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巫记-第3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魔罗哈哈大笑,答道:“如要惩戒你这混元大罗金仙,还用不着我亲自动手,你现在不必妄动肝火。”他一边说—边走,走到离安拉天尊约有十尺的地方站停,又向太岁拱手作礼道:“按照天律,一般妖魔犯罪,多数都遭诛戮,但一般神仙犯罪,多数仅受贬嫡,二者之间的处罚重轻,显然是天律规定不够公正。现在安拉天尊是混元太岁金仙,他犯了罪,论天律,小罪可免,大罪罪减一等,所谓罪不加诸至尊。可是安拉天尊犯了三种罪行,那就是说第—罪免罚,第二罪罪减一等,但第三罪罪加一等。若沦天律,罪不可赦。天刑官何在?
论律当杀,还是当打?”
这时,太岁见到形势不佳,又命令太白大祭司来圆场。
太白大祭司走到魔罗的面前,恭敬地拱拱手道:“尊神讲话有理,老朽非常佩服,魔国出此奇才,能够压倒群仙诸佛众神圣。实是非同小可的事,有尊神在,贵国的兴旺可立见分晓。。。。。。”
“废话!”魔罗大声打断他的话柄。接着他继续道:“谄媚之言,魔罗最不爱听。你想出来打诨,讲些好话,为安拉天尊卸罪,是抑不是?你说呀!还是请你滚开吧!不要惹我发火。”
太白大祭司吓了—跳,哪里还敢多嘴,满面含羞,唯唯而退。
此时,安拉天尊的处境最为狼狈,进又不好,退又不得。论理,自知理屈,论力,也无争胜把握,所以只好默然站在殿中,静待事态进展。
此时,耶稣基督面现焦急神色,内心并不比安拉天尊好过。
此时,太岁也不敢开腔,因他刚才多嘴,主张如来与他斗法,害得佛祖负伤而去,心甚懊悔。因此,他更不敢插嘴,以防重蹈覆辙。
此时,群仙之中却个个心情沉重,不敢逞强出头,妄加干涉。但上仙受辱,中仙和下仙的脸上也失去了光彩。
此时,众神圣更加噤若寒蝉。太岁尚且默默无言,他们都是位低言微,有何作为?
所以也爱莫能助,惟有静待事态的发展。
魔罗把一切情况都看在眼里,心中暗暗好笑,当然不会真的笑出来。于是,他要想骂太岁了,但也曾深思熟虑:如果当众辱骂太岁,可能会惹起众愤,所以他运用于借神骂神的办法。
他故意拿出大发雷霆的姿态,怒问天刑官在哪里?当然,他心里清楚地知道,天刑官决不可能在会场之中,因“蟠桃会议”仅是议事,不是审判,用不着天刑官列席。
天刑官既未列席,其他的神圣也不敢回答:“安拉天尊该当何罪。”
魔罗见到无“神”回答他的问题,就把左脚一蹬,格格几声,踏碎了殿中的几块“金砖地板”,怒气冲冲地骂道:“混蛋天刑官!你是哑的,聋的,口不能言,耳不能听,天失威严,刑失效用,混蛋。。。。。。大混蛋。。。。。。”
会场中群仙诸佛和众神圣的心里都明白:魔罗是借天刑官作掩护,实际上是骂太岁,所以个个心里都很难过。
太岁自己也感到非常难堪,只是连声叹气,因他实在不忍心见到安拉天尊受罚。
安拉天尊的心里交织着不安,难受和惭愧,但他终于受不住魔罗一步紧一步的进逼,就把心一横,稽首作礼,向太岁奏道:“臣有罪,甘受天庭制裁。”
这时,希腊国的代表阿波罗听得肚子几乎胀破,真的忍受不住了。眼看天尊被魔罗如此侮辱,感到气愤填膺,因此他身不由己地大声喝道:“谁敢打天尊?”
