
  孩子们能够去学堂读书认字,那更是天大的幸事。
  他们这些经过扫盲的人只是认识几个字都觉得自己整体变得不再一样,那他们的孩子从小读书,长大以后还得了。
  没有父母不盼望着自己的骨肉越来越好的。
  那些对孩子不好的父母,孩子已经全都去了福利院了,那里面的待遇只会比在外面更好,当然,未来也和他们当父母的没有任何关系了就是。
  秦三世不知道这样的发展未来以后到底是好还是坏,但是要是换他来做这些,秦三世知道自己做不到。
  首先第一步,跨越心坎提高女子的社会地位他就做不到。
  平时就算再怎么温和,他也不否认自己是一个男人,更别说他的帝王身份,需要平衡各方。
  赵燕歌倒好,帝权一把在手,最关键的是,他掌握了大秦的钱包——银行,就光这点,就足以让反对他的声音消失九成以上。
  更别说,施惠于民,多方得利,手中拿了他给予的好处,又怎能好意思再说别人的坏话。
  就像那些文人,嘴皮子利索,笔杆子在手,以前服过哪个君王?
  再仁德的帝王都能被找出黑点进行打击。
  人从来都不是一个理智的存在,非常容易被自己的喜好所影响。
  他们不喜欢你时,撞柱而亡都要给你身上抹黑点,喜欢你时,你自然哪哪都是好的。
  秦三世纵观历史,从没觉得哪个帝王能有自己儿子这种声望。
  民间、文人、朝堂,看似声音是越来越多,越来越分散,可同时,那个唯一声音也越来越有分量了。
  “那陛下你们为什么没有燕歌受文人爱戴?”太上皇后不由疑惑道。
  她并不是很懂得政治,也不知道丈夫和儿子的差距是在哪。
  “自古以来,帝王都会遏制文人的言论,就像伏羲之后,父权的确立,男人会下意识的压制女子的地位一样,文人的嘴巴是不可控的,没有哪个当权者会喜欢不受自己控制的事情。”
  女子地位提升会造成社会动荡,那些文人嘴巴放开,同样会造成社会动荡,这一切的一切,说白了就是维护那些上位者的权威和名声罢了。
  只是人都是有逆反心里的,你越是禁止,他们就越是想做,不能动笔书写,他们还不能口口相传。
  要知道,就连史书都是人写的,虽然史官们公正,至今都还没夹带着私心做过记录,但是天下大部分的文人却可以美化和丑化一个帝王的存在。
  哪个帝王敢说自己身上没有一点黑点,只是不敢承认罢了。
  “在他身上,我真的看不到一个帝王爱惜羽毛的影子。”秦三世说的是赵燕歌。
  文人放开言论的后果,他真的能控制住么?
  “我不懂什么大道理,但是我知道,燕歌他这么做一定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人生在世,就看你想得到什么了。”
  “如果燕歌是用自己未来的名声去换取现在大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