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动漫电子书 > 暗黑大宋 >

第926章

暗黑大宋-第926章

小说: 暗黑大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派出两路大军前来解救,章楶让折可适于得胜口死死挡住辽国山后来的援兵,然后派出主力军队,与辽军于潞县东北白屿河会战。此役在章楶指挥下,加上宋军种种犀利的新式wu qi,击毙生擒近十万辽军。然后宋军再调头西向,一路追击辽国的西路援兵。

    接到东路军的捷报后,宋朝河东路与河西诸路军队这才集结,向辽国山后再度发起进攻。

    绍圣八年八月,幽州向宋朝投降。这场会战一直持续到了绍圣九年夏天,但因为铁路的出现,宋朝得以轻松地将物资运到了最前线,于是经过数场大会战之后,辽国不得不退出了关内,这一年九月,宋朝正式收回所有的燕云地区。不但燕云地区,包括关外的东胜州,云内州阴山南部地区,辽国丰州夹山南部,以及云州北方的辽国德州,也被宋朝拿下。并且连连失败,辽国已经是江河日下,甚至畏惧宋朝之逼,不得不将政治中心转向上京。

    不过宋朝也没有向北方经营了,尽管huo yao、燧发枪与铁路的出现,能让宋朝经营更远的疆域,但军民也要休生养息了。

    虽然现在宋朝器甲更加先进,但现在的技术,仍不能保证汉人军队对游牧民族大军取得压倒式的优势,至少黄huo yaowu qi彼岸还没有研发成功呢。

    因此宋朝停下脚步,安抚百姓,然后借助阴山地形,修建长城与堡砦。

    黄河一直扭来扭去,如果按照原来王巨计划,先治河工,后伐辽国,现在燕云地区收回来了,河工必须进入议程。

    但燕云终于回归中原的怀抱,因此赵煦大赦天下。

    百姓闻之也欢欣鼓舞,简单的一个道理,俺修了一个房宅,可蔽风雨,可以防盗,但这个大门始终被一个恶人占据,一家人能不能有安全感?

    这就象天朝,为什么天朝忍受着缅甸的一些做为,还不是为了那个油管,然而真的无奈,因为新加坡是的急先锋,其可恶度远超于越南,几乎与倭国相提并论,一旦开战,这个小国家必然配合美国,封锁马六甲航道。

    燕云地区相对于中原王朝,地位比马六甲海峡更加重要,或者说明朝,明朝与清朝入关有何关系?如果不是李自成,清朝一千年也不可能成功入关!

    宋朝以后会不会恢复汉唐雄风,百姓不管的,至少现在终于有了安全感。

    赵煦又大封功臣,他将王巨列为第一位,没有人质疑,尽管王巨一直在彼岸。

    其次是章惇,章楶排在他后面的,但同样无人质疑。

    蔡确几年前就过世了,章惇成为国家首相。这几年因为不断地战争,辰光一直没有恢复到朔正元年的地步,不过在章惇、张商英努力下,宋朝并没有因为战争给百姓带来沉重的负担,至少能与元丰初年那段时间相媲美吧。再加上宋朝一直没有禁止百姓向彼岸迁徙,赤贫百姓数量一直保持着很低的比例,这个良好的大后方,才是收复燕云地区最大的保障。

    然而所有人都忽视了一点,直到这时候,王巨与文彦博、司马光等人的斗争才宣布结束,某些旧党也永远钉在史册的耻辱柱上,永世不得翻身。

    …………

    “官家出来了,”妃儿说了一句。

    王巨抬起头,看着宣德门城楼,上面走出一大群人,离得有些远,看不清楚上面每一个人的面目,不过正中一袭正黄衣服十分醒目。

    应当还好吧,虽然不象王巨身体那么地魁梧,但至少能与青年时赵顼相比。

    这才是一个好消息,如果没有意外,就凭借这身体,赵煦也能活到四五十岁,那么熬,也能将宫中那个向氏给熬死了。

    还有另一条好消息,赵煦有一个儿子平安出世,并且活了下来,如今已经四岁,其母狄氏在宫中十分低调,外界传言狄氏在后宫中做得不错,十分朴素,而且她有三个妈妈,宫中不过两个婆婆,因此狄氏周旋于两个婆婆之间,一直没有发生太大的冲突,以向氏那个性子,其实这真的很不容易。

    那么有了这样的父母,这个孩子长大后,相信也不会太恶。至少宋朝未来与赵佶没有什么关系了。

    赵煦在城楼上似有所感,说了一句:“朕感到太保来了。”

    张商英笑了笑说:“陛下如果思念太保,再下一道诏书,让他回中原。”

    但他心中想,就是下诏书,王子安也不会回中原的。不过他与大伙都以为赵煦思念王巨,才说出这句话呢,盛世啊,不能与亲切的人分享,能不遗憾吗?

    可大伙也不吃味,且不说王巨的功劳,如今宋朝的盛世,几乎全是王巨一手开创出来的。

    而且如果不是王巨以前的教导,再三地劝诫赵煦隐忍,大家都怀疑赵煦能不能在永和时能保住帝位。

    并且闻听朝廷收复燕云,彼岸献上王巨的礼物,《唐玄宗本纪》,即便现在,宋朝疆域仍远不及唐朝,不过与唐朝不同,宋朝控制的疆域,羁縻地区面积不足十分之一,而盛唐控制的疆域大半是羁縻地区。因此某种程度上,现在宋朝已经可以与盛唐相媲美了,王巨送来唐玄宗本纪,用意则是警告赵煦,莫要学习晚年的唐玄宗,因为唐朝富裕强大起来,而得意忘形,疏于政事,导致安史之乱暴发。

    许多言臣看到这个礼物,皆曰善。

    王巨又呆在彼岸了,不会与他们争权夺利,因此大家对王巨皆充满着崇拜。

    赵煦也以为自己是在胡思乱想,略有些怏怏,不过他脑海里却浮现出以前的一幕幕。

    迩英阁中:

    “能迅速提拨上来的官员,都有一些杰出的表现,当然,有的官员靠巴结奉诚等歪门斜道上来的那不能算。但正常提拨上来的官员,必有一些特殊的政绩,比如爱民,兴办教育,德化,经济,军事,农田水利或者其他。那么朝廷有意地将他们调到他们表现好的官职上担任官员,就能看到他是否在这方面真正善长,同时也是进一步磨勘的过程。”

    “这样,国家就得到了各方面的人才,再根据他们的才能,放在合适的位置上,各方面就能大治了。”

    “还是很难啊……”

    “那是当然了,一个家长想让全家和睦富裕,都十分困难,况且大宋是由两千万个小家组成的超级大家。殿下,这暂时非你所能琢磨的,臣再讲汉高祖的御人之道。”

    王宅:

    “昨天看到陛下,身体安然无恙,不过臣不久后要去彼岸,所以防止万一……到了那时候,请殿下切记两个字,隐忍。真不行,多翻一下唐高宗与魏文帝未即位前的相关史书。”

    “可父皇……”

    “殿下,不用担心,故臣多次说,陛下身体十分重要,你的身体同样也重要。为何重要,请随我来。”

    “太保带我来到这里,是不是想说一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

    “世上之人,无一人不为名利而熙熙攘攘,就象臣,不为利,最少也为了名,但因为臣久居高位,影响深远,不仅臣一个人,还有后面一大群人,即便到了那一步,臣不想做什么,万一这下面一群人想做什么,或者某个人做什么,臣如何自处之?因此退到彼岸,才是善始善终之道。”

    那条小巷里:

    “大郎,做得不错,但知道我为何让你这么做吗?”

    “老师,我不知道。”

    “你可以将这个愿望看作梦想,如果这个梦想仅是一块甜糕,一只新鞠,一双鞠鞋,一件新衣服,都容易实现,但是这个梦想是一个大将军,则很难实现,一要有机遇,二要努力,比常人十倍的努力,三还要敢于与敌人浴血奋战,四还得有天赋,这才可以从几十万禁军中脱颖而出,成为一方名将。这仅是一员将军,如果这个梦想……”

    “殿下,这个梦想是开创一个前所未来的强大国度,想要使亿兆百姓安居乐业,使敌国闻风丧胆,会是何等之难。就象你父皇,一生兢兢业业,但至今还没有拿下西夏,还畏惧于契丹。殿下,明白我意思了吗?”

    ……

    “殿下,通过这个事例,你学到了什么?”

    “大多数人梦想很平凡,所以庸人很多。”

    “说得不错,还有呢。”

    “想要未来有所不凡,必须在少年时就要有远大的梦想,故庄子曰,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殿下说得不错,但臣为何将它称为梦想,而非理想?”

    “想要一生有所作为,实是不易。就象我朝读书士子有百万之巨,以至每届参加科举的士子有几十万人。他们都想考中进士,实际我朝每届只录取两三百名进士,就算仁宗之时,放开科举,加上恩科与诸科,一届人数也不会超过一千人。还有那个少年的梦想,是想做一个大将军,臣可以这样理解,他的大将军多半是指一将之将,然而我朝几十万官兵,不过三百余将,加上其他高级武臣之职,不过五百人。所以想达到这种梦想难到了极点,殿下,还记得张元吴昊么?”

    “记得,汉贼!”

    “他们确实是汉贼,然而他们不投奔西夏,继续呆在我朝,我朝能不能给他们发挥出才能?”

    “史书称有才华的人终将脱囊而出,当然,那种千古难得的人才,无论是什么制度,什么样的环境,也终将脱囊而出,不过一流的人才未必就有那个本领了,自古以来,怀才不遇的人太多太多!那怕是韩信那样的人才,如果不是遇到了萧何,也会泯然众人矣。但就是韩信这样的人才,今天又能有多少呢?”

    “想要实现自己的梦想,如果资质不足,无论再努力,也不可能达成自己的梦想,但有了天赋,没有了努力,同样还达成不了自己的梦想。然而有了天赋与努力,没有机遇,同样还实现不了自己的梦想。这条道路太难了……就象你父皇,以及臣,都想为大宋崛起而努力着,陛下乃是一国之君,天下之王,臣乃是当朝宰执,又得逢陛下之器重,然而就是这样,内政上,陛下与臣不敢深碰兼并,武功上则不敢言收复燕云。但一路走到现在,陛下有多苦……”

    “对了,介甫写过一篇文章,叫伤仲永。”

    “殿下,不错,那个仲永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他有了天赋,然而不努力,第一关就过不去了,但就是有了努力,未来也未必有所做为,还要机遇。但有了机遇,还要面对下面的一关,持之以恒!没有恒心,早堕落者如隋炀帝,晚堕落者如唐明皇。”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不错,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虽然过去了许多年,这些谆谆教导却一直在他耳畔回响,让他感到温暖,让他感到怀念。

    看着下面山呼的百姓,赵煦忽然喃喃一声:“老师,我真想你啊。”

    王巨是听不到了,他看了看左右,宣德门前广场上挤满了密密麻麻的人群,载歌载舞,又有许多百姓不断地山呼万岁。

    他笑了笑说:“我们走吧。”

    这次回来,确实是一大家子离开中原太久,都想回来看一看,另外也要将李家小娘子迎娶回去了,只是他这一行做得十分低调,各地官府皆没有得知他回来的消息。

    然后又听到朝廷有意于元宵节于宣德门前举办一场隆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