“我敢打!我敢打!我敢打。。。。。。”
群仙诸佛众神圣都循若那声音观看,原来大声叫喊“我敢打”者,就是最可恶的吸血魔怪狮首力士。
阿波罗怒气冲冲地道:“你如要打天尊,必须先过我这一关。”
狮首力士哈哈大笑道:“你还不配我出手。”
“什么?。。。。。。”阿波罗正想反唇相稽,却被安拉天尊及时喝止。
阿波罗被安拉天尊一喝,作声不得。满面含羞,低头立正。
安拉天尊忽然举目注视着狮首力士,冷冷道:“你这吸血妖孽,背叛本国的败类,本天尊身上多的是‘血’,你有本领。尽管来吸。”
狮首力士绷紧了脸,伸一伸舌头,又作了一个鬼脸。摇摇头,道:“天尊向我挑战,好呀!来吧!”
“我赞成!”魔罗怂恿道。
安拉天尊向太岁稽首作礼,道:“恳太岁允许,灭此妖孽,带罪立功。”
太岁考虑一下,心里暗思:“安拉天尊有百胜之道,而无一败之理。”于是准予所恳。
狮首力士举步出班,向魔罗屈躬作了—揖,正待出外,但魔罗立即走近狮首力士的身边,在他的耳边轻声地说了几句“兽语”,谁也听不到他在说些什么。即使听得到,谁也听不懂。
这时,耶稣基督也走近安拉天尊前面,叮嘱道:“贤弟小心,这妖孽诡计多端。”
只见安拉天尊点头答应之后,起步前行,后面跟着狮首力士,一仙一妖离殿而去。暂且不表。
忽然,殿外的远处传来一声狮子吼,吼声震彻天宫,使会场中的仙佛神圣心惊不已,因这种狮子吼声惟如来方能有如此功力。
众神惊疑未定,只听得太岁道:“这狮子吼甚为奇特,可能是佛祖回来了。”
这时,只有魔罗内心暗喜,因他明白这狮子吼是怎么一回事,为了要掩饰心中的喜悦,他不得不装出镇定的态度,故意高声报告道:“当年文殊、普贤、慈航三位菩萨,在太极阵,两仪阵和四象阵中与敝国的虬首狮仙,灵牙象仙以及金光犼仙分别交战,不幸狮象犼三仙都已失手遭擒,被他们打回原形,罚作坐骑,数年来受尽辛苦。查那狮象犼三仙原是魔国国王蜃楼的得意弟子,受到如此侮辱,使敝国大失体面,此仇此恨,敝王念念不忘,誓必报复,但为了顾全大局,先礼后兵,现在他已命令本王把这件事情在蟠桃大会中提出,要求得到一个公道。。。。。。”
他说到这里,双目突现精光,闪电似的射向文殊、普贤和观音三位菩萨的头顶。
那三位菩萨见到对方的精光来势汹汹,立即运用心神相通的佛法,使三位变作一体。并力抵御,只见文殊的头上现出金光,普贤现出紫霞,慈航现出祥云,那金光紫霞和祥云凝结着,成为—道铜墙铁壁似的大圆形屏障,护住头顶。
可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魔罗的精光好像是无坚不摧的。那双道精光疾射而出,嗤嗤两响,迅即划破大圆形的屏障,把它拦腰划断,变成了半圆形。而被划断的那两个半段屏障立即四散飞去,顷刻化为乌有。
三位菩萨见势不佳,慌忙运神合力,想再抗拒,但魔罗业已收回精光,同时冷笑一声。
佛魔交战,在一刹那之间,显然分出高低,在殿内群仙众神圣的心中已经明白,三位菩萨输了—招。
只见魔罗向三位菩萨拱一拱手,道,“承让,承让!”接着,他向观音菩萨也拱拱手,接着道:“菩萨在上,魔罗有事请教,不知肯否见告?”
观音菩萨答道:“菩萨知无不言。”
魔罗于是问道:“人心与佛心有何区别?”
观音答道:“人心善善恶恶,佛心慈慈悲悲。”
魔罗又问道:“如何是佛心善恶,人心慈悲?”
观音答道:“人心有佛心,佛心有人心。”
魔罗赞道:“好一个菩萨,回答得妙,但何谓人心有佛心,佛心有人心?”
