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动漫电子书 > 暗黑大宋 >

第899章

暗黑大宋-第899章

小说: 暗黑大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实就是宋朝也不能这样折腾,如果庞大的战事持续到明年还没有消停下来,继续以这种规模进行着,宋朝财政同样也会垮掉的。

    相比于府州,这里要容易攻击一点。

    然而想了想,他又打消了这个计划,因为即便将丰州拿下,也对宋朝西北产生不了致命威胁,丰州以前也不是没有丢过,宋仁宗那么弱的时候,都没有妨碍到宋朝,那么宋军也不可能为了丰州而取消对兴州城的进攻。

    总之,现在斡特剌已经隐隐感到实际攻打河北,还真是一条不错的选择。

    不过到这时候,不可能再更改计划了,而且兴州城也等不及了。

    于是他看着斥候打听来的情报,有几个消息还是不错的,第一宋军如今仍没有对宥州与洪州动手,仅是派军队入驻了夏州城。

    第二,这两年宋军陆续催毁了西夏许多城池,包括辽军即将入驻的洪州与夏州。灵州那边还好一点,过了一年多,让西夏及时地将城墙修葺完缮。不过夏州与洪州则不同,去年让宋军催毁了许多城墙,随后宋军撤退回去了。西夏立即派人抢修,然而不久辰光进入了深冬,工程也只好停了下来。今年春天西夏还没有动工呢,宋军三路已经开始正式伐夏。虽然宋军没有对夏州洪州动手,两城军民也及时地做了一些修缮,然而因为人心不安,时间又短,两城城墙都不完善。

    这似乎是一个好时机……

    没办法,兴州危在旦夕,逼得斡特剌想好事了。(未完待续。)

第853章 囚笼(上)() 
外面的寒雨越发地大,飘在人身上,似乎寒气也随着粘湿一个劲地往肉里面钻,段天水只好下令河工停下。

    这道河工不可能自上游开始了,必须从下游开始,但因为沿途有许多支流,细小的支流直接先行将它们关闭,大的支流则不行了,因此从下游开始,分段开挖。

    挖好后,借助退潮之时,在外围刻意留下的防护堤上堀上n个豁口,然后借助涨潮水,不断地冲刷着残余的这道防护堤,泥土又随潮水带着大海。三四年后,便不会妨碍航行了。

    但没有那么简单的,首先它的规模,与航行无关,现在最大的海船两千吨就顶天了,王巨都雄心勃勃地发展更大的海船,然而效果始终不理想。因此对这条运河的宽度深度要求还没有那么严格,顶多码头建设时得用一些心思,主要的还是分担水利,华亭本地的水流量就十分惊人了,况且还要分担太湖水系,以及比后世更大的江潮,因此它得足够宽足够深。

    然而规模越大,意味着成本越高,故第一关就是这个尺度的掌控。

    其次就是各条支流,东南水系与北方水系是两样的,往往看上去一道很不宽的小河甚至小沟,深度都能达到十几米,航行几百吨大船!

    原来各条支流,要么汇入吴淞江,那些支流不用管,都在这道运河的西边。涉及到运河的各条支流,则向东汇入大海,一段段运河修竣完毕,堀开灌通,也意味着这些支流水系流向彻底改变。浦东各条支流一部分还继续注入大海,但有一部分与浦西的支流必然注入这条运河,同时还要受江潮影响,未来还要受自太湖而来的汛水影响,那么各条支流的水文特征几乎完全改变。

    所以得考察,得重新修浚,得建设一些相关的陡门……

    为了不出现失误,段天水来到华亭七个多月,几乎所有时间都用在河工上,连华亭县城有几条大街他都不清楚。

    虽然中间也出现了一些小麻烦,但不是什么大纰漏。

    段天水穿着蓑衣到处查看,刚才一把寒雨将许多民工身上淋湿了,得派人熬姜汤,散给民夫们喝,以便去寒。总之,因为他是胥吏出身,又担着这么大的工程,做事很小心,省怕出问题,被人找到把柄,反而辜负了蔡确的信任。

