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动漫电子书 > 暗黑大宋 >

第98章

暗黑大宋-第98章

小说: 暗黑大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够了。

    到了皇帝这一级还不够,难道要闹到玉皇大帝面前?况且赵祯乃是有名的明君。

    韩贽一拍镇纸木,晚道:“万氏,你对先帝的处理可有异议?”

    “民妇不敢。”万氏傻眼了。

    “那么说明你是诬告新科解元王巨了?”

    “我没有诬告。”

    “那么凭证呢?”

    “我,我……”

    “不但你这个刁妇会诬告了王巨,还可能诬告了程勘,来人啦,先将她押入大牢。”

    “民妇冤枉啦。”

    “冤不冤枉,你心中有数,若是你诬告了程勘,诬蔑一方大吏,到时候本官二罪归一,定将严惩不怠。”

    这就是官官相护,除非确实官员有大错,无法袒护,或者矛盾激化,否则在百姓面前肯定会相护帮助的,不然这个风气一开,那还了得,岂不是要重开武则天时的诬告之风?官员还能活得下去么?

    “王巨,你下去吧。”

    “谢过韩公明察。”

    “不过本官还要嘱咐你一句,你终是士子,有的事最好也不要做。”

    “韩公,那也要看在什么地方,在王家寨那个地方,西夏常来剽掠,寨与寨子又有仇杀,人命如同草芥一般,而且缺土少水,生活贫困,同时还要承担赋税,徭役,以及兵役,让晚生怎么办?为何晚生一去云岩县,两年多都没有与人发生任何冲突,连一个口角都没有?”

    将韩贽问住了。

    并且史旰又补充了一句:“韩公,小的奉先帝密旨,下去盘查禁兵,所看到的,真是目不忍睹啦。说人不是人,而是骡子,甚至人命的钱还不如一头骡子。王小郎能在那个地方生存,十二三岁不仅要养活自己,还要养活弟弟妹妹,何其不易。并且就是在那种情况下,他还苦读诗书,若是真没有学问,张载如何收其为门生?”

    “某也听过王巨六拜一事,王巨好好读书吧,一个刁妇,本官替你解决了,不要放在心上,以免拖累了科举。”

    “谢过。”王巨施了一个大礼。

    有这句话足够了。

    不过出来后,他眼色阴了一阴。

    “这万氏是找死啊。”史旰说道。

    王巨脸上又浮现出微笑。

    “不过大解元,你就不要插手了,这次程公一定会恼了。”

    “那是。”王巨淡淡说道,但他在心中说,这事儿没完,程勘出手,自己还要出手。

    不过就没有说了,而且现在也不能出手。于是他又说道:“史大叔,还蒙你多次相助,既然我们遇到了,我请你吃一杯酒吧。”

    “那是最好不过。”

    两人找了一个小酒肆坐下,也不是所有消费都如同樊楼那么贵,象这种小酒肆,有的小菜一碟只要十文钱。

    吃着酒,史旰问道:“王小郎,当年你究竟做了什么?”

    “你不是都知道了吗?”

    “但肯定不止。”

    “先帝不欲人知,我也不会说。”

    史旰无言了,不过又叹息道:“当年那些书可是先帝亲自挑给你的,如果……”

    不要看这个书,意义可大了,但现在说也没有用。

    王巨也无言,可惜他来宋朝来得迟了,但来得早,不遇到赵念奴,赵祯会不会注意他?这是一个无解之题。

    可这件讼状却惊动了很多人,至少,王巨身上更多的面纱扯下,不管对与错也好,这太让人惊奇了,特别想一想发生那些事王巨的年龄。

    随着赵顼与赵念奴联袂来到客栈,但没在客栈里说话,又去了外面的茶楼。

    赵顼说道:“王巨,这一回你可风光了,连父皇都在宫中议论你呢。”

    “官家说了什么?”

    这一条很重要的,如果赵曙认为自己不好,那怕考中了,他大笔一挥,自己还得落榜。

    手机: 电脑:

第一一八章 舅家() 
暗黑大宋;第一一八章 舅家

    “父皇只是叹息先帝心太软了,没有挟借承平时光,整顿军纪。濠奿榛尚”赵顼道。

    这个说法算是比较公平吧。

    战争到来时,比如眼下李谅祚屡屡大肆入侵,整顿军纪,弄不好会引起更加不好的后果。

    所以整顿军纪最好是在和平时光,那怕军中出现骚动,也能及时镇压下去,其实只要在和平时光,没有外部压力,军中也不敢有骚动。

    若是军纪严明,就不会发生这么多故事了。

    “殿下,其实国家最好的模式是八个字。”

    “那八个字?”

    “文武兼备,精兵简政。简化政务,政令便会畅达,提高效率,节约不必要的浮费。殿下可记得庞公在延州执军法乎?”

    “知道一点。”

    庞籍执军法那才叫凶狠,若军中有人犯法,或断肢,或剖腹,或分裂肢体,或活活打死。几十起惩罚下来,军纪肃然。谁敢犯法哪?就是那个宋吉到了庞籍的军中,同样也不敢出馊主意。

    “庞公一走,军纪又渐渐涣散。为何?”

    “后任官员软了。”

    “这仅是表面原因,主要原因还是待遇太薄了,实际也不是太薄了,而是他们家人生活在大城市,成本太高,所以一旦长官柔软,故态复燃。殿下,可记得文公与庞公裁兵一事?”

    “这个本王也知道,将八万将佐兵士裁为平民或者减了一半薪酬。”

    “还是太少了,真宗时应付辽国南侵与李继迁崛起,搜刮强壮百姓为禁兵,禁兵数量不过五十来万人,真宗末年又6续裁成四十余万,但现在臣听闻国家禁兵好象有七十万吧。”

    “大约六十九万。”

    “那还有多少厢兵?”

    赵顼脸色发苦,还有近五十万厢兵呢。

    “冗兵了如何精兵?”

    “是啊,这是一个大问题。”

    “精兵只是一方面,没有良将,兵再精也无用。就象陈庆之手下的那群北上的兵士开始时当真个个是虎贲之士吗?但有了名将还不行,且看冉天王的下场。”

    宋朝没有名将吗?

    只要一打名将就出来了,宋仁宗时的张亢狄青,随后的王韶章楶,随后的岳飞。但有没有用好?特别是北宋灭亡,南宋那么危险,还将岳飞冤杀了。

    归根到底,还是制度问题。

    只要这个制度扭转了,名将会纷纷涌现出来。

    但这个制度不变,王安石就是一年能敛出五千万积余,就是没有司马光,宋朝还会灭亡。随着未来天气转冷,女真人会想南下,元蒙也会想南下,能抗过几波攻击?

    王安石变法最终目的就是强军强国吧,可这个制度不改变,最终结果呢,熙宁伐夏大败,将这个小赵顼活活气死。

    道理与王巨所讲的马政一样,养马是干嘛的,乃是为了骑兵准备的,不练骑兵,只知道养马,在马身上变来变去,有个屁用啦。

    这还不及汉武帝呢,虽然他敛财,也确实将百姓坑苦了,可是将匈奴人也打败了,换来了北方太平,以致整个民族用汉为族名!

    赵顼脸色更苦。

    虽然他还年青,可知道这不是说的那么简单,一动会引起天大的麻烦,况且他只是一个皇子。

    “王巨,你不要吓唬颍王哪。”赵念奴温婉地说。

    实际她心中有些小得意,王巨未来的时候,她再三说王巨很了不起,自己这个侄子忽信忽疑。

    但就是自己还是低估了王巨,在那山道上一战了不起,现在却更不了起。

    其实两人略有些阴错阳差,年龄不是关健,至少比卫青要好。主要一在陕西,一在京城,时机错过了就错过了。不然赵念奴这个身份对王巨有帮助作用的。

    第一个就是她这个公主,宋朝的驸马有点悲催,不是驸马就不能做高官,王贻永娶了宋太宗第五女,做了n年枢密使,不过却是一个哑巴枢密使。

    主要血缘太近了,加上赵祯一直无子,王贻永能参与到这个皇嗣龙争虎斗中,所以要避讳。

    然而赵曙没有关系,好几个儿子,虽然他是赵祯的义子,血脉上却隔了几代。若是有人娶了赵念奴,还是驸马都尉,不过只能说是外戚了。

    为什么宋朝后期用高遵裕,用李宪,用童贯,文人打不好仗,又不敢用武将统兵,不用太监与外戚用什么?这还是一种平衡,对文臣的平衡。可惜高遵裕自己儿不争气。

    王巨若深想,能想出这层利害关系。但他也有他的做人底限,并且他还没有想好呢。

    往后去的那些人能不让人发怵吗?

    赵顼呷了一口茶问:“对了,你那个竹纸呢?”

    这玩意儿也让人啼笑皆非,闹出那么大风波,可市面上看不到一张竹纸。

    “那个要到明年夏天了,甚至秋天。”

    “那么晚?”

    “竹子取材广泛,成本低,可得有一个漫长的沤晒过程。”

    “你真让那些商人一年捐一万贯纸出来啊?”

    “那能开玩笑?”

    “那些商人怎么会同意?”赵顼觉得不可思议,在他心中商人是黑心的,为了谋财,不择手段。

    “疏导吧,”王巨又将他那套家与国的理论搬了出来:“我说了,他们也就明白了。”

    “就这样。”

    “也不是这样,主要延州商人没有势力,若是获利了,不能保障。不仅如此,我还让他们拉拢了一个契股,承诺以后给他四分之一的利润。”

    “这么多?”赵顼惊讶地问。王巨没有说具体的,可也能想出来,这个人一下子拿走了四分之一,余下的只有四分之三了,得十几个商人来分,四分之一岂能不多?

    “不然不能保住,殿下,你猜猜这个人是来自那一家?”

    “这个猜不出来。”

    “就是蒙城高家的一个子弟。”

    赵念奴弯下腰窃笑了。

    “这个,这个……”赵顼不能作声了,拉的乃是他的舅家子弟!

    看着他吃憋的样子,赵念奴终于笑出声。

    “殿下,其实商业同样重要,再请殿下记住臣的一句话,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

    手机: 电脑:

第一一九章 三个规则() 
暗黑大宋;第一一九章 三个规则

    “请详说。濠奿榛尚”赵顼端坐道。

    包括这次他与王巨仅谈了三次,可每一次王巨都给他带来了反思,以及惊喜。某些方面在赵顼潜意识里已经将王巨当成了半师半友。

    不过他父亲才三十几岁了,也不敢想得太多。

    “臣就拿这个竹纸来做一个比喻,明年一生产,将请七八百工匠来做活,这就意味着七八百户人家衣食无忧了,不仅如此呢,它还需要采购大量嫩竹,没有做工的人可以上山伐竹,那么最少上千户,甚至两千户三千户百姓生活得以改善。”

    “这有些道理……”

    “还有呢,生活改善了,他们就可以置一些衣饰,以及生活用品,又会无形中养活很多人。捐出了一万贯纸,许多学子就有纸可用了。而且朝廷又可以得到大量商税。这就是无工不富。”

    赵顼在沉思,他还觉得哪里不对劲。

    “生产出来得卖掉,不然一起亏本,作坊倒掉了,什么也没有了。因此今年请文公与苏子由与章子厚写文写诗写赋,再来散发。这就是无商不活。”

    “不对,你们那个作坊起来了,其他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