观音道:“人心生佛心,如幻又如影,即生即灭,不能成佛道;佛心生人心,如影复如形,不生不灭,故能成佛道。”
“不然,不然,菩萨错了!”魔罗反驳道:“人心生佛心,似水幻泡影,即生即灭,即灭即生,持之以恒,能成佛道;佛心生人心,似黑染白绫,不生不灭,不灭不生,持之以恒,佛影人形,辜负佛名。”
观音菩萨听了,吃了一惊。连忙立起身来,双手合十,恭敬地向魔罗道:“善哉,善哉!尊神有此佛心,实为难得,本佛敢不从命。”她说完了话,当即回转身去,向阿弥陀佛、大势至和文殊、普贤菩萨轻声说了几句话,只见他们也都双手合十连连点头。
于是观音又回转身来,面对太岁,合十作礼,诚敬地道:“观音已与文殊、普贤三位协妥,愿意遵照魔罗的意见,释放狮象犼三仙,使他们返本归元,永享自由。”
太岁心中大喜。他暗想:“这瘟神魔罗道行高深,口齿伶俐,三言两语,就说服了观音菩萨,化干戈为玉帛,真是可敬可爱。”于是立即准奏。
观音菩萨即命金刚出殿传令,释放狮象犼三仙。
魔罗欣然道:“仙佛都能从善如流,足见公道,本王万分欣慰,同时诸佛菩萨和神仙也一定感到快乐,因真正的快乐是‘与众同乐’,不是‘独乐其乐’。假如本身的快乐建筑在别人的痛苦上,这种快乐是决不能持久的,也决不是真正的快乐。当然,就狮象犼的本身来说,它们也—定就要体会到过去在上界的生活环境,和将来在它们自己国家里的生活环境,作一比较,渐渐地觉得它们自己是有了真正的快乐,又领悟到快乐的主要条件就是自由,没有自由,就没有快乐。在失去自由的生活环境里,即使偶然有些暂时的快乐,也不过是悲哀的快乐而已,所谓‘惟众人快乐,乃能个人快乐,惟众人自由,乃能个人自由。。。。。。”
恰在此时,会场外的远处又传来了—声“狮子吼”,吼声响亮清彻,回音盘旋天空,久久不绝。这吼声第二次使会场中的仙佛神圣感到非常惊异,因只有佛祖才有这样雄厚的功力。
既惊且疑,太岁对着观音,道:“这狮子吼声是否佛祖所发?”
观音菩萨迷惑地答道:“菩萨不敢确定。这吼声倒有七分像如来所发,不过另有二分似乎比较激昂,高吭中带着低沉。因此,本佛极感疑惑,但可能是如来刚才负了伤的缘故,所以他的狮子吼声略变音调。此中疑点,应即查明。”
于是观音菩萨吩咐善财童子,速去探查,立即回报。
当然,只有魔罗心中有数。他面带微笑,态度自然,似乎这狮子吼声和他漠不相关。
不过,耶稣基督的面容略现焦急。他暗中怀疑这狮子吼声或许是狮首力士所发,但仔细一想,认为这是不可能的,因一个妖魔决难练成佛门秘技——狮子吼;即使可能,他也决不会有像佛祖那样的功力。耶稣基督想到这里,心里似乎感到稍为宽慰。
魔罗冷眼旁观,早已把耶稣基督的面部表情看得清清楚楚,不由心里暗笑,但他要及时掌握会场的气氛,不使群仙诸佛众神圣过份注意这狮子吼声,以免影响他还未完成的任务。
于是他向耶稣基督和观音菩萨问道:“二位对于这件事的看法如何?”
耶稣基督和观音菩萨闻言,连忙起身站立,一个拱手稽首。—个台十作礼,同声答道:“狮子吼是佛门利器,恐怕是出了意外。”
只看到仙佛国的首席代表相对站立,彼此各以双目互相注视,闭着嘴巴动也不动;又看到太岁连连点头,觉得十分奇怪。
他们看在眼里,闷在心里,但谁以不敢开腔。
可是魔罗已经知道内容了。他察觉长空和古佛是在互通心语,这种心语是仙佛的秘功,只有道行最高的仙佛才能传播,它是从灵感中发出,无须开口动嘴。心语可分上乘下乘。有的能传不能听,有的能听不能传,都是下乘,能听能传才称上乘。
说了几句话,但最后两句却说得很响:“你出去查明,是谁发出狮子吼声?”
太岁道:“天上方三日,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