    一路过来,许多百姓一起热情地与他打着招呼。

    有人曾经用胥吏出身的官员往往执政苛刻,反对蔡确对张段二人的任命。

    但也得要看的,就象宋明清多用科举录官,然而不争气的官员却是占据多数的。

    段天水日夜泡在河工上,几乎快与传说的大禹治水相媲美了,而且与民夫同吃同睡,不要说一个大县的二把手,即便一个小镇长也做不到这地步。

    故此段天水深受这些民工们的爱戴。

    不过与正统士大夫出身的官员或者家境好恩荫的官员相比,段天水终少了一些矜持,好听的说法就是少了一些官架子。

    这么多民夫在施工,官府又是用募工或者以田换工的方式,募集百姓来做活的,所以民工手中都有几个活动钱,于是在河工两边,也涌来了许多小商小贩,包括一些不入流的妓子,或者艺人。

    前面围着一大群人,段天水也挤了过去,看到中间茶棚里坐着一个说唱先生正在说评书,说的是西北战事。

    宋朝弱啊,西北一场场大捷,怎能不振奋人心。

    特别说唱先生说的这段乃是宋辽之战,西夏不存在了,宋朝“征服”对象已经换成最强的国家辽国。

    于是段天水也停了下来,与这些老百姓挤在一起,听这个先生说唱。

    他边上的胥吏不由地苦笑,俺们这个主薄太有意思了。

    不过就是这个胥吏同样也听入了迷。

    斡特剌拿定了主意,开始紧急调动三军了,毕竟兴州城拖不起。

    这么庞大的兵力调动,也迅速被王章二人得知,两人用快马不停地来回通信协商,终于制订了一套很古怪的战术。同时,王巨又抽出许多骑兵,潜回庆州,自庆州潜入前线,物资也随着向北方转移。

    不久朝堂接到了消息,当然,吵得不可开交了。

    辽军三军渡过黄河,杀向夏州。

    宋军于七里坪紧急筑了一个军砦,这里原来是属于夏州北郊的一个乡镇,现在这一片地区水土还没有完全恶化,又有一条无定河的支流可以灌溉,由是成了西夏一块宝贵的农业区,往北则是黄羊坪,虽没有什么河流,但地气潮湿,至少对于南河套来说,是一块丰美的牧场。

    黄羊坪总体地势平坦,无险可倚,时间又急,宋军直接放弃了。

    之所以在这里建设了军砦,正是不让辽军顺利得到水源。

    辽国这次发动的兵力数量可不少,十几万兵马,但也不完全是战士,还包括从仆与民夫。想一想,这么多兵马从河清军兜到七里坪,中间还有一片大沙漠,天气又是正热的时刻,什么水也喝光了。而且现在自夏州到宥州,都被宋军严重催毁,西夏人自己都没得吃了,也不可能供应辽军粮草,所以辽军还要自备大量粮草过来。这样行军速度就变得更慢……

