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科幻电子书 > 代嫁国医妃 >

第413章

代嫁国医妃-第413章

小说: 代嫁国医妃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种事情,按说一般都是和皇子本身没有什么太大关系的。人家说你是就是,不是就不是,你皇子自己是参与不到册立皇储这种事情当中来的。

    但是沈从景身份特殊,皇帝特意每次都让他在帘子后头听着,生怕伤害到自己儿子脆弱的心灵。沈从景把这事儿说给符长宁听了,符长宁还笑着打趣他,“很有垂帘听政的老太君风范。”

    沈从景没一脚踹过去都是很给她薄面。

    关于立太子这事儿,其实别人倒也还罢了,只是寿郡王,反应颇大。他不止一次的在朝堂之上投以反对票,甚至说出了“皇兄昏聩耳”这种话——仗着的,不过是因他是皇帝兄弟,皇帝这人要名声,轻易是不敢动他的。

    就这么有恃无恐的一个人,可给皇帝气坏了。

    皇帝觉得,他这位兄弟,生下大概就是为了气他的。在皇帝心目中,倒是没寿郡王对皇帝的那份儿颇为复杂的情感,但是不得不说,这位寿郡王有的时候做起事来,是十分膈应人的。

    寿郡王原是康平太妃的儿子,康平太妃,再早几年,那是皇帝的康贵妃。贵妃秩一品,那是后妃中地位如同宰辅的人物,皇后一人之下,其他嫔妃万人之上。而现在皇帝的生母,正是先帝爷的皇后,淑敏皇后。

    不用说别的,单听听这关系,就知道,这两位生前就很是不对付。

    一个是正儿八经的六宫之主,一个是宠冠六宫的得意宠妃,这俩人是从生斗到死。不能说皇后娘娘战斗力不强,如果不强也不会在群狼环肆的情况下屹立这么多年不倒,还把自个儿的儿子成功保住活下来,教养的如此出色,然后扶持着,登基为王。

    但是康贵妃的战斗力也很是不赖就是了。

    可以说,先帝爷没什么太大毛病,就是颇有些喜好女色。所以先帝后宫中那是真正的“三宫六院七十二妃一百八十三嫔御”,但之所以这么多人,先帝爷仍没有后院失火,那的的确确就是皇后娘娘的功劳了。皇后是个出身世家的女子,从她出生就开始言传身教的世家,自然是非比寻常了。而能够在这样一位皇后手下过招,还处于不败之地之人,可想而知到底有多能“斗”了。

    最让人说道的还是,这位康贵妃母族竟不显赫。贵妃不过是个地方官的女儿而已,但是再显赫的身世,也架不住康贵妃人厉害。她生的也不是顶好,却偏偏最得皇帝心思。要说这康贵妃厉害到什么程度?皇帝抬一下手她知道这是要喝水了,皇帝喝水她知道水温多少茶多少皇帝才最喜欢,添了茶她知道皇帝下一步就是要看书了,看哪卷书昨儿看到多少页她比伺候皇帝的内监还用心。

    就是这样一个细致入微的人,让皇帝觉得离开她整个人都不舒服。

    这样的女子,厉不厉害?换做是谁,也会忍不住一宠二十年的。

    先帝爷最后的时候,脑子已经发昏糊涂了。他在临终前几次将寿郡王叫到床旁,就那么温情脉脉的瞧着。康贵妃殷切的希望皇帝能就这么说出一句,帝位给你得了。但是没有。皇帝就算再不待见他的嫡子,却也没有就此说出废嫡这话。

    给人的希望越大,那这人的失望也就越大。寿郡王虽说自小是妾的儿子,但在皇宫里,那妾不叫妾,叫妃,甚至他娘还是个“贵妃”,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大人物。他从小儿就是含着怕化了、捧着怕掉了的被人抚养长大,更何况从小康贵妃就和他说,自己并不比那个看起来老实憨厚的太子差——寿郡王从小儿,这心眼就有些长得歪了。他总觉得自己那个哥哥处处不如自己,但但凡是人将两人放到一块儿,都觉得他那不如他的哥哥才是“有风范”“很好”“必有后才”之类的。这就让寿郡王小小的心灵十分扭曲了。加上后来康贵妃对寿郡王的洗脑十分成功,就让寿郡王生出一种“为什么我比他好那么多,世人就只看见他的好,而从不夸我”的压抑心情。