    人困马乏的辽军到达,看到宋军扼守了水源,一个个眼红了,三军拼命之下,宋军不敌而逃。

    辽军再度兵临夏州城下。

    有两个有利的地方,城中的西夏百姓是支持辽国的,同时夏州城墙残缺不堪。

    然而问题是城中百姓即便支持辽军,他们敢拿起武器与辽军来一个里应外合么?况且阻卜人更穷,在与宋朝交接前,早将城中洗掠一空,就包括百姓家中的铁器,大草原上真缺铁啊。

    现在许多贫困百姓还指望着宋朝救济呢。

    而城墙虽然残缺不堪,终是城墙,辽军兵渡黄河,宋军就开始紧急修葺城墙了,真来不及的地方也筑上栅栏,攻防战开始。

    但时间就有了。

    斡特剌也在抢这个时间,甚至以为城中宋军反抗才是正常的,如果不反抗,让辽军轻松的夺下夏州城才是不正常的。

    于是他又分兵前去洪州城与宥州城,将两城接受,得防止宋军抢在他前面将这两城拿下,那样的话就不能及时对宋朝边境构成威胁了。

    两方都认为赢来了时间,宋军赢来时间是为了能顺利安排兵力与物资,辽军赢来时间,是抢在宋军未反应过来之前,先行占据三州之地……

    而且斡特剌以为他手中的兵力足够多。

    确实不少,几乎与萧燕燕南下那次兵力相仿佛了。

    但是如果关注北宋这段时间战争史就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三国战争用兵规模越来越大。

    先是北宋,宋太宗两次北伐,一次比一次规模大,第二次北伐动用的军民达到了三十万人,然后惨败而回。随后宋朝用兵兵力越来越少,特别是宋仁宗之时,即便定川砦惨败,也不过数万兵马。到了赵顼朝开始升头了,郭逵南下动用了三十万军民,无论怎么解释,这一战郭逵确实出现严重失误。再到五路伐夏,兵力达到五十万!

    辽国自从澶渊之盟后,没有与宋朝交手,但伐高丽,以及后来的平女真,好几次兵力多的惊人,五十万,七十万!

    造成这个结果是因为宋辽立国时久,人口增加,因此能得到充足的兵源。

    就象宋初,只有三百万户百姓,因此国家只有三十万兵力,十来万厢兵,十来万禁兵,若是象现在这样,各色兵种与后方的民夫达到一百多万人,不提养不活了,百姓也无法农耕生产了。

    但有一个国家很奇怪,那就是西夏,李元昊那么紧张,先是吐蕃,后是宋朝,再后是辽国,每次动兵不过十万人,然而到了后来,动不动十万是起步,弄不好时不时来一个三十万!在史上西夏居然坚持了那么长时间,也是一个奇迹。

    所以十几万兵力,现在真的不稀奇。

    并且辽国这次十几万军兵与萧燕燕那次性质是两样的,萧燕燕那次也有许多半民兵形式的兵力,但这些半民兵本身也有一定的战斗力,水份不大,可是斡特剌这次随军而行的民夫却是真正的百姓,还不及王巨手中前线上的那些民夫成色高呢。

    这倒是无关紧要,其实这几乎也是辽国最大的能力,兵力再多,又是远至河套,辽国财政真的会吃不消了。

    最最关健的是,辽军出兵太晚了。

    如果早上一两个月,这么多辽国兵士西上而来,宋朝是不敢那么轻易的分兵,也激起了夏军更强的反抗信心,那么宋军每挺进一步都会十分困难,而且会随时让两国联军钻上漏洞,导致宋军无功而返。

    斡特剌还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或者是无心犯下的这个致命错误。

    王巨先后让种师道与刘昌祚的兵马返回陕西路,又调动了中右路一些骑兵,潜向庆州延州,不过这三路兵马依然从灵武大道折回去的。

    但开始不是王巨有意这么做的,而是地形所迫,自西夏静州河对岸,顺着古长城,也有一条道路,并且是近道,直达盐州。

    然而这条道路严重缺少水源,有河,名叫苦水河,又叫苦水河,蒙古人占领这里时,改名为都斯图河,意思是似油的河,河水似油……

    其实原来这条河不算小,河宽最大处能达接近一百米,不过它经过了许多盐泽地区,又因为水土恶化,这一地区干旱少雨,蒸发严重,于是河水中的水份少,盐份与各种矿物含量高,是水,但不能喝。不过因为有了水份,沿途水草倒也丰美,树木繁茂,同时也有一些水井,可供少量灌溉与饮用。

    如果带上一些备用的饮水,大军走这条道还是不存在问题的,关健这条道上的白池城、铁门关,仍有一部分西夏驻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