    其实哪能说他不好呢?再不济他也是皇帝心尖子上的儿子,康贵妃的宝贝,谁敢说她的不是?只不过人都有脑子,皇太子和一普通皇子放到一块儿,你说这俩人谁好?就好比皇帝跟大臣放在一起,你能眼睁睁的瞧着皇帝脸色铁青,而去夸赞那个大臣真是一表人才非比寻常?这不是脑袋缺点儿什么东西呢吗!

    别说是她贵妃的儿子,哪怕后来就算是再有那么一个等同于“副皇后”的皇贵妃上来,她的儿子天纵奇才了,转而跟平平庸庸的一位皇太子比起来,就是脑子不灵光的,也不敢说皇太子一个不字啊,这是要找死的,和人怎么样,没关系。

    但是偏偏寿郡王他这人就看不清楚。自己根本就不是皇太子对手,就算他娘再怎么厉害,那和他也没什么大关系,他打从一出生,就输了。

第四十一章,寿果成精为龙麟(三)() 
皇太子和这位寿郡王的差距,就好比像是寒门子弟和世族子弟的差距,这是一个道理。你能说寒门子弟就没有优秀之人吗?世族子弟就没有害群之马吗?当然不可能。但是寒门子弟,在身份上,一辈子都别想让人拿他同世族相提并论。那根本就是云泥之别。

    当然了,自然也不排除皇太子脑子有问题的情况,但现下就是,皇太子不仅脑子没问题,还挺能装好人,十分聪明。所以只要不是皇太子突然作死,寿郡王这一辈的失败,也就是天生注定的了。

    这不免就让寿郡王生出一种“既生瑜,何生亮”的悲凉心思。

    他和他的王兄斗到了最后,皇帝荣登大宝了,也没停歇。寿郡王的母亲当真是个极厉害的女子,她不仅没在皇帝死后被皇后清算了,还荣升做了太妃,又一把鼻涕一把泪的哭诉自己多么的晚年寂寞,不想自己儿子出京“受罪”,于是竟这么着,让寿郡王留在了京里。这件事,大概是她这一辈子,最败笔的地方了。

    不让寿郡王出京,去往封地。

    刚登基的皇帝也看似被胁迫于庶母之威,妥协了,于是康平太妃和寿郡王不免就觉得,这一仗,他们也不算输的彻底。

    天下人都在瞧着那对母子的笑话。

    其实这件事情,也就只有他们看不明白了。皇帝就这么一个活下来的亲兄弟,不用防着别人,就把这兄弟往京中好吃好喝的那么一养,不给他兵,不给他地,不让他做官儿,看他还能上进几时?这就是最好的蚕食了。

    皇帝还怕他们突然开窍儿,非要要那郡王应有的封地,然后自己带了康平太妃去封地上买马养兵,蓄势造反呢!那样,可就真的控制不住了。

    要不怎么说,这深宫女子终归是女子,没什么远见。又是康平太妃这种,一辈子没见过大世面的。要说在内帷里头小意温柔的伺候皇帝行,在女人间勾心斗角也行,但是在大方面,她就败得彻底了。

    谁让寿郡王除了他母亲的话,谁的话都不听呢?他可是觉得,谁劝他出京,那就是在害他。——他也不想想,人就在皇帝眼皮子底下,他就算是在京里一直死不要脸的扒着,又能翻出什么大天儿呢?一幢房子一块地,养个富贵闲人的事儿罢了。

    到了现在,皇太后和康平太妃都死八百年了,就连他和他的皇兄都不是什么年轻人了,这寿郡王的脑子,却还是那么一如既往的拎不清——都是自小儿就让康平太妃给教坏了——他一直觉得,皇帝没儿子,那就是他的好机会到了!

    但其实他也不想想,满朝文武谁不知道他那熊样儿?单就说这十好几年都没跟皇帝提出去封地招兵买马的事儿,就知道这人蠢极了。更何况他教出的儿子还是个纨绔?哦,用符长宁的话说,还是个处处惹麻烦会杀小媳妇全家的纨绔。

    不过倒也是,哪怕寿郡王再不堪,他儿子再纨绔,那一旦皇帝驾崩了,皇帝没儿子,他的继位就是名正言顺的了。

    也难怪寿郡王这么个眼界儿小的人盼望着皇兄绝后。这样的人,真庆幸就这么一位,若是建蒙国再多了这么几位“皇兄”“皇弟”的,整个国家非被蠢乱了不可。

    但谁又料到了,皇帝其实还留着这么一手儿?寿郡王乍一得知皇帝突然多出了个“儿子”,差点捂着胸口就在家门口儿背过气去。

    所以他在朝堂上,沸反盈天的炸着窝要闹。竟然还说出皇帝昏聩的话!

    皇帝气死了。

    这没脑子的蠢弟弟!

    皇帝终于反省,自己是不是这么多年太纵容这个弟弟了,就是到现在,这个弟弟还傻不拉几的不知道自己地位如何呢?真是的,这样没有自知之明的人最讨厌了!跟这样的人,真是说都说不清——你要怎么告诉他才能让他明白,现在的你,根本就是人家案板子上面待宰的鱼肉,你没兵没权,空占了个好身份有什么用?现在皇帝有儿子了,你就连身份上唯一的优势也没了!

    皇帝觉得,他在位的时候还好,若是他以后真的去了,这弟弟就是再傻,那也是儿子他亲叔叔,这身份更要命了,是不能不给面子的。这若是他弟弟真是闹,自己岂不是在给儿子找麻烦找不自在了?

    不行,皇帝决定了,这蠢弟弟,必须得在儿子登基之前,收拾了他!

    于是下一次,寿郡王再一次在朝堂上撒泼打滚的时候,皇帝沉着脸开口,一开口就是大招,“朕赐陵南与你。”

    啥?

    “封地溪水以南,水草丰茂,适合人居。”

    群臣都傻眼了,就是寿郡王,也不闹了,张着嘴巴看着皇帝,半天,没回过神儿。

    什么?圣上说什么?“朕赐陵南与你”、“封地溪水以南,水草丰茂,适合人居”这两句话,是他们想的那个意思吧?

    这是要开窍儿了?

    “不日启程吧。”皇帝没给他们过多反应的机会,面色疲惫的叹息了这么一句,拍板定下,退朝了。

    留下哗然的众人。

    寿郡王在京都待了三十几年,现下,竟要被派逐封地了!

    寿郡王混混浆浆的回到了郡王府。他那妻子正训斥叔先瑜——郡王家世子。“你这浑孩子!是不是又去了那歌姬处?是不是?早跟你说了别和那种狐媚子厮混的!”

    叔先瑜满脸的不耐烦,“去了又如何?我已给灵悦赎了身,她早都已经是我的人了!非是什么狐媚子了!”

    “你这小兔崽子”

    “够了!”寿郡王头疼欲裂的爆喝一声。

    寿郡王费和叔先瑜都傻眼了。今儿个,寿郡王怎么脾气这么大呢?

    “爷?”寿郡王妃迟迟疑疑的喊了一声儿。

    “完了”寿郡王失魂落魄的喃喃道,“都完了?”

    “什么?”

    “咱们举家,要给人赶出京城了”

    这道消息如同晴天霹雳,当头闪下,给寿郡王一府蒙上了挥之不去的阴影来。

    寿郡王在京都中住了这么多年,那是要风得风要雨得雨,皇帝没别的亲人在世了,基本上他在京都,那算得上是说一不二的人物。但就这么一位,现下竟是“好日子”到了头,要被“驱逐”出京了。寿郡王非常的想不开。

第四十二章,真乃奇葩也(一)() 
虽说寿郡王这个人,头脑拎不清楚,但是他也不是白混了这么多年,他还真有几个颇为要好的狐朋狗友的。这狐朋狗友中就包括,大理寺正,阮家